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老師的應天堂-第一講 大道至簡,順其自然-正姿篇
2020/11/18 16:57:43瀏覽413|回應0|推薦1

    大家好!我是蔡子臨,歡迎大家來到蔡老師的應天堂。就在邁吉克學堂網路課程正式上線之際,蔡老師接受邁吉克學堂創辦人曹峻先生的邀請,在我的講堂裡利用幾次的機會,用輕鬆的方式以中醫的觀點來闡述邁吉克學堂課程研發的中心思想-大道至簡,並且加以相互印證,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邁吉克學堂的課程研發理念。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蔡老師出身於世代家傳的中醫世家,世代在台北市草山腳下行醫,;所謂的草山就是陽明山,草山是舊稱自小也跟在家父身邊學習中醫,長成過程中確實不曾正式學習過書法,唯一和書法扯的上關係的只有小時侯跟在家父身旁抄方的時侯,家父要求我要使用小楷書寫,寫久了自然也有自己的體會。三年前,有幸接到邁吉克學堂創辦人-曹峻的邀請參與了這個課程的研發工作。由於雙方理念相近,與我家傳的中醫理念有許多可以相互印證之處,我便與這個團隊一拍即合,開始致力於硬筆書法的教學事業。

進入這個團隊時,其實課程的綱要已經成形,中心思想是用我們傳統中國的思維邏輯-歸納法,將發展數千年歷史的書法所衍生出來的諸多法則、術語,歸納整理成言簡意賅,易於在孩子啟蒙階段學習的課程。不過當時並沒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基礎在背後支撐著,蔡老師的加入正好補足了這個缺口。

今天蔡老師先從十六字訣中教孩子正姿的三拳兩腳講起。目前教科書普遍以『一寸、一拳、一尺』分別講述:握筆高度為一寸、身體距離桌子為一拳、頭眼距離桌面為一尺,用以教導孩子如何保持正確姿勢。但很顯然這種教學方式收效甚微,孩子的握筆高度普遍過低,導致寫字時看不到筆尖,只好歪著頭寫字;不是身體緊靠著桌子就是距離桌子太遠;再來就是過於低頭,眼睛距離桌面太近。這裡面的一拳本身並沒有什麼爭議,孩子也聽的懂,但是在握筆高度過低,與頭眼距桌面太近的情況下,孩子沒辦法遵守距離桌沿一橫拳的距離罷了。而邁吉克學堂用的三拳兩腳中的三拳分別是一指、一拳、一肘來對應傳統的一寸、一拳、一尺。在教學的成效上,二者卻是天差地遠,邁吉克的三拳幾乎是讓孩子一聽就懂,即便是一時忘形,也能在老師簡單的提醒後,立刻照著三拳的口訣立刻修正自己的錯誤姿勢,回復到正確。這是為什麼呢?不就是兩字之差,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真正的原因在於,初學的孩子對於長度的度量衡是陌生且沒有概念的,用一寸、一尺的口訣來要求成年人都很有可能有兩三種答案,究竟是2.54公分或是3公分?答案莫衷一是;一尺也是同樣情況,有人說是33.33公分,也有人認為是30.48公分。但是不論是哪個答案,他們一樣無法精準的做到正確的握筆高度及頭眼距離桌面的距離,原因很簡單---沒有人會拿著尺來丈量。就算有,也不可能每次都量,每次一開始寫字要矯正正姿時,就要把尺拿出來量,這不是整人嗎?現實上也不可能辦到。

前面說過,十六字訣是在蔡老師加入前就已經研發出來的,只是當時研發人曹總只是覺得用孩子自己的身體當做量尺,這樣就能隨時做出調整,而且永遠也不會沒帶這個工具了。在蔡老師加入後,一聽得此概念,馬上就和中醫針灸取穴的原則『等身寸』或稱『同身寸』是同一個概念而連結在一起。

 如果我們學習中醫針灸時,也都只照著書中說的取穴標準來取穴下針,那麼中醫被妖魔化或是抱持著『中醫無用論』看法的人肯定會多出更多的人來,因為永遠扎不到正確的穴位上,自然都是無效的治療。例如足陽明胃經上的足三里,書上說是外膝眼下三寸,一般初學的時侯,我們是用四指併攏做為三寸,自己搭在自己的外膝眼上取穴,量好距離後,再在脛骨上找穴位,按壓之後感覺到酸麻脹等反應後,才能驗證自己取穴正確,其實這個就是同身寸的概念,因為每個人高矮胖瘦都不同,只訂一個三寸的度量衡,不可能一體適用所有人。接著就是講笑話了。如果不理解同身寸的概念,自學後以為取穴就是以自己的四指併攏為三寸,為其他人取穴,那就很可能會發生取穴不準的情況,因為施針者的體形不一定和受針者相似。例如知名的籃球選手姚明,如果他不是打籃球而是針灸師的話,用上述的方法幫人取穴,以他的巨靈掌來丈量取穴,那他取到的不可能是足三里,應該是足五里、足六里了;相同的道理,若是個學藝不精的針灸師用自己的手去量姚明的足三里,他的三寸搭上去,可能還在姚明的膝蓋上,那量出來的可能是足一里、足二里。當然是開玩笑的,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穴位,只有足三里才是正經的。

言歸正傳,由此可知,人體的獨特性,我們用孩子自帶的工具為自己丈量,當然是最符合人體工學的最佳距離,而且孩子可能會忘了帶筆、帶水壺、帶鑰匙、帶作業、帶課本,但他永遠不會忘了帶上自己的手,因為那就在他的身上。大道至簡,困擾教學者多時的正姿的教學問題其實也就這麼簡單,用一個出自水滸傳武松打虎典故的成語,吊睛白額大虎便是『三拳兩腳』也就打死了。今天講到這裡。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irctw&aid=15342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