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品香悟「道」--「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修身養性”終究還需要“誠意正心”的自覺去實踐道德
2014/03/21 16:46:43瀏覽1828|回應0|推薦0
品香悟「道」--「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修身養性終究還需要誠意正心的自覺去實踐道德 
流傳久遠的儒家思想二千多年來一脈相承,影響國人的思維至深至遠,形成了國人獨特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我們把商業精神與儒家精神相結合,就可以了解香道精神的內涵。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值得仔細品味中華文化性格。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顏淵第十二》)

克己字是指,所謂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來,人的所作所為方能回歸到的要求上來。那麼,又是指什麼呢?所謂,就是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屬於倫理範疇。所以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克己一定是自覺自願的,復禮不過是克己的結果罷了。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是的實現。屬內,屬外,它們互為表裏。實為的根據,的外在表現。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禮何?
「非禮」和「禮節」、「放縱」和「規範」、「喜歡」和「應該」、「情感」和「義理」,從這些屬性的尺度,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心性修養和成熟度。要修行「仁」德,就不能光考慮自己了,不能隨著情感和喜歡而放縱私慾,必須從義理、規範等角度來看,要多為別人設想才能稱得上「仁」德。也就是要多克制自己的私慾,言行盡量符合禮節規範。
「仁」的禮節規範約束人的言行,但是孔子說的細目,除了「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之外,還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為何連看和聽都不行?這就是許多人容易忽視和想不通的。人對於外在訊息如果沒有識別能力、不懂得過濾,就容易被外來訊息污染,大腦就會裝滿不符合「禮」的思想,這樣的思想還會帶動「非禮」的言行。說白了,仁者就是要能本著善心,思想必須是善的,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當然也要善的。只有能分明善惡,能區分好壞,才能做到不隨波逐流,不受污染,從外在來看,就是能表現善的言行,也就是合乎禮的規範。
從道德人格養成的順序來看,一般是須先懂得規矩,亦即知其然” ,然後再一步步地領會其中的道理,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的理由,即知其所有然。所以,雖然《中庸》說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但修身終究還需要誠意正心的自覺。

古往今來出現的大批商德崇高、業績不凡的商人證明,儒家和商人是可以兼於一身的。儒家和法家是中國古代思想中重自律和重他律兩種不同的理論,儒家的思想是通過提倡道德倫理、喚醒人們的道德自覺來匡扶人心、匡正社會,當然這些倫理道德一旦被固定下來也有一定的強制性,如後世的"理學""禮法"就是如此。
法家則是用嚴刑峻法來規範人的行為。儒家強調道德自覺是導之於前,法家的嚴刑峻法則是導之於後,所以儒家學說從本質上來說是道德秩序學,講究以道德力量來維繫社會秩序,讓人追求一種精神自覺。儒家學說從來都是只強調人的社會屬性,人倫其實就是人際之間的關係。把人際之間的關係調整好了,那麼,社會的發展才能和諧、穩定。
如今,社會步入了商品經濟時代,香道精神所提倡的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商業生態文明和義與利、合作與競爭、自強與自律和諧統一的商業倫理精神,具有非常強烈的時代意義。香道精神是商人所共有的進步商德,是他們在儒家思想薰陶之下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交換本質的獨特認識,是受儒家思想浸濁的商人在商業經營中所形成的獨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是對世界商業文化的獨特貢獻。
怎樣理解克己復禮?「能夠自己作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就是「仁」。不論任何時候,只要能夠自己作主去實踐禮的要求,天下人都會肯定你是「仁」。「仁」是完全靠自己的,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這整段話讀下來,意思十分明白,從「克己」﹙是「能夠」之意﹚到「由己」﹙有「主動」之意﹚,所說的正是一種主動的態度。孔子對於「仁」的基本觀念也正是:化被動為主動。也許能注釋克己復禮的要義。
   
我們生存在社會中,有言行規則,有紀律制度,有做人禮德,如果不能克制自己而放縱自己,就會步入自我迷失之中。學會做人先要正心正己,正確地看待自己,正常地看待事物,有效地控制自己,克制自己的隨意妄行,做一個有節制的、文明的、有修養的、遵紀守規的、知書達禮的人,才能複禮,才能讓自己融入和諧社會,才能讓自己融入和諧團體之中。
   
克己復禮是修身養性的第一項修煉要素,也是學會做人的第一修煉要素。歷史上的曾國藩之所以成為集大成者,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崇尚儒學,在修煉克己復禮中還總結了修身十二款,作為指導自己為人處事的人生哲學。
細細體味,這裏充分體現了孔子仁學思想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推己及人,由小家到天下,這是對仁的昇華,也是對實現仁的主體——人的基本要求。那麼,人應該從哪些方面克制約束自己已達到仁的境界呢?可以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克制、約束自己,不僅在當時存在著時代的意義,若從現代的時空背景下觀之,更提供了現代企業經營與發展另一種價值信念的依準所在,這種信念,乃是強調義與利的相互融解與和諧共處,亦即所謂的「見利思義」、「見得思宜」,亦或所謂的「富貴以道得之」、「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等意涵。此外,若只顧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則必然成為孔子所謂的「小人之儒」因而內心「長戚戚」、多有憂懼,更招致「多怨」等。
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商業道德都強調能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強調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強調在顧客得到完美服務的同時得到商業利益。儒家講義利之辯,進步的商業道德也強調商人的利益不能置於社會整體利益之上,強調不能因謀求私利而損害消費者利益甚至國家利益,認為只為個人利欲不擇手段謀取利益是不道德的,是一種利慾薰心、惡性膨脹。
經典儒家教義強調人之為人必須"言必信,行必果",而誠實守信則在任何時候都是一項基本商業道德。儒家的義,從本質上來講,是" ",就是說要做應該做的事、做符合社會公義的事情,比方說扶危濟困、互助、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等等,這些都是人對社會所應盡的義務。儒家學說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總是將人置於社會的大背景中,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用道德的力量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從來不談什麼個體,要求一個人在實現私利時不損害公利,不損害他人利益。
現在的商業理念也是如此,強調合作,強調不損人利己。儒家思想強調"過猶不及""中庸之道",傳統的商業道德則強調不謀取暴利,不搞掠奪式的經營,註重商業生態,講究商人之間、商人和顧客之間的協調發展。香道實際上奉行的是商業道德秩序學,講究以道德力量維繫商業秩序。香道在商而品位超過商,在從事本應是純功利的商業行為的過程中,總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是香道精神。
  
因而,香道精神應該包括恪守信用、誠信為本,誠實不欺,利以義制、以義取財,仗義疏財等等商業道德,是把誠、信、義、恕、讓等倫理道德原則貫徹到從商經營之中去,是儘量用儒家精神去洗滌一味求利的商人習氣。事實上,一個追求商人個體利益或是局部利益最大化還是追求社會利益最大化的問題,但放在社會大系統中,商人個體不顧公德、不擇手段的求利,乃至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恰是商業生態惡化的罪魁。
香道精神的可貴之處正在於強調了公平原則,而且,這種公平不是來自於一種外在的強制力量,而是來自於受儒家思想浸潤的商人的道德自覺。儒家經典有"性善""性惡之辯,提倡香道精神就是要在商業經營中保持一種"性善",使誠、信、義等等人性中的美的東西轉化成優秀的商業品格、轉化成為商人的自覺行為,而不僅僅要靠制度和法律約束。
香道精神實質上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商人在商業行為中的道德"自律",而非"他律",提倡香道精神,可大大降低整個社會管理系統的運作成本。就拿商人本身來說,經常性地陷入投訴、商業糾紛的旋渦中,對商業活動來說也是不利的。

總結來說香的「技藝」關鍵不在於學問有多高深,學養有多深厚,而在於對儒家倫理道德實踐程度。有些商人儘管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在本質上卻有向善之念,對儒家思想有一種如佛家所言的"慧根",在商業行為中自然地堅持"不苛取"、堅持取之有道、善於處理好公眾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不以獲利為唯一目的和終極目的,也完全可以稱之為香的「道」,而且是有"君子儒"風采的香道藝術家。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dihsu33&aid=1187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