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仙台原名PiSiLiAng 基翬港體檢珊瑚礁》
2013/04/12 16:11:19瀏覽973|回應0|推薦0

  台東縣成功鎮的三仙台,是一個旅遊勝地;它原來的名字 PiSiLiAng,意思是養羊的地方,長久以來就是「海岸阿美族系」的阿美族人放養羊群及從事採集珊瑚礁岩區海藻、海菜、螺類及捕魚的場所。

  近年,三仙台社區發展協會在幾個文教方面的基金會贊助下,成立「寶抱鼓樂隊」,成員以部落裡10到17歲的孩童、青少年為主;所謂的「寶抱鼓」,是把捕漁網所用的浮球切半,做成鼓身;再利用山上的竹子根做成鼓座;同時利用部落裡養的羊取羊皮、曬乾拉平做成鼓面,自製成的鼓,這也成為寶抱鼓樂隊的特色。 2011年,阿美族藝術家范志明在部落中,利用廢棄屋舍結合漂流木的設計,由部落居民親自動手重建「達魯岸」(Daluan 是阿美語「田中的工寮」之意),做為paw paw鼓樂團的表演場地與遊客交流的文化中心;而部落的青壯年們也開始學習木藝、廚藝及傳統編織等技藝,以作為謀生與傳承文化的一項技能。

  而在台灣,有個成立於2000年四月,主要在報導、評論環境議題、同時也採取守護行動的民間組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或許因為他們積極推動「環境信託」制度的建立和立法事宜,所以在2006年的時候,有台東成功鎮的熱心地主願意將土地信託給該協會,他們於是規劃「台東成功環境信託體驗園區發展計畫」,實際進行保育的工作。這項計畫曾經得到「福特環保獎」以及青輔會青年社區行動專案的補助。「台東成功環境信託體驗園區」位於海岸山脈中,下到海邊來則就是比西里岸部落。

  在2009年,受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之邀,來台參與2009「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的中國NGO代表,也參與了環境資訊協會舉辦的生態工作假期;分別來自廈門、雲南、上海和北京的年輕代表,以四天三夜的時間,向當地阿美族耆老學習傳統工法,在前述的環境信託體驗園區中,與部落的頭目和里長一起在園區內修築工作站,讓汗水澆灌台灣的土地,實際參與台灣生態保育和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推廣!(更多的資訊請詳http://e-info.org.tw/node/48688)

 

  我們也看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部落蹲點的年輕人,在執行專案的歷程中,嘗試培養當地青年籌備「部落音樂會」,讓他們學習作事的方法,進而從成果中獲得自信,懂得珍惜部落的資源。

 

  台灣的海洋生物物種高達全世界海洋生物物種的十分之一,是令人驚嘆的瑰寶!2012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規劃的「比西里岸海洋工作假期」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是【珊瑚礁總體檢】。這是1997年由「珊瑚礁總體檢基金會Reef Check Fundation」發起的行動,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調查工作是以在地的潛水業者為主力,而不是科學研究人原為主。這項行動是希望透過現況調查所提供的數據,可以作為科學研判:珊瑚礁已經受到過漁、非法漁業和汙染的嚴重衝擊,而十幾年來的調查結果確時震驚全球。

 

在太平洋西濱這個小部落,他們號召愛潛水的志工來參與,於2012年10月7日前往台東基翬漁港進行水下調查。今(2013)年在4米及7米的深度拉出兩條穿越線,調查結果:活珊瑚覆蓋率分別有41.9%及35.6%,以國際珊瑚礁體檢的標準衡量,屬於「一般」程度。4米處珊瑚物種以藍珊瑚及火珊瑚為優勢,7米處則觀察到多座大型微孔珊瑚;後者可能因位於礁盤及礫石底質交界處,活珊瑚比例略低。體檢之後,以一定格式的資料傳回全球珊瑚礁資料庫裡。(有關珊瑚礁總體檢的報告請閱http://reefcheck.blogspot.tw/)。

    

  2012,他們還帶著社區青年調查當地一條水圳─白守蓮圳。據查這條水圳是1878年(清光緒4年),當地阿美族人利用人工修築土堤水圳,引富家溪水源來灌溉附近農田,即今白守蓮圳的前身。白守蓮圳共有4支線,灌溉面積約180公頃。

  由青年人走入社區,捲動出社區青年的家園尋根和守護行動,更帶出跨國青年的行動與交流;讓這個海邊的部落,昂揚出嘹亮的歌聲,青年的壯志隨著太平洋洶湧的波濤萌芽,為原民文化、海洋文化的承傳奠基。

完成於 2012.12.31  播出日2013.01.16

《三仙台原名PiSiLiAng  基翬港體檢珊瑚礁》簡報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749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