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串起護河心 編織學習網】(林淑英vs.簡振和)(完結篇)
2007/06/08 07:16:43瀏覽1104|回應0|推薦2

串起護河心 編織學習網(林淑英vs.簡振和)(完結篇)

    今年,《農訓雜誌》【視界大不同】專欄和寶島客家電台【寶島服務網】合作進行的節目屆滿一年了。這個節目入圍今年廣播金鐘獎【最佳社區服務節目】獎項,12月中旬結果將揭曉。在專欄最後一集,我邀請台灣大學水工試驗所的簡振和先生,請他來對談生命之源─水的話題。

林:您今年植樹節時,來台南參加【NGOs河川會議】,並且跟將近一百位人士同搭舢舨遊二仁溪,看見了有若仙草冰那般的河水。聽您說是因為在執行水利署【台灣河川日專案】,這個專案有什麼特別之處?

簡:這個專案以前的執行構想大都源自加拿大的經驗。今年我們爭取到水利署這個專案,為了凸顯許多根本性的問題如我們是水資源豐沛的國家卻被告知是缺水國、不愛護河川致污染如此惡化---等;我們從日本引進許多觀念,在每回做報告時加以融入逐漸爭取官方的支持,除了該做的事項之外,設法讓更多人加廣加深的參與。專程前往參加【NGOs河川會議】,是想了解其它團體的努力狀況,並設法尋求更多組織的合作。

林:我曾參與幾次研討會,討論公部門與民間公益團體如何結為好的夥伴關係的議題,許多意見均認為雙方該多聽對方的意見;因為民間的常有先見之明,如公私合作良好,國家將獲益良多,最主要的是善用納稅錢。

簡:民進黨執政後很大的改變是許多委辦計畫公開招標,讓更多聲音進入。這回我們爭取到委辦計畫後,跟水利署簡報時說明,全世界沒有一國家是政府主導推動【河川日活動】的;水利署長官聽簡報後很好奇,於是接受了我們的一些建議和增加的工作目標,包括邀請更多民間參與以注入創新思維。

林:台大水工試驗所的成立與石門水庫有關,可以說說這段歷史嗎?

簡:水利工程是門艱深的學問,工程設計時考慮因子很多,如果把它們全部寫成數學方程式的話很難解,因為有太多未知數,所以就透過模型試驗試圖解決工程上的難題。以石門水庫為例,設計洩水槽時,洩水的剖面如何設計才不會發生削石現象而掏空壩體?於是設計出模型放水,水直接與模型磨擦,該修正處修正,然後讓水可以比較平順,洩水到最底部時要挑高,然後到後水池消能,要挑多高?就用相似的模型來做實驗。台大水工試驗所是當年經濟部要蓋石門水庫時成立的,在台大作模型試驗;後來的翡翠水庫也是,翡翠水庫上面的閘門放出去的水量?放出後落水的位置?後池堰的距離?還有發電量多大?發電輸水管子中水量多大才不會發生削石作用等,都是先在水工所先做試驗的。

林:普通我們均只想到壩體安全結構,因為水是很重的東西。請問水工試驗模型會做到下游的範圍嗎?

簡:事實上模型有受到限制,所謂的限制是因為河川很長但寬度較窄,如將他們按比例縮小時將造成寬度方面過於狹小;因此作一個『不等比模型』,比方寬度用十分之一,長度則以百分之一去縮小,這就是不等比。另外還有許多限制如潮汐現象,每天兩大潮兩小潮,最高到最低中間長達六小時,在模型 上不可能做那麼長的時間;另外在縮小之後的模型上,潮汐現象也無法在模型中真實呈現。

林:接續您所言,當我們欠缺基本資料的時候 很多的研究就要從零開始,請問在這部分我們是不是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簡:是的,透過長期觀察累積資料是非常重要的。就以潮汐現象來說,淡水河口的潮汐最高2米,最低負2米,當颱風來的時候,因為氣壓低會產生所謂的暴潮,暴潮就是地表的水被抬升;但是我們在這方面的觀察紀錄很欠缺,有紀錄的時間甚短。我們做堤防設計時,要去假設颱風天河口的最惡劣環境為何?剛才我說淡水河口潮汐最高2米最低負2米,他們就去想像可能的暴潮是兩米變成四米,用下游這種邊界的條件來設計堤防的高度;許多水利工程師還擔心下大雨或水庫放水時流量的計算不夠精準,因此再往上增加安全係數以保證萬無一失,於是堤防又加高兩公尺。中山橋附近淡水河口等的堤防高度約十米;可是我們從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以來,淡水河口觀察紀錄的暴潮都沒有四米高,頂多2.5米而已。欠缺基本資料讓某些專業變得不太專業,納莉颱風的雨量說是兩百年頻率,下一個颱風來時 變成四百年的頻率;但是加以對照一下,為什麼河水沒有增加那麼大的量呢?我在圓山地區就觀察不到增加的事實。

林:我們自然步道協會這兩年來在桃園楊梅、台北內湖文山等地作自然資源調查,發現許多精采的物種;夥伴們去參加研討會時發現我們國家對於自然資源普查的工作非常忽視,大多數資料是日治時期建立的。我們參與一些環境規劃的專案,前往調查各項資源,以及是否有生態敏感區的衝擊顧慮等,發現地方性的資料非常欠缺。

簡:基礎科學的研究不受重視或許跟我們國人習慣於用看得見的硬體建設來評量政績有關。許多學者拿到一些前人做的研究資料時,發現缺漏的資料很多,有時發現不符研究所須;基礎研究者提出需求時不受到政府的重視,當水利工程設計者拿不到正確資料時,只好作統計上的延伸,就像前面說的不當提高的安全係數現象。研究做了之後沒有稽核、同一個主題一做再做沒有追蹤其可行性,這些均是很浪費、很嚴重的問題。

林:在資訊公開法未通過時,要看一個研究報告是很困難的。十幾年前,新竹關西要蓋22個高爾夫球場,我們聽說台大張石角教授有做這方面土壤沖蝕的研究,於是想要取得資料卻都困難重重;有天晚上十一點多,一位夥伴打電話給我說,陳水扁立委的助理幫忙拿到了,當晚我們都興奮得睡不著覺。我經常想,花那麼多時間、金錢做研究,卻把研究結果放在架子上無人問津,真非常可惜。

簡:研究計畫案的實施大都有目的,就是在解決某個問題;當計畫完成後,目的有沒有達成呢?比如水庫的溢重流、水庫的洩洪排沙研究等,當石門水庫發生許多問題時,這些研究為什麼不能拿出來使用;幾年前我們有一個『地面水和地下水聯合運轉研究計畫』,但是當石門水庫濁度飆升時,地下水為什麼不能拿來使用呢?研考會應該把過去的研究計畫拿出來建檔,遇見問題時把相關研究之結果拿出來參考,為何不能用則要檢討之。

林:剛剛您一開始就說台灣雨量很多,但為什麼卻在國際排行榜上是缺水國的第18名呢?

簡:簡單的算術,台灣的降雨量是世界平均的三倍,每個人所能獲得的水量是世界平均的六分之一;換句話說,這些雨下在台灣,那麼我們的人口就要是人家的24倍十八倍才可能是這樣子。各位打開窗戶往外看,最大的色彩就是綠,全國皆然,完全沒有黃土一片那種荒涼、地面裂開那種真正缺水國家的景像。主政者告訴我們是缺水國,這其實顯示出是經營不佳的;聯合國並沒有派人馬來台灣進行實際調查,它是根據我們提報的數字來做判斷的。我們每位國民的用水量平均每天約350公升,這會是缺水國民眾的用水狀況嗎?

林:歐洲某些國家民眾的用水量每日不超過100公升,有些國家建築設計中有『中水道』把水重複運用等,讓人民意識得到水的珍貴性。

簡:是啊,我們民眾對水錯誤認知,下這麼多雨,因此民眾並不意識到河川污染問題之嚴重,也不珍惜自然資源的可貴。

林:三月間到二仁溪時,雖然水色如仙草那般,但仍有抽水機抽去灌溉農作物,這可能衍生國人健康嚴重受損的問題,而這其中農民也是受害者,其他國家有類似的問題嗎?處理狀況如何?

簡:我與日本朋友討論這些情況時,他們感到很不可思議,怎麼會有工廠廢水就這麼排到溝渠?這也牽涉到我們台灣人好像也不怎麼在意把垃圾丟進河裏的問題,因此一些工廠或養豬場也就這麼肆意排放大家都不介意,大家不了解環境耐受程度是有限度;道德教育也欠缺,訂了許多法規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故政府應推動環境教育和公權力之伸張。

林:今年我去了幾趟源自桃園龜山的塔寮坑溪,看見水泥工廠直接把水排進河裏;在丹鳳國中校園尾端這個河段,半個小時內河水顏色從水泥漿→墨汁→紫→紅→藍等五顏六色的變化;居民說報告沒有用,對政府毫無信心。唉!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談談你們推動的【世界水質監測日】活動吧。

簡:聯合國發佈說人類有淡水危機的訊息,讓全世界均很重視水質的問題。世界水質監測日緣起於一位女士在1973年在美國推動【清水法案American Clean Water Act】;這個法案通過之後,美國任何人或一個公司團體都不能把還未處理到一定標準的水排入原來的水域裏;在1993年時,他們結合聯合國的議題推向世界。我們的環保署一開始設計這個活動時很有先見之明,先培養領隊人才,了解活動的原委及如何使用檢測試劑;設計一個很簡單的檢測包,檢測水質以了解水有沒有受到污染?今年已經是第四年舉辦了,目標仍設定在教育宣導,但我們希望結合河川巡守員在巡守時,同時做簡易的水質測試;如此可以幫忙政府建立許多檢測資料,日後我們再加以分析水質,這對人力欠缺的公部門是很大的幫助。我們也是美國以外國民參與最踴躍的國家。

林:我曾帶我先生他們辦公室同仁及眷屬三十幾人去景美溪畔,取水樣檢測水溫、溶氧、酸鹼值、濁度等,大家都覺得很有意義,小朋友也玩得很開心。

簡:去年全台大概3500人次參與檢驗,500多個點;今年我們增加檢測氨氮磷等項目,突破550個點。這些數據雖非很精細,但還是值得參考;幾年之後,則可以做年度的比較分析;等我們累積夠多的數據時,再將之和政府所做的來比較,評估他們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上是否真正達到效果?

林:聽起來這項工作已經達到幾個目標,一讓許多人走到河邊,看見了河;二是基本資料的建立,為未來奠定基礎。

簡:檢測者把數據、照片回傳給我們,有些老師會請小朋友寫心得,有一些文章發表在《國語日報》上,溪湖國小還把報紙剪下寄給我們,這都讓我們很雀躍!

林:如果有新朋友想了解這項活動,可以怎麼做?

簡:我們有全年開放的網站,也可以打電話來,我都很樂意為大家說明,電話是02-33662632。

林:針對台灣雨量多,但水質差,您有什麼想法?

簡:水是公共資產,老天在台灣下許多雨,讓大家因而不重視或珍惜水,但它卻是未來重要的倚靠;缺水是世界性的問題,我們有足夠的條件賣水給其他國家,但前提是河川要乾淨,不能受到污染如重金屬、化學元素等;同時我們要節約,350公升的日用水量是野蠻人的用量,我們把水源保護好,這可能是我們留給子孫的重要資產。

林:您是我多年主持節目以來,第一位說我們有條件賣水的來賓;我之前一直處在缺水的陰影中,原來其中有許多迷思。謝謝您為我們解惑!

簡:謝謝大家,希望我們共同學習,讓台灣有更好的未來。

本文將於2006.12.13(三)15:30~17:00於FM93.7寶島客家電台【寶島服務網】播出,歡迎收聽。

PS..農訓書齋 202期    P58

http://www.ntifo.org.tw/Ntifo/second/bookstore/bookstore01_detail.asp?Serial_No=76&S_Serial_NO=733

※簡振和.台大農工系及研究所畢業.服務於台大水工試驗所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01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