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寫書七本之後的第一場新書發表會「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
2010/02/08 02:23:11瀏覽1788|回應2|推薦17

寫書到現在,第七本了,民間出版商、自費出版(另有經銷商)或是公家單位都有,卻是第一次有出版單位願意主動辦一場「新書發表會」,雖然聽說是苗栗縣府的年終慣例,但還是有些感動,至少展現了該單位對文化人的重視或是對此案的重視程度;遺憾的是,我自己並未趕上這場我的「第一次」,只是會後與書中的阿公阿嬤們在縣府附近的餐廳吃了一個大餐(縣長請客),但還是頗為興奮,能有這樣的機會與受訪的長輩們再度齊聚一堂。

這本書從前年(2008年)年底就開始著手進行了,從無到有,翻閱資料、田野調查、初訪、二訪、再訪、翻查古文獻查證、請教專家、再確認求證......,一共花費半年時間,終於完成整本書的撰寫工作,再經過編輯、設計與校訂,然後在通過委員們審查之後的200910月付梓完成,前後整整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真是破了我自己的接案紀錄。但正因為時間夠長,許多歷史資料中的疑點,也大多能一一得到解答,甚至大膽推翻前人著作的觀點,這實在算是我不小的收穫;而歷史資料的嚴重缺失與虛虛實實,有時又會叫人只能虛心以對,盡量做到小心求證便是!

採訪過程中,與多位客籍老人家切磋琢磨甚久,雖然我不會客語,他們卻都能以耐心、愛心來包容、照顧我,與我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而我也總是前一句「阿公」、後一句「伯伯」地與他們拉近距離,因為在他們面前,我確實只是無足輕重的小輩。在受訪的10位阿公中,有9位都已超過80歲,他們從日本時代就生活在苗栗的這個山區,就算不是出生油人世家,也與出磺坑的油人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把大半輩子奉獻在這裡,見證了出磺坑最辛苦的歲月、最風華的年代,以及歸於平淡之後的生活,雖然現在大都已經遷出礦區,但希望不久的將來,出磺坑風華再現的時光,他們依然可以親眼目睹,也讓更多造訪的旅客,不只是我,都能親耳聽到從他們口中娓娓道出的出磺坑故事。

此案雖然過程繁長,但幸虧與工作伙伴們都能相處愉快,而且與政府官員的協調工作也都進行順利,讓我甚感安慰。相較起前年(2008年)完成付梓的台北縣政府「貢寮海洋音樂祭」一案的工作過程與結局,真是有如天堂與地獄的差別;而今天,在該書出版後的一年多之後,我終於在圖書館見到這本作者自己還拿不到的書,想起當時我也同樣花了不少心力來編撰此書啊!不同的主事者,居然結局可以差這麼多,真是讓我感觸良多......

   

以下出自「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後記

深掘台灣第一口油井

或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在還沒接觸「出磺坑」之前,並不知道原來台灣也產石油!而且早在近兩百年前的清朝,咱們的老祖先就已經知道可以舀取石油來燃燈。更有甚者,掘了一口一個樓層高的油井,深入地底,探索油源;而這一掘,台灣的產油名聲連老外都知道,從此也展開一段又轟烈、又寂靜的能源開採史。

一個人的一生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採訪完十位老油人,就等於翻閱了十本精彩的故事書,或許激烈、或許溫婉,或許曲折、或許平淡。阿公們的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石油產業,以此立業、以此維家,有人甚至差點兒丟了性命、傷了身體。為了石油,他們曾遠赴重洋,與家人斷了音訊;為了石油,他們曾離鄉背井,與家人聚少離多,這需要多大的忍耐與家人的包容。這一切的過往,如今說來,有人說得雲淡風輕,也有人說得柔腸寸斷,但問起這些阿公,如果還有下輩子,是否再願意身為油人?他們依然有人答覆:「我願意!」

是什麼樣的信念、什麼樣的執著,讓他們願意無怨無悔地甘願為石油付出一生?是使命、是責任,我想更是一個「情」字!尤其曾經歷經日本時代的老油人,曾經住過員工宿舍的老員工,曾經親眼見過出磺坑繁華的這些阿公們,從他們對這個小小山頭所有一切的如數家珍,從他們回憶過往時的神情,一下子如孩童般的俏皮、一下子如新婚般的緬靦、一下子又如年輕時的自信、一下子又有身為父親的喜悅,他們見證了出磺坑的歷史變遷,而出磺坑也分享了他們的成長歷練,是這樣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讓他們在離開後都選擇住在離此不遠的地方,有些人還會在年節慶典時回來探望老朋友。

在阿公們記憶中的出磺坑,曾經有一條伴著他們童年的「河壩」,踩著河壩邊的石頭路,是通往他們第一次離家的學校生活。每天來回3個小時的路程,一路上忍受著滿地的石頭扎在赤腳上的痛楚,手上推滾著鐵圈圈或竹篩子與同伴們比賽到學校;冬天的清晨與傍晚,還要準備「聖火」在路邊,好陪伴他們順利無險地回到那個用茅草與土角磚搭起的家。在土角厝的旁邊常常養了幾頭要賣錢的豬,後面的空地也通常種了幾畦菜苗和地瓜,有時得幫著父母餵餵豬、拔拔草,卻從來沒有人抱怨過豬的臭味與田裡的辛苦。而就在童年時的那一場大地震,全家人的安身之所毀於無情的大地,雖都倖免於難,卻也迫使他們從小就懂得吃苦、惜福,影響他們日後的人格發展。

避開了天災,卻未必躲得過人禍,戰火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蔓延到了出磺坑,原本是遠在對岸的勝利歡呼聲,卻變成了近在耳際的隆隆砲火聲。敵軍的飛機不時從頭頂上飛過,恫嚇著他們的日常生活,1920歲的青少油人也接到要遠赴戰場的紅兵單,家鄉的兄長們一個個插著紅太陽的旗幟慷慨赴義,眼看自己也差一點就要受徵召入伍,故事到了這裡卻有了戲劇性的轉折:戰爭結束,即將改朝換代!

戰爭時代的故事,最讓人動容的,就是張立添阿公的遭遇,結婚前夕接到兵單,隨即與新婚妻子闊別六年,在戰火中遠渡南洋,又在戰後被俘虜了四年,才終於得以返鄉團圓,而在歸鄉的大船上,竟又與隨後也受召入伍的弟弟不期而遇,這一幕幕刻骨銘心的畫面,讓阿公在六十多年後回想起來,依舊神情哀慟、不忍回首,也讓我每每看到這段文字,就不免跟著熱淚盈眶。

油人的所有工作中,就屬「鑽井」最為吃重了,尤其在早期設備尚不先進的年代,每一次與地底的搏鬥都是一場生死仗,南寮山上的「工殤紀念碑」看似平淡,卻背負了家屬無限的沈重。每一次鑽井人的離家工作,常常讓守在家中的妻兒,心情備受煎熬,即使已經退休多年,巫煥勳阿公的牽手──蔡九妹阿嬤,提及五十多年前在花蓮鑽井的那次出差任務,家人在豪雨天的守候心情,依舊是紅了眼眶。

另外,活潑開朗的八十多歲阿公──洪友朋,他的爽朗笑聲在這次採訪工作中,讓我提振了不少精神;而他巧手編製的手工藝品,以及特地為我們製作的木頭井架,也都成了我意外的禮物。還有,知書達禮的陳金亮阿公,他對電力的知識與工作的態度讓我收穫良多;家裡倉庫堆了滿滿工具與器械零件的劉阿龍阿公,從原先有點不耐訪問到後來的熱情迎客,也給了我不少鼓勵;以及看起來一點都不顯老的余新谷阿公,他的博學多聞讓我敬佩不已;其他還有蔡貴木阿公阿嬤、林隆照阿公阿嬤的盛情款待,以及彭榮茂阿公阿嬤的贈禮慰勞,都讓我這次辛苦的工作獲得了溫暖。當然,還有謝忠雄伯伯的精明幹練也讓我印象深刻;以及其他在這次工作中,無數接觸過的父老兄長們,雖然基於版面考量而有不少遺珠之憾,但我也都由衷地感謝他們!

從企畫、初訪,到正式訪問、撰稿、完書,歷經半年終於大功告成的「出磺坑老油人口述歷史專書」,又讓我學到了不少人生寶貴經驗;更謝謝這十位老長輩們,熱情與我分享你們精彩的人生故事!

(作者撰於完稿之時)

  

以下資料來源: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http://www.mlc.gov.tw/news/index-1.asp?Parser=9,12,45,,,,10053

【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新書及記錄片發表會 

公布日期:2010.02.04

出磺坑油田是台灣最老的油田,留下的珍貴石油產業文化資產與周邊豐富的歷史人文,結合特殊斜背層的自然環境景觀,塑造出磺坑獨特的的文化景觀,是苗栗最值得推向國際的文化觀光旅遊資產。

本府文化觀光局將於9922日於縣政府新大樓一樓大廳,發表「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新書與紀錄片,新書內容呈現了10位日治時代入行的老油人,歷經窮困、戰亂歲月的考驗,在鑽井、採油、木工、電工、機械等領域,默默的奉獻大半輩子人生,為台灣能源開採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苗栗縣政府去年9月與中油公司今天簽訂「出磺坑老油田文化園區」合作意向書,將共同開發並保存活化出磺坑礦場園區珍貴的文化資產。本書的出版保存也是中油公司與苗栗縣政府合作的第一項成果。

本書共採訪拍攝了近十個月的時間,出磺坑老油人口述的場景、事件、內心的曲折,在平面出版與紀錄片的雙重作用下,為出磺坑文化園區留下良好基礎,這些獨特旅遊魅力的故事,也都是地方文化保存的重要材料。更有助於本縣爭取出磺坑作為世界遺產潛力點,發展成為兼具文化、觀光的國際級特色園區。

此次出版的「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專書約8萬字,紀錄片亦長達60分鐘,都是非常精采可期的著作。主辦單位亦於新書發表會現場,免費提供100套新書暨紀錄片供民眾索取,採一人一套贈完為止,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參加。

 

 

 

 

 

( 心情隨筆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eingimage&aid=3760949

 回應文章

老家
^^
2012/06/12 21:58

作者您好:

             我是張立添阿公的孫子,很謝謝您把那塊土地拍那麼漂亮~寫的那麼好!我爸爸是當天載我爺爺去訪問的那位~也因為某些原因而過世了!!當我看到這篇文章以及照片時~真的非常的開心!!而且開心的哭了好幾天!!讓我們張家的子孫回想起許許多多的回憶!如果真的有機會~真的好想在那塊美麗漂亮的土地待一輩子!或許就像我堂姐所說的~我們這幾代的回憶通通都在那邊!每逢過年過節的歡樂氣氛~以及團結的家庭!這真的是很難遇到的!小時候真的沒這樣想過~但現在已經成年了~才想起這些美好的回憶已經來不及了!畢竟美好的回憶是無法改變事實!!回憶終究是回憶!!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讓我們這些子孫繼續待在這美好的土地呢??如果真ㄉ有辦法的話~請作者大人幫個忙~~謝謝^0^

Sophie Seeing 施云(seeingimage) 於 2012-06-13 00:42 回覆:
您好~如前述,那裡產權屬中油,我想最多只能以文化資產的角度要求他們將房子保存下來.....請加油~為大家保留歷史記憶空間~~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從小長大的地方
2012/06/11 17:36

作者你好:

           我是您曾經採訪過一位阿公,張立添的孫女,看到您的文章讓我非常感動,就連自己也沒有聽過阿公對我們說過,真的非常謝謝您,用心的記錄這些故事。我阿公後來在民國99年時已經過世了。自己的父親,不知道您還有沒有印象,您採訪時只有我爸爸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爸爸非常孝順,住在山上照顧年邁的兩位老人家,同一年,爸爸也因為爺爺過世難過不已加上肝癌末期也已經不在了。現在山上那些老舊的日式住宅,因為爺爺爸爸不在,其他親戚跟自己也都不住在那裏了,因為是跟中油承租的宿舍,所以也面臨因為沒有人繼續居住可能被拆除的命運了,那個地方承載了我們家四代人的回憶,土地跟建築物都不是我們的,我們雖然很希望能夠向中油承買,也盡力去爭取,無奈中油是國營事業,要購買這塊土地實有困難,但是無論是於公於私都很希望能夠保留下來這樣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若有機會,也請您能夠幫幫我們。感謝您。

Sophie Seeing 施云(seeingimage) 於 2012-06-12 16:50 回覆:
您好~謝謝您告訴我這些訊息,爺爺張立添過世,我在2010年底去苗栗演講時有聽說,您的父親是指張增鴻先生嗎?還是弟弟?那塊地是中油的,他們確實有權處理,但據我所知,苗栗縣政府有意將那裏保存起來做觀光,連廢棄多年的北寮日式宿舍都會整理,所以是否南寮宿舍會因無人居住而拆除?我建議您詢問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如果有拆除的意思,再請您寫電郵告訴我,我可以給您一些相關人的名單與聯絡方式,或許可以想想辦法。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