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投資致勝的關鍵:理財
2016/10/10 00:34:49瀏覽2580|回應0|推薦8

《投資致勝的關鍵:理財》

文=王志鈞 財經公益作家(本文刊登於467期《Career就業情報》雜誌理財專欄)

面對低薪年代,不少年輕人期待透過積極投資來創造工作以外的一桶金,甚至冀望提早財務自主與自由。

但根據我的人生經驗,年輕人期待透過投資致富,不是低薪年代的專利,在經濟高成長年代,更多人辭掉本業而瘋狂投入股市、房市。可見,期待致富並不分景氣好壞。

但問題是,投資真的能為人生掙來一桶金嗎?

我的回答是:「Yes!」但有一個附帶前提是:「請先做好『理財』這件事。」

理財是日常收支平衡的管理;投資是冒著風險以追求報酬。前者強調橫向的金錢管理,後者重視財富高度的追求。

理財與投資,兩者的本質並不相同,但不知為何,許多人老是過度側重後者而忽略前者。特別是我見過不少投資高手,從股市裡搬走不少財富,但不懂得把乳酪搬回家窖藏過冬,往往行情一轉空,財富又如過眼雲煙。

真正的投資高手,就我的觀察所得,往往是擅長遵循投資紀律的一種人,而所謂紀律,就不外乎是一種自我管理,也更趨近於理財所需要的基本特質。

舉例來說,投資往往像個獵人,擅長尋找好的獵物,而且果敢出擊。但要達到高手與報酬穩定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見好就收,以及承認失敗。前者叫停利,後者叫停損。

停利與停損只是簡單的投資致勝觀念,但要落實達陣,必須要有過人的理性與情緒的自制力與管控力。投資高手要懂得貪婪時不貪心,恐懼時不恐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亂,股市暴漲時而勇於淡定出場。

這樣的情緒管控力,其實和百貨公司打折時不瘋狂追買的自制力一樣,需要的是管控貪婪與心理面的情緒。

投資如果像打仗,前線的情緒自制力與管控力很重要之外,後勤支援與事後戰果的控管,更是確保戰功的重要前提。就此來說,這部分又更需要平常做好理財這件事情了。

比如說,上班族要投入多少錢去做投資?這牽涉到預算分配,而預算分配本身就是理財的功課:「一個月賺多少?花多少?分配多少在日常生活開銷預算上?花多少去規劃保險?花多少享樂?花多少儲蓄?花多少做投資?」

金錢預算的理性分配,就是理財行為要得高分的重要關鍵,同時也是投資另闢財源的成敗關鍵。

另一方面,從股市或基金市場賺到錢了,如何把這項收入放進理財帳本上進行支出的分配,更是一門學問。

我常看到許多人,股票漲了就開始吃大餐,以犒賞自己的奮戰成果。可是,賺來的錢也許沒那麼多,去人氣餐廳打個卡、拍個照,漲停收入也全泡湯了,這就是未能把投資損益放在理財架構上做管理的一大壞處。

投資有獲利,要放入日常帳本上管理;投資若有虧損,同樣要勇於承認失敗,在家庭財務報表上清楚認列,並靠日常省吃儉用來彌平投資損失。

不少衝動型投資人,股票漲了要慶祝,跌了也要喝杯小酒澆愁。結果,賺錢時錢花得快,賠錢時療傷止痛錢也花得不少。到底投資所為何來呢?說穿了還是因為日常沒做好生活理財。

懂得理財的人,收入與支出都會妥善控管,結餘也會善加管理,並明定儲蓄目標,讓生活井然有序且有前景。

一個理財高手,因為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在知道有限的收入與儲蓄未能達成既定目標下,才會願意理性規畫投資計畫,把目標、市場與風險都詳為規劃後,再勇敢投入金錢去創造錢滾錢的收益。

理財高手必然會順理成章地去學習投資,投資也會穩健而小心。但投資一旦缺乏理財EQ來支撐,不是冒險輕進而大敗,就是獲利而不知管理,最終仍容易落得一場空。喜投資者千萬戒之!慎之!

王志鈞
台灣台北人,現職為財經作家。致力深耕台灣家庭理財教育近十年,關心生命教育、公益活動與提升年輕人職場競爭力。作者提供理財諮詢與企業演講服務,歡迎來信詢問:solon8888@yahoo.com.tw

理財生活通6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7725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