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步道上 共譜生命的樂章」系列之十二
2008/10/24 14:57:23瀏覽1062|回應0|推薦0

「在步道上 共譜生命的樂章」系列之十二   
  
      

      有一群人 努力地書寫社區故事

  「廣披厚望遍尋四方東西南北 福履綿帛力守一年春夏秋冬」。這麼一則內涵豐潤、時空尺度浩然的對聯,是桃園縣觀音鄉廣福社區的出版品所展現出來的;這個小小的村落裡,有一條綠色隧道,開滿乳白色瓶刷子般的花朵,那是數百棵白千層交織成的拱形長廊;村子裡擁有六口埤塘,成?桃園「千塘之鄉」的最佳寫照。廣福村隔壁新坡村有一口新坡國小旁的埤塘,名叫「學校埤」;聽說是早年興學時,校方缺各種資源,有地方士紳於是捐了這口埤塘給學校,水權加上養殖所獲,就可以作為經營用度知所需,真是感人極了。

  八月下旬的一個午後,協會一群綠人來到廣福村的埤塘邊,跟著社區的有心人,騎腳踏車在村子裡遨遊。社區的朋友們說,他們正在遊說休耕的農民提供土地,讓他們灑各式花的種籽,讓農田舖上各種顏色的織錦般,吸引路人的眼光!這幾年來休耕農地灑花籽,最普遍的大概是田菁,其次大概是油菜、波斯菊、向日葵了,這些綠肥草種,確實帶來很美的視覺享受,於是在農會的推廣下,越來越多的休耕農地加以哉種,反倒少了對於農業政策的檢討。

  廣福村距離海岸草漯沙丘僅僅八公里,主要種植的是西瓜和牧草,這裡的沙質土壤和氣候,讓這兩種農作物長得很好,牧草提供附近的埔心牧場餵牧,食物里程不太遠。村民組成守望相助隊伍,利用現代的通訊科技,形成綿密的組織,認養草漯沙丘的清潔工作,每個月定期淨灘,默默地清靜家園。適逢十月的國慶假期,一群來自台北的中正社區大學學員拜訪廣福村,與居民共同淨灘,不分主人與客人,大家為清淨家園而彎下腰來,撿拾垃圾。



「高行黎蒸聚居百世福地 原味茶香引來八方佳朋」。第二則對聯則高掛在龍潭鎮高原村集會所的舞台兩邊,集會所是村子裡「托老」的地方,每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中午,有六十位到七十位的老人家在這裡吃午餐,縣政府每個月補助八千元經費給他們使用,算一算每天約四百元。

  我非常好奇怎麼可能以四百元的經費提供六七十人吃午餐?村長笑笑地拉我到大門口,讓我翻閱門邊所貼滿的一整排紙條,紙條上「黃某某冬瓜一條」「張某某豬肉二斤」「林某某米五斤」…,原來,村子裡的老人家很珍惜這種相聚的機會,他們很感念村長發起照護的用心,所以大家就互相幫忙讓這個午餐會順順序序;而由於大家的通力合作,才讓每個月的補助經費從五千元增加到八千元的。

  龍潭高原村,客家鄉親最熟悉的名字叫做「銅鑼圈」,有句俗諺說「有妹莫嫁銅鑼圈,挑水挑到半晝邊」。意思是「銅鑼圈」位處高地,用水很不方便、很辛苦;如今在這片紅土高原上,六福村、小人國遊樂區和渴望園區之工業設施,讓原來的村落紋理改變了許多。如今,最讓村民擔心的是,工業園區所排放的污水進入霄裡溪,霄裡溪從龍潭流向新竹新埔,然後匯入鳳山溪,是沿岸居民飲用、灌溉的重要水源。

  認識上述社區,主要是因為擔任2008年桃園縣環保局和宜蘭縣環保局推動「清淨家園」專案的輔導委員,有機會走訪兩個縣境的九個社區,充分感受到社區的生命力,所以寫下一些心得。

   有一群人 經常遭受洪水侵襲

  今年七月到九月底,接連幾個颱風侵襲台灣,隨風帶來的豪雨讓全台受到重創。曾經擔任協會秘書的徐嬋娟老師在卡玫基颱風時正好造訪高雄縣美濃和旗山,親眼目睹災情;八月間,她跟我以及負責「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網站維護的黃修文、高師大附中的魯台營老師相約走了一趟美濃,嬋娟跟我投宿在「美濃民宿」;三更半夜時分,美濃愛鄉協會理事長林英清先生、溫仲良先生和我,騎腳踏車到三洽水,居然遇見在釣魚的夜貓子。第二天的艷陽下,林英清先生陪著嬋娟和我步行橫街以西的水圳,從自強街到美濃河,過「水橋」到對岸。

 由於是步行,得以清楚地看見美濃鎮中央的地勢比水圳這邊低,推估在下大雨時,水無法藉由水圳排出;同個時刻,三洽水所匯聚的水量(包括美濃河本流、竹子門發電廠排過來的圳水、中正湖流過來的美濃大排)則充滿了美濃河,卻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宣洩,因為古時候美濃河匯入旗山溪的洪泛平原,已經被築起的高高河堤分割成了耕地,而流水所帶下來的沙子已經將河床形成高高的河階,行水空間受到嚴重約束,水於是就往回灌注回美濃,廣善堂牌樓附近河段已經築起高高的河堤,水就往更上游造成美濃精華地帶淹大水了。

  我在水橋左岸看見兩層堤防,站在水橋中央,可以看見行水區挺拔的椰子樹影婆娑;往下游走,在靠近廣善堂牌樓附近河段,我們走到河岸邊,踩著小小的礫石河岸,望著河面的粼粼波光,腦際突然升起一首詩「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在高度工業化的年代裡,人和大自然非常的疏離,我的美濃鄉親們也一樣嗎?還有人會到美濃河散步或洗衣服嗎?

  美濃河匯入旗山溪不遠處,溪洲大橋斷成兩節,河岸的高灘地種滿香蕉;來到旗山溪旗尾糖廠一帶河段,淤積的河床中,也是種滿作物。這一帶嚴重淹水,是旗山開庄以來之首見;嬋娟說颱風過後蕭副總統來視察時,她得知的簡報內容是「要在緊鄰社區河段加高河堤」,而不是清除河床上違法種植的作物。

  在台中縣新社鄉發生嚴重水患的食水嵙溪,有白冷圳社區的鄉親觀察發現,鄉內近年來發展溫室種香菇的面積高達兩百多公頃,這些從前是土耕的田地,如今皆架起了溫室,下雨時,失去了涵養水分的土壤,雨水從溫室屋頂直接沖刷地面,地表逕流增加,也造成了河川宣洩量的增加,淹水的機率於是跟著提高。

  他們冷靜思考之後,認為三十多年來,政府許多政策都是淺層地迎合人民的要求,而非深思熟慮這塊土地的特性,所以他們認為應有所變革。

  白冷圳社區鄉親的談話讓我想起最近在宜蘭地區,宜蘭社區大學舉辦一連串的論壇,其中,【萬頃良田種別墅】是很受到重視的課題。這課題也讓我省思:當我們行走步道間,發現許多土地變得無法呼吸時,我們能作甚麼?

   有一群人作育英才 走自然步道

  也是在暑假的尾聲,我接受政治大學的邀請,在某個早上的七點鐘,陪同吳思華校長和四個學院的院長一起到後山校園散步。吳校長和院長們,將在新學期共同?大一新生開一門通識課程,大概看了我們所寫的《愛上政大的6條路》這本書吧,所以我們有同行校園的善緣。

  我選擇集合地點在渡賢橋,原因是在這座橋上,可以談景美溪,可以看楓香道,最重要的是可以觀察低海拔森林的樣貌。而政大所處地位的重要性,本期會訊的專題文章中,拙作〈何用別處方外去,人間政大有詩情〉有相關的描述,我都在散步時,跟政大的師長們加以說明。行腳路線主題~「處暑過 秋聲起 政大校園散散步」,將《愛上政大的6條路》串起來:

*路線1:渡賢橋頭集合→傳播學院旁登山

*路線2:樟樹吉屋招租→LKK的木賊→第一平台→左轉下山,糾纏的魚藤

*路線3:孕育生命的長城→何用別處方外去,芙蓉三醉醉夢溪→古渡船頭逝水悠悠→木棧道旁 寒蟬淺唱述禪意

  離政大不遠的木柵二期重劃區,最近的崩塌狀況造成貓空纜車停止營運,發生問題的「貓纜16號支柱」基座被嚴重掏空。貓纜有數支支柱座落於金面頭山山頂,其中一支原本是台電15號電塔基座讓出來的,電塔基座遂遷移到更接近萬壽路、政大御花園社區的地方。但台電這個遷移建物受到社區居民的強烈反對,加上所選的新地點曾有崩塌,所以至今尚未興建。而這次貓空纜車支柱崩塌的土石,流到政大御花園社區的球場,而非房屋裡面,是不幸中的大幸。

  金面頭山山頂很單薄,山底下並已經有三號國道的指南隧道通過, 我曾經跟主婦聯盟前董事長林慧貞女士一起登金面頭山,下山後立即起草陳情書,並邀請市議員和當時的交通局長林志盈先生、審查委員李永展先生一起現勘;沒想到現勘當天下大雨,金面頭山流下來的水把棲霞山莊的巷道全變成小溪,根本無法行走,遂作罷。

  該社區沒有形成強大的反對力量,周邊組織如我們,也沒有積極追蹤這個公共議題。如今,當我搭車前往深坑、車行到文山區政中心、往右前方看過去時,纜車支柱下方一道崩塌線,非常明顯,讓我怵目驚心,也感到遺憾!

   有一群人為環境問題付出 20年如一日

   不久前,我到我們前身所在的「主婦聯盟」參與討論一些公共事務,談到飢腸轆轆時幾個人一起去吃晚餐,我仔細一瞧,發現在我面前的是主婦聯盟的董事長們,有林貴瑛、潘偉華、胡雅美等三位,雅美老師是現任董事長,而偉華還曾擔任我們協會第三屆的理事長呢!

  相聚討論的課題有環境教育、環境立法、社團經營等。主婦聯盟已經渡過二十歲生日了,他們所累積的聲名,以及對社會所發揮的影響力,有目共睹,但是,仍舊不斷在思索社團的持續和創新的挑戰。我們也談到了環保團體分散、橫向聯繫欠缺、資源獲取不足的問題,如何找到解決之道呢?

  此時此刻,想到即將十歲的我們。九年來,我們出了幾本書,近二十種摺頁,到許多所社區大學教書。最近我應邀到「新竹市生活美學館」對面的公園進行「戶外開講」,放眼所見,老人家、代步車、遊民、骯髒的身軀;我講完後,有缺了牙齒、衣著不太乾淨的老人家跟我說,我放的投影片中,缺了高山的情景和問題。

  離開公園走向新竹火車站的路上,我不斷思索我們協會「服務的對象?終極的目標?…」等問題,藉著會訊一角就教於諸位,請共同思索我們的未來。

~ 此文登載40期秋季號季刊.並同時發佈在自然步道協會網站~

~完稿日期  2008.10.~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232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