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到高雄海邊 和信魚有約》
2011/08/02 11:39:27瀏覽1128|回應0|推薦1

《到高雄海邊  和信魚有約》

在旗津帶狀的海岸公園中,有一座令人唏噓不已的「勞動女性紀念公園」,記載的故事是發生在1973年,一艘由旗津中洲開往高雄的民航渡輪翻覆、導致25位女性喪生的不幸事件。這艘翻覆的船隻年齡老舊,而且超載;當時罹難的皆為住在中洲的未婚女性,大多數正要前往加工區上班,最年幼者僅13歲。罹難者的家屬念及女兒們共渡危船、遭遇此難,為了使她們相伴於九泉之下,於是協議將她們合葬於旗津中興里與中和里附近,合稱「二十五淑女公墓」。2008年,高雄市政府接納各婦運及工運團體建議,將二十五淑女公墓正式更名為「旗津勞動女性紀念公園」,提升該景點的正面意義,並使企業主更為重視勞工安全、記取教訓,避免再有不幸的工安意外發生。

台灣有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做法,但大都稱為「姑娘廟」,同時都帶有靈異的傳說,十分吸引人。而提到鄉野傳奇故事,在四面環海的台灣,最重要的角色大概非“媽祖”莫屬了。這回前往高雄,我們還前往參觀學習:烏魚子加工製作DIY的企業。

在小小的加工廠裡,佈置了跟烏魚有關的文化看板,其中,【烏魚拜媽祖】讓人感到特別好奇,經過解說得知,這個故事取材自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在夢境的入口—高雄民間故事集》,描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間,先民徐阿華為了追捕烏魚,歷經千辛萬苦渡海來臺,無意中發現昔日俗稱打狗地區之旗后(今日高雄旗津區),地美漁豐,宜人定居,因此率同餘眾舉家遷徙至該處落地生根。然而漁民毫無節制捕撈烏魚的結果,引起迴遊的烏魚們不滿,除了化身人魚勾引漁民子嗣的心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之外,並向庇佑漁民的「媽祖娘娘」告狀,痛訴先民趕盡殺絕的作法,希望「媽祖娘娘」能代天行道,主持正義。德被眾生的「媽祖娘娘」於是托夢徐阿華,傳遞永續經營的觀念俾使萬物能均衡發展;而為了感念「媽祖娘娘」的恩澤,徐阿華等先民於是恭迎湄洲媽祖金身來台奉祀。

蘋果劇團曾將這則故事編成戲劇,以鄉野傳奇帶領民眾體會先民胼手胝足開墾之苦為劇本,透過戲劇帶出自然資源保育的重要性,獲得很好的迴響。

展版中也有【烏魚旗與納稅制度】的簡介。荷蘭人佔領台灣之後,主要的漁業稅捐大致分為漁業稅、社港稅(港餉)和其他稅捐三類,從據台後第二年(1625)即開始徵收。漁業稅收以漁獲價值的十分之一計量,稱為「什一稅」,是主要稅收;其中,鯔魚稅又與其它漁稅分開徵收,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據中研院院士曹永和先生的研究指出,1637年前後,自金門、列嶼(小金門)等地,每年約有三百至四百艘漁船來到台灣,漁民約有一萬人左右,輸往大陸的水產物有100~120萬斤,主要就是烏魚。日本學者中村孝志研究荷據時期的台灣漁業,是以南部為中心,尤其是打狗港(即高雄地區);其中主要魚種為鯔魚,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烏魚;盛產期是在12月到次年2月間。由於牠們都是隨著時序而至,所以被稱為「信魚」。

鄭成功治理台灣期間,主要漁稅包括「水餉」、「港餉」、「澎湖稅」等項目。「水餉」指的是對使用漁具之網、罾、罟、鏈、蠔、箔、滾及滬等、以及漁船之樑頭牌及烏魚旗等所訂定的三類稅收,名目繁多;捕烏魚的漁稅制度,規定漁船需繳稅領取烏魚旗,才能出海捕烏魚。根據《鳳山雜餉》記載:「給烏魚旗94支,旗用白布一幅,刊刷烏魚旗子樣,填寫漁戶姓名,縣印鈐記,插於船頭,帶網採捕。」說起來都有一些限捕、永續漁業的措施。「港餉」指的是抽稅于港內捕魚之眾,而總輸於官;明鄭時期沿用荷蘭人留下的稅制,同樣以招標方式統包給商人協助管理,收稅之處有所擴增。「澎湖稅」則是明鄭時期在澎湖設置安撫司,當地的餉稅是單獨辦理的,包括人丁、源地、網泊、船隻等項,由於澎湖多為漁民,因此當地的稅捐也就多由漁民負擔。

烏魚子的加工很細膩,從剖→洗→醃→壓→曬等共有五個步驟。首先將魚腹剖開取出魚子,魚卵表面有許多微血管,必須用清水或3%濃度的鹽水洗乾淨,並用針尖將血管刺破、將血液擠出來,以避免血液氧化發黑,影響烏魚子的外觀和品質;洗乾淨的魚卵卵巢,平放在板子上用鹽巴醃製約1~5小時之後,再用清水洗淨,並清清搓揉排鹽;接著平放,整理成最漂亮的形狀;曬乾之後就是上等美食,齒頰留香的烏魚子了。曬烏魚子也有訣竅,陽光不能太強,早上曬約3小時後,收到室內蔭乾,日落前再曬3小時;每天日曬結束之後,還要繼續「重壓整形」的步驟,在最上層的木板上加石塊或磚塊施壓,手續十分繁複。

如今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加上過度捕撈,野生的烏魚子越來越少。養殖的烏魚雖可以透過生物科技,給予加了雌性賀爾蒙的飼料在養殖池中,促成整個魚池裡的烏魚,超過九成都會抱卵(跟鯛魚養殖全塘都是雄魚的結果恰恰相反),但饕客們一嚐便知其中差異甚大,野生者美味高出甚多。在這次DIY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學會烤烏魚子的最簡便又保持美味的方式:準備一小匙的高粱酒、用一支細細的竹支插入烏魚子以便手握翻面、點燃酒之後把魚子烤香即成。

了解了環境變化以及加工製作的繁複過程,或許讓我們更要加入守護環境的行列,跟年年守信的烏魚群,立下相互呵護的盟約,寶貝珍貴的海洋資源。

完成於:2011.07.27
播出日:2011.07.27
*參考資料:《台灣的漁業》 胡興華著  遠足文化出版
           《台灣魚故事》 莊健隆著  遠流出版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549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