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五份巴圖 古今生命譜】~2007.09.14
2008/06/29 23:53:16瀏覽761|回應0|推薦1

【十五份巴圖 古今生命譜】~林淑英 2007.09.14


我們台北市文山區有一些社區夥伴站在仙跡岩望向北邊時,常會發出「小小一個芝山岩,海拔51公尺高,居然擁有幾個文化層遺址,整座山都被指定為二級史蹟公園,而文山區只有一座景美集應廟是三級古蹟」的喟嘆。

幾年前的一個聚會中,我聽見有位文山區的居民跟考古學者劉益昌先生說:「劉老師,請您多費點心,幫我們找到古器物,一個瓦片、一片骨頭都好、、」因為前述狀況,當我聽鄭景隆同學說在興豐里發現名為「巴圖」和「網墬」的石器時,有一股願望實現的感覺油然而生!

【興豐里】舊名【十五份】,根據史料記載,在乾隆年間,來自福建的移民蘇興存、高貽椒等共有十五人,來到現在的興隆路二段、三段一帶合作開墾,因而有這個地名的。

對景美木柵的在地人來說,「十五份」是個親切的地名,只是,因著幾度行政區域的調整,舊地名被捨棄,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消失,只能從古籍中探尋。

「巴圖」和「網墬」的出現,讓十五份的時空拉回到兩千多、三千年前,爾後,當大家散步或坐車經過興隆路興隆市場(靜心中小學對面)時,可以讓思緒飄到古早古早的時代,因為在市場北邊的19號公園,就是巴圖被發現的地方。

公園北側的小山丘,跟蟾蜍山、仙跡岩一樣,都屬於南港山系;我閱讀景慶社區發展協會出版的《枧尾‧景美鄉土專輯》中,提到一個地名叫「橋頭」,說明指出興隆路一段二段交界處,以前有條小溪;由於現在找不到溪流的蹤跡了,因此很難求證是不是流往北邊、穿越羅斯福路、從師大分部附近匯入新店溪的萬盛溪。但是這個地名和巴圖的出現,卻讓我不段地思索,在那個使用簡單石器的年代,他們是在「新店溪?景美溪?萬盛溪?」中的哪條溪中捕魚?或者滿山都是果實,日子優哉游哉?

小小的石器,科學家可以用科學儀器為它定年,可以判讀礦物的成分;我卻覺得它們有著古人摩搓的用心,還有生命依存的連結。

2006年秋天,鄭景隆先生神奇地跟「巴圖」相遇;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2007.09.07這天,考古學著們現勘後為此地下了定論:「疑似遺址」。面對這個神秘重重的氛圍,我想我們要更努力來促成保護、珍惜的行動。我們應向公部門積極爭取:

一、 有經費支持考古學者來做研究;
二、 明確規範週邊土地利用的限制;
三、 立碑紀念。

想到那麼遙遠的年代,人們就會在此棲身,可見此處是福地洞天;而他們留下巴圖和網墬,隨著時間的長河,流到我們的眼前,真讓我有非常奇妙、非常幸福的感覺!

完稿..2007.09.14

《共譜文山考古情》~詩詞/ 林淑英(2007.09.14)

PS..自然步道活動訊息  歡迎報名參加

【夜觀饗宴】~7/11(五),7/25(五),8/08(五)~8/22(五)◎(僅有四場)

【自然步道協會】精心設計【大自然生態月光下的觀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20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