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必太大驚小怪
2014/11/17 15:38:18瀏覽319|回應0|推薦9

 

翻閲報章或流覧網路上眾多的布落格,常感到人們對當今政局的演化,多抱持著比較較悲觀而負面的看法,認為很多所謂的「亂象」好像是就只有在我們這才有的似的. 其實只要多看看國際新聞,稍微深入觀察一下其它國家的政治生態,你就𣎴難發現,我們所謂的諸多「亂象」其實在世界各國都有,似乎已成為民主政治的「常態」,實在不必「太」大驚小怪的. 當然屬於「常態」的事也未必就代表都是「好」的,如何來診斷治療民主政治所演生出來的諸多沈疴,是另外一個嚴肅的大課題.

我們常把對政治上的不滿,一股腦的全歸咎於所謂的「政黨惡鬦」上. 但民主制度設計的根本述求,本來就是要想用政黨去監督,去制衡行政權力的行使. 如果政黨間都能事事以大局為重,處處商量著去辦事,那自然就不難逹成民主制度原來所設想的目標. 但是現實世界卻並非如此啊! 要大家都好好的商量著去辦事,幾乎是椽朩求魚,像是在烏托邦里才有的故事.

就以民主最先進的美國而論,他們兩黨間的拼博之劇烈,常讓我們看得「目瞪口呆」. 每年為了通過「債務上限」及「常規經費」多是弄得緊張萬分. 有時弄得連公務員的薪水都發不出,很多公家機關還被迫停止上班,甚至差點沒影響到對外太站正常的運補支援行動. 這次中期選舉,民主黨輸掉了對兩院的控制席位,報章多以跛腳鴨來形容歐巴馬總統剩下的任期. 但我卻在想,縂統就好像家里請來的大管家,你硬把自己的管家弄成了個跛腳,你又那能指望他能替你辦什麼大事呢? 無怪乎奧巴馬總統在參加上週北京APEC會議時,看起來總是心事重重的,其念茲在茲的,是回家後如何面對兩院的壓力,去推動他那些被積壓起來的法案.

再拿臨近的日本而言,在安培首相之前,幾乎是一年一相,這樣频繁的人事更迭,你又怎麼能期待他們能認真着眼長遠之計,著力於未來,不急功近利,從根本處來提昇國家的競爭力呢? 遠的再看看泰國紅黃兩派勢力的對峙僵局,最後弄得非得靠軍方出面來收拾殘局,才能穏定大局. 近的來看,這幾天二十國集團G20在澳洲會,在開始的會議上,主辦國澳洲縂理居然向與會的領袖吐苦水,説他當下最大的難題,就是要讓他久懸未決的預算法案能夠在國會通過,才好推動其重要施政.

由此看來,縱觀天下,無論那一國的政治環境,不都是爭競劇烈,困阻重重來着? 小時候讀林肯傳時,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説若是把他心中的愁分給每給人的話,那天底下就再也看不到一張笑臉了. 從他悲涼的話語里,再清楚不過的描繪了政治爭鬥所面臨的險惡與政治折衝時所遭遇的艱辛. 一百五十年前偉大的政治家所面臨的政治生態,尚且如此不堪,更遑論環境錯綜複雜的今日了,所以我們去看政局的演化和諸多現象,不要太過於大驚小怪,還得要多去觀察世界各國的情況,我們就更能以平常心,更公平的來看待自己所処的環境了. 你若看過電視劇紙牌屋里的劇情,拿我們所抱怨的諸多現象,和那劇中的情節相比,就實在是小誣見大誣了.

當然啦,誠如前面所說,民主政治演生出的亂象沈疴,是「得」診治改善. 相信成千上萬的政治學者,都在殫精竭慮的在研討這類的題目,不過到目前好像也還沒看到有那位高人,能提出振聾發聵的實用針砭,可以用之以治療那些亂象與沈疴的. 但是話雖如此,我們大眾庶人,也不能太過悲觀消極,與其消極的老是埋怨,其實我們也該盡到我們的一份力量,起來點點滴滴去導正現况.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在民主國度里做沈默的大多數,未必是件好(對)的事. 因為社會的走向,很可能要被音貝高的少數群體所完全操控主導,而數年一次的選擇,也未必就能管束代議士們都能認認真真的去作他當作的事. 如此說來,那又當如何呢?

民主政冶中最為「關鍵」的人物,其實就是我們選區里各層次的「代議士」. 我們若是能有效的監督他們,催促導正他們,去做當做事,那麼我們的政治生態環境,會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的. 僅用數年一次的投票來駆策他們,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庶民大眾得在平時,就得有序的探索並且凝聚「沈默大多數」的共識,把我們所関心的公共議題,一樁接一樁有序的交託給他們,叮嚀督促著他們去推行,若是他能把每件妥負的事都盡心去推動,我們下次票就投給你,否則改選時就用選票來解僱你. 「常態性」的去督促自己「選區內」的代議士,這是我們庶民大眾最能做得來的事,也當是民主政治底層結構最根本的事.

我們大可以好好利用像臉書,line 這類超級的網路社群工具,號召自己選區内的志同道合之士,集思廣益,來凝聚共識. 當一個選區里的社群,能針對某一特定的公共所関注的議題,形成「可觀而堅固的」粉𢇁團隊時,而且所討論出來的方案策略又真是切實而可行的,那麼你選區里的代議士們可不敢再等閒視之了, 他們會想方設法的來搶着這「議題」去做. 因為每個議題里都有真實可觀的選民人數為之背書,下次的選舉,可得照「議題」來驗收,誰成交的議題多,誰就有好菓子吃有鉄票可拿. 到那時,就不能再單靠選前的情緒化的造勢,和空口無憑的許諾來競選了.

要想運用網路社群工具,有效的凝聚沈默大眾的共識,並且能有序的一樁樁交託給自己選區的代議士,去做該做的事,整個的運行程序當然也不是一蹴可幾的容易事. 開始的時候,可得選區內的有識之士耗費一翻深入的功夫去規劃整合. 不過當運作系統一旦建立,就當像輪子迴轉般週而復始的自動運転起來.

常看到西方有些民主國家,採取的是人人必須要投票的制度. 換句話說,民主選舉是「權力」,但去表達你的選擇和意見,也相對的更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和義務」. 我覺得這種邏輯是蠻合理的,因為國家社會的「走向」必須取決於大多數人的意向和選擇,如果大家都沈默起來,那這走向的選擇自然就容易失去重心,沈默並不能成為社會的「正能量」. 反之,當沈默的大多數都能適時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念時,那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就會有效的激勵代議士們去辨識出民意的真主流從而順應之,也會變成政府行事時無比堅強的後盾. 看到政治不良的亂象,與其老是「大驚小怪」的空埋怨,不如打破沈默,持續的去努力凝聚多數的共識,明天會更美好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ngguanwuwei&aid=1905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