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論消文61
2019/07/06 10:35:49瀏覽1315|回應0|推薦0
消文61 62頁3行
第六科、另外說明慧力淺者的修持方法: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
對於成佛這個究竟的目標而言,擁有暇滿的人身,意義非常重大;對於現階段的利樂成辦,這個暇滿人身,意義也是同樣重大。我們現階段的利益即是獲得增上生,包括自己的身體、受用、眷屬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圓滿,而這些是從布施、持戒及忍辱等功德而來的,這種種果報的因,如果能藉此暇滿人身來修的話,就容易成辦。這些道理我們應該好好去思惟。
【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乏安樂,莫得暇身。】
所以從獲得增上生與決定勝(究竟成佛)的角度來思惟觀察,都必需有這難得的暇滿人身來成辦,可見人身多麼意義重大。如果不能晝夜勤修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因,而令其虛擲,就像到了寶洲卻空手而回,後世也會缺乏安樂,無法獲得寶貴的暇身。
【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欺誑,應勤思惟。如聖勇云,「若眾善富人,由無量劫得,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難忍憂惱室,如商至寶洲,空手返自家,無十善業道,後亦不能得,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樂,他欺無過此,無過此大愚。」】
一旦得不到暇滿人身,苦便相續不斷,還有什麼事比這更欺誑(自欺)?我們應該對此人身的利義重大,好好精勤的思惟。如聖勇祖師(馬鳴菩薩)所說:「就像很多善富人家,是經過無量劫修善淨之業、累積許多福德才得到的寶貴人身。如果今世因愚昧無知,沒有為後世累積福德寶藏的話,將來墮惡趣受大苦時,那時的憂惱,是很難忍受的。如同求寶的商主歷經千辛萬苦到了寶洲,結果卻什麼都沒有得到,空手而回。如果今世不積聚十善業的話,註定以後無法再得暇身,不得人身,就只有受苦,又怎能得安樂呢?得到人身卻不修行,再沒有比這個更加欺誑、更愚蠢的了!」
第七科作意此修法行相的方法以及想要受取心要
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如《入行論》云,「與此工價已,令今作我利,於此無恩利,不應與一切。」又云,「由依人身筏,當度大苦流,此筏後難得,愚莫時中眠。」又如博朵瓦《喻法》中云,「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應如是思,發起攝取心要欲樂。
這樣思惟以後,應當對獲取修行精要發起強烈的好樂心。如《入行論》所說:「既然已經付了工人(指自己的身體)的工資,就應該讓他為我們做有利的事,如果不能利益於自己,是不應該平白給他工資。」又說:「我們要藉由這個像船筏般的人身,度過生死苦海不再輪迴,這人身寶筏以後難得,千萬不要在這樣的時光中昏睡,白白浪費掉。」又如博朵瓦祖師在《喻法》中提到:「寶貴人身難得,比長年住在地底的蟲子探頭出來禮敬三寶還難;比瘸子騎野馬還難。它的珍貴難得,就像後藏人吃魚(因後藏不產魚),吃撐了卻硬是掐住脖子捨不得吐出來;也像藏人小孩子捨不得吃糌粑,藏在背後卻被狗吃掉,而嚎啕大哭一樣,那種不捨、珍惜的心理。」以上種種的比喻,我們應好好思惟,深刻了解無暇人身的珍貴,決定發起一定要殷勤努力修習正法的心。
【烏梅食】:喻失人身之悲痛。烏梅-藏語。藏人以青稞和酥油為美食,稱之為烏梅。-合註
(糌粑(藏文:རྩམ་པ་,威利:rtsam-pa)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後磨製並不經過篩濾而成的炒麵。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食時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不斷在碗裡攪捏,揉合成團,用手往嘴裡送。-維基百科)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2798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