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相聚景隆軒‧博涉十五份》
2017/01/12 13:58:11瀏覽2602|回應0|推薦6

上一集節目中提到的劉氏宗親,在當天的工作坊結束之後,由劉進興司長率隊請我們享用晚餐,以表達對政大師生和社區居民的感謝之意。餐敘中,司長提到前一天晚上,在他所居住的仙岩路巷子裡(屬於舊名十五份庄的範圍),有個【依山小綠洲】活動,吸引了很多居民來;司長還說「承辦團體很用心,不過,他們對當地的地名和地景的認識有一些猶待加強的地方,我可能可以幫忙。」

司長所提的【依山小綠洲】活動是系列性的規劃進行,11月25日這場的主題名稱叫作【舒蘭河畔的水路想像~翻轉後巷工作坊】,那天傍晚我也有去仙岩路8號旁參加,有關這個活動系列,我們以後再作介紹,今天來談【第一屆家族史與口述歷史青年工作坊】之後的發展。

聽司長一席話,得知他們家族在十八世紀就已經來到十五份開墾,我於是寫E-mail給十幾位長期研究台北文山區自然與人文的人士,轉達司長的用心。這十幾位好學不倦的師長和社區工作者,都馬上表示要來聽司長說故事。但是,在哪裡相聚呢?想來想去,一位得到【2016社教貢獻獎】【2016台北市傑出市民】雙料大獎的篆刻家鄭景隆先生浮上我的腦海,他一得知有這個聚會邀約,馬上表示歡迎來他的工作室─景隆軒相聚。我們節目也曾談過他發現「十五份遺址的故事」(請閱 http://blog.udn.com/selin7777/11694210《指南山下一甲子 共譜文山考古情》)。他好學不倦、努力實踐夢想的毅力最是令人欽佩。其中之一是他曾經花十五年左右的時光,邀約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等地的篆刻家,共同以「博涉」兩個字入印,博採眾家的篆刻藝術之美!這個涵蓋老中青等年齡群,職業範疇包括大學教授、書畫家及自學有成者的創作群,成就了兩百五十五方巨構印譜;景隆老師還敦請郎靜山大師為他提書名頁,劉其偉先生為封面題字,還有諸多藝林前輩的共襄盛舉,在2005年2月出版《博涉》一書,為篆刻藝術留下珍貴史料,實在非常了不起。相信這些都是他獲獎的重要因素。

在景隆軒的聚會中,劉司長以他的成長歷程和公務部門的歷練,跟我們分享並分析十五份一帶的社會、產業、經濟、教育、、等變遷;我們這一群大都來自台灣中南部的現代文山人,很難想像這裡曾有的稻浪金黃、黝黑煤炭、柑橘茶葉等地景年代,從而興起【翻轉社區小巷道 找回依山小綠洲】的目標願景。

“夜談十五份〞進行到很晚,大家才依依不捨地離去,經典公司施佩吟小姐幫我們在景隆軒拍攝合影留念;我望著照片中的12人,加上攝影者佩吟和先行離席的何文賢老師、詹育芳小姐等,總共十五人,好像呼應了兩個多世紀以前來此合股開墾的十五份先民。景隆老師的獲獎也讓我想起去年江光大導播和我,以持續耕耘【99個社區故事】客語節目獲得【社教公益獎】的往事。

當夜,我們踩著月光從十五份循景華公園走向景美國中搭車返家;途中,「博涉」「博涉」猶不絕於耳;未來,「博涉」很可能成為我們邁向前方的學習動力,彙整諸多才情來奉獻社會的關鍵呢。

完成於2016/12/25 播出日2016/12/28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8839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