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空靈清幽
2018/09/20 08:00:00瀏覽9138|回應1|推薦33

9月初在台北陪伴初上小學的梅姐,早上梅要上學,W說要帶我去水月道場,shine當然開心跟著走囉! 

捷運搭乘至「奇岩站」下車,步行約15分鐘;法鼓山農禪寺位在大業路及大度路的交叉處,從大業路65巷進入就可找到。請參考農禪寺官網。 

  「農禪寺」,是法鼓山的開山宗師東初老人,根據百丈禪師創立的叢林制度,以務農維生、禪修生活為主的原則而取的;因遠離都市不遠,入選八個台北當天來回秘境景點之一。 

農禪寺最初只有一棟二層樓農舍,即這次被列入台北市歷史建築之一。這棟農舍目前位於大殿後方,1971年左右,由東初老人率領弟子建造;1975年,農舍落成啟用,一樓作為客堂,二樓則供奉文殊師利菩薩,稱為文殊殿。 

  在長廊上方,居然是金剛經牆.….

  以往對寺廟的印象都是傳統屋頂搭配中式雕欄等,但農禪寺的整體感覺卻很不一樣;

  當姚仁喜建築師向聖嚴法師請教想將農禪寺建成什麼樣子?法師只給了六個字「空中花,水中月」。姚仁喜設計師本身就是一個佛教徒,由此可知他對佛的境界是非常的高,才能了解聖嚴法師所要表達的意境。 

聖嚴法師與建築師姚仁喜談及農禪寺的改建時,曾表示:希望農禪寺可以做一個臺灣真正唯一的景觀道場,讓大家到這裡來感受到特別的空間氛圍,而能啟發正念,親近佛法,讓寺院呈現一種殊勝的宗教品質。

  農禪寺的大殿造型簡約樸實,地板和牆面構築而成的空間透露出古樸莊嚴的沈靜,重要的法會和慶典都在這裡舉行。 

  農禪寺位在低窪地方,很容易淹水,當初農禪寺要改建時,聖嚴法師就發想,蓋一個水池,雨天可以當蓄洪池,晴天可以調節溫度,水月池就像一面明鏡,隨著風雨、夕陽、月光等大自然的變化,呈現不同的風采。 

  水月池中有幾處睡蓮池,正好不少睡蓮開花,小巧秀麗但不顯眼。 

  左側的連廊很有fu,有種無限延伸的感覺.....

 水月道場,以空中花、水中月提醒世人,人生幻化,似幻非真,世事虛幻無常,毋需執著。

至於「空中花,水中月」的這句話,是用來比喻人生如同空中花、水中月的虛幻,儘管佛事如空花,卻時時要作,道場如水月,卻處處要建,雖然因緣和合離散,還是要努力往前,貢獻大眾。 

  姚仁喜設計師運用光線來呈現大殿的虛實之美。金剛經牆是實的,透過大殿玻璃的反射,透出的是虛幻的,正所謂「空中花、水中月」,因此取名為「水月道場」,要以這個概念打造一個景觀道場,藉由特別的空間氛圍啟發遊客的正念。 

  3個睡蓮池稀稀疏疏的綻放花朵 

  禪寺的外牆是雕空的經文,陽光從字間透出,感覺是禪寺和自然的結合。 

  大殿裡其實有面可以透入陽光的鏤空心經牆,不過因為室內不能拍照;將心經經文以鏤空刻的方式,嵌在大殿西側牆面上,每當夕陽西下時,自牆面流瀉而下的經文,隨著自然光影的變化,呈現出無聲說法之美,提醒人們,緣生緣滅。 

  金剛經牆是用水刀鏤空切割,每四個長條為一片,共用了106片板材,5000多個字的經文,全部刻在L型的牆面上。金剛經是禪宗很重視的一部大乘經典,運用金剛般的智慧,來斷除一切的執著。 

  "法堂"旁有洗手間以及開飲機,這二個是"法器"

  早期農禪寺周圍遍佈菜園、竹林,常住眾親手植種菜蔬、採收竹筍,除供寺內日常食用,也分送給鄰近居民。

  綠油油的田,背景是建築物與大屯山系,這景色讓人有種在都市中找回純樸美好的趣味。 

  睡蓮開花小巧秀麗 

"連廊"真好看..... 

透過連廊看莊嚴的大殿 

  這樣的框中景也滿有趣的 

  水月池長寬各7040公尺,在池中有三個蓮花池是種植睡蓮,波光粼粼中,看到大殿還有廊柱的倒影。 

  水月池倚著大殿,襯著遠山背景,有種遺世獨立的悠然,大殿沒有多餘的華麗也沒有太多的色彩,簡單卻不失莊嚴,給人一種沉澱心靈的平靜感。 

  大殿外的水池不但美麗,也令人心裡很舒暢。人世間一切的事情,都是虛幻暫有,因為無常,不斷的在改變,所以要把握暫時有的當下。

  大度路門口有棵豔紅盛開的鳳凰木 

如果是開車來,在大度路入口處的可以看到這面牆上寫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在乎自我的利益得失,無私無我的智慧來處理一切的事情….. 

  豔紅盛開的鳳凰木真的很吸睛ㄝ

  水月池倚著大殿,襯著遠山背景,有種遺世獨立的悠然,大殿沒有多餘的華麗也沒有太多的色彩,簡單卻不失莊嚴,給人一種沉澱心靈的平靜感。 

  遠遠看來好像是建築物浮在水面上,倒映在彷彿鏡面的水池,真的很忘憂....

  法鼓山農禪寺是很美的水月道場 

 

  睡蓮也爭豔.... 

水月池及這片莊嚴神聖的金剛經牆就是農禪寺的焦點

金剛經是影響禪宗最重要的經典,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喚醒六祖慧能自性菩提,點亮千古禪法心燈。 

  法堂右手邊是"入慈悲門

  入慈悲門面向大屯山的最高峰,象徵著佛法廣博高遠,勸人都要以慈悲心出發。 

  「入慈悲門」三門,則位於大殿入口處,是師父接任農禪寺住持後所興建。隨著師父在寺內弘法時間增加,參加共修的人也愈來愈多,原有空間逐漸不敷使用,一九八三年,決定在農舍後方加建大殿,於是,農舍後院成了大殿前院,「入慈悲門」成為信眾前往大殿的入口。而目前寺內許多鐵皮搭蓋的建築,像禪堂、齋堂、僧眾寮房、辦公室,同樣也是在需求空間的情況下,逐步增建出來的。 

左手邊出現一座滿反差的二層樓平房,前方還有座"農禪"二字的立碑。事後查詢後,原來是"開山農舍"。也就是這是由東初老人在此處興建禪寺務農,禪修之處。而開山農舍就是法鼓山農禪寺最早,最初的第一個建築物。

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89

入寺參訪時間:9:00~16:00 (寺內禁止拍照、攝影,請輕聲細語。)

交通資訊請參考農禪寺官網 

1. 捷運-淡水信義線奇岩站下車,左轉三合街,左轉大業路,見大業路65巷路口,右轉即抵達,約10~15分路程。

2. 公車-218.266.302號公車,於大業路一站下車,往大業路65巷方向走,左轉即抵達。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ne016&aid=115352379

 回應文章

異鄉芝麻事-洛城的居家安全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20 11:34
下次回台,定去造訪。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