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花蓮縣秀林鄉】閱讀太魯閣族抗日血淚史~錐麓古道
2018/08/16 16:51:20瀏覽1239|回應0|推薦8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錐麓古道,是我仰慕已久的一條古道,因為這條古道有壯麗的太魯閣峽谷和峭壁斷崖景色,今年夏天終於可以成行。當天早上九點從燕子口出發,走過錐麓吊橋、巴達岡駐在所、峭壁斷崖、斷崖駐在所等主要景點,由於目前僅開放至斷崖駐在所,即東進東出的錐麓吊橋至斷崖駐在所,大約中午抵達斷崖駐在所,吃完簡單的午餐後折返,大約下午兩點回到燕子口。行走路線如下:

燕子口(錐麓古道東端入口) 錐麓吊橋 巴達岡駐在所(0.9K)→ 巴達岡二號吊橋(1.2K)→ 古道最高點(2K)→ 斷崖駐在所(3.1K)→折返回到原點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把這條古道修繕維護得很好,整個步道都非常好走,只是很多路段需要連續爬坡,所以剛開始走的時候會有一點累。

出發前,沒有對這條古道作深入了解,只知道可以欣賞峽谷和斷崖的自然美景,實際到此走一趟後,才發現這條步道遺留了多處日據時代的遺址,雖然這些遺址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的凋零景象,但是從遺留下來的殘垣,以及太管處設立的導覽解說牌,還是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繁榮景象,以及百年前太魯閣族人抗日戰役的辛酸血淚。

我們從燕子口出發,先來到第一個遺址:巴達岡駐在所,入口處有兩根門柱,走過門柱後,來到一個三層的台地,從太管處設立的解說牌上可以一窺昔日的繁榮景象,日治時期的這個駐在所設有警察駐在所、教育所、交易所等,肩負起日本政府所推行的「理蕃」政策之重任,就像大部分的政治口號一樣,掛羊頭賣狗肉,「理蕃」政策的推行,實質上是為了統治原住民和掠奪他們山上的自然資源:木材、樟腦,單純善良的原住民怎麼可能打得過訓練有素的日軍,經歷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抗日戰役,其中最大規模的是19146月的太魯閣之役。歷時三個月激烈奮戰,太魯閣族人最終還是因為武器懸殊、資源匱乏而潰敗,在寡不敵眾、失去戰力的情況下被迫投降,太魯閣族人最後歸順日本政府,任由其擺佈。站在這片台地上,腦海浮現出多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賽德克.巴萊」,述說賽德克族的抗日戰役,他們生長在同一年代、同一片土地上,各自為保護自己族人的土地、信仰、財產而戰,然而最終還是逃不過命運的安排,不禁讓人感到唏噓。

在巴達岡駐在所稍作休息後繼續往前走,來到峭壁斷崖,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走在斷崖上的感覺:「震撼」,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斷崖幾乎全部由大理石構成,大理石紋路變化莫測,色澤陰陽不定,色彩豐富多樣:淺紅、淺黃、褐色、綠色、淺灰、深灰、黑色…,讓人目不暇接。站在高度約700公尺的斷崖上,探頭往下看,溪谷裡清澈的溪水,在陽光照射下,仿如湛藍、翠綠的寶石,讓人讚嘆: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雕琢出如此震撼的景色。

走過斷崖後就會來到斷崖駐在所,這裡也是日本政府為推行的「理蕃」政策所設立的駐在所,如今只剩下一片空地,在這裡吃完簡單的午餐後折返,大約下午兩點回到燕子口。

我喜歡走步道,更喜歡走古道,因為古道是先民們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路,在古代,沒有現今所謂的公路、快速道路、高速公路…,先民為生活所需或貿易來往,要從一個鄉鎮(部落)到另一個鄉鎮(部落),必須長途跋涉的翻山越嶺、穿過蓊鬱森林、走進沙沙竹林,這些用腳走出來的越嶺古道,連絡起各地的交通與文化交流,每一條古道撰寫這片土地的歷史,因此可以從古道閱讀歷史,窺探他們的故事,還能在行走過程中,遙想先民扛著行李、獵物、貢品趕路的情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登山資訊

節錄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入園時間為上午7:00-10:00,請遵守入園時間。

步道沿線常有毒蛇昆蟲,請遊客特別小心安全。

該路線環境特殊,須有登山申請承載量管制之措施,目前係比照入園申請之方式請山友依規需申請入山及入園許可,平日96人,例假日增加至156人,若遇有颱風、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管理處得視情形封閉該路線,該時段已申請之許可證將自動失效,若需進入需重新申請。

如欲前往,請辦理太管處入園申請http://npm.cpami.gov.tw/

入園申請專線:03-8621576

入園信箱:taroko100@taroko.gov.tw

※請自行開車的山友們把車開至燕子口步道內(收費亭往前開600公尺處)靳珩橋上停放,感謝配合。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brinaleong&aid=11421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