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去山巔水湄,學作有種的人!》
2016/08/30 17:40:06瀏覽1794|回應0|推薦7

小時候在鄉村,稻子收割曬乾之後,會用「風鼓」一遍又一遍地選出結實飽滿的穀粒,然後用篩子篩出“精穀“,這是拿來“作種”培育秧苗的穀種。記憶中,用鋸子慢慢鋸開老化的匏仔(胡瓜)作為水瓢的時候,一定會留下裏面的種子;更常有的經驗是把十足成熟、老化的絲瓜摘下來曬乾,直立在地板上敲敲敲,讓黑色的種子從絲瓜絡中掉出來「作種」;屋背簷下,從不間斷地掛著各式作種的農作物。沒想到才半個世紀的時光,『保種』,成為全球的重大課題。

2016年4月,台灣有一本《藏種於民》的書籍出版,封面即揭櫫「全球保種的時代來臨了~一粒種子,對抗極端氣候,基因改造的風險,打造我們的永續餐桌。」之理念。書中更指出二十世紀透過技術與法律等方式而產生的「種子的私有化和壟斷」問題,自2002年,全球十大種子公司總收入占全球種子貿易額32%,兩年後上升到49%,2012年逾75%,此書旨在讓人們認識這個問題的根源和因應之道。

*幾則跟農業相關的故事~種原的概念

一、全世界第一個種子銀行於1894年建立於俄羅斯。

二、2007年的年初開始,有一則【挪威在北極 建造末日地窖】的大消息。這是挪威在北極圈內、離極點一千多公里的山體中建造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這座在永凍土層中建造來保存植物種子的諾亞方舟,在2008年2月開始,全球各國許多農業研究機構都將種原庫的若干“備份」”,送到這裏儲藏。根據報導,敘利亞戰爭使得這座末日種子庫首次開庫取種 (請閱:https://read01.com/B4mQgL.html),原因是,有個總部設在敘利亞北部的城市─阿勒頗的『國際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在當地一個基因銀行中保存著大麥、小麥等適應當地乾旱氣候的農作物種子;自從2011年爆發戰爭之後,阿勒頗受到持續戰亂的影響,雖然可以勉強維持冷藏的功能,卻難以培育種子供外界使用;該中心在2012年遷往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而阿勒頗種子庫儲藏的部份種子在戰亂中被毀。所幸,被毀的種子在『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中有備份,保存了耐旱性強的作物品種,可以帶回原生地種植。由此看來,種子庫所預防的重大危機,除了天災,還有人禍。

三、台灣的作物種原庫,設立在霧峰農業試驗所的『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位於台南善化的『亞洲蔬菜研究與發展中心』保存有蔬菜種原;台北市南海路林務試驗所有一座種子銀行。

四、在孟加拉,有個「綠色基金會」在十二個社區成立「種子銀行網絡」,目的是「自給自足、公共分享、永續和多樣性的食物計畫」。基金會透過下列幾項工作,來達到「農民種子基因庫」的目標。

〈ㄧ〉繪製種子地圖;

〈二〉收集種子;

〈三〉農家相互拜訪和交換種子;

〈四〉種子市場;

〈五〉用各種方式宣傳這項計畫;

〈六〉訓練與工作坊;

〈七〉建立社區種子銀行。

五、在印度,Uttaranchal 城市的首府 Dehra Dun,有個Navdanya 基金會發動「九種運動」,(Navdanya是北印度語的九顆種子之意)幫助印度十六個省份、四十個社區設立種子銀行,藉以對抗企業以專利的方式擁有種子的威脅,同時保住生物多樣性。基金會送農民ㄧ公斤種子,回收一.二五公斤; 他們的努力,已經搶救回三千多種穀種,三十多種小麥的種子。

六、我們台灣民間,自從開始重視各族群的文化以來,各族群的自信心不斷提昇,尋根的行動也不斷地進行。十幾年前我有個機會訪問鄭空空女士的時候聽她說,在日月潭的邵族,想到族人早年曾經種植旱稻,但是已經數十年沒有種植的情景,於是想在旱田上再來種種看,卻遍尋不著這個穀種。有一位女性長輩在苦思良久之後,回到家中的床底、抽屜,總共找到數十顆種子,於是開始培育秧苗,呵護倍至;種到田裡後,也是人禾情深,直至收割。第一次收割了一把穀子,捧在手心,捨不得煮成飯來吃;要用這一把穀種培育成秧苗播種,待收成增加時再煮香噴噴的米飯,來品嘗舊時旱稻的滋味!

這幾年,在學者和民間團體如主婦聯盟的大力推動之下,有很多『保種』的故事傳出,前述這本果力文化主編、浩然基金會策劃、郭華仁老師導讀、結合十七位寫手完成的書籍─《藏種於民》,對於相關課題的深度剖析,很值得閱讀加以學習成為“有種的人“。書中很多案例,都十分動人。如:

*屏東霧台‧巴清雄~積極推動【小米回家】

*台東歷坵‧杜義中~【小米的生命之橋】

*臺中環山‧Yaki奶奶、莎韻西孟~【高山上的小米復育運動】

*嘉義阿里山‧茶山雜糧產銷班~【山林滋養的原生作物】

*台南佳里‧蘇榮燦~【種子是農人的靈魂】

*高雄美濃‧曾雪梅~【終於回家的紅豆】

*雲林溝皂‧古旱田~【延續花生與蒜頭的傳統香】

*苗栗灣寶‧洪箱~【落地生根的金時地瓜】

(另一則洪箱女士的故事請閱http://blog.udn.com/selin7777/6080673

《返穀青年 稼穡詩書在灣寶》)

*台北淡水‧陳惠雯~季節蔬菜【自家採種:作物生命經驗的累積】

保種的美麗故事持續中,下星期再繼續分享。

*參考資料:

一、《藏種於民》 果力文化主編出版、浩然基金會策劃委託出版、作者郭華仁老師導讀暨十六位作者 2016

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鍾秀梅《種子是保命符》《去印度 尋找牛糞傳奇》

三、《2005 世界現況》 State of the World著者:Christoper Flavin 等 (譯者:周晉澄等 )出版發行:看守台灣研究中心

完成於2016/08/15 播出日2016/08/17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7245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