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寧頭海岸 遇見未爆彈》
2016/12/29 15:15:41瀏覽1619|回應0|推薦6

在2016年11月中旬前往金門的時候,看見2016-11-20《自由時報》《金門日報》均有報導:古寧頭戰役的古戰場,在2016年11月19日那天,發現一批裸露在沙灘的未爆彈、地雷等。發現這些骨董級未爆彈的金寧鄉代會副主席、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開陣先生和社區鄉親,立即通報相關單位前來處理,我們從照片上看,未爆彈的外觀嚴重鏽蝕,可能埋在沙灘很久了。

《自由時報》記者吳正庭先生拍攝的照片讓我覺得很熟悉,經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琳瑯先生說明,方確認這個地點正是今年5月31日下午,幾位金門子弟帶我從古寧頭戰史館後方走往播音站途中,行走過的第一段沙灘(請閱:《在古寧頭,涓涓細流注海峽。》http://blog.udn.com/selin7777/65104557)。從今年5月31日下午行經那裏所拍攝的照片,看見還有很多沙子,如今則沙子流失成為礫石灘。古寧頭社區的鄉親另外寄來的幾張照片中,除了砲彈之外,礫石灘上也有尖銳的物品露出來,他們說,那是從前用來防禦的鐵絲網水泥樁。我覺得很奇怪:鐵絲網水泥樁怎麼會埋在沙子裡呢?

原來,除了軌條砦這種沙灘防衛設施之外,近陸地這邊還會架設鐵絲網來加強防禦功能,只因這幾十年來海岸線急速退縮,鐵絲網基柱也跟著下陷,終於全部沒入沙灘裡;而今,又因為沙子流失而露出蝕損的尖端,似乎在告訴大家它們存在的歷史,同時提醒大家:這樣的歷史圖像大概很快就將無影無蹤了!古寧頭社區的鄉親還告訴我,前幾次帶我從播音站右前方走往沙灘的斜坡也崩掉了,如今已無法從這裡往下走到海邊。

在前述5月31日前往這段海岸線之後,林淑英曾經製作一個PPT檔寄給負責該海岸的管理單位水利署第八河川局,得到的回音正如下列這篇網頁的報導:〈 (http://blog.kmnp.gov.tw/?p=5421) 北山斷崖海岸侵蝕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積極因應作為〉鄉親們面對這樣的現況,再望著從對岸過來、越來越接近金門海岸線的抽砂船,感到非常的無奈,明知這裡的情況險峻,很難處理,但還是有非常深切的期待。

金門因著『小三通』政策而大興土木於交通建設,這對於土地狹小的金門島造成了環境的衝擊,住在金城浯江溪附近的居民發現,活化石─鱟不斷地失去蹤影,遂在2007年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章波老師協助之下,組了『浯江溪“鱟〞巡守隊』,成員由後豐港、夏墅社區的在地居民、漁民和上班族組成。這回我到金門的時候,抽空想去浯江口的建功嶼,因為正逢漲潮,建功嶼和大金門本島之間被海水隔開了,無法步行前往。不過,我們在岸邊看見浯江口鱟巡守隊的據點,還有岩石上鱟的盔甲,再從這裡回顧浯江溪,遠眺溪畔茂密的紅樹林;雖然也沒有看見鱟的身影,但是,得以感受當地居民的保育情懷,已屬十分難得。

九月間重創金門的莫蘭蒂颱風,把浯江溪畔的天后宮牌樓上層都吹毀了,看見這個情景,真讓人感到大自然無窮大的力量;自然的力量加上人類的摧殘,讓未爆彈重現在世人的眼前,同時帶來更值得進一步深思的課題。

完成於2016/12/11 播出日2016/12/14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8683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