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稼穡詩書 走過烽火》金門采風之四
2011/11/08 18:32:42瀏覽583|回應0|推薦1

《稼穡詩書  走過烽火》金門采風之四

金門的董氏開基於明朝初年,始祖叫做楊崑,因牧羊而釀成大禍,避難金門古崗;他告戒子孫:不再牧羊,並以耕漁、詩書傳家。董颺先在明崇禎十年丁丑科進士,還曾官至廣東雷廉道。明末清初,改朝換代,他因為不願仕清而隱退,並隨著魯王風塵僕僕來到金門古崗。

魯王曾經贈匾:「風高五柳」給他,用以表彰他有若陶淵明先生的高風亮節。董颺先的姪女後來成為延平郡王的夫人。

發生於民國三十九(1950)年的大二膽戰役,在近代戰史中重要的一役。參與當年戰役的小兵賴生明,在火線中完成連長交付的命令,勝利後被視為民族英雄。民國四十二年秋,莒光樓構築完成之後,不找大人物或社會名流題匾,而由這位立戰功的小兵落款,頗有創意。

莒光樓的門口各有一門砲,其中之一是「鄭軍銅砲」,是昔日鄭成功的軍隊進出港口時使用的禮砲,本來在烈嶼東南岸的山頂發現的,後來移到莒光樓大門右側;左側是清代乾隆年間設於後浦南門海岸的鋅鑄的古砲。

除了濃濃的戰事記憶,金門更留存了居民堅毅、愛鄉、保存原鄉文化的精髓。不管走到哪裏,家家戶戶的門楣、窗稜上,都是做人做事的最佳叮嚀,以及發人深省的國家治理方針。

像金門民俗文化村這裡的「稼穡詩書」,讓人想起「治本於農  務茲稼穡」古老明言,提醒治國的根本在發展農業,不知仍有受到重視嗎?

金門民俗文化村位於山后村,清代同治年間,王氏族人王國珍旅日經商致富,是當時旅日華僑總商會會長,曾經資助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王國珍和兒子王敬祥,在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斥資為家鄉族人闢建祖厝,總共十八棟,座西朝東,視野良好,可以觀日出。金門的歷史指出,唐朝時牧馬監陳淵率十二姓來金們拓荒牧馬,王氏即為其中之一,陳淵被奉祀為「恩主公」。

在近代的歷史上,黃埔軍校4期畢業的胡璉將軍,在民國38年(1949年)金門防衛司令期間,締造了古寧頭大捷;民國47年(1958年)823砲戰鞏固了大局;之後在金門努力造林、興水利種稻、改良農作振興教育、設立醫院酒廠,曾經實施一斤米換一斤高梁的政策,為金門奠定的發展基礎,因而也被稱為「恩主公」。

凡此種種,可見歷代人士在金門「走過烽火  稼穡詩書」的努力歷程,都深印在金門民眾的腦海中,歡迎大家多多前往探尋。

完成於 2011.10.24
播出日 2011.10.26

一、《固若金湯  雄鎮海門~金門史蹟源流補略》建國百年紀念
         原作者:顏生龍    補略者:許績鑫   總編輯:蔣曉風
         設計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二、《台灣古厝圖鑑》     作者:康鍩錫   貓頭鷹出版

( 在地生活台灣離島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58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