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諸蕃志卷上-2 宋 趙汝適撰
2014/04/05 09:29:18瀏覽790|回應0|推薦2
諸蕃志卷上 宋趙汝適撰

  大食國:哈里法(阿拉伯語: خلافةkhilāfa英語:caliphate632—1258年),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即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於中世紀創建的一系列伊斯蘭穆斯林王朝。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波斯語TaziTaziks的譯音),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在拉丁文中意指「東方人們的帝國」)。

  大食,在泉之西北;去泉州最遠,番舶艱於直達。自泉發船四十餘日,至藍裏博易,住冬;次年再發,順風六十余日,方至其國。本國所產,多運載與三佛齊貿易賈轉販以至中國。

  其國雄壯,其地廣袤。民俗侈麗,甲于諸番。天氣多寒,雪厚二、三尺;故貴氈毯。國都號蜜徐籬(或作麻囉拔),據諸番沖要。王頭纏織錦番布;朔望則戴八面純金平頂冠,極天下珍寶,皆施其上。衣錦衣,系玉帶,躡間金履。其居以瑪瑙為柱,以綠甘(石之透明如水晶者)為壁,以水晶為瓦,以碌石為磚,以活石為灰。帷幕之屬,悉用百花錦;其錦以真金線夾五色絲織成。台榻飾以珠寶,階砌包以純金,器皿鼎灶雜用金銀。結真珠為簾,每出朝,坐於簾後。官有丞相,披金甲,戴兜鍪,持寶劍,擁衛左右。余官曰太尉,各領兵馬二萬餘人。馬高七尺,用鐵為鞋。士卒驍勇,武藝冠倫。街闊五丈餘,就中鑿二丈深四尺,以備駱駞、馬、牛馱負物貨。左右鋪砌青黑石板,尤極精緻,以便來往。民居屋宇,與中國同;但瓦則以薄石為之。民食專仰米穀,好嗜細面、蒸羊;貧者食魚、菜。果實皆甜無酸。取蒲萄汁為酒,或用糖煮香藥為思酥酒。又用蜜和香藥作眉思打華酒,其酒大暖。巨富之家,博易金銀,以量為秤。市肆喧嘩,金銀、綾錦之類,種種萃聚。工匠技術,咸精其能。王與官民皆事天,有佛名麻霞勿。七月一,削髮翦甲。歲首,清齋念經一月,每日五次拜天。農民耕種,無水旱之憂;有溪澗之水,足以灌溉。其源不知從出,當農隙時,其水止平兩岸,及農務將興,漸漸泛溢,日增一日;差官一員視水候至,廣行勸集,齊時耕種,足用之後,水退如初。國有大港,深二十餘丈。東南瀕海,支流達于諸路。港之兩岸,皆民居。日為墟市,舟車輻湊;麻、麥、粟、豆、糖、面、油、柴、雞、羊、鵝、鴨、魚、蝦、棗圈、蒲萄、雜果皆萃焉。

  土地所出,真珠、象牙、犀角、乳香、龍涎、木香、丁香、肉荳蔻、安息香、蘆薈、沒藥、血碣、阿魏、膃肭臍、鵬砂、琉璃、玻瓈、硨磲、珊瑚樹、貓兒睛、梔子花、薔薇水、沒石子、黃蠟、織金、軟錦、駞毛、布兜、羅綿、異緞等。番商興販,系就三佛齊、佛囉安等國轉易。

  麻囉抹、施曷、奴發、啞四包閑囉、施美、木俱蘭、伽力吉、毗喏耶、伊祿白達、思蓮白蓮、積吉甘眉、蒲花羅、層拔、弼琶囉、勿拔、甕篙、記施、麻嘉、弼斯囉、吉慈尼、勿廝離,皆其屬國也。其國本波斯之別種,隋大業中,有波斯之桀黠者探穴得文石以為瑞,乃糾合其眾,剽略資貨,聚徒浸盛,遂自立為王,據有波斯國之西境。唐永徽以後,屢來朝貢。其王盆尼末換之前,謂之白衣大食;阿婆羅拔之後,謂之黑衣大食。皇朝幹德四年,僧行勤遊西域,因賜其王書以招懷之。開寶元年,遣使來朝貢。四年,同占城、闍婆致禮物于江南李煜;煜不敢受,遣使上其狀,因詔『自今勿以為獻』。淳化四年,遣副使李亞勿來貢,引對於崇政殿;稱其國與大秦國為鄰,土出象牙、犀角。太宗問取犀、象何法?對曰:『象用象媒,誘至漸近,以大繩羈縻之耳。犀則使人升大樹,操弓矢,伺其至,射而殺之。其小者不用弓矢,亦可捕獲』。賜以襲衣冠帶;仍賜黃金,准其所貢之直。雍熙三年,同賓瞳龍國來朝。咸平六年,又遣麻尼等貢真珠,乞不給回賜。真宗不欲違其意,俟其還,優加恩禮。景德元年,其使與三佛齊、蒲甘使同在京師,留上元觀燈,皆賜錢縱飲。四年,偕占城來貢,優加館餼,許覽寺觀苑囿。大中祥符〔□年〕,車駕東封,其主陁婆離上言,願執方物赴泰山;從之。四年,祀汾陰,又來;詔令陪位。舊傳廣州言大食國人無西忽盧華百三十歲,耳有重輪,貌甚偉異;自言遠慕皇化,附古邏國舶船而來。詔賜錦袍、銀帶,加束帛。元佑、開禧間,各遣使入貢。有番商曰施那幃,大食人也。蹻寓泉南,輕財樂施,有西土氣習;作叢塚於城外之東南隅,以掩胡賈之遺骸。提舶林之奇記其實。

  麻嘉國:古地名。即今沙烏地阿拉伯西部麥加。為穆罕默德出生地,也是古代紅海東岸重要商業地區之一。《諸藩志》有專條記述。《島夷志略》譯作“天堂”。《瀛涯勝覽》和《星槎勝覽》譯作“天方國”或“默伽國”

  麻嘉國,自麻囉拔國西去,陸行八十余程方到;乃佛麻霞勿所生之處。佛居,用五色玉甃成。每歲遇佛忌辰,大食諸國皆至瞻禮,爭持金銀珠寶以施,仍用錦綺覆其居。後有佛墓,晝夜常有霞光,人莫能近;過則合眼。若人臨命終時,摸取墓上土塗胸,雲可乘佛力超生。

  層拔國:古國名。故地在今非洲東部索馬里以南一帶。宋趙汝適《諸蕃志》有專條記述。或以為層拔是Zanzibar的省譯。為古代印度洋西岸重要貿易港所在,中國商船常經印度和阿拉伯海及波斯灣沿海諸國轉航來此。近時曾發現我國宋代銅錢等物

  層拔國,在胡茶辣國南海島中,西接大山。其人民皆大食種落,遵大食教度。纏青番布,躡紅皮鞋,日食飯、面、燒餅、羊肉。鄉村山林多障岫層迭,地氣暖,無寒。

  產象牙、生金、龍涎、黃檀香。每歲胡茶辣國及大食邊海等處發船販易,以白布、甆器、赤銅、紅吉貝為貨。

  弼琶囉國:中國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之為撥拔立、柏培拉(索馬里語:Berbera )是位於索馬里北部亞丁灣沿岸的一座良港,同時也是索馬利亞蘭的薩赫勒行政區的首府。

  弼琶囉國,有四州,餘皆村落。各以豪強相尚,事天不事佛。土多駱駞、綿羊。以絡駞肉並乳及燒餅為常饌。

  產龍涎、大象牙及大犀角。象牙有重百餘斤,犀角重十餘斤。亦多木香、蘇合香油、沒藥。玳瑁至厚,他國悉就販焉。又產物名駱駞鶴,身頂長六、七尺,有翼能飛,但不甚高。獸名徂蠟,狀如駱而大如牛,色黃,前腳高五尺、後低三尺,頭高向上,皮厚一寸。又有騾子,紅白黑三色相間,紋如經帶:皆山野之獸,往往駱駞之別種也。國人好獵,時以藥箭取之。

  勿拔國:古國名。故地舊說以為在今阿曼北部的蘇哈爾(Suhār);據近人考證,認為當位於阿曼南部的米爾巴特(Mirbat)一帶。其地為古代東西方海舶所經,也可由此取陸道通大食諸國。

  勿拔國,邊海;有陸道可到大食。王紫棠色纏頭,衣衫遵大食教度為事。

  中理國:古國名。故地或以為在今非洲索馬里,包括其東北海面的索科特拉島(今屬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在內,同弼琶羅國(今柏培拉)接界。古代東西方船舶航海經此。宋趙汝適《諸蕃志》有專條記述。

  中理國,人露頭跣足,纏布不敢著衫。惟宰相及王之左右,乃著衫、纏頭以別。王居用磚甓甃砌,民屋用葵茆苫蓋。日食燒面餅、羊乳、駱駞乳。牛、羊、駱駞甚多。大食惟此國出乳香。人多妖術,能變身作禽獸或水族形,驚眩愚俗。番舶轉販,或有怨隙,作法咀之,其船進退不可知;與勸解,方為釋放;其國禁之甚嚴。每歲有飛禽泊郊外,不計其數;日出則絕,不見其影。國人張羅取食之,其味極佳。惟暮春有之,交夏而絕;至來歲複然。國人死,棺殮畢,欲殯,凡遠近親戚慰問,各舞劍而入,噉問孝主死故;若人殺死,我等當刃殺之報仇。孝主答以非人殺之,自系天命,乃投劍慟哭。每歲常有大魚死飄近岸,身長十餘丈、徑高二丈餘。國人不食其肉,惟刳取腦髓及眼睛為油;多者至三百餘墱,和灰修舶船,或用點燈。民之貧者,取其肋骨作屋桁、脊骨作門扇,截其骨節為臼。國有山,與弼琶囉國隔界,周圍四千里,大半無人煙。

  山出血碣、蘆薈,水出玳瑁、龍涎。其龍涎不知所出,忽見成塊,或三、五斤,或十斤,瓢泊岸下,土人競分之。或船在海中,驀見采得。

  甕蠻國:古國名,故地在今阿拉伯半島東部的阿曼。西元十三世紀前期,東方商人來此以香料換取真珠、牧馬和千年棗等特產。宋趙汝適《諸蕃志》有專條記述。

  甕蠻國,人物如勿拔國。地主纏頭繳縵,不衣、跣足;奴僕則露首跣足,繳縵蔽體。食燒面餅、羊肉並乳、魚、菜。

  土產千年棗甚多。沿海出真珠。山畜牧馬極蕃蔗。他國貿販,惟買馬與真珠及千年棗,用丁香、豆蔻、腦子等為貨。

  記施國:古國名。故地在今波斯灣卡伊斯島(QaisI.)。北部有一港口,西元十二世紀至十四世紀初為波斯灣貿易中心,東西方商舶麕集。宋趙汝適《諸蕃志》有專條記述。《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錄》譯作怯失。

  記施國,在海嶼中,望見大食,半日可到。管州不多。王出入,騎馬、張皂傘,從者百餘人。國人白淨,身長八尺,披發打纏;纏長八尺,半纏於頭、半垂於背。衣番衫、繳縵布,躡紅皮鞋。用金、銀錢。食面餅、羊、魚、千年棗,不食米飯。

  土產真珠、好馬。大食歲遣駱駞負薔薇水、梔子花、水銀、白銅、生銀、朱砂、紫草、細布等下船至本國,販於他國。

  白達國:亦作縛達國。指以縛達城為首都的黑衣大食。即今伊拉克巴格達。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3:大食諸國白達國系大食諸國之京師也。其國王則佛麻霞勿之子孫也,大食諸國用兵相侵,不敢犯其境,以故其國富盛

  白達國,系大食諸國之一都會。自麻囉拔國約陸行一百三十余程,過五十餘州乃到。國極強大,軍馬、器甲甚盛。王乃佛麻霞勿直下子孫,相襲傳位,至今二十九代,經六、七百年。大食諸國或用兵相侵,皆不敢犯其境。王出,張皂蓋,金柄;其頂有玉獅子;背負一大金月,閃耀如星,雖遠可見。城市衢陌民居豪侈,多寶物、珍段,少米、魚、菜。人食餅肉、酥酪。產金銀碾花、上等琉璃、白越諾布、蘇合油。國人相尚以好雪布纏頭,及為衣服。七日一次削髮、剪爪甲,一日五次禮拜天,遵大食教度。以佛之子孫,故諸國歸敬焉。

  弼斯囉國:古地名。故址在今伊拉克巴士拉 之西。為古代波斯灣主要港口所在。

  弼斯囉國,地主出入,騎從千餘人,盡帶鐵甲;將官帶連環鎖子甲。聽白達節制。人食燒面餅、羊肉。天時寒暑稍正,但無朔望。

  產駱駞、綿羊、千年棗;每歲記施、甕蠻國常至其國般販。

  吉慈尼國:古國名。見《嶺外代答》第三卷大食諸國條。《諸蕃志》有專條記述。當指以今阿富汗加茲尼(Ghazni)為首都之伽色尼朝(962—1186)而言。

  吉慈尼國,自麻羅拔國約一百二十程可到;地近西北,極寒,冬雪至春不消。國有大山圍遶,鑿山為城,方二百餘裏,外環以水。有禮拜堂二百餘,官民皆越堂禮拜,謂之廚(或作除)幭。民多豪富,居樓閣,至有五、七層者。多畜牧駞馬。人食餅、肉、乳酪、小魚、米。或欲飲飯,以牛湩拌水飲之。王手臂過膝;有戰馬百匹,各高六尺餘;騾數十匹,亦高三尺,出則更迭乘之。所射弓數石,五、七人力不能挽;馬上使鐵錘,重五十餘斤。大食及西天諸國皆畏焉。

  土產金、銀、越諾布、金絲綿、五色駞毛段、碾花、琉璃、蘇合油、無名異、摩娑石。

  勿廝離國:勿斯離國 : 古國名。始見《酉陽雜俎》。《諸蕃志》作勿廝離,《島夷志略》作麻呵斯離,《元史》作毛夕裏或木發裏等。故地即今伊拉克西北部的摩蘇爾。地扼古代絲綢之路由伊朗通往小亞細亞與地中海要道,為底格裏斯河上游大埠。 《嶺外代答 、 《諸蕃志》、 《島夷志略》等均有記述。

  勿廝離國,其地多石山,秋露沆■〈氵韲〉,日曬即凝,狀如糖霜;采而食之,清涼甘腴,蓋真甘露也。山有天生樹,一歲生栗,名蒲蘆;次歲生沒石子。

  地產火浣布、珊瑚。

  蘆眉國:古國名。一譯眉路骨或眉路骨敦。故地有幾說:(1)在今小亞細亞,蘆眉是Rūm的對音,又《明史》之魯迷,當亦指此一帶;(2)在今伊斯坦布爾;(3)在今羅馬。此國有城七重,絲織業很發達。名見《嶺外代答》第三卷“大食諸國”條。《諸蕃志》有專條記述。

  蘆眉國,自麻囉拔西陸行三百余程始到,亦名眉路骨國。其城屈曲七重,用黑光大石甃就;每城相去千步,有番塔三百餘。內一塔高八十丈,容四馬並驅而上,內有三百六十房。人皆纏頭搨頂,以色毛段為衣,以肉面為食,以金、銀為錢。有四萬戶織錦為業。

  地產絞綃、金字越諾布、間金間絲織錦綺、摩娑石、無名異、薔薇水、梔子花、蘇合油、鵬砂及上等碾花、琉璃。人家好畜駞、馬、犬。

  木蘭皮國:穆拉比特王朝,是11世紀由來自撒哈拉的柏柏爾人在西非所建立的王朝。「穆拉比特」一名來自阿拉伯語「 مرابط 」,意為「武僧」。
中國宋朝古籍《嶺外代答》、《諸番志》和元代《異域志》稱其為「木蘭皮國」(阿拉伯語「穆拉比特」的音譯) 為宋、元時期中國航海家所知道的最西邊的國家。
在這個王朝的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包括現今的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摩洛哥、直布羅陀、阿爾及利亞的特萊姆森,南面囊括大部份的塞內加爾及馬裏,北面則包括大部份的西班牙及葡萄牙。

  木蘭皮國,大食國西有巨海,海之西有國,不可勝數;大食巨艦所可至者,木蘭皮國爾。自大食之駞盤地國發舟,正西涉海百余日方至其國。一舟可容數千人,舟中有酒食肆、機杼之屬;言舟之大者,莫木蘭皮若也。國之所產極異,麥粒長三寸。瓜圍六尺,可食二、三十人。榴重五斤,桃重二斤,香圓重二十餘斤;萵苣菜每莖可重十餘斤,其葉長三、四尺。米、麥開地窖藏之,數十年不壞。產胡羊,高數尺,尾大如扇。春剖腹取脂數十斤,再縫合而活;不取,則發臕脹死。陸行二百程,日晷長三時。秋月西風忽起,人獸速就水飲乃生,稍遲則渴死。

  勿斯裏國:古國名。即今埃及。宋趙汝適《諸善志》有專條記述。異譯亦作密徐籬、迷思耳、密昔兒、密乞兒、米昔兒和密思兒等。《明史·西域列傳》載此國在十五世紀前期同中國有友好關係。

  勿斯裏國,屬白達國節制。國王白晰,打纏頭,著番衫,穿皂靴。出入乘馬。前有看馬三百匹,鞍轡盡飾以金寶。有虎十頭,縻以鐵索。伏虎者百人,弄鐵索者五十人,持擂棒者一百人,臂鷹者三十人。又千騎圍護,有親奴三百,各帶甲持劍;二人持禦器械導王前。其後有百騎鳴鼓,儀從甚都。國人惟食餅肉,不食飯。其國多旱;管下一十六州,周回六十余程,有雨則人民耕種反為之漂壞。有江水極清甘,莫知水源所出。歲旱,諸國江水皆消減,惟此水如常;田疇充足,農民藉以耕種。歲率如此,人至有七、八十歲不識雨者。舊傳蒲囉吽第三代孫名十宿,曾據此國;為其無雨,恐有旱幹之患,遂于近江擇地置三百六十鄉村,村皆種麥,遞年供國人日食,每村供一日,三百六十村可足一年之食。又有州名憩野,傍近此江;兩年或三年必有一老人自江水中出,頭發黑短、須鬢皓白,坐于水中石上,惟現半身,掬水洗面剔甲。國人見之,知其為異,近前拜問今歲人民吉凶。如其人不語若笑,則其年豐稔,民無劄瘥;若蹙額,則是年或次年必有凶歉、疾疫。坐良久,複沒不見。江中有水駱駞、水馬、時登岸齧草,見人則沒入水。

  遏根陀國:古地名。故址在今埃及亚历山大。古为地中海东南岸主要港口。

  遏根陀國,勿斯裏之屬也。相傳古人異人徂葛尼於瀕海建大塔,下鑿地為兩屋,磚結甚密;一窖糧食,一儲器械。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馬齊驅而上,至三分之二。塔心開大井,結渠透大江,以防他國,兵侵則舉國據塔以拒敵。上下可容二萬人,內居守而外出戰。其頂上有鏡極大,他國或有兵船侵犯,鏡先照見,即預備守禦之計。近來為外國人投塔下執役掃灑數年,人不疑之;忽一日,得便盜鏡拋沉海中而去。

  海上雜國

  晏陀蠻國古國名。故地在今印度洋東北的安達曼群島。為古代東西方海舶所經。名見《諸蕃志》“海上雜國”條。《鄭和航海圖》澤作“安得蠻山”。《瀛涯勝覽》“錫蘭國”條譯作“按篤蠻山”。自藍無裏去細藍國,如風不順,飄至一所,地名晏陀蠻;海中有一大嶼,內有兩山,一大、一小。其小山全無人煙;其大山周圍七十裏,山中之人身如黑漆,能生食人,船人不敢艤岸。山內無寸鐵,皆以硨磲、蚌殼磨銛為刃。上有聖跡渾金床,承一死人,經代不朽,常有巨蛇衛護。蛇身毛長二尺,人不敢近。有井每歲兩次水溢,流入於海;所過砂石經此水浸,皆成金。闔山人常祭此井。如銅、鉛、鐵、錫,用火燒紅,取此水沃之,輒變成金。舊傳曾有商舶壞船,人扶竹木隨流飄至此山;知有聖水,潛以竹筒盛滿,乘木筏隨浪飄漾至南毗國,以水獻南毗國王,試之果驗。南毗王遂興兵謀奄有其山;船未至,間遭惡風飄回,船人漂至山,盡為山蠻所食。蓋此山有金床異人,密有神護,不令人近也。

  昆侖層期國昆侖層期國,古國名。故地在今馬達加斯加及其附近的非洲沿岸。
層期是波斯文Zangī的音譯,指非洲東岸。昆侖或以為是馬達加斯加原名KomrQomr的對音,在西南海上,連接大海島。常有大鵬飛,蔽日移晷。有野駱駞,大鵬遇則吞之。或拾鵬翅,截其管,可作水桶。土產大象牙、犀角。西有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虯■〈髟上火下〉;誘以食而擒之,轉賣與大食國為奴,獲價甚厚。托以管鑰,謂其無親屬之戀也。

  沙華公國古國名。故地或以為在今加里曼丹島東北的塞布庫島,或以為在今菲律賓棉蘭老島的三寶顏,也有在今蘇拉威西島和馬魯古群島一帶之說。其人多出大海劫奪,得人縛而賣之闍婆。又東南有野島蠻賊厝之,號麻囉奴。商舶飄至其國,群起擒人,以巨竹夾燒而食之。其賊首鑽齒,皆以黃金裝飾,取人腦蓋為飲食器。其島愈深,其賊愈甚。

  又東南有女人國。水常東流,數年水一泛漲;或流出蓮肉長尺餘、桃核長二尺,人得之則以獻于女王。昔常有舶舟飄落其國,群女攜以歸,數日無不死。有一智者,夜盜船亡命得去,遂傳其事。其國女人遇南風盛發,裸而感風,即生女也。西海亦有女國。其地五男三女,以女為國王。婦人為吏職,男子為軍士。女子貴則多有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生子從母姓。氣候多寒,以射獵為業。出與大秦、天竺博易,其利數倍。

  波斯國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歷史上在這一西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亞細亞、歐洲的馬其頓、希臘半島、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葉門。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在西南國上(?)。其人肌理甚黑,鬢髮皆虯;以青花布纏身,以兩金串鈐手。無城郭。其王早朝以虎皮蒙機,迭足坐;群下膜拜而退。出則乘軟■〈〈止白匕〉上兒下〉或騎象,從者百餘,人執劍呵護。食餅肉、飯,盛以甆器,掬而啖之。

  茶弼沙國:根據中國學者廖大珂的考證,是阿拉伯語Djabulsa,或DjabirsoDjaborso之譯音,意為日落之城,位於阿拉伯的西方,即歐洲,城方一千餘裏。王著戰袍,縛金帶,頂金冠,穿皂靴。婦人著真珠衫。土產金寶極多。人民住屋有七層,每一層乃一人家。其國光明,系太陽沒入之地。至晚日入,其聲極震,洪于雷霆。每於城門用千人吹角、鳴鑼、擊鼓,雜混日聲;不然,則孕婦及小兒聞日聲驚死。

  斯加里野國是一個古國名,故地在今義大利西西里島。近蘆眉國界;海嶼,闊一千里。衣服、風俗、語音與蘆眉同。本國有山穴至深,四季出火;遠望則朝煙暮大,近觀則火勢烈甚。國人相與扛舁大石重五百斤或一千斤,拋擲穴中,須臾爆出,碎如浮石。每五年一次,火從石出,流轉至海邊複回;所過林木皆不燃燒,遇石則焚爇如灰。

  默伽獵國:古國名。故地在今摩洛哥。《諸蕃志》有專條記述。默伽獵或以為是阿拉伯文al-Maghrib al-Aqsa的對音。《嶺外代答》第三卷航海外夷條著錄的默伽國,可能是傳寫時脫字,或即指此國。默伽獵國,王逐日誦經拜天,打纏頭,著毛段番衫,穿紅皮鞋;教度與大食國一同。王每出入乘馬,以大食佛經用一函乘在駱駞背前行。管下五百餘州,各有城市。有兵百萬,出入皆乘馬。人民食餅肉,有麥、無米。牛羊、駱駞、果實之屬甚多。海水深二十丈,產珊瑚樹。

  渤泥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古代小國,也稱勃泥浡尼。位於東南亞加里曼丹島北部地方,即今日汶萊達魯薩蘭國,其含義為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貿易者。它是一個神秘的熱帶王國,自然風光優美,資源豐富。十世紀起渤泥國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使節、商人往來不絕。

  渤泥國,在泉之東南;去闍婆四十五日程、去三佛齊四十日程、去占城與麻逸各三十日程,皆以順風為則。其國以板為城。城中居萬餘人,所統十四州。

  王居覆以貝多葉,民舍覆以草。王之服色略仿中國。若裸體跣足,則臂佩金圈、手帶金鋉,以布纏身,坐繩床。出則施大布單,坐其上,眾舁之,名曰軟囊。從者五百餘人,前持刀劍器械、後捧金盤貯香腦、檳榔等從;以戰船百余隻為衛。戰鬥則持刀、披甲。甲以銅鑄,狀若大筒;穿之於身,護其腹背。器皿多用金。地無麥,有麻、稻,以沙糊為糧(沙糊詳見黃麻駐)。又有羊及雞、魚,無絲蠶;用吉背花織成布。有尾巴樹、加蒙樹、椰子樹;以樹心取汁為酒。富室之婦女,皆以花錦銷金色帛纏腰。婚聘先以酒,檳榔次之,指環又次之;然後以吉貝布或量出金銀成禮。喪葬有棺斂,以竹為轝,載棄山中。二月始耕,則祀之;凡七年,則不復祀矣。以二月七日為歲節。地多熱,國人宴會,鳴鼓、吹笛、擊缽、歌舞為樂。無器皿,以竹編貝多葉為器,食畢則棄之。其國鄰于底門國。有藥樹,取其根煎為膏;服之,仍塗其體,兵刃所傷皆不死。

  土地所出,梅花腦、速腦、金腳腦、米腦、黃蠟、降真香、玳瑁。番商興販,用貨金、貨銀、假錦、建陽錦、五色絹、五色茸、琉璃珠、琉璃瓶子、白錫、烏鉛、網墜牙、臂環、臙脂、漆碗楪、青甆器等博易。番舶抵岸三日,其王與眷屬率大人(王之左右號曰大人)到船問勞,船人用錦藉跳扳迎肅,款以酒醴,用金銀器皿、褖席、涼傘等分獻有差。既泊舟登岸,皆未及博易之事;商賈日以中國飲食獻其王,故舟往佛泥必挾善庖者一、二輩與俱。朔望並講賀禮。幾月余,方請其王與大人論定物價。價定,然後鳴鼓以召遠近之人聽其貿易。價未定而私貿易者罰。俗重商賈,有罪抵死者,罰而不殺。船回日,其王亦釃酒椎牛祖席,酢以腦子、番布等稱其所施。舶舟雖貿易迄事,必候六月望日排辦佛節,然後出港。否則,有風濤之厄。佛無他像,茅舍數層,規制如塔;下置小龕罩珠二顆,是謂聖佛。土人雲:二珠其初猶小,今漸大如拇指矣。遇佛節,其王親供花果者三日,國中男女皆至。

  太平興國二年,遣使蒲亞利等貢腦子、玳瑁、象牙、檀香。其表緘封數重,紙類木皮而薄,瑩滑,色微綠,長數尺,博寸餘,卷之僅可盈握。其字細小;橫讀之,譯以華言,雲渤泥國王向打稽首拜皇命萬歲萬歲萬萬歲。又言每年修貢,易飄泊占城;乞詔占城今後勿留。館其使於禮賓院,優遣之。元豐五年,又遣使來貢。

  西龍宮、什廟、日麗、胡蘆、蔓頭、蘇勿裏、馬膽逾、馬喏,居海島中,用小船來往,服色飲食與渤泥同。出生香、降真香、黃蠟、玳瑁,商人以白甆器、酒、米、粗鹽、白絹、貨金易之。

  麻逸國:菲律賓古國之一。中國宋元時代史籍對菲律賓民都洛島(或兼指呂宋島的一部分)的稱呼,麻逸(一作摩逸、麻葉)是民都洛古稱Mait的音譯,意為黑人的國土。12世紀時,麻逸是個千餘戶的居民點,由首領統治,採取巴朗圭(村社)聯盟的社會組織形式。它又是菲律賓北部地方的貿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同附近各島的貿易相當密切。首領有掌管貿易的權力。

  麻逸國,在渤泥之北;團聚千餘家,夾溪而居。土人披布如被,或腰布蔽體。有銅佛像,散佈草野,不知所自。盜少至其境。商舶入港,駐於官場前。官場者,其國闤闠之所也;登舟與之雜處。酋長日用白傘,故商人必齎以為贐。交易之例,蠻賈叢至,隨■〈q皮〉籬搬取物貨而去。初若不可曉,徐辨認搬貨之人,亦無遺失。蠻賈乃以其貨轉入他島嶼貿易,率至八、九月始歸。以其所得准償舶商,亦有過期不歸者,故販麻逸舶回最晚。三嶼、白蒲、延蒲、裏嚕、裏銀、東流、新裏漢等,皆其屬也。

  土產黃蠟、吉貝、真珠、玳瑁、藥、檳榔、于達布,商人用甆器、貨金、鐵鼎、烏鉛、五色琉璃珠、鐵針等博易。

  三嶼:古島嶼名。或以為即菲律賓群島中民都洛島西南的卡拉棉、巴拉望和布桑加諸島。或以為指呂宋島西南岸的三個港口。以後說較為適合。古代中國商船經常在此靠泊,進行貿易。《諸蕃志》和《元史·外國列傳》有專條記述。《島夷志略》作三島,也有專條。

  三嶼,乃麻逸之屬,曰加麻延、巴姥酉巴、吉弄等;各有種落散居島嶼,舶舟至則出而貿易;總謂之三嶼。其風俗,大略與麻逸同。每聚落,各約千餘家。地多崇岡迭嶂,峭拔如壁;憑高依險,編茅為屋。山無水源,婦女以首絫擎二、三甕取水於溪,登陟如履平地。窮穀別有種落,號海膽;人形而小,眼圓而黃,虯髮露齒,巢於木顛。或三、五為群,跧伏榛莽,以暗箭射人,多罹其害。投以甆碗則俯拾,忻然跳呼而去。番商每抵一聚落,未敢登岸;先駐舟中流,鳴皷以招之。蠻賈爭棹小舟,持吉貝、黃蠟、番布、椰心簟等至與貿易。如議之價未決,必賈豪自至說諭;饋以絹、傘、甆器、藤籠,仍留一二輩為質,然後登岸互市。交易畢,則返其質。停舟不過三、四日,又轉而之他。諸蠻之居環繞三嶼,不相統屬。其山倚東北隅,南風時至,激水沖山,波濤迅駛,不可泊舟。故販三嶼者,率四、五月間即理歸棹。博易用甆器、皂綾、纈絹、五色燒珠、鉛、網墜、白錫為貨。

  蒲哩嚕與三嶼聯屬,聚落差盛。人多猛悍,好攻劫。海多鹵股之石,槎牙如枯木,芒刃銛於劍戟;舟過其側,預曲折以避之。產青琅玕、珊瑚樹,然絕難得。風俗、博易與三嶼同。

  流求國:總結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和西歐眾多學者對於流求的各種不同解釋,認為結果可以歸為以下三種不同的說法:指今日台灣島;指今日琉球群島;當時所謂流求者,泛指琉球群島、台灣等中國大陸東方海中的一連串島嶼。

  流求國,當泉州之東,舟行約五、六日程。王姓歡斯,土人呼為「可老」。王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植棘為藩;殿宇多雕刻禽獸。男女皆以白紵繩纏發,從頭後盤繞;及以雜紵、雜毛為衣,制裁不一。織藤為笠,飾以羽毛。兵有刀稍、弓箭、劍鼓之屬;編熊豹皮為甲。所乘之車,刻獸為像,導從僅數十人。無賦斂,有事則均稅。不知節朔,視月盈虧以紀時。父子同床而寢。曝海水為鹽,釀米曲為酒。遇異味,先進尊者。肉有熊、羆、豺、狼,尤多豬、雞;無牛、羊、驢、馬。厥土沃壤;先用火燒,然後引水灌注,持鍤僅數寸而墾之。

  無他奇貨,尤好剽掠,故商賈不通。土人間以所產黃蠟、土金、犛尾、豹脯往售於三嶼。

  旁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

  毗舍耶:是南宋淳熙年間為中國所知的一個部族,在流求國旁邊。毗舍耶與我國澎湖列島密邇,煙火相望。據外國學者台連、洛弗爾、藤田豐八等考證,毗舍耶為呂宋群島的米沙鄢族。毗舍耶人面黑如漆,語言不通,商販不及。他們行蹤無定,常乘舟往來海上。據宋朝葉適《水心文集·周鎮伯墓誌銘》載:白蒲延大掠流鵝灣,周巡撫輕戰而潰,君代尉馳往,三日中坐縛其酋二,賊無遣。周鎮伯為漳浦縣主簿,流鵝灣為漳浦縣地名。據考證,此處白蒲延即向北活動的毗舍耶人,這是據其臨時之基地而為名。

  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袒裸盱睢,殆畜類也。泉有海島曰澎湖,隸晉江縣;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多罹生噉之害;居民苦之。淳熙間,國之酋豪常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恣行兇暴,戕人無數;淫其婦女,已而殺之。喜鐵器及匙箸。人閉戶則免;但刓其門圈而去。擲以匙箸,則俯拾之,可緩數步。官軍擒捕,見鐵騎則競刓其甲,駢首就戮而不知悔。臨敵用標槍,系繩十餘丈為操縱;蓋愛其鐵不忍棄也。不駕舟楫,惟以竹筏從事,可折迭如屏風;急則群舁之泅水而遁。

  新羅國:為朝鮮歷史上的國家之一。依照《三國史記》的年代記載,新羅從傳說中的原始城邦開始到被高麗吞併立國長達992年,是亞洲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668年,唐朝和新羅的聯軍征服了高句麗。百濟和高句麗滅亡後,唐朝建立的是熊津都督府、安東都護府等,管理百濟和高句麗的故地。然而新羅不滿於唐朝對朝鮮半島的控制。通過670年到676年的新羅反唐朝運動,新羅聯合百濟和高句麗的遺民,唐朝被迫退出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新羅宣稱繼承高句麗,百濟和新羅,建立了統一的新羅。

  新羅國,弁韓遺種也;其國與泉之海門對峙。俗忌陰陽家子午之說,故興販必先至四明,而後再發;或曰泉之水勢漸低,故必經由四明。有大族曰金氏、樸氏。唐武德中,封真金為樂浪郡王。其後,常為君長。開耀中,遣使乞唐禮及他文(?),從之。屋宇、器用、服飾、官屬,略仿中國。其治,峻法以繩下,故少犯;道不拾遺。婚娶不用幣。人知書喜學,廝役之家,亦相矜勉。裏有庠,扁曰「局堂」;處子弟之未婚者習書射於其中。三歲一試舉人。有進士、算學諸科,故號君子國。地宜粳稻,有橐駞、水牛,不用錢,第以米博易民家器皿,悉銅為之。樂有二品:曰庫樂、曰鄉樂。開元中,嘗遣邢■〈王壽〉為吊使。五代同光、長興中,各遣使修朝貢禮。皇朝建隆二年,遣使來貢。興國二年,又貢。其國信陰陽鬼神之事,多拘忌。中國使至,必涓吉而後具禮受詔。每受詔,亦為謝表,粗有文采。

  地出人參、水銀、麝香、松子、榛子、石決明、松塔子、防風、白附子、茯苓、大小布、毛施布、銅磬、瓷器、草席、鼠毛筆等,商用五色纈絹及建本文字博易。

  倭國:倭國是古代中國諸王朝對於日本列島上政治勢力的稱呼,有別於「倭」這個地理概念。日本列島在早期與中國的交往時還沒有形成統一國家的概念,早期的倭人係以個別或團體進貢。根據中國早期歷史書籍的記載,大約於彌生時代中期就開始不斷有倭人團體與漢王朝在漢四郡進行朝貢事宜,如「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稚,倭人貢暢草」。公元57年第一次有明文記載「倭人國家」與中國往來。公元1世紀中葉,九州北部(博多灣沿岸)的倭奴國接受漢王朝的策封,後漢王朝光武帝封其為「倭奴國王」,並授予金印。


  倭國在泉之東北,今號日本國。以其國近日出,故名;或曰惡舊名,改之。國方數千里,西南至海,東北限以大山;山外即毛人國。凡五畿、七道、三島、三千七百七十二鄉、四百一十四驛、八十八萬三千余丁。地多山林,無良田,嗜海錯。俗多文身,自謂泰伯之後。又言上古使至中國,皆自稱大夫。昔夏少康之子封於會稽,斷發文身,以避蛟龍之害;今倭人沉沒取魚,亦文身以厭水族。計其道裏,在會稽之正東。寒暑大類中國。王以王為姓,曆七十餘世不易;文武皆世官。男子衣橫幅,結束相連,不施縫綴;婦人衣如單被,穿其中以貫頭,一衣率用二、三縑。皆被發跣足。亦有中國典籍,
  如五經、曰樂天文集之類;皆自中國得之。土宜五穀而少麥。交易用銅錢,以「幹文大寶」為文。有水牛、驢、羊、犀、象之屬,亦有金、銀、細絹、花布。多產杉木、羅木,長至十四、五丈,徑四尺餘;土人解為枋板,以巨艦搬運至吾泉貿易,泉人罕至其國。樂有中國,高麗二部。刀楯、弓矢以鐵為鏃,挽射矢不能遠;詰其故,以其國中不習戰鬥。有屋宇,父母兄弟臥息異處。飲食用俎豆。嫁娶不持錢帛。死有棺、無槨,封土為塚。初喪哭泣,不食肉;已葬,舉家入水潔浴,以祓不祥。舉大事則灼骨以占吉凶。不知正歲四時,但計秋收之時以為年紀。人多壽,率八、九十歲。婦女不淫,不妒。無爭訟;或罹於罪,重者族滅,輕者沒其妻孥。以金銀為貢賦,即其地之東粵州及別島所產也。

  其國自後漢嘗通中國,曆魏、晉、宋、隋、唐,並遣使修朝貢。國朝雍熙元年,國僧奝然與其徒五、六人浮海至,以銅器十餘事獻,極精緻。太宗召見,館于太平興國寺,賜紫衣方袍,撫之甚厚。聞其王一姓傳繼,臣下皆世官;因歎息,謂宰臣宋琪、李昉曰:此島夷爾,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古之道也。夫以一島夷而動太宗之歎息,豈泰伯用夏變夷之遺風猶有存者歟!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dihsu33&aid=12268005
 引用者清單(2)  
2014/09/23 21:27 【udn】 我還找到這個比價!中國風 竹簾 雕刻 屏風比價
2014/09/23 07:53 【udn】 我還找到這個網頁!撒哈拉 象牙白 透光 捲簾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