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股加權指數萬點的意義
2015/04/30 02:49:40瀏覽7495|回應3|推薦8

<388 台股加權指數萬點的意義>

昨天才剛寫一篇<台股萬點停看聽>,當晚就有點後悔了,因為解釋沒有很清楚,深怕讀者以為我要暗示的是---台股不會上萬點。

No!剛好相反,我是一直認為台股早該上萬點了,萬點對台灣經濟市場來說是一個遲來的正義!

以台灣經濟實力和企業創造獲利能力,台股本益比長久偏低而未能站上萬點,是一件滿丟臉的事情。

原因何在呢?個人認為,這主要是台股很敏感地反映了台灣經濟近年邊陲化的慘狀---一個邊陲化的經濟體讓整體國人對經濟表現很冷感;邊陲化的股市則更慘,股賤如土而乏人問津。

這就好比說,你家有一棟樓要賣,按行情該賣每坪1萬2千元,但不巧這棟樓位在沒落區,房地產市場很冷清,因此,行情來到9800元時,大家還嫌貴,只好往下壓到每坪9000元、8000元去求售。

但問題是,這間房子的租金收益很穩定,每坪每年可收到租金600元。折算下來,每坪市價1萬元時,本租比為16.6倍;市價1萬2千元時,本租比20倍;但降為9000元時,本租比才15倍;跌至8000元時,本租比才13倍。

假設台股指數目前正好為萬點好了,而本益比又剛巧為16.6倍(記憶中目前台股本益比是接近這數字的),在近年全球低利率行情下,台股指數攀高到1萬2千點的20倍本益比,應不為過。(20倍本益比意味著投資人的年投資報酬率為5%)

但為何最近這幾年,台股指數總是往9000、8000靠攏,而不是往萬點上面去呢?

第一個原因,主要是台股被邊陲化,因此欠缺資金行情。投資人不看好經濟前景,自然資金進不來冷門市場。

第二個更重要的原因,也是這篇文章要談的重點---因為加權平均指數的計算方法,根本不能和加權平均價格等量齊觀。

也就是說,「台股指數」不等於「台股價格」。如果「台股」只是一檔股票,「台股指數」的意義不是反映這檔股票的價格漲跌,而是這檔股票之整體市值和過往相比的成長狀況,並以指數來反映。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聽不懂這意思,因此,我試著把台股發行量平均指數和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定義,分別寫明如下: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 當期總發行市值 / 基值 × 基期指數

股票價格平均數 = 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

看到了嗎?這兩者的基本計算公式並不相同!

對台股來說,大盤指數的意義 = 目前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和1966年的基期相比,到底成長了多少?

總市值會等於價格嗎?如果你這樣想,就千錯萬錯了!

正確的說法是:

總市值 = 大盤所有個股股價與其發行股數之乘積的總和。

你千萬不要問我,目前2015年的股市市值,在發行公司和發行股數均和1966年的台股基期不相等時,該如何類比?

因為根據加權平均指數的計算遊戲規則,台股基期會在下列情況下調整:

Ⅰ新增或剔除採樣股票
Ⅱ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
Ⅲ公司合併,於合併後新股上市日
Ⅳ轉換公司債轉換的債券換股權證,一併轉換普通股的上市日
Ⅴ可轉換特別股轉換為普通股的上市日
Ⅵ為海外存託憑證而發行的新股上市日
Ⅶ其他非交易競價而影響計算期發行市值的因素

由於台股採用「柏謝加權算式」(Passche Formula)調整,與美國S&P 500的公式相同,新舊基期調整方式如下:

新基值 =舊基值╳(變動後計算期總發行市值)/(變動前計算期總發行市值)

簡單來說,在計算入新上市公司、新增股數等變數後,基期永遠可虛擬還原成1966年的基準,或說把1966年的基期根據新變數來調整、適應後面所發生的新條件。

如果到目前為止,你有聽懂上述這些話的意思的話,就可以明白:台股加權指數的意義,並不等於台股所有股票的價格上漲表現,而只是反映「整體市值」從1966年以來的「成長」表現。

打個比方來說,假如台股是一堆饅頭,指數從基期100點漲到1萬點,並不代表這一堆饅頭個別加總起來的總售價由100元漲到1萬元,而是指:目前所有饅頭的每公克售價乘上重量(體積),如果與1966年的基期相比,一共漲了100倍(100╳100 = 1萬點)。

你又開始聽不懂了,對不對?

沒關係,底下用白話文說給你聽:

一、假設1966年時,台股只有39家上市公司,也就是只有39個饅頭,而且都是小小饅頭,總重量1公斤。這時,每公克平均賣0.1元,乘上1000公克,加權平均指數等於100。

二、1990年時,台股有159個饅頭,總重量假設增為15公斤,每公克平均售價12.682元,乘上1萬5000公克,與1966年虛擬還原1萬5000公克饅頭的價錢相比,市值膨脹126.82倍。

三、1997年時,台股有401個饅頭,總重量假設為40公斤,每公克平均售價10.256元,乘上4萬公克,再與1966年虛擬還原4萬公克饅頭的價錢相比,市值膨脹102.56倍。

四、2000年時,台股假設有530個饅頭,總重量為60公斤,每公克平均售價10.393元,乘上6萬公克,再與1966年虛擬還原6萬公克饅頭的價錢相比,市值膨脹了103.93倍。


以上四點,你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總重量其實都會把基期推估、設定為一樣,所以,反映市值成長率的大盤指數,好像是與每公克(每單位股數)的平均售價之漲跌幅相等。

但你若這樣想的話,就代表你太外行了,不然就是被券商、作手所誤導了,因為券商如賭場莊家、作手如老千,這些人就是要散戶感覺良好,讓你覺得台股售價在驚驚漲,你再不進場就完了!

事實的真相是:假設每公克饅頭是一個市場可交易的標準單位,1966年時,市場只有1千個標準饅頭可以喊價標售,2015年時卻有高達125萬個饅頭可以喊價購買。(這裡指的是總發行股數,不是上市公司家數)

在市場投資人假設通通為100萬人來計算,1千個饅頭因為物以稀為貴,100萬人要搶1千個饅頭,等於1000人搶一個,價格要漲100倍,很容易。但100萬個人要搶購125萬個饅頭時呢?1人可以分到1.25個,恐怕饅頭吃到都想吐了,誰還想買不太會增值的饅頭?

換個角度想一想:一幅梵谷的真跡要賣多少錢?但真跡若複製成1250幅複製畫,能賣多少錢?價格有可能翻漲100倍嗎?

1250幅限量梵谷複製化,若加上梵谷親自簽名,當然有可能價格比50年前翻漲100倍,只是難度會比10幅複製畫、100幅複製畫要喊價百倍來得困難上很多。

你若搞懂這市場籌碼數量會影響喊價效率的意義,再回頭觀察:可交易數量乘上售價,才等於市值的概念,這時候你才會發現,大胖子要再膨脹,跟小瘦子要增胖,何者比較快?何市場比較有本錢呢?

當然是1990、1997和2000年時的台股市值,比較有可能對比1966年的基準成長百倍!

更專業點說,根據台灣證交所資料,1966年底時的台股上市總股數只有532佰萬股;1990年底時為50,643佰萬股;1997年時為206,632佰萬股;2000年底時為581,128佰萬股;2014年底時為666,533佰萬股。

用1966年饅頭總單位數1千公克等於一個饅頭來比喻,1990年時的市場共有9萬5千個饅頭(千克);1997年時有38萬8千個饅頭(千克);2000年時有109萬2千個饅頭(千克)。至於2014年底時,則有125萬2千個饅頭(千克)!

天哪!目前台股整體可銷售的股數是50年前的1252倍,這樣如何讓價格輕易喊漲百倍呢?

重點是:當饅頭變多時,爛饅頭、臭酸饅頭的比例也增多,這都會讓平均整體售價變低。

雖然,台股不乏大立光這種股王型新饅頭,可以拉高每股售價達3120元,是面額10元的312倍。但別忘了,跌到雞蛋水餃股身價的上市公司可一點都不少,這可就把平均每單位股票要漲百倍的均值給拖累、拉低了!

話說回來,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要反對台股萬點論嗎?

不!剛好相反,我是想告訴你:整體來看,台股的饅頭基本面並不差,而且平均售價合理且便宜。唯一糟糕的是,沒人想來台灣買饅頭,大家過去幾年流行跑去美國買灌水蓬鬆麵包,今年跑去歐股買蛋糕、陸股買上海發糕、香港點心。

好不容易,饅頭終於要和陸、港股的點心、發糕直通了,或者相互比價了,便宜的饅頭才開始受到外資垂青!

不要說外資了,只要外資、內資、散戶齊心合力,大家要把台股市值拱上與1966相比的百倍漲幅,容不容易呢?

當然簡單啊,只要資金集中鎖定股本大、籌碼相對安定(法人持股集中)的股票下手(簡單說就是台灣50啦~~),台股指數要上萬點,簡不簡單?

但話說回來,台股指數從1萬點若要漲到1萬1千點,漲幅可達10%,這意味著台灣50成份股個個要漲上15%、20%以上,才能帶動大盤指數往上攻堅10%,你覺得…這…這…這可能嗎?

話再說回來,台股指數若像這幾年一樣,雪擁藍關馬不前,只在萬點關前徘徊,但你手上的小型股、創新股或股王等個股卻可漲上30%、50%、甚至翻倍,這樣來說,台股指數漲不漲,又與你獲利何干?

總結來說:台股指數上萬點有沒有可能?當然有可能。但問題是,你滿手老饅頭、爛饅頭,指數萬點飄香又與你何干呢?

王志鈞
2015/04/29

P.S.補充說明兩點:

第一、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只是30檔股票之價格平均之和,不是市值;因此,只要專注拉抬股本小、價格高的標的,就可屢創新高。故,道瓊創歷史新高的意義和S&P500指數、台股指數創新高的意義迥然不同。

 

第二、美國企業沒有配股、配現金習慣,故公司歷年獲利將累積在帳上,讓股東權益激增並反映到市價上,進而讓市值增長速度快;但台灣企業有配股、配現金習慣,故加權指數會因除息、除權而往下扣,市值會因配發盈餘給股東而降低。意思就是說:S&P500指數創新高和台股指數創新高的實質意義根本就....不一樣!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22661347

 回應文章

pobro
2015/06/22 11:05

板主您好

用1966年饅頭總單位數1千公克等於一個饅頭來比喻,1990年時的市場共有9萬5千個饅頭(千克);1997年時有38萬8千個饅頭(千克);2000年時有109萬2千個饅頭(千克)。至於2014年底時,則有125萬2千個饅頭(千克)!

此段落一直看不是很了解

冒昧請教「125萬2千個饅頭」這數字,是否理解為

台股市場總發行股數(上市+上櫃)

根據證交所公佈的2014年度資料,上市總股數為666533百萬股

而OTC上櫃的2014年度資料,上櫃總面額為650十億元

這兩者之間就是上市加上櫃的總發行股數嗎?

或是有其他的理解方式,冒昧了請見諒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5-06-22 11:53 回覆:
是啊,就是總股數。你的理解是對的。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5-06-22 11:54 回覆:
千克=千股

逆轉勝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02 23:41

你好:

這些東西能如此客觀分析,我只能說你真是天才!

一下子就可以帶領讀者對加權指數和總體市值做完美的切割,

讓我對真正被低估的股票,很容易維持行情的信念更加堅定,謝謝你!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5-05-03 10:32 回覆:
我是外星人@@"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萬點
2015/05/01 10:17

股市上萬點,

攏是馬英九的功勞啦。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5-05-03 10:32 回覆:
應該是外資的功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