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二章、詩人洛夫作品中的「通感」
2018/08/26 12:54:50瀏覽5453|回應0|推薦8

第二章、詩人洛夫作品中的「通感」
第一節、詩魔的絕技
在台灣新詩人裡詩人洛夫和鄭愁予備受推崇,洛夫被尊為「詩魔」;詩人鄭愁予則有「浪子」的美名。洛夫的詩魔其來有自,就筆者對其詩作的分析,洛夫想像奇詭,經常有令人驚嘆的詩句,從修辭格考察,洛夫擅長使用「通感」、「誇飾」和「超現實」,這三類高階的表現手法,使得他的詩句經常出現「蒙太奇」式(Montage)的超現實情境和無理而妙的意境,相當地吸睛。在這篇短文裡,先探討洛夫詩裡出現的各類型通感。

第二節、洛夫的通感手法
「通感」(Synaesthesia),又稱「移覺」(移就)1,「移覺是一種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通過更換感受角度來描述事物的性狀和情貌的修辭方式。」2。「通感是指把某種感官所感覺得到的事物的性狀,從另一種感官的感覺中表現出來。英國著名音樂家馬利翁說:「聲音是聽得見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見的聲音。」3,正說明聲音與色彩可以互通,感官間的交互作用是存在的。

通感的表現形態,劃分標準大別有兩種:
(一)以是否借助其它修辭方式,分為1、直接式通感和2、借助式通感。
(二)感官會通聯想:以通感所適用的感官及其交互對象感官,分為1、聽覺移植,2、視覺移植,3、嗅味覺移植,4、觸覺移植、5感官多重交感。
詩人洛夫無一遺漏全都用上,可見洛夫感官敏銳程度,遠勝過同時代詩人。


1、聽覺移植

〈金龍禪寺〉4

晚鐘

是遊客下山的小路

羊齒植物

沿著白色的石階

一路嚼了下去


李元洛評說:「『晚鐘』的聲音是聽覺形象,下山的『小路』是視覺形象,鐘聲悠揚,小路彎曲,它們可想和可見的外形有相似之處,於是洛夫便有了這一視、聽審美通感。」5,此種「化聲為形」聲音視覺感官挪移手法,同樣見諸於下列段落:

〈西貢夜市〉6

嚼口香糖的男子

把手風琴拉成

一條那麼長的無人巷子

 

手風琴手沿著無人的巷子走著,他拉出來的琴聲悠悠揚揚,聽在詩人耳朵裡,卻想像成是手風琴手拉出一條長巷子,這種化聲音為視覺形像的表現手法,於洛夫的作品中,是個特色。

2、視覺移植
〈隨雨聲入山而不見雨〉7

下山

仍不見雨

三粒苦松子

沿著路標一直滾到我的腳前

伸手抓起
竟是一把鳥聲

〈迴響〉8

怎麼也想不起你是如何瘦的

瘦得如一句簫聲

試以雙手握你

你卻躲躲閃閃於七孔之間

「化形為聲:由視覺向聽覺挪移」,此類型的感官接合方式,在詩人洛夫的「通感」辭格裡,相當常見,也最具特色,諸如:「三粒苦松子∕沿著路標一直滾到我的腳前∕伸手抓起∕竟是一把鳥聲。」,不僅音效奇佳,並且想像奇詭,稍有眼力的內行讀者,看到這類句子,多半猜得到是出自詩人洛夫的手筆。

「怎麼也想不起你是如何瘦的∕瘦得如一句簫聲」,視覺形象通過比喻,把清瘦的形像說成是一句簫聲,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想像力,正是使用「化形為聲」的通感手法。除此,「化形為味嗅觸:由視覺向味覺、嗅覺、觸挪移」,洛夫也使用得毫不含糊,如
〈華西街某巷〉9

一位剛化過粧的女人站在門口

維持一種笑

有著新刷油漆的氣味

另一位蹲在小攤旁

一面呼呼喝著蚵仔湯

一面伸手褲襠內

抓癢

把女人的微笑刷上一層油漆的味道,這種創意的確令人感到拍案叫絕。詩人嘴裡不講出那個妓女用廉價化妝品塗抹濃妝,卻拐個彎在心裡嫌她化妝後的氣味,像剛刷過新油漆般刺鼻。

3、嗅味覺移植
〈蛇店〉10

有毒一刀

無毒也一刀

梟首而後剝皮

嘶的一聲

好一身又白又嫩的赤裸

而後腰斬

而後熬成一鍋比淚還濃的湯


「熬成一鍋比淚還濃的湯」,是味覺的濃湯混合了視覺的淚,肉身與血淚的揉雜。真要是這樣的一鍋湯,恐怕老饕們大概會難以下嚥吧?這當然是詩人出於惻隱之心所做的觀照,他自己看完蛇被剝皮斬切的大刑之後,大概也沒什麼胃口了。從這段詩行裡,可知「通感」也可以在一行之間,以最簡潔精鍊的形態來演出。

〈水涯〉11

而此時,有髮香蜿蜒而來

如清泉流過唇際

驀然反身,居然見到

你眼中開放了

一池那麼動人的睡蓮

「髮香蜿蜒而來∕如清泉流過唇際」是香味與味蕾在想像中的遭遇,嗅覺往味覺的挪移與混合。善用感官挪移(通感),可以激發創意、導引聯想。詩人用鼻子湊近去嗅妻子的髮香,卻把髮香比喻成清泉,蜿蜒而來流過唇際,可以真實地嚐到,這樣的手法,的確令筆者激賞。

4、觸覺移植
〈火中的天使〉12

你嫌我的血不夠熱

眼中有霧

髮如秋草

小腹多脂

而手冷似蛇

大笑起來有著日蝕的驚怖

「手冷似蛇」是觸覺「冷」的形象(視覺)化,借用比喻的外觀,表現觸覺和視覺間的感官互通。「大笑起來有著日蝕的驚怖」,則是聲音透過與視覺的比喻聯結在一起,表現驚悚恐佈的特效。

洛夫〈長恨歌〉13

一雙翅膀

飛入殿外的月色

漸去漸遠的

私語

閃爍而苦澀


本小節中的「翅膀」和「月色」都是「視覺意象」,經由「通感」的接合作用,與代表「聽覺意象」的「私語」產生勾連,亦即先由「視覺意象」挪移至「聽覺意象」;接著再進一層透過「通感」的接合作用,將「聽覺意象」與代表「視覺意象」的「閃爍」及代表「味覺意象」的「苦澀」取得勾連。「閃爍」是「視覺動詞」,「苦澀」是味覺形容詞,在此攜手合作,共同將「私語」此一具體可聞的意象予以「情意化」,筆者稱之為「化實入虛」。

5、感官多重交感

〈共傘〉14

共傘的日子

我們的笑聲就從未濕過

沿著青桐坑的鐵軌

向礦區走去

一面剝著橘子吃

一面計算著

由冷雨過度到噴嚏的速度


這首短詩也是使用「通感:感覺交錯」的實例,「我們的笑聲就從未濕過」,是將聽覺意象(笑聲)和觸覺意象(潮濕)相接合,以與前句「共傘」相互呼應。「由冷雨過度到噴嚏的速度」則是反過來將觸覺意象(冷雨)和聽覺意象(噴嚏聲)相接合,形成類似物理學上的「可逆反應」,這種結構設計,相當罕見。足見詩人洛夫除善長使用「誇飾辭格」之外,對於「通感:感官交錯」的掌握也相當老練。


【註解】

〈1移覺與通感的區別「移覺只是感官之間形容詞的挪用,彷彿叫人用眼去聽,用耳朵去看,比較偏守在器官之間;但是,因見紅色而感到溫暖,對綠色覺得寒涼,比較偏向移情的目的。」,亦即「移覺」為感官經驗的互通,「通感」為統攝感官經驗的「心覺」。參見黃麗貞著〈實用修辭學〉(增訂版),2004年,台北:國家,頁169。

〈2楊春霖、劉帆主編〈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西安:陝西人民,1991,頁1129

〈3〉自李元洛著〈詩美學〉【論詩的通感美】,台北:東大,1990年,頁536

〈4〉錄自洛夫著〈魔歌-洛夫詩集〉,台北:蓬萊,1981年,頁46–47。

〈5李元洛〈詩美學〉【論詩的通感美】,台北:東大,1990年,頁547

〈6〉錄自洛夫著〈魔歌-洛夫詩集〉,台北:蓬萊,1981年,頁10-11。

〈7〉錄自洛夫著〈魔歌-洛夫詩集〉,台北:蓬萊,1981年,頁25-26。

〈8〉錄自洛夫著〈夢的圖解〉,台北:書林,1999年,頁48-49。

9錄自洛夫〈月光房子〉,台北:九歌,1990年,頁61。

〈10〉錄自洛夫著〈釀酒的石頭〉,台北:九歌,1983年,頁93-94。

〈11〉錄自洛夫著〈釀酒的石頭〉,台北:九歌,1983年,頁93-94。

〈12〉錄自洛夫著(1981)〈時間之傷〉,台北:時報,頁201-204。

〈13〉錄自洛夫著〈魔歌-洛夫詩集〉,台北:蓬萊,1981年,頁134-145

〈14〉錄自洛夫著〈釀酒的石頭〉,台北:九歌,1983年,頁11

 

《詩歌表現技巧美學》《詩歌形式設計美學》定價1200
《新詩:創作批評與賞析》上下冊定價1200
詩詞賞析、教學、創作,熱銷1000套以上
兩套郵購只售2080元(含郵資)請洽chen08487@gmail.com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siya&aid=11447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