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庫全書荊楚歲時記 梁 宗懍 撰 隋 杜公瞻 注作者介紹及第一部 寶顏堂秘笈本
2014/03/22 15:44:07瀏覽447|回應0|推薦0
四庫全書荊楚歲時記  宗懍   杜公瞻 
作者介紹
《荊楚歲時記》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舊本題晉宗懍撰。《書錄解題》作梁人。考《梁書‧元帝本紀》載承聖三年秋七月甲辰,以都官尚書宗懍爲吏部尚書。又《南史‧元帝本紀》載武陵之平,議者欲因其舟艦遷都建鄴,宗懍,黃羅漢皆楚人,不願移。此書皆記楚俗,當卽其人。舊本題晉人,誤也。《唐》、《宋志》皆作一卷,與今本合,而《通考》乃作四卷。考《書錄解題》載懍自序曰︰「傅元之《朝會》,杜篤之《上巳》,安仁《秋興》之敍,君道《娛蠟》之述,其屬辭則已洽,其比事則未宏,率爲小說,以錄荊楚歲時風物故事。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餘事。」然則必無四卷,知《通考》爲傳寫之譌。又檢今本,實有三十六事,幷知陳振孫所記懍序,亦以三字譌爲二字。然周密《癸辛雜識》引張騫乘槎至天河見織女得支機石事,雲出《荊楚歲時記》,今本無之,則三十六事,尚非完本也。其註相傳爲隋杜公瞻作,故多引開皇中杜臺卿《玉燭寶典》。然《唐志》宗懍《荊楚歲時記》一卷下,又出杜公瞻《荊楚歲時記》二卷。豈原書一卷,公瞻所註分二卷,後人又合之歟?
(南朝梁)宗懔(約500——563)字元懍,南陽涅陽(今屬河南)人,八世祖承,晉宜都郡守,屬永嘉東徙,子孫因居江陵焉(今屬湖北)。少聰敏好學,晝夜不倦,鄉里呼為小兒學士

  湘東王蕭繹鎮荊州,宗懍經長史劉之遴推舉往見,一夜寫就《龍山廟碑》,深得蕭繹讚賞。歷任刑獄參軍兼掌書記、臨汝令、建成令、廣晉令、荊州別駕、江陵令。蕭繹在江陵即帝位,擢為尚書郎,封信安縣侯,食邑千戶。後又累遷吏部郎中、吏部尚書。西魏陷荊州後,宗懍被擄,往北土。北周代魏,孝閔帝對宗懍甚為器重,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世宗即位,又與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書。保定中卒,年六十四。有集二十卷,已佚。遺著甚多,輯為20卷行於世。其中最著名的是《荊楚歲時記》,為中國現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部記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散文著作,記述荊楚地區的農事、治病、祭祀、婚嫁等民俗習慣和民間故事。歷代校勘版本甚多,並流傳曰本及東南亞各國。

  《荊楚歲時記》原書已佚,現存一卷,系明人從類書中輯出。查歷代史志著錄,該書題梁宗懍撰均無誤,惟卷數有異:《舊唐書?經籍志》作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作一卷。《宋史?藝文志》作一卷。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作六卷,稱梁吏部尚書宗懍撰,記荊楚風物故事。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則作四卷,並收有宗懍自序雲:傅玄之《朝會》,杜篤之《上巳》,安仁《秋興》之敘,君道《娛蠟》之述,其屬辭則已洽,其比事則未宏。(故)率為小說,以錄荊楚歲時風物故事。自元曰至除曰,凡二十餘事。《文獻通考》作四卷。又新、舊《唐書》于宗懍《荊楚歲時記》後,又均署杜公贍《荊楚歲時記》二卷。鄭樵《通志?藝文略》稱:《荊楚歲時記》二卷,梁宗懍撰,(隋)杜公贍注。《四庫全書總目》稱原書一卷,公贍所注分二卷,後人又合之,當符合現存該書面貌。

  概言之,《荊楚歲時記》是我國最早記錄楚地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專書。現存一卷,以時為序,自元旦至除夕,凡三十八條,記錄了古代荊楚地區四時十二月重大節令的來歷、傳說、風俗、活動等,涉及天文、地理、歷史、神話、農事、生產、婚姻、家庭、醫藥、文娛、體育、旅遊等眾多領域。其多學科知識資料的運用,致使歷代著錄對其有諸如農家類(新舊《唐志》、《宋志》)、史部地理類(《四庫全書》)、史部時令類(《書錄解題》)、禮類(《通志》)等紛紜不一的歸類。我們認為,它是我國著作年代最早、影響最大的民俗學著作。其中關於端陽競渡、寒食禁火、七夕乞巧、重陽登高等民俗記錄,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十月十五夜迎紫姑神的記載,聲吻維妙維肖,頗具文學色彩。

  是書先後有明萬曆二十年(1592)《廣漢魏叢書》本、萬曆四十三年(1615)《寶顏堂秘笈》(十集)本、《說郛》本、《四庫全書》本、《叢書集成》本、《四部備要》本(據《廣漢魏叢書》本校刊)等。其中《四部備要》祖本為時間較早的《廣漢魏叢書》,故取作整理底本,參校其餘諸本,遇有異文,擇善而從。各條按語,當是隋杜公贍所注,故前均空一格,以示區別。又清人王謨中,輯錄了不少佚文,可作本書補充,故亦附於書後。

四庫全書荊楚歲時記  宗懍  第一部 寶顏堂秘笈本

( 一 )正 月 一 日 . 是 三 元 之 日 也 . 謂 之 端 月
 按 史 記 雲 . 正 月 為 端 月 . 春 秋 傳 曰 . 履 端 於 始 . 元始 也
( 二 )雞 鳴 而 起
  按 周 易 緯 通 卦 驗 雲 . 雞 陽 鳥 也 . 以 為 人 候 . 四 時 使人 得 以 翹 首 結 帶 正 衣 裳 也 . 注 雲 禮 內 則 雲 . 子 事 父 母 .婦 事 舅 姑 . 雞 初 鳴 . 鹹 盥 漱 櫛 纚 笄 . 則 惟 其 常 . 非 獨 此日 . 但 元 正 之 朝 . 存 亡 慶 弔 . 官 有 朝 賀 . 私 有 祭 享 . 虔恭 復 位 . 宜 早 於 餘 辰 . 所 以 標 而 異 焉
( 三 )先 於 庭 前 爆 竹 . 以 辟 山 臊 惡 鬼
  按 神 異 經 雲 . 西 方 山 中 有 人 焉 . 其 長 尺 餘 . 一 足 .性 不 畏 人 . 犯 之 則 令 人 寒 熱 . 名 曰 山 臊 . 人 以 竹 著 火 中烞 音 樸熚 音 必 有聲 . 而 山 臊 驚 憚 遠 去 . 玄 黃 經 所 謂 山 鬼 也 . 俗 人 以 為. 爆 竹 燃 草 起 於 庭 燎 . 家 國 不 應 濫 於 王 者
( 四 )帖 畫 雞 . 或 斲 鏤 五 采 及 土 雞 於 戶 上 . 造 桃 板 著 戶 . 謂 之仙 木 . 繪 二 神 . 貼 戶 左 右 . 左 神 荼 . 右 鬱 壘 . 俗 謂 之 門神
  按 莊 周 雲 . 有 掛 雞 於 戶 . 懸 葦 索 於 其 上 . 插 桃 符 於旁 . 百 鬼 畏 之 . 又 魏 時 . 人 問 議 郎 董 勛 雲 . 今 正 臘 旦 .門 前 作 煙 火 . 桃 神 . 絞 索 . 松 柏 . 殺 雞 著 門 戶 . 逐 疫 禮歟 . 勛 答 曰 . 禮 . 十 二 月 索 室 逐 疫 . 釁 門 戶 . 磔 雞 . 熯火 行 . 故 作 助 行 氣 . 桃 . 鬼 所 惡 . 畫 作 人 首 . 可 H 有 所收 縳 . 不 死 之 祥 . 又 桃 者 五 行 之 精 . 能 制 百 怪 . 謂 之 仙木 . 括 地 圖 曰 . 桃 都 山 有 大 桃 樹 . 盤 屈 三 千 裏 . 上 有 金雞 . 日 照 則 鳴 . 下 有 二 神 . 一 名 鬱 . 一 名 壘 . 並 執 葦 索. 以 伺 不 祥 之 鬼 . 得 則 殺 之 . 即 無 神 荼 之 名 . 應 劭 風 俗通 曰 . 黃 帝 書 稱 . 上 古 之 時 . 有 神 荼 壘 鬱 兄 弟 二 人 . 住度 朔 山 下 桃 樹 下 . 簡 百 鬼 . 鬼 妄 搰 人 . 援 以 葦 索 . 執 以食 虎 . 於 是 . 縣 官 以 臘 除 夕 . 飾 桃 人 . 垂 葦 索 . 畫 虎 於門 . 效 前 事 也
( 五 )於 是 長 幼 悉 正 衣 冠 . 以 次 拜 賀 . 進 椒 柏 酒 . 飲 桃 湯 . 進屠 蘇 酒 . 膠 牙 餳 . 下 五 辛 盤 . 進 敷 於 散 . 服 卻 鬼 丸 . 各進 一 雞 子 . 凡 飲 酒 次 第 . 從 小 起 . 梁 有 天 下 . 不 食 葷 .荊 自 此 不 復 食 雞 子 . 以 從 常 則
  按 四 民 月 令 雲 . 過 臘 一 日 . 謂 之 小 歲 . 拜 賀 君 親 .進 椒 酒 . 從 小 起 . 椒 是 玉 衡 星 精 . 服 之 令 人 身 輕 能 讀作 耐 老 . 柏 是 仙 藥 . 成 公 子 安 椒 華 銘 曰 . 肇 惟 歲 首. 月 正 元 日 . 厥 味 惟 珍 . 蠲 除 百 疾 . 是 知 小 歲 則 用 之 漢朝 . 元 正 則 行 之 ( 晉 世 ) . 典 術 雲 . 桃 者 五 行 之 精 . 厭伏 邪 氣 . 制 百 鬼 也 . 董 勛 雲 . 俗 有 歲 首 . 酌 椒 酒 而 飲 之. 以 椒 性 芬 香 . 又 堪 為 藥 . 故 此 日 采 椒 花 . 以 貢 尊 者 飲之 . 亦 一 時 之 禮 也 . 又 晉 海 西 四 令 . 問 勛 曰 . 俗 人 正 日飲 酒 . 先 飲 小 者 何 也 . 勛 曰 . 俗 雲 . 小 者 得 歲 . 先 酒 賀之 . 老 者 失 歲 . 故 後 飲 酒 . 周 處 風 土 記 曰 . 元 日 造 五 辛盤 . 正 月 元 日 . 五 薰 鍊 形 . 注 . 五 辛 所 以 發 五 藏 之 氣 .即 大 蒜 . 小 蒜 . 韭 菜 . 雲 臺 . 胡 荽 是 也 . 莊 子 所 謂 . 春正 月 . 飲 酒 茹 蔥 . 以 通 五 藏 也 . 食 醫 心 鏡 曰 . 食 五 辛 以辟 厲 氣 . 敷 於 散 出 葛 洪 煉 化 篇 . 方 用 柏 子 仁 . 麻 仁 . 細辛 . 乾 薑 . 附 子 等 分 為 散 . 井 華 水 服 之 . 又 天 醫 方 序 雲. 江 夏 劉 次 卿 見 鬼 . 以 正 旦 至 市 . 見 一 書 生 入 市 . 眾 鬼悉 避 . 劉 問 書 生 曰 . 子 有 何 術 以 至 於 此 . 書 生 言 . 我 本無 術 . 出 之 日 . 家 師 以 一 丸 藥 絳 囊 裹 之 . 令 以 繫 臂 . 防惡 氣 耳 . 於 是 劉 就 書 生 借 其 藥 . 至 所 見 諸 鬼 處 . 諸 鬼 悉走 . 所 以 世 俗 行 之 . 其 方 用 武 都 雄 黃 . 丹 散 二 兩 . 蠟 和令 調 如 彈 丸 . 正 月 旦 . 令 男 左 女 右 帶 之 . 周 處 風 土 記 曰. 正 旦 當 吞 雞 子 一 枚 . 謂 之 鍊 形 . 膠 牙 者 . 蓋 以 使 其 牢固 不 動 . 取 膠 固 之 義 . 今 北 人 亦 如 此
( 六 )熬 麻 子 大 豆 . 兼 糖 散 之
  按 煉 化 篇 雲 . 正 月 旦 . 吞 雞 子 赤 豆 各 七 枚 . 辟 瘟 氣. 又 肘 後 方 雲 . 旦 及 七 日 . 吞 麻 子 小 豆 各 十 七 枚 . 消 疾疫 . 張 仲 景 方 雲 . 歲 有 惡 氣 中 人 . 不 幸 便 死 . 取 大 豆 十七 枚 . 雞 子 . 白 麻 子 . 並 酒 吞 之 . 然 麻 豆 之 設 . 當 起 於此
( 七 )又 以 錢 貫 繫 杖 腳 . 迴 以 投 糞 掃 上 . 雲 令 如 願
  按 錄 異 記 . 有 商 人 區 一 作 歐 明者 . 過 彭 澤 湖 . 有 車 馬 出 . 自 稱 青 湖 君 . 要 明 過 家 . 厚禮 之 . 問 何 所 須 . 有 人 教 明 . 但 乞 如 願 . 及 問 . 以 此 言答 . 青 湖 君 甚 惜 如 願 . 不 得 已 許 之 . 乃 是 一 少 婢 也 . 青湖 君 語 明 曰 . 君 領 取 至 家 . 如 要 物 . 但 就 如 願 . 所 須 皆得 . 自 爾 商 人 或 有 所 求 . 如 願 並 為 即 得 . 數 年 遂 大 富 .後 至 正 旦 . 如 願 起 晚 . 商 人 以 杖 打 之 . 如 願 以 頭 鑽 入 糞中 . 漸 沒 失 所 . 後 商 人 家 漸 漸 貧 . 今 北 人 . 正 旦 夜 . 立於 糞 掃 邊 . 令 人 執 杖 打 糞 堆 . 以 荅 假 痛 . 又 以 細 繩 繫 偶人 . 投 糞 掃 中 . 雲 令 如 願 . 意 者 亦 為 如 願 故 事 耳
( 八 )正 月 七 日 . 為 人 日 . 以 七 種 菜 為 羹 . 翦 綵 為 人 . 或 鏤 金箔 為 人 . 以 貼 屏 風 . 亦 戴 之 以 頭 鬢 . 亦 造 華 勝 以 相 遺 .登 高 賦 詩
  按 董 勛 問 禮 俗 曰 . 正 月 一 日 為 雞 . 二 日 為 狗 . 三 日為 羊 . 四 日 為 豬 . 五 日 為 牛 . 六 日 為 馬 . 七 日 為 人 . 以陰 晴 占 豐 耗 . 正 旦 畫 雞 於 門 . 七 日 帖 人 於 帳 . 今 一 日 不殺 雞 . 二 日 不 殺 狗 . 三 日 不 殺 羊 . 四 日 不 殺 豬 . 五 日 不殺 牛 . 六 日 不 殺 馬 . 七 日 不 行 刑 . 亦 此 義 也 . 古 乃 磔 雞令 畏 鬼 . 今 則 不 殺 . 未 知 孰 是 . 荊 人 於 此 日 向 辰 . 門 前呼 牛 羊 雞 畜 令 來 . 乃 置 粟 豆 於 灰 . 散 之 宅 內 . 雲 以 招 牛馬 . 未 知 所 出 . 劉 臻 妻 陳 氏 進 見 儀 曰 . 七 日 上 人 勝 於 人. 董 勛 曰 . 人 勝 者 . 或 剪 綵 或 鏤 金 箔 為 之 . 帖 於 屏 風 上. 或 戴 之 . 像 人 入 新 年 . 形 容 改 從 新 也 . 華 勝 起 於 晉 代. 見 賈 充 李 夫 人 典 戒 雲 . 像 瑞 圖 金 勝 之 形 . 又 取 像 西 王母 . 正 月 七 日 . 戴 勝 見 武 帝 於 承 華 殿 也 . 舊 以 正 月 七 日為 人 . 故 名 人 日 . 剪 綵 鏤 金 箔 為 人 . 皆 符 人 日 之 意 . 與正 旦 鏤 雞 於 戶 同 . 今 北 人 又 有 至 人 日 . 諱 食 故 歲 菜 . 惟食 新 菜 者 . 與 楚 諱 食 雞 正 相 反 . 又 餘 日 不 刻 牛 羊 豬 犬 馬之 像 . 而 二 日 獨 施 人 雞 . 此 則 未 喻 . 郭 緣 生 述 征 記 雲 .魏 東 平 王 翕 . 七 日 登 壽 張 縣 安 仁 山 . 鑿 山 頂 為 會 望 處 .刻 銘 於 壁 . 文 字 猶 在 . 銘 雲 . 正 月 七 日 . 厥 日 為 人 . 策我 良 駟 . 陟 彼 安 仁 . 老 子 雲 . 眾 人 凞 凞 . 如 登 春 臺 . 楚詞 雲 . 目 極 千 裏 傷 春 心 . 則 春 日 登 臨 . 自 古 為 適 . 但 不知 七 日 竟 起 何 代 . 桓 溫 參 軍 張 望 . 亦 有 正 月 七 日 登 高 詩. 近 代 以 來 . 南 北 同 耳 . 北 人 此 日 食 煎 餅 . 於 庭 中 作 之. 雲 薰 天 . 未 知 所 出 也
( 九 )立 春 之 日 . 悉 翦 綵 為 鷰 以 戴 之 . 帖 宜 春 二 字
  按 綵 鷰 即 合 歡 羅 勝 . 鄭 毅 夫 雲 . 漢 殿 鬥 簪 雙 綵 鷰 .並 知 春 色 上 釵 頭 . 宜 春 二 字 . 傅 鹹 鷰 賦 有 其 言 矣 . 賦 曰. 四 時 代 至 . 敬 逆 其 始 . 彼 應 運 於 東 方 . 乃 設 鷰 以 迎 至. 翬 輕 翼 之 岐 岐 . 若 將 飛 而 未 起 . 何 夫 人 之 功 巧 . 式 儀刑 之 有 似 . 銜 青 書 以 贊 時 . 著 宜 春 之 嘉 祉
( 一 0 )為 施 鉤 之 戲 . 以 緶 作 篾 纜 相 罥 .綿 亙 數 裏 . 鳴 鼓 牽 之
  按 施 鉤 之 戲 . 求 諸 外 典 . 未 有 前 事 . 公 輸 自 遊 楚 .為 載 舟 之 戲 . 退 則 鉤 之 . 進 則 強 之 . 名 曰 鉤 強 . 遂 以 鉤為 戲 . 意 起 於 此 . 涅 槃 經 曰 . 鬥 輪 罥 索 . 其 外 國 之 戲 乎. 今 鞦 韆 . 亦 施 鉤 之 類 也 施 或 作 拖
( 一 一 )又 為 打 毬 鞦 韆 之 戲
  按 劉 向 別 錄 曰 . 寒 食 蹴 鞠 . 黃 帝 所 造 . 本 兵 勢 也 .或 雲 起 於 戰 國 . 案 鞠 與 毬 同 . 古 人 蹋 蹴 以 為 戲 也 . 古 今藝 術 圖 雲 . 鞦 韆 本 北 方 山 戎 之 戲 . 以 習 輕 趫 者 . 後 中 國女 子 學 之 . 乃 以 綵 繩 懸 木 立 架 . 士 女 炫 服 . 坐 立 其 上 推引 之 . 名 曰 鞦 韆 . 楚 俗 亦 謂 之 施 鉤 . 涅 槃 經 . 謂 之 罥 索
( 一 二 )正 月 十 五 日 . 作 豆 糜 . 加 油 膏 其 上 . 以 祠 門 戶
  按 齊 諧 記 曰 . 正 月 半 . 有 神 降 陳 氏 之 宅 . 雲 是 蠶 室. 若 能 見 祭 . 當 令 蠶 桑 百 倍 . 疑 非 其 事 . 祭 門 備 之 七 祠. 今 州 裏 風 俗 . 是 一 作 望 日 祠 門戶 . 其 法 先 以 楊 枝 插 於 左 右 門 上 . 隨 楊 枝 所 指 . 乃 以 酒脯 飲 食 及 豆 粥 糕 糜 插 箸 而 祭 之 . 續 齊 諧 記 曰 . 吳 縣 張 成夜 起 . 忽 見 一 婦 人 立 於 宅 東 南 角 . 舉 手 招 成 . 成 即 就 之. 謂 成 曰 . 此 地 是 君 家 蠶 室 . 我 即 此 地 之 神 . 明 年 正 月半 . 宜 作 白 粥 . 泛 膏 於 上 . 以 祭 我 . 當 令 君 蠶 桑 百 倍 .言 訖 而 去 . 遂 失 所 在 . 成 如 言 . 為 作 膏 粥 . 自 此 以 後 .年 年 大 得 蠶 . 今 世 人 正 月 十 五 日 作 粥 禱 之 . 加 以 肉 覆 其上 . 登 屋 食 之 . 祝 曰 . 登 高 糜 . 挾 鼠 腦 . 欲 來 不 來 . 待我 三 蠶 老 . 是 則 為 蠶 逐 鼠 矣 . 與 齊 記 相 似 . 又 覆 肉 . 亦是 覆 膏 之 理 . 石 虎 鄴 中 記 . 正 月 十 五 日 有 登 高 之 會 . 則登 高 又 非 今 世 而 然 者 也
( 一 三 )其 夕 迎 紫 姑 . 以 蔔 將 來 蠶 桑 . 並 占 眾 事
  按 劉 敬 叔 異 苑 雲 . 紫 姑 本 人 家 妾 . 為 大 婦 所 妒 . 正月 十 五 日 感 激 而 死 . 故 世 人 作 其 形 迎 之 . 祝 雲 . 子 胥 不在 . 雲 是 其 婿 . 曹 夫 人 已 行 . 雲 是 其 婦 . 小 姑 可 出 . 於廁 邊 或 豬 欄 邊 迎 之 . 捉 之 覺 重 . 是 神 來 也 . 平 原 孟 氏 .恆 不 信 . 嘗 以 此 日 迎 之 . 遂 穿 屋 而 去 . 自 爾 廁 中 著 以 敗衣 . 蓋 為 此 也 . 洞 覽 雲 . 是 帝 嚳 女 . 將 死 . 雲 生 平 好 樂. 至 正 月 半 . 可 以 衣 見 迎 . 又 其 事 也 . 雜 五 行 書 . 廁 神. 名 後 帝 . 異 苑 雲 . 陶 侃 如 廁 見 人 . 自 雲 後 帝 . 著 單 衣平 上 幘 . 謂 侃 曰 . 三 年 莫 說 . 貴 不 可 言 . 將 後 帝 之 靈 馮紫 姑 而 言 乎 . 俗 雲 . 溷 廁 之 間 . 必 須 靜 . 然 後 致 紫 姑
( 一 四 )正 月 未 日 夜 . 蘆 苣 火 照 井 廁 中 . 則 百 鬼 走
( 一 五 )元 日 至 於 月 晦 . 並 為 酺 聚 飲 食 . 士 女 泛 舟 . 或 臨 水 宴 會. 行 樂 飲 酒
  按 每 月 皆 有 弦 望 晦 朔 . 以 正 月 為 初 年 . 時 俗 重 之 以為 節 也 . 玉 燭 寶 典 曰 . 元 日 至 月 晦 . 人 並 酺 食 渡 水 . 士女 悉 湔 裳 . 酹 酒 於 水 湄 . 以 為 度 厄 . 今 世 人 唯 晦 日 臨 河解 除 . 婦 人 或 湔 裙 . 又 是 月 . 民 並 脯 食 . □ □ 之 名 . 又似 之 矣 . 出 錢 為 醵 . 出 食 為 脯 . 竟 分 明 擲 虜 . 名 為 博 射. 藝 經 為 擲 博
( 一 六 )晦 日 送 窮
  按 金 穀 園 記 雲 . 高 陽 氏 子 瘦 約 . 好 衣 敞 衣 食 糜 . 人作 新 衣 與 之 . 即 裂 破 以 火 燒 穿 著 之 . 宮 中 號 曰 窮 子 . 正月 晦 日 巷 死 . 今 人 作 糜 棄 破 衣 . 是 日 祀 於 巷 . 曰 送 窮 鬼
( 一 七 )二 月 八 日 . 釋 氏 下 生 之 日 . 迦 文 成 道 之 時 . 信 捨 之 家 .建 八 關 齋 戒 . 車 輪 寶 蓋 . 七 變 八 會 之 燈 . 平 旦 執 香 花 遶城 一 匝 . 謂 之 行 城
  按 本 起 經 . 二 月 八 日 夜 . 淨 居 諸 天 . 共 白 太 子 . 今者 正 是 出 家 之 時 . 車 匿 自 覺 . 楗 陟 不 復 噴 鳴 . 太 子 放 身光 明 . 獅 子 吼 言 . 諸 佛 出 家 之 法 . 我 亦 如 是 . 諸 天 捧 馬四 足 . 並 接 車 匿 . 釋 —  —  — 因 執  . 北 門 自 開 . 諸天 歌 讚 . 至 於 天 曉 . 行 已 三 踰 闍 那 . 又 本 行 經 雲 . 鬼 星已 與 月 合 . 帝 釋 諸 天 唱 言 時 至 . 太 子 聞 已 . 以 手 拔 髮 令寤 . 諸 天 捧 馬 出 . 至 聞 王 內 則 行 城 中 矣 . 故 今 二 月 八 日. 平 旦 執 香 行 城 一 匝 . 蓋 起 於 此 . 又 阿 那 經 雲 . 二 月 八日 . 當 行 八 關 之 戒 . 文 佛 經 雲 . 在 家 菩 薩 . 此 日 當 行 八關 之 齋 戒
( 一 八 )春 分 日 . 民 並 種 戒 火 草 於 屋 上 . 有 鳥 如 烏 . 先 雞 而 鳴 架架 格 格 . 民 候 此 鳥 則 入 田 . 以 為 候
( 一 九 )社 日 . 四 鄰 並 結 宗 會 社 . 宰 牲 牢 . 為 屋 於 樹 下 . 先 祭 神. 然 後 享 其 胙
  按 鄭 氏 雲 . 百 家 共 一 社 . 今 百 家 所 立 社 宗 . 即 共 立社 之 為 也
( 二 0 )去 冬 節 一 百 五 日 . 即 有 疾 風 甚 雨 . 謂 之 寒 食 . 禁 火 三 日. 造 餳 大 麥 粥
  按 歷 合 在 清 明 前 二 日 . 亦 有 去 冬 至 一 百 六 日 者 . 介子 推 三 月 五 日 . 為 火 所 焚 . 國 人 哀 之 . 每 歲 春 暮 . 為 不舉 火 . 謂 之 禁 煙 . 犯 之 則 雨 雹 傷 田 . 陸 翽 鄴 中 記 曰 . 寒食 三 日 為 醴 酪 . 又 煮 糯 米 及 麥 為 酪 . 擣 杏 仁 煮 作 粥 . 玉燭 寶 典 曰 . 今 人 悉 為 大 麥 粥 . 研 杏 仁 為 酪 . 引 餳 沃 之 .孫 楚 祭 子 推 文 曰 . 黍 飯 一 盤 . 醴 酪 一 盂 . 清 泉 甘 水 . 君 之 廚 . 今 寒 食 有 杏 酪 麥 粥 . 即 其 事 也 . 舊 俗 以 介 推 焚骸 . 有 龍 忌 之 禁 . 至 其 月 鹹 言 . 神 靈 不 樂 舉 火 . 後 漢 周舉 為 並 州 刺 史 . 移 書 於 介 推 廟 雲 . 春 中 食 寒 一 月 . 老 小不 堪 . 今 則 三 日 而 已 . 謂 冬 至 後 一 百 四 日 一 百 五 日 一 百六 日 也 . 琴 操 曰 . 晉 文 公 與 介 子 綏 俱 亡 . 子 綏 割 股 以 啖文 公 . 文 公 復 國 . 子 綏 獨 無 所 得 . 子 綏 作 龍 蛇 之 歌 而 隱. 文 公 求 之 不 肯 出 . 乃 燔 左 右 木 . 子 綏 抱 木 而 死 . 文 公哀 之 . 令 人 五 月 五 日 . 不 得 舉 火 . 又 周 舉 移 書 及 魏 武 明罰 令 . 陸 翽 鄴 中 記 . 並 雲 寒 食 斷 火 . 起 於 子 推 . 琴 操 所雲 子 綏 即 推 也 . 又 雲 五 月 五 日 . 與 今 有 異 . 皆 因 流 俗 所傳 . 據 左 傳 及 史 記 . 並 無 介 推 被 焚 之 事 . 周 禮 司 烜 氏 .仲 春 以 木 鐸 修 火 禁 於 國 中 . 注 雲 . 為 季 春 將 出 火 也 . 今寒 食 準 節 氣 . 是 仲 春 之 末 . 清 明 是 三 月 之 初 . 然 則 禁 火.  周 之 舊 制 也
( 二 一 )寒 食 挑 菜
  按 如 今 人 春 日 生 菜
( 二 二 )鬥 雞 . 鏤 雞 子 . 鬥 雞 子
  按 玉 燭 寶 典 曰 . 此 節 城 市 尤 多 鬥 雞 之 戲 . 左 傳 有 季郈 鬥 雞 . 其 來 遠 矣 . 古 之 豪 家 . 食 稱 畫 卵 . 今 代 猶 染 藍茜 雜 色 . 仍 加 雕 鏤 . 遞 相 餉 遺 . 或 置 盤 俎 . 管 子 曰 . 雕卵 . 然 後 瀹 之 . 所 以 發 積 藏 散 萬 物 . 張 衡 南 都 賦 曰 . 春卵 夏 筍 . 秋 韭 冬 菁 . 便 是 補 益 滋 味 . 其 鬥 卵 則 莫 知 所 出. 董 仲 舒 書 雲 . 心 如 宿 卵 . 為 體 內 藏 . 以 據 其 剛 . 髣 彿鬥 理 也
( 二 三 )三 月 三 日 . 四 民 並 出 江 渚 池 沼 間 . 臨 清 流 . 為 流 杯 曲 水之 飲
  按 韓 詩 雲 . 唯 溱 與 洧 . 方 洹 洹 兮 . 唯 士 與 女 . 方 秉兮 . 注 謂 今 三 月 桃 花 水 下 . 以 招 魂 續 魄 . 以 除 歲 穢 .周 禮 . 女 巫 歲 時 祓 除 釁 浴 . 鄭 注 雲 . 今 三 月 上 巳 水 上 之類 . 司 馬 彪 禮 儀 志 曰 . 三 月 上 巳 . 官 民 並 禊 飲 於 東 流 水上 . 彌 驗 此 日 . 南 嶽 記 雲 . 其 山 西 曲 水 壇 . 水 從 石 上 行. 士 女 臨 河 一 作 行 壇 . 三 月 三 日所 逍 遙 處 . 續 齊 諧 記 . 晉 武 帝 問 尚 書 摯 虞 曰 . 三 日 曲 水. 其 義 何 指 . 答 曰 . 漢 章 帝 時 . 平 原 徐 肇 . 以 三 月 初 生三 女 . 至 三 日 俱 亡 . 一 村 以 為 怪 . 乃 相 與 攜 酒 至 東 流 水邊 . 洗 滌 去 災 . 遂 因 流 水 以 泛 觴 . 曲 水 之 義 . 起 於 此 也. 帝 曰 . 若 如 所 談 . 便 非 嘉 事 . 尚 書 郎 束 晢 曰 . 摯 虞 小生 . 不 足 以 知 此 . 臣 請 說 其 始 . 昔 周 公 蔔 城 洛 邑 . 因 流水 以 泛 酒 . 故 逸 詩 雲 . 羽 觴 隨 波 流 . 又 秦 昭 王 三 月 上 巳. 置 酒 河 曲 . 有 金 人 . 自 東 而 出 . 捧 水 心 劍 曰 . 令 君 制有 西 夏 . 及 秦 霸 諸 侯 . 乃 因 其 處 立 為 曲 水 . 二 漢 相 沿 .皆 為 曰 善 . 賜 金 五 十 斤 . 為 陽 城 令 . 周 處 吳 徽 注 吳 地 記. 則 又 引 郭 虞 三 女 . 並 以 元 巳 日 死 . 故 臨 水 以 消 災 . 所未 詳 也 . 張 景 陽 洛 禊 賦 . 則 洛 水 之 遊 . 傅 長 虞 禊 飲 文 .乃 園 池 之 宴 . 孔 子 暮 春 浴 乎 沂 . 則 水 濱 禊 祓 . 由 來 遠 矣
( 二 四 )是 日 . 取 黍 麴 菜 汁 作 羹 . 以 蜜 和 粉 . 謂 之 龍 舌  . 以 厭時 氣
( 二 五 )四 月 有 鳥 . 名 獲 榖 . 其 名 自 呼 . 農 人 候 此 鳥 . 則 犁 杷 上岸
  按 爾 雅 雲 . 鳲 鳩 鴶 鞠 . 郭 璞 雲 . 今 布 榖 也 . 江 東 呼獲 榖 . 崔 寔 正 論 雲 . 夏 扈 趍 耕 鋤 . 即 竊 脂 玄 鳥 鳴 獲 榖 .則 其 夏 扈 也
( 二 六 )四 月 八 日 . 諸 寺 設 齊 . 以 五 色 香 水 浴 佛 . 共 作 龍 華 會
  按 高 僧 傳 . 四 月 八 日 浴 佛 . 以 都 梁 香 為 青 色 水 . 鬱金 香 為 赤 色 水 . 丘 隆 香 為 白 色 水 . 附 子 香 為 黃 色 水 . 安息 香 為 黑 色 水 . 以 灌 佛 頂
( 二 七 )四 月 十 五 日 . 僧 尼 就 禪 剎 掛 搭 . 謂 之 結 夏 . 又 謂 之 結 制
  按 夏 乃 長 養 之 節 . 在 外 行 則 恐 傷 草 木 蟲 類 . 故 九 十日 安 居 . 禪 苑 宗 規 雲 . 祝 融 在 候 . 炎 帝 司 方 . 當 法 王 禁足 之 辰 . 是 釋 子 護 生 之 日 . 至 七 月 十 五 日 . 應 禪 寺 掛 搭僧 尼 . 盡 皆 散 去 . 謂 之 解 夏 . 又 謂 之 解 制 . 禪 苑 宗 規 雲. 金 風 漸 漸 . 玉 露 瀼 瀼 . 當 覺 皇 解 制 之 辰 . 是 法 歲 周 圓之 日 . 大 藏 經 雲 . 四 月 十 五 日 坐 樹 下 . 至 七 月 十 五 日 .僧 尼 坐 草 為 一 歲 . 禪 談 語 錄 謂 之 法 歲
( 二 八 )五 月 俗 稱 惡 月 . 多 禁 忌 曝 床 薦 席 . 及 忌 蓋 屋
  按 異 苑 雲 . 新 野 庾 寔 . 嘗 以 五 月 曝 席 . 忽 見 一 小 兒死 在 席 上 . 俄 而 失 之 . 其 後 寔 子 遂 亡 . 或 始 於 此 . 風 俗通 曰 . 五 月 上 屋 . 令 人 頭 禿 . 或 問 董 勛 曰 . 俗 五 月 不 上屋 . 雲 五 月 人 或 上 屋 . 見 影 魂 便 去 . 勛 答 曰 . 蓋 秦 始 皇自 為 之 禁 . 夏 不 得 行 . 漢 魏 未 改 . 按 月 令 . 仲 夏 可 以 居高 明 . 可 以 遠 眺 望 . 可 以 升 山 陵 . 可 以 處 臺 榭 . 鄭 玄 以為 順 陽 在 上 也 . 今 雲 不 得 上 屋 . 正 與 禮 反 . 敬 叔 雲 . 見小 兒 死 而 禁 暴 席 . 何 以 異 此 乎 . 俗 人 月 諱 . 何 代 無 之 .但 當 矯 之 . 歸 於 正 耳
( 二 九 )五 月 五 日 . 謂 之 浴 蘭 節 . 四 民 並 蹋 百 草 之 戲 . 採 艾 以 為人 . 懸 門 戶 上 . 以 禳 毒 氣 . 以 菖 蒲 或 鏤 或 屑 以 泛 酒
  按 大 戴 禮 曰 . 五 月 五 日 . 蓄 蘭 為 沐 浴 . 楚 辭 曰 . 浴蘭 湯 兮 . 沐 芳 華 . 今 謂 之 浴 蘭 節 . 又 謂 之 端 午 . 蹋 百 草. 即 令 人 有 鬥 百 草 之 戲 也 . 宗 則 字 文 度 . 常 以 五 月 五 日雞 未 鳴 時 採 艾 . 見 似 人 處 . 攬 而 取 之 . 用 灸 有 驗 . 師 曠占 曰 . 歲 多 病 則 病 草 先 生 . 艾 是 也 . 今 人 以 艾 為 虎 形 .或 翦 綵 為 小 虎 . 粘 艾 葉 以 戴 之
( 三 0 )是 日 競 渡 . 採 雜 藥
  按 五 月 五 日 競 渡 . 俗 為 屈 原 投 汨 羅 日 . 傷 其 死 所 .故 並 命 舟 楫 以 拯 之 . 舸 舟 取 其 輕 利 . 謂 之 飛 鳧 . 一 自 以為 水 車 . 一 自 以 為 水 馬 . 州 將 及 土 人 . 悉 臨 水 而 觀 之 .蓋 越 人 以 舟 為 車 . 以 楫 為 馬 也 . 邯 鄲 淳 曹 娥 碑 雲 . 五 月五 日 . 時 迎 伍 君 . 逆 濤 而 上 . 為 水 所 淹 . 斯 又 東 吳 之 俗. 事 在 子 胥 . 不 關 屈 平 也 . 越 地 傳 雲 . 起 於 越 王 勾 踐 .不 可 詳 矣 . 是 日 競 採 雜 藥 . 夏 小 正 雲 . 此 日 蓄 藥 以 蠲 除毒 氣
( 三 一 )以 五 綵 絲 繫 臂 . 名 曰 辟 兵 . 令 人 不 病 瘟 . 又 有 條 達 等 組織 雜 物 . 以 相 贈 遺 . 取 鴝 鵒 . 教 之 語
  按 孝 經 援 神 契 曰 . 仲 夏  始 出 . 婦 人 染 練 . 鹹 有 作務 . 日 月 星 辰 鳥 獸 之 狀 . 文 繡 金 鏤 . 貢 獻 所 尊 . 一 名 長命 縷 . 一 名 續 命 縷 . 一 名 辟 兵 繒 . 一 名 五 色 絲 . 一 名 朱 一 作 百 索 . 名 擬 甚 多 . 赤 青 白 黑以 為 四 方 . 黃 居 中 央 . 名 曰 襞 方 . 綴 於 胸 前 . 以 示 婦 人蠶 功 也 . 詩 雲 繞 臂 雙 條 達 . 是 也 . 或 問 辟 五 兵 之 道 . 抱樸 子 曰 . 以 五 月 五 日 . 作 赤 靈 符 著 心 前 . 今 釵 頭 符 是 也. 此 月 鴝 鵒 子 . 毛 羽 新 成 . 俗 好 登 巢 取 養 之 . 必 先 剪 去舌 尖 . 以 教 其 語
( 三 二 )夏 至 節 日 . 食 粽
  按 周 處 風 土 記 謂 為 角 黍 . 人 並 以 新 竹 為 筒 稯 . 棟 葉插 ( 頭 ) . 五 綵 繫 臂 . 謂 為 長 命 縷
( 三 三 )是 日 . 取 菊 為 灰 . 以 止 小 麥 蠹
  按 幹 寶 變 化 論 雲 . 朽 稻 成 蟲 . 朽 麥 為 蛺 蝶 . 此 其 驗乎
( 三 四 )六 月 . 必 有 三 時 雨 . 田 家 以 為 甘 澤 . 邑 裏 相 賀 曰 賀 嘉 雨
( 三 五 )伏 日 . 並 作 湯 餅 . 名 為 辟 惡 餅
  按 魏 氏 春 秋 . 何 晏 以 伏 日 食 湯 餅 . 以 巾 拭 汗 . 面 色皎 然 . 乃 知 非 傅 粉 . 則 伏 日 湯 餅 . 自 魏 已 來 有 之
( 三 六 )七 月 七 日 . 為 牽 牛 織 女 聚 會 之 夜
  按 戴 德 夏 小 正 雲 . 是 日 織 女 東 向 . 蓋 言 星 也 . 春 秋鬥 運 樞 雲 . 牽 牛 神 名 略 . 石 氏 星 經 雲 . 牽 牛 名 天 關 . 佐助 期 雲 . 織 女 神 名 收 陰 . 史 記 天 官 書 雲 . 是 天 帝 外 孫 .傅 玄 擬 天 問 雲 . 七 月 七 日 . 牽 牛 織 女 會 天 河 . 此 則 其 事也 . 舊 說 天 河 與 海 通 . 近 世 有 人 居 海 渚 者 . 每 年 八 月 .有 浮 槎 去 來 不 失 期 . 人 有 奇 志 . 立 飛 閣 於 槎 上 . 多 齎 糧. 乘 槎 而 去 . 十 餘 月 至 一 處 . 有 城 郭 狀 . 屋 舍 甚 嚴 . 遙望 宮 中 有 織 婦 . 見 一 丈 夫 牽 牛 渚 次 飲 之 . 牽 牛 人 乃 驚 問曰 . 何 由 至 此 . 此 人 為 說 來 意 . 並 問 此 是 何 處 . 答 雲 .君 還 至 蜀 都 . 訪 嚴 君 平 . 則 知 之 . 竟 不 上 岸 . 因 還 如 期. 後 至 蜀 . 問 君 平 . 君 平 曰 . 某 年 某 月 . 有 客 星 犯 牽 牛宿 . 計 年 月 . 正 此 人 到 天 河 時 也 . 牽 牛 星 荊 州 呼 為 河 鼓. 主 關 梁 . 織 女 則 主 瓜 果 . 嘗 見 道 書 雲 . 牽 牛 娶 織 女 .借 天 帝 二 萬 錢 下 禮 . 久 不 還 . 被 驅 在 營 室 中 . 河 鼓 . 黃姑 . 牽 牛 也 . 皆 語 之 轉
( 三 七 )是 夕 . 人 家 婦 女 結 綵 縷 . 穿 七 孔 針 . 或 以 金 銀  石 為 針. 陳 幾 筵 酒 脯 瓜 果 於 庭 中 . 以 乞 巧 . 有 喜 子 網 於 瓜 上 .則 以 為 符 應
  按 世 王 傳 曰 . 竇 後 少 小 頭 禿 . 不 為 家 人 所 齒 . 遇 七月 七 日 夜 . 人 看 織 女 . 獨 不 許 後 出 . 乃 有 神 光 照 室 . 為後 之 瑞 . 宋 孝 武 七 夕 詩 雲 . 迎 風 披 綵 縷 . 向 月 貫 玄 針 .是 也 . 周 處 風 土 記 曰 . 七 月 七 日 . 其 夜 灑 掃 庭 中 . 露 施幾 筵 . 設 酒 脯 時 果 . 散 香 粉 於 筵 上 . 以 祀 河 鼓 即牽 牛 也 織 女 . 言 此 二 星 神 當 會 . 守 夜 者 鹹 懷 私 願 .或 雲 . 見 天 漢 中 有 奕 奕 白 氣 . 或 光 輝 五 色 . 以 為 徵 應 .便 拜 得 福 . 然 則 中 庭 祈 願 . 其 舊 俗 乎
( 三 八 )七 月 十 五 日 . 僧 尼 道 俗 . 悉 營 盆 供 諸 仙
  按 盂 蘭 盆 經 雲 . 有 七 葉 功 德 . 並 幡 花 歌 鼓 果 食 送 之. 蓋 由 此 也 . 經 又 雲 . 目 連 見 其 亡 母 生 餓 鬼 中 . 即 以 缽盛 飯 . 往 餉 其 母 . 食 未 入 口 . 化 成 火 炭 . 遂 不 得 食 . 目連 大 叫 . 馳 還 白 佛 . 佛 言 汝 母 罪 重 . 非 汝 一 人 所 奈 何 .當 須 十 方 眾 僧 威 神 之 力 . 至 七 月 十 五 日 . 當 為 七 代 父 母厄 難 中 者 . 具 百 味 五 果 . 以 著 盆 中 . 供 養 十 方 大 德 . 佛敕 眾 僧 . 皆 為 施 主 . 祝 願 七 代 父 母 . 行 禪 定 意 . 然 後 受食 . 是 時 目 蓮 母 . 得 脫 一 切 餓 鬼 之 苦 . 目 連 白 佛 . 未 來世 佛 弟 子 . 行 孝 順 者 . 亦 應 奉 盂 蘭 盆 供 養 . 佛 言 大 善 .故 後 人 因 此 廣 為 華 飾 . 乃 至 刻 木 割 竹 . 飴 蠟 剪 綵 . 模 花葉 之 形 . 極 工 妙 之 巧
( 三 九 )八 月 雨 . 謂 之 豆 花 雨
( 四 0 )八 月 十 四 日 . 民 並 以 朱 墨 點 小 兒 頭 額 . 名 為 天 灸 . 以 壓疾 . 又 以 錦 綵 為 眼 明 囊 . 遞 相 遺 餉
  按 述 征 記 雲 . 八 月 一 日 作 五 明 囊 . 盛 取 百 草 頭 露 洗眼 . 令 眼 明 也 . 續 齊 諧 記 雲 . 弘 農 鄧 紹 . 嘗 以 八 月 旦 入華 山 採 藥 . 見 一 童 子 執 五 綵 囊 . 承 柏 葉 上 露 . 皆 如 珠 滿囊 . 紹 問 用 此 何 為 . 答 曰 . 赤 松 先 生 . 取 以 明 目 . 言 終. 便 失 所 在 . 今 世 人 八 月 旦 作 眼 明 袋 . 此 遺 像 也 . 或 以金 箔 為 之 遞 相 餉 焉
( 四 一 )九 月 九 日 . 四 民 並 籍 野 飲 宴
  按 杜 公 瞻 雲 . 九 月 九 日 宴 會 . 未 知 起 於 何 代 . 然 自漢 至 宋 未 改 . 今 北 人 亦 重 此 節 . 佩 茱 萸 食 餌 飲 菊 花 酒 .雲 令 人 長 壽 . 近 代 皆 宴 設 於 臺 榭 . 又 續 齊 諧 記 雲 . 汝 南桓 景 . 隨 費 長 房 遊 學 . 長 房 謂 之 曰 . 九 月 九 日 . 汝 家 中當 有 災 厄 . 急 令 家 人 縫 囊 . 盛 茱 萸 繫 臂 上 . 登 山 飲 菊 花酒 . 此 禍 可 消 . 景 如 言 . 舉 家 登 山 . 夕 還 . 見 雞 犬 牛 羊一 時 暴 死 . 長 房 聞 之 曰 . 此 可 代 也 . 今 世 人 九 日 登 高 飲酒 . 婦 人 帶 茱 萸 囊 . 蓋 始 於 此
( 四 二 )十 月 朔 日 . 黍 臛 . 俗 謂 之 秦 歲 首
  未 詳 黍 臛 之 義 . 今 北 人 此 日 設 麻 羹 豆 飯 . 當 為 其 始熟 嘗 新 耳 . 彌 衡 別 傳 雲 . 十 月 朝 . 黃 祖 在 艨 艟 上 . 會 設黍 臛 . 是 也 . 又 天 氣 和 煖 似 春 . 故 曰 小 春
( 四 三 )仲 冬 之 月 . 采 擷 霜 蕪 菁 . 葵 等 雜 菜 . 乾 之 . 並 為 鹹 葅
  有 得 其 和 者 . 並 作 金 釵 色 . 今 南 人 作 鹹 葅 . 以 糯 米熬 搗 為 末 . 並 研 胡 麻 汁 . 和 釀 之 . 石 窄 令 熟 . 葅 既 甜 脆. 汁 亦 酸 美 . 其 莖 為 金 釵 股 . 醒 酒 所 宜 也
( 四 四 )冬 至 日 . 量 日 影 . 作 赤 豆 粥 . 以 禳 疫
  按 共 工 氏 有 不 才 之 子 . 以 冬 至 死 . 為 疫 鬼 . 畏 赤 豆. 故 冬 至 日 作 赤 豆 粥 以 禳 之 . 又 晉 魏 間 . 宮 中 以 紅 線 量日 影 . 冬 至 後 . 日 影 添 長 一 線
( 四 五 )十 二 月 八 日 為 臘 日 . 史 記 陳 勝 傳 . 有 臘 日 之 言 . 是 謂 此也 . 諺 言 . 臘 鼓 鳴 . 春 草 生 . 村 人 並 繫 細 腰 鼓 . 戴 胡 公頭 . 及 作 金 剛 力 士 . 以 逐 疫 . 沐 浴 轉 除 罪 障
  按 禮 記 雲 . 儺 人 所 以 逐 厲 氣 也 . 呂 氏 春 秋 季 冬 紀 注雲 . 今 人 臘 前 一 日 . 繫 鼓 驅 疫 . 謂 之 逐 除 . 晉 陽 秋 . 王平 子 在 荊 州 以 軍 圍 逐 除 . 以 鬥 故 也 . 玄 中 記 . 顓 頊 氏 三子 . 俱 亡 . 處 人 宮 室 . 善 驚 小 兒 . 漢 世 以 五 營 十 騎 . 自端 門 傳 炬 送 疫 . 棄 洛 水 中 . 故 東 京 賦 雲 . 卒 歲 大 難 . 毆除 群 厲 . 方 相 秉 鉞 . 巫 覡 操 茢 . 倀 子 萬 童 . 丹 首 玄 製 .桃 弧 棘 矢 . 所 發 無 臬 . 丹 首 帥 赤 幘 也 . 逐 除 所 服 . 宣 城記 雲 . 洪 矩 吳 時 作 廬 陵 郡 . 載 土 船 頭 . 逐 除 人 就 矩 乞 .矩 指 船 頭 雲 . 無 所 載 . 土 耳 . 小 說 . 孫 興 公 常 著 戲 頭 .與 逐 除 人 共 至 桓 宣 武 家 . 宣 武 覺 其 應 對 不 凡 . 推 問 乃 驗也 . 金 剛 力 士 . 世 謂 佛 家 之 神 . 案 河 圖 玉 版 雲 . 天 立 四極 . 有 金 剛 力 士 . 兵 長 三 十 丈 . 此 則 其 義
( 四 六 )其 日 . 並 以 豚 酒 祭 灶 神
  按 禮 器 雲 . 灶 者 老 婦 之 祭 也 . 尊 於 瓶 . 盛 於 盆 . 言以 瓶 為 樽 . 盆 盛 饌 也 . 許 慎 五 經 異 義 雲 . 顓 頊 有 子 . 曰黎 . 為 祝 融 火 正 也 . 祀 以 為 灶 神 . 姓 蘇 名 吉 利 . 婦 姓 王名 搏 頰 . 漢 宣 帝 時 . 陰 子 方 者 . 至 孝 有 仁 恩 . 嘗 臘 日 辰炊 . 而 灶 神 形 見 . 子 方 再 拜 受 慶 . 家 有 黃 犬 . 因 以 祭 之. 謂 為 黃 羊 陰 氏 . 世 蒙 其 福 . 俗 人 所 競 尚 . 以 此 故 也
( 四 七 )歲 前 又 為 藏 彄 之 戲 . 始 於 鉤 弋 夫 人
  按 漢 武 故 事 雲 . 上 巡 狩 河 間 . 見 青 光 自 地 屬 天 . 望氣 者 雲 . 下 有 貴 子 . 上 求 之 . 見 一 女 子 在 空 室 中 . 姿 色殊 絕 . 兩 手 皆 拳 . 數 百 人 擘 之 莫 舒 . 上 自 披 即 舒 . 號 拳夫 人 . 善 素 女 術 . 大 有 寵 . 即 鉤 弋 夫 人 也 . 辛 氏 三 秦 記曰 . 漢 昭 帝 母 鉤 弋 夫 人 . 手 拳 有 國 色 . 世 人 藏 鉤 起 於 此. 鉤 亦 作 彄 周 處 風 土 紀 曰 . 進 清醇 以 告 蠟 . 竭 恭 敬 於 明 祀 . 乃 有 藏 鉤 . 俗 呼 為 行 彄 . 蓋婦 人 所 作 金 環 . 以 錔 指 而 纏 者 . 臘 日 祭 後 . 叟 嫗 各 隨 其儕 . 為 藏 鉤 之 戲 . 分 為 二 曹 . 以 較 勝 負 . 得 一 籌 者 為 勝. 其 負 者 起 拜 謝 勝 者 . 周 處 . 成 公 綏 並 作 彄 字 . 藝 經 .庾 闡 則 作 鉤 字 . 其 事 同 也 . 俗 雲 . 此 戲 令 人 生 離 . 有 禁忌 之 家 . 則 廢 而 不 修
( 四 八 )歲 暮 . 家 家 具 肴 蔌 一 作 核 . 詣 宿歲 之 位 . 以 迎 新 年 . 相 聚 酣 飲 . 留 宿 歲 飯 . 至 新 年 十 二日 . 則 棄 之 街 衢 . 以 為 去 故 納 新 也 . 孔 子 所 以 預 以 陪 賓. 一 歲 之 出 . 盛 於 此 節
( 四 九 )閏 月 . 不 舉 百 事

  按 周 禮 雲 . 閏 月 王 出 居 寢 門 . 故 為 閏 字 . 門 中 從 王也 . 是 月 也 . 不 舉 百 事 . 以 無 中 氣 也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dihsu33&aid=11903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