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到實踐大學探望石板屋!》
2019/04/08 17:31:06瀏覽7524|回應0|推薦13

     今年農曆年前,政大民族學系王雅萍系主任送給我一本書–《老七佳流浪的石板屋》,這本書是她和范月華老師共同執筆的;228那天上午,我跟范月華老師相約,一起探訪書中所敘:流浪五棟石板屋中被照顧得最好的一棟,它在實踐大學的校園裏。 

*實踐大學怎麼會有石板屋?哪裡來的呢?

    王雅萍系主任在書中說,2007年11月,她和林修澈教授參加新店市北新國小波宏明主任帶隊的「台北縣96年度排灣族文化巡禮研習活動」~台東金峰鄉旅北同鄉會的屏東尋根之旅時,在春日鄉老七佳部落一棵龍眼樹底下,聽見郭東雄老師說「這裡原本有兩棟石板屋,被黃姓頭目拆掉送去台北給實踐大學校長謝東閔副總統、、。」從那時起,〝實踐大學怎麼會有石板屋?哪裡來的呢?〞就常常浮上王老師的心頭

    2009814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之前身)舉行的「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會議中,將排灣族石板屋聚落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其中,老七佳五十棟左右石板屋聚落之現況,最完整也最具代表性。2010/09/10正式登錄為歷史資產。200908/08是莫拉克重創南台灣的日子。

    在石板屋被指定為文化資產潛力點之後,部落居民開始重視部落文化瑰寶,2010/03開始籌組「老七佳石板屋聚落文化協會」以凝聚族人的共識,2010/08/20正式成立,2010/10/01登錄為社團法人。此期間,他們舉辦主題性研討會、青少年文化體驗活動、參與特展等諸多學習、推廣活動,雅萍老師和月華老師均躬逢其盛。

    2010年夏天,王老師遇見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Calivat(鍾興華)局長,她跟局長提出心中的疑惑。鍾局長說他在擔任原民會教文處處長任內,已經受文建會林澄枝主委、行政院原民會孫大川主委的請託,承擔找出實踐大學石板屋身世之謎的任務,曾邀請耆老到台北座談。但是,兩個山地鄉的頭目和耆老完全無法指認石板屋究竟屬於哪個部落?也就是無法交代〝它〞來自哪裡。

    20109月,雅萍老師在屏東巧遇「老七佳石板屋聚落文化協會」理事長趙秀英頭目、常務理事鄭超、郭東雄老師等重要成員,交換各式情報之後,越發地認為實踐大學石板屋跟老七佳部落排灣族有關;雅萍老師返台北後遂請台北市族語計畫的排灣族助理陳巧筠到實踐大學拍照,並安排訪問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黃則修老師;黃老師提供了實踐大學石板屋落成典禮時的老照片,她們將照片傳給鍾興華局長和鄭超先生,透過照片指認證實:參與1985落成典禮的原住民都是老七佳的族人。受過軍事教育訓練的鄭超先生詳加調查當年參與建造人數,加上仲介、工頭、雕刻師、運輸駕駛、烹飪、巫師、、等繁多任務,總計動員44人。這些參與者的姓名、工作項目、戶籍、存歿、備註現況,表列得清清楚楚;其中,排列最前頭的是『孔昭興、仲介老闆、萬巒鄉佳佐村、歿、漢人』。 

*謝副總統看著重建、拜託後進好好維修的石板屋

1985/03/19《聯合報》報導:〈石板屋重現都市排灣族老人落淚,實踐專校創新做法南部運來永久展示〉、1985/03/22《民生報》報導:〈石板屋再生歡迎參觀〉,後來,《中華日報》《中國時報》等,陸續有相關題材之新聞報導。

實踐專校指的是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在1958年3月創辦的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也就是19978月改名為實踐大學的最前身謝東閔先生在日本時代留學廣東,1945年獲選為中國國民黨在重慶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台灣代表;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他參與接收台灣的工作,被任命為高雄州接管委員會主任委員。翌年,接任第一任高雄縣長,跟原住民結緣,當年有排灣族大頭目分別改姓謝東閔夫婦的「謝」「潘」等漢姓,可見頗受尊崇。他後來擔任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員、台灣省政府主席等,都跟排灣族多所來往。

排灣族楊枝明vuvu(耆老)是當年在實踐專校施工期間的工頭,在接受雅萍老師她們訪問中回憶說,謝前副總統和謝孟雄校長常常來工地探望他們,因為天氣冷,副總統還送夾克和棉被給工人們,當年的合照都被這群工人珍藏至今。他的記憶中,有一位戴紅帽子的先生也常常來現場,經過相關人士看照片後加以證實,戴紅帽子的叫作張木養先生。

1985年3月實踐專校石板屋落成典禮,老七佳前往參加的人都盛裝出席。

實踐專校這棟石板屋到了1993年的時候,發現有損壞,謝副總統還曾當面請託工業設計系黃則修老師多多費心。黃老師沒有參與第一次重建歷程,倒是系秘書吳純珠女士在石板屋興建那年正好是該校學生,對落成典禮留下深刻印象。在1994~1996年間,黃老師前後帶領學生共五十三名參與修繕,並指導吳純珠秘書留下完整的修繕工序照片紀錄,雅萍老師認為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工具書。

1997~2004年間,持續有石板屋維護工程,在2000年,黃則修教授曾協助實踐大學完成石板屋碑文『實踐大學原住民排灣族群魯凱博物館』。經雅萍老師訪問黃教授後得知,則修教授曾經受業於日本籍國分直一教授,因此,他根據日本時代的調查資料堅持該石板屋屬於「原住民排灣族群魯凱博物館」。

2012/03/24實踐大學校慶,因為已經得知石板屋是來自老七佳,所以再度邀請部落族人北上參加重新命名的盛典;前總統府資政林澄枝女士、實踐大學陳振貴校長、黃則修教授、孫大川主委、鍾興華局長、雅萍老師等許多嘉賓蒞臨盛會。現場新立的『老七佳石板屋』與2000年立的『實踐大學原住民排灣族群魯凱博物館』舊碑並存。 

*是誰引進石板屋來實踐大學?一步一步尋找真相~

    七年前的昨天(2012/04/07),雅萍老師和月華老師在屏東萬巒新厝村找到孔昭興先生家,孔先生的角色就是前敘鄭超先生調查所做任務分工中的仲介者、文物收藏家與文物之間的橋樑,可惜已離開人世。

    孔昭興先生的二兒子叫孔志勝,雅萍老師她們於2012/08/03在台中烏日找到他;《老七佳流浪的石板屋》一書的大事記這樣描述「〈烏日孔志勝先生〉一卡皮箱埋藏著今日的新聞、明日的歷史:孔志勝先生拿出父親孔昭興遺留的一卡皮箱內的遺物,讓我們心中竟是翻騰不已、唏噓,孔昭興先生一生隨著其父親孔漏竹先生,活躍在南台灣的各個老部落。他讓收藏家們將擁有文物的夢想實踐在生活中,收藏家們其實是另類的文化資產保存者,這讓我們在追尋流浪的石板屋田野工作期間,常常為難的想著:此刻我們該感謝當年收藏家們熱誠擁有的心態,還是該感嘆當年我們讓他們出走的無奈!

    有了孔昭興先生留下來的資料,她們倆在2012/08/04~2012/08/15期間,陸續找到有另外四座浪跡天涯的石板屋,分別是:

    一、2012/08/04新竹北埔「謝森展石板屋」,興建在濟化宮附近的惠森自然生態農場裏。謝森展先生是位國際人脈豐沛、經常受邀在海內外發表文章的政經評論家,在有機農業界也是赫赫有名。他在2001年8月遇見當時文建會陳郁秀主委的時候,就跟她表示說,台灣若想要爭取登錄世界遺產,則必須先認識本土珍貴的自然與人文資產的風貌與內涵。

    二、2012/08/10找到新店屈尺濛濛谷「林登太石板屋」,遇見林家二媳婦在整理2012/08/06蘇拉颱風災情,她說她公公之所以會收藏石板屋,是因為不忍心石板屋因為居民遷村而飽受風雨摧殘,甚至可能流落異邦,所以買來重蓋。可惜的是,2000年10月底象神颱風把石板屋夷為平地,有些文物淹沒到新店溪中了。

    三、2012/08/14前往高雄燕巢「楊清島石板屋」,據說,因為楊先生想要以現代工法重蓋石板屋,排灣族工頭楊枝明vuvu沒有答應,加上楊清島先生因為涉及拉法葉軍火採購尹清楓命案而居無定所,當地人都沒有看見過石板屋有動工興建之跡象。

    四、2012/08/15找到屏東內埔「劉活家石板屋」。劉活先生是從彰化到屏東討生活的人士,跟妻子黃麥女士曾經以資源回收為業,偶爾收到一些骨董時就會賣給孔昭興先生;他受到劉其偉教授啟發和指點,進行雕刻創作。孔昭興先生買了石板屋之後,遊說他買一棟,他從善如流,所以就在內埔國小後方的中興路蓋了起來。這棟石板物是流浪五棟之中最早重蓋的,1985/01/27落成,還曾舉辦平安祭,報載:劉其偉教授、收藏家徐瀛州先生和邱連輝縣長都曾前往祝賀。可惜在2002/05/13 因拓建道路遭強制拆除;但來自老七佳的石板至今仍被劉家保留良好,木雕棟樑則有蟲蛀狀況。

根據雅萍老師她們更深入的追查,石板屋會來到實踐大學,跟張木養先生很有關係。張木養先生是「北投文物館」的前身「台灣民藝文物之家」的創辦人,是畫家兼文物收藏家,跟謝東閔副總統互相認識。他多年深入台灣鄉間與山地,收集的資料曾被國立編譯館編入1987年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本:三地門琉璃珠工作坊巫瑪斯就表示自己深受張木養先生的啟發和協助,才會努力尋回琉璃珠工藝文化並設法傳揚各方的。

楊枝明工頭跟五棟石板屋都有關,第一棟重建完成的是內埔劉活先生家的,完成這棟石板屋讓工人們有了更熟練的技術,更有信心立即接著前往台北,為謝副總統創辦的學校蓋另一間。

1985年3月實踐專校石板屋落成典禮的時候,不只有老七佳部落的人盛裝出席;孔志勝先生和哥哥孔志林還一起帶祖父孔漏竹先生去參加典禮,加上父親孔昭興,可以說陣容堅強呢。 

*探文物生命內涵,學砌石師傅高歌~

從捷運文湖線大直站下車走往實踐大學途中,聽月華老師說她在老七佳部落石板屋周邊發現,種植很多的月桃、假酸漿、苧麻、腎蕨、草花等植物,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物種。排灣族女性會用月桃葉編成籃子給小孩擺放衣服,而且各有各的,收拾得很整齊。草花是用來裝飾的,有慶典的時候頭上都戴很漂亮的草編花飾,洋溢著芬芳。

月華老師還說,當我們面對著排灣族石板屋正面時,左側多為烹調空間。從前的部落裡因為燒柴火,長年累月的煙燻,所以藤編、月桃葉編等用品,都很耐用;然而在人去屋空之後,木頭建材和製品都很快被蟲蝕,非常可惜。

這本書中五棟浪跡台灣北中南部的石板屋原鄉「老七佳」,目前行政區是屏東縣春日鄉,座落在中央山脈山腰;相較於老七佳,還有舊七佳,七佳部落,是跟著遷村順序之先後而有的名稱。

想起2019/01/05 那天,節氣「小寒」。當天上午千里步道協會舉辦了一場盛會–授獎給匠心獨運的榮譽步道師暨各級步道師,表彰他們在瀕危的步道工藝上肩負的重要傳承角色與貢獻。得獎者之一的三地門鄉排灣族呂來謀先生,用簡單的padid(鑿石工具)敲開大大的石頭而成為石板,他很長使用的是七里香樹幹做的長柄工具,每砌完一段石板路或駁坎時,還可以唱一段歌:「剛剛你們去哪裡?我到了一個高處做瞭望台。」

在實踐大學校園這個幽靜角落,凝視古樸的石板屋,它成群同伴的興建與保存、流浪與返鄉,真是個嚴肅的課題;而這條漫漫長路,多麼需要國人的攜手同行。真希望有哪天,可以學呂來謀老師傅吟唱:「剛剛你們去哪裡?我到了實踐大學來拜訪石板屋,我將去老七佳看你們的親朋好友呀。」                                                                                                                                                                                                                                              完成於 2019/04/08

*參考資料和延伸閱讀:

*《老七佳流浪的石板屋》   發行人:王惠玲    主編:王雅萍 

                           撰文:王雅萍  范月華

                           出版: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https://ihc.apc.gov.tw/upload/file/%E3%80%8A%E5%8E%9F%E4%BD%8F%E6%B0%91%E6%97%8F%E6%96%87%E7%8D%BB%E3%80%8B%E7%AC%AC25%E6%9C%9F_%E5%AE%9A%E7%A8%BF.2016080511571587.pdf《原住民族文獻》第25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fzuwp7iIk【匠心獨運】榮譽步道師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2538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