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卡債族求生 10年打債近7000億
2015/01/23 12:43:45瀏覽634|回應1|推薦0


2015-01-23 03:48:14 聯合報 本報記者孫中英

愛存錢、量入為出,台灣民眾傳統的勤儉美德,在一九九九年銀行推出第一張現金卡「喬治瑪莉卡」後,瞬間轉變。

二○○五年信用卡、現金卡最高峰的貸款餘額超過八千億元,快要可以蓋兩條高速鐵路;更讓五十二萬台灣卡債族信用破產。

這一場消費金融泡沫的破裂,是台灣的震撼教育。如何在信用與風險、適度擴張與緊縮中求取平衡,是全民都必須學習的課題。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銀行法修正案,明訂信用卡利率上限為百分之十五。回顧十年前,現金卡利率加上手續費等、利滾利,卡債族利率甚至飆破百分之卅,成為悲慘的「卡奴」,也讓消除台灣的「卡債」,成為歷任金融部會主管的要務。

十年前,台灣有卅四家銀行發行「現金卡」,當年,主管機關對現金卡放款及信用卡循環信用放款,幾乎不做任何管制,民眾辦張現金卡,銀行還順便「跨售」信用卡預借現金及小額信貸。

錢,居然這麼好借!

許多消費者憑張名片,就跟銀行辦卡,大肆「以卡養卡」,完全不知節制信用為何物。

終於,二○○五年底,雙卡風暴成形,當年九月起,雙卡放款餘額連續三個月突破八千億元大關,銀行打呆金額節節升高,逾放大增的結果,就是緊縮銀根。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結果,有五十二萬名雙卡持卡人信用因此破產,台灣「消費金融泡沫」跟著破滅。

這,是台灣金融史上,首場消費金融大衰退,台灣也被迫進入「消債期」。

到去年十一月底,雙卡放款餘額只剩一三九○億元、較二○○五年最高峰時,大減六六七二億,減幅百分之八十二點七。

現金卡放款量在二○○五年九月站上頂峰的三一五二億元,此後無量下跌一一一個月、放款量大減近三千億。

目前,有現金卡產品的銀行雖還有十七家,但僅剩一家發卡,其餘都只維繫舊卡業務,現金卡產品在台灣幾乎「玩完」。

信用卡循環餘額也以每個月五十億元的規模縮水、快速消風。卡債風暴後第七十二個月,循環餘額終於低於當月「簽帳(刷卡)金額」,這個「死亡交叉」出現,代表信用卡,終於從「借貸工具」回歸「支付工具」原貌。

消金泡沫,讓全民付出慘痛代價。根據金管會當時統計,總歸戶後,逾期無法還錢的雙卡債務人有五十二萬人,其中廿二萬七四一三人加入銀行公會推出的「債務協商平台」。

平均,一個人負債金額一百五十七萬元,大約是個人月收入的四十倍。為讓債務人順利還錢,銀行還祭出最優惠的一百廿期「零利率」優惠;後期新增的「前置協商」,銀行甚至同意債務人用廿年、幾乎是還房貸的時間來還卡債。

但,還是有一半以上、近十二萬名債務人毀諾。不少人加入二○○八年起實施的「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俗稱個人破產法)」,改向法院聲請更生、清算。統計到去年十月底,透過前置協商及相關法律程序紓困的還款困難民眾,有十五萬八千人。

一場主管機關放任、業者衝量賺錢、消費者先甘後苦的消金泡沫,影響的是五十多萬家庭,最後還得讓銀行打消呆帳來解決。

金融創新、過度信用所創造的內需成長,真正就是一場吹金融泡泡的遊戲。如何在適度管制下,讓民眾的信用在安全倍數內,又不會扼殺消費市場,還有賴政府、業者與民眾一起探索。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20396597

 回應文章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23 13:05

剪卡量24座101高 免錢福利也卡掉
2015-01-23 03:48:15 聯合報 本報記者孫中英

雙卡風暴,不僅戳破台灣的第一次消費金融泡沫,讓卡債族陷入困頓。但,不借錢的持卡人,也沒能倖免於難,持卡優惠大幅縮水。

雙卡風暴後,原本「不要錢的福利」,也開始變了。

例如,累積紅利點數,有銀行要求必須先刷到千元門檻才能累積;使用拖吊服務前、要有新增消費,刷卡繳水電費、電話費帳單,統統不再回饋紅利點數。

金卡被嫌累贅,多家銀行停發,白金卡諸多優惠能免則免,保險保障金額對半砍、不再提供海外全程意外險保障,出國不能再免費進機場貴賓室,機場免費停車從一次最高卅天降為只剩五天。

優惠變少,還只是「基本款」,許多銀行開始加收各式費用:卡片毀損補發以及調閱簽帳單費用都大幅調高,連持卡人溢繳款項退回自己的帳戶,也有銀行從不收費改為收費。

金管會在卡債風暴後,新增個人無擔保借貸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廿二倍的新制,要求銀行推出「差別利率」、循環信用利率不再百分之廿一價到底,國內預借現金借款成數砍到只剩總額度一成,還不准銀行推廣預借現金。

雙卡業務被加上多道緊箍咒管制後,銀行草木皆兵,過度的催繳行為,打壞了銀行與客戶間的關係。

有民眾某期欠款一百廿四元的帳單忘了繳,馬上被銀行鎖卡。一家大型外銀,從繳款期限前五天就發電子郵件「催」持卡人繳錢,有持卡人硬是拖到繳款期限「當天」才繳,雖未遲繳,但三個月後,他的差別利率被銀行調高到百分之十以上。

激情過後,卡片從身分地位象徵,變成皮夾裏的累贅,消費者用「剪卡」無聲抗議這場風暴。

信用卡流通卡量自二○○五年的四五七四多萬張高峰跌落,在連續剪卡五十四個月後,流通卡量才恢復成長;這段時間,全民總共剪掉近一五六六萬張信用卡,若是全數堆疊起來,有廿四個台北一○一金融大樓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