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孰重孰輕?
2005/08/11 00:30:39瀏覽940|回應1|推薦3
看到兩位醫學中心的急診主任的話,你可以諒解這兩家醫學中心的苦處了吧。但是我不能原諒他們看待癌末病人的態度。

T大醫院的急診主任的話,被白紙黑字寫在下面的報導,讓我引用有關他講癌末病人的說法:
陳文鐘說,台大醫院急診室每天至少接獲5~10床的癌末病人,實在不符「急診」的目的。這樣的患者應該接受安寧療護,或住進一般病房,但請這些非緊急患者轉到他院,卻有九成病患都說「不」!

我只想問一件事(當然要保住薪水,我平常絕對不會問的):什麼叫做「符合急診目的」?急診的目的是只要救那些「立刻會死,可以用CPR救一救」的人嗎?癌末病人不是每個都該去安寧照護,不是每個都是等一下就要死,更不是每個都要住院,不少人還是可以在適當的治療下,重新得到生活的動力。半夜發生劇痛,門診醫師開立的口服止痛藥沒有一個有效,要打針還要去哪裡找毒販?請問不急嗎?換做自己的親人在這樣的劇痛,敢問可以一直擺在家裡等到天亮看門診?病人在家裡因為肺積水喘不過氣來,半夜有門診可看?半夜可以住院?

病人家屬,把癌末病人,千里迢迢從某家醫院直接轉到T大急診室,這些家屬想的,只是要為了他們所珍愛的人,找一個最後的希望。在台灣,這樣的努力與健保局的限制比起來,大家還是選前者。因為健保是一時的,後悔是終生的。病人家屬抵死不轉院,死也要死在T大急診處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是癌末病人的錯?

不要把責任怪在癌末病人身上。要怪就要怪現在很多醫界的當權者,自己討厭癌症不說,自己不想面對癌症不講,更在教育階段醜化癌症,讓學生們不想碰到癌症病患,不想多看一眼癌症病患,讓學生覺得照顧癌症病人是「沒有意義」「艱苦疲累」「沒有成就感」的傻事。不幸他們又跟健保局一樣,用經濟因素,想盡辦法讓照顧癌症的病房,人力都得不到應有的成長。這麼一來,沒有足夠的醫師,就沒有足夠的人力,沒有足夠的人力,縱使有病房可用,也沒有妥善的照顧。
血液科,腫瘤科在選擇次專科的時候,都是「頭殼燒壞」的唐吉訶德的專利。人少,事多,下班晚,回到家,人困馬疲,連看電視都沒有力氣,一覺醒來,繼續戰鬥,日復一日,恐怕比可以輪班的急診醫師還慘。全台灣血液專科加上腫瘤內科專科醫師共400人次,這個聯集有接近一半的人,是這兩者的交集,大部分的醫院能只想養一到兩個腫瘤科或是血液科醫師,只有少數醫學中心才有辦法數出超過兩隻手的數字。請問這群200多個醫師(還包括已經退休的)要如何照顧占每年死亡人數1/4的癌症病人?

健保局現行的作業方式,讓區域,地區醫院,根本不想接手癌症的治療,高單價,高人力付出的醫療活動,除了每天傷害醫院分到的總額大餅,逼走護理人員,沒有任何的效用。這些需要照顧,或是處理的病人,若是有好的中繼醫院,接手這一類「不需要急救」「需要一定程度醫療照顧:如全靜脈營養,非根治性化學治療」,再加上一定的鼓勵措施,讓血液,腫瘤科醫師的人數,能夠大幅度增加,才能在有醫院,又有足夠專業人力的情形下,讓這類的「癌末人球」找到立足點。這樣才可以遏止這種到處搶灘的不適當現象。

衛生署不出來解決現在健保惹出的問題,這種急診的亂象不會停下來。政府沒有辦法在教育上,讓人民放下自己的成見,接受專業的指引,這個混亂也是不會停下來。專業的人士,若是一昧只想要求別人配合,把不配合的病人醫師當作亂源,自己終將會變成新的問題。

以下新聞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search/?Keywords=%AB%E6%B6E&searchtype=overture&imageField.x=0&imageField.y=0
輕症排擠重症 急診亂如菜市場


【記者黃靜宜/報導】


小孩被蚊蟲咬傷,要掛急診;癌症末期病人全身疼痛,也送急診;最近很疲倦,
朋友建議檢查肝功能,也跑急診!這些都是醫院曾經接獲的「急診」個案。醫師指出,急診室經常擠滿一些不算緊急的病例,可能排擠到真正嚴重的病患,要紓解壅
塞的急診,恐得朝流量管制和病人分流制度思考。


台北長庚醫院急診科主任黃集仁、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陳文鐘都曾接獲並不緊急的個案,例如孩子被蚊蟲咬傷,有些紅腫,父母就緊張兮兮地帶來就醫;有患者甚至只是想檢查肝功能,就跑來急診;牙齒痛、喉嚨痛,也都湧進急診;而最令急診困擾的,則是癌症末期病人。


陳文鐘說,台大醫院急診室每天至少接獲5~10床的癌末病人,實在不符「急診」的目的。這樣的患者應該接受安寧療護,或住進一般病房,但請這些非緊急患者轉到他院,卻有九成病患都說「不」!


黃集仁說,現在大醫院大多取消夜診,病患晚上無處就醫,跑到急診也不能阻止,只是,醫院得先處理較緊急的患者,非緊急的就得耐心等候,民眾卻不一定有這樣的體認,造成醫護困擾。若有很明確的檢傷分類標準,再配合宣導,或許可改善。


陳文鐘則認為,國內未實施強制轉診,民眾就醫太自由,是造成急診壅塞主因。
一家醫院的急診容量有限,若負荷超過,將嚴重影響醫療品質,然而目前的醫療環境又不容許醫院不收病人,因此陷入惡性循環。台北馬偕醫院醫務專員、急診科醫
師張國頌也說,理想上,醫學中心過多的急診患者,應該疏散到其他區域或地區醫院去,讓病人分流;或是當一家醫院急診負荷超過一定的容量時,應採取「流量管
制」。相關單位應該思考這些政策的可能性,否則急診醫療品質難以提升。

【2005/08/10 民生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elshark&aid=42160

 回應文章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急診室的「春天」
2005/08/11 01:34

我到過幾個大醫院的急診室,都蠻忙的,通常只有一兩個醫生(X總的醫生倒是不少),等到他們診斷、送檢驗完,再開處方,往往要等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很多時間是不必要的等待)。

做子女的,一邊要常「督促」醫生看報告(他們常忘了你的存在),一方面要安慰長輩,因為他們真的痛的受不了。

我能體諒醫生們在那種環境下的痛苦,但家屬的「無力感」是很少人會發現的,有人能注意到家屬與病人,或許表示在急診室可能有「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