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超級創新國背後的危機
2018/10/24 14:42:08瀏覽3808|回應0|推薦9

【王志鈞商戰專欄】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在140個評比國家中排名13、亞太地區排第4;且台灣甚至與德國、美國、瑞士並列「超級創新國(super innovators)」,「創新能力」得到80以上的高分。

WEF今年首次採用新的指數進行評比,以因應工業4.0時代的國家競爭力之所需。

為此,全新的競爭力評比指標分為環境便利性、人力資本、市場及創新生態系統等四大類;其中,台灣在創新項目得分相當卓越,也凸顯了台灣的競爭力所在。

仔細看WEF眼中的台灣優勢,「創新能力」細項中,台灣專利權數量(第2)、研發支出占GDP比重(第5)、產業群聚完善發展的普遍程度(第5)、以共同發明方式擁有國外專利權數量(第5)等,均表現亮眼。

但這是否意味為政府5+2產業的施政成果呢?答案恐怕並非如此。

首先,產業群聚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能說,台灣中小企業群聚共生、彈性生產的特性,第一次被以工業4.0眼光審視時,顯得特別有價值,也是民間產業必須善為把握的利基,似乎與政府作為無關。

其次,台灣專利數量只彰顯台灣發明能力很強,但從發明到商業運用、商業創新是三件事,台灣人屢屢拿國際發明大獎,但並未見台灣商業創新模式征服全球,就可見發明指標無助於直接帶動實質經濟成長。

第三,台灣研發支出占GDP比重雖高,但長期以來側重製造生產的技術研發,而非產品規格與更源頭技術的研發,導致台灣的研發優勢只能淪為全球科技代工廠,雖比對岸中國稍好,但還是無法擺脫代工宿命。

除此之外,台灣雖名列超級創新國,但與美國的創新商品與創新商業服務模式、德國的創新製造業流程、瑞士的品牌產品創新相比,台灣的創新力只聚焦在以「產業群聚完善」的彈性生產能力,打入工業4.0供應鏈中的關鍵生產位置,顯然利潤率略遜一籌。

台灣具備製造創新,但欠缺服務創新;擅長硬體創新、欠缺軟體創新;專擅代工創新、缺乏商業與品牌創新,是三大危機。

或許,這也能解釋為何台灣創新能力佳,但民間卻絲毫感受不到經濟活絡的巨大落差。

可喜的是,台灣在國外專利權數量的表現不俗,顯示在未來的全球專利大戰中,已具有足以對抗美、歐、日、韓的準備,也算一大肯定。

王志鈞   自由時報專欄

2018/10/18

為協助更多人邁向職場成功之路,即日起王老師財富管理學院提供下列兩項人生教練與企管諮詢服務,費用僅需NT100888,歡迎多加利用:

 A、馬上心靈自由又有錢

https://pressplay.cc/project/rewardPage/%E9%A6%AC%E4%B8%8A%E5%BF%83%E9%9D%88%E8%87%AA%E7%94%B1%E5%8F%88%E6%9C%89%E9%8C%A2/C06A10C7769AE9EF67932E91A6D40EFC?trial_code=7A5F171D8A3DED5F16B98E73E4475306

B、商戰攻略-風林火山

https://pressplay.cc/project/rewardPage/%E5%95%86%E6%88%B0%E6%94%BB%E7%95%A5%E9%A2%A8%E6%9E%97%E7%81%AB%E5%B1%B1/FC5163BFCB804CB8931550F01940ED83?trial_code=116272E9C5247F6C97F9776E771B86E2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11852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