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展書卷.返華山,一股幸福滿盈的閱讀況味!》
2020/05/31 18:48:17瀏覽2947|回應0|推薦18

         《展書卷.返華山,一股幸福滿盈的閱讀況味!》 

 

壹、華山溪畔.遇見文學

    十多年來,在水土保育教育推廣任務中,問過數以千計的參與者:「照片中這個字怎麼讀?」。記憶中,大多數都搖頭表示不會讀;少數幾位會讀的,則都是嘉義和雲林子弟。

    這個奇特組合字出現在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文學步道」旁2008年夏天,東南科技大學徐貴新老師和我,前往當地拜訪華山社區發展協會吳永堃理事長的時候,他帶領我們實地踏查水土保持局在這條溪治理之後設置的「土石流教育園區」;在文學步道入口處,慢慢教我們這個字的讀法:「言絲絲、馬長長、一心月戈、草螟仔拖大刀。 

貳、從《土石流防災專員會訊》到《山水人物誌》

    十二年後的2020年人間四月天–0422世界地球日下午,我再度來到古坑的華山村,這回,我遇見幾位土石流防災志工,他們都穿著橘紅色制服,神氣極了!

*華山地區專員的跨世代組合~

    這回邀我前往的是執行土石流防災社區專案的逢甲大學團隊,他們聽說我曾經去過幾趟華山社區,遂邀約我再去走走;我因為閱讀了他們為這項專案編寫出版的專刊,包括從2008/06創刊到2016/10出刊、每年兩期、總共發行了18期的《土石流防災專員會訊》;以及2017年7月改版、至今總共出版了6期的《山水人物誌》,對這群有心人,充滿了感恩與好奇。特別是專刊第三期曾經報導吳永堃理事長擔任土石流防災專員的紀事,刊出的「傳送雨量回報簡訊英雄榜」上,他可是榜上有名的。所以我跟著巫仲明老師他們團隊再度前往古坑山區。

   這回遇見的四位土石流防災志工中,家住斗六的廖淑惠專員曾親身經歷2001/07/30桃芝颱風帶來大量土石沖進華山的文化中心的慘況,至今餘悸猶存!徐家珍專員是警察眷屬,最能體會自立自強、洞察先機的真諦。從彰化員林嫁來華山的朱睿綺專員,歷經「從喧嘩到寧靜」的生活環境,讀國小的兒子有機會遇見世界最大的蛾–皇蛾,皇蛾的食草則是她的先生小時候作為旋轉風車的江某。座上唯一的男性土石流防災專員是廖奕翔先生,他是華山村和華南村的村幹事,有這群同心協力防災的支柱,再加上世代以這方天地生存,讓他深深體會人世真情的光輝,倍感幸福!

*迴龍雙鳳里陳里長的跨領域奉獻

    在第16期會訊中,也出現了一個引起我注意的姓名:新北市迴龍地區雙鳳里的陳專森里長。陳里長在台灣省還沒有「精省」的1990年代,台北市捷運局準備向台灣省衛生處取得樂生療養院為捷運新莊機廠用地的過程中,曾屢次建議:保留樂生院區做為慢性病收容中心。然而,那是一個還不太重視民意,國人對文化史蹟也可說民智未開的年代,所以不了解樂生院是公共衛生史上世界級的瑰寶。直到21世紀初,民間才匯聚出積極行動量能,特別是青年樂生聯盟,多年陪伴年長病友爭取人權與環境正義,寫下重要的歷史篇章。記得十多年前參與爭取樂生療養院保留運動期間,聽到陳里長的見地,非常欽佩,永銘於心。

*山巔水湄的身影.承薪傳護住種原

    第24《山水人物誌》封底的圖像,看起來是一位佇立山巔的身影,揹著大背包,頭上停了一隻大鳥。不知人像所指、大鳥所望之處,是台東縣大武鄉「魯加卡斯部落」嗎?

   在台東縣最南端的大武鄉,第一位受訓擔任土石流防災專員的黃月葉女士,從小跟著父親上山採草藥。有一年,她垂降到瀑布底尋找山葡萄的時候,一不小心,踩到已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的食蛇龜,滑倒後抬起頭揉揉屁股之際,幾株「大武蝴蝶蘭」就在眼前,而這是學術界盛傳已經消失四十多年的珍貴物種。這些經驗激起月葉女士買書閱讀探究、請教學者孕育出保護棲地、留住種原的情操,也歷練出技能;而四處採集走過的地方,更讓她對何處產生土石流、何處崩塌等區域,摸得清清楚楚。

    前述魯加卡斯部落的「魯加卡斯」,是排灣族語「有很多九芎樹」的意思。我曾聽說霧台鄉的魯凱族,當要對女方下聘的時候,聘禮中要有一支九芎,要一刀砍斷來顯示男子的身強力壯,同時期待未來的媳婦,做人要光明磊落,共度難關來興旺夫家。九芎是我們熟知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樹種,而從這些點滴得以發現,九芎更是原住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倚靠,同時具有深遠豐厚的文化蘊藏


參、幸福滿盈的閱讀況味

    在資訊氾濫、出刊作品喜用「聳動標題吸引讀者」的現代不知道《土石流防災專員會訊》吸引了多少讀者。我從這些關心環境的防災專員顯現出好學不倦的生活態度,充實各項守護家園的知識、技能和情操,認定他們是社會的典範。

    他們透過鄉鎮區公所村里體系號召成軍,帶著專業團隊踏遍責任區,用地圖標出「社區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學習防災知識與技能。當發生颱風驟雨之際,觀測雨量筒的計量、觀察災情並回報給所屬分局,更重要的是將黃色或紅色警戒之防災訊息傳給需要保全的芳鄰,發揮防災減災的效能。整個流程可以從後列〈土石流防災資訊網〉網站上得知:https://246.swcb.gov.tw/DisasterApplication/Disastermission

    我們多數人無法像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女士那樣,把數百位水保義工、防災專員等人名都記在心中。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山水人物誌》這一系列的專刊得知,當全國各角落遇見風雨侵襲的時刻,有一群穿著橘紅色制服的志工們,在居住的社區仔細觀測雨量筒承接驟雨,回報雨量,協助必要的預防措施,減緩災情。

    生活在地質年輕、地狹人稠的台灣,又逢氣候劇烈變遷的時代,讀到這群無名英雄們的學習與奉獻內涵,激起的是起而效尤的動力。請點進去閱讀:https://246.swcb.gov.tw/DisasterApplication/Volunteers〈土石流防災資訊網~防災專員專刊〉  

    相信將有一股幸福滿盈的閱讀況味,油然而生!

                               本文完成於2020/05/31

 

▲上圖翻拍自《山水人物誌》第19期封面

上圖翻拍自《山水人物誌》第24期封底

▲上圖翻拍自《山水人物誌》第24期第14頁                                   

( 在地生活花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3746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