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眾聲喧嘩-一座城市誕生的節奏文學影像書2
2007/10/17 17:41:55瀏覽1176|回應0|推薦9

  我小時候住在屏東電信局後方,算是當年市中心極為熱鬧的地方,連地址到現在我都記得一清二楚,彷若一生一世都刻寫在我的腦皮層上,那個門牌號碼-漢口街九號,正是阿嬤開設的「紅葉布莊」,市區一些經濟比較寬裕的家庭主婦,都會來阿嬤的店裡訂製衣服。 

我母親是布店裡的總掌櫃,她的娘家就在布莊的正後方,一處我心中的的神祕聖地,他們叫它「露天市場」,那裡看似黑暗無光,市場上方的鐵皮屋頂,幾乎擋住了所有陽光的拜訪,只讓一絲絲光線透射進來,我從小就習慣菜市場的環境,那一句又一句的人聲喧嘩,很早在我腦袋裡迴盪著。 

    「阿伯,這豬肉一斤多少錢? 

    「阿桑,這一把青菜多少錢? 

    魚攤的麗珠阿姨大聲叫賣,「這裡賣的魚最新鮮…. 

    賣雞肉的禿頭阿伯嗆聲說,「這裡的雞肉、鴨肉最好….. 

    我母親的大手,牽著那時還是小孩的我的稚嫰右手,我被她拉著在露天市場、中央市場裡不停走動,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人掀動他們輕薄或厚重的嘴皮,有些是輕聲細語的叨唸,有些是河東獅吼的怒叫,這些聲音在吵雜紛亂的市場裡,混和飛翔著,像極了一首失去節奏的交響曲,失速地衝撞進我的耳裡,東撞西擊,我的耳道裡發生一場聲音的連環大車禍….. 

有時我回到家,不用看到這些人的臉顏,那些聲音依然在耳畔響起,眼前會拱起整座菜市場的原型,許多婦人使用神經線在吼叫,不少阿伯盡全力張開喉嚨,在我眼前展喊叫的飆速,但是他們嘶喊什麼,我幾乎都聽不見,只好任其那些聲音在耳畔跳躍嬉戲,但是我相信,那些嘈鬧總有一天會從我的耳旁消失 

只可惜就算我們搬離了阿嬤的「紅葉布莊」(布莊最後也在歲月的摧殘下關門大吉),全家搬到自由路的透天厝居住,但是在我腦海裡,仍然湧起一波波菜市場的聲浪,那聲音把我們緊緊喚回,主要也是母親的姐姐大胖阿姨,白天就在露天市場的最前頭擺豬肉攤,晚上她們回到的住家,就在我們家的隔壁,母親和她的姐姐住在一牆之隔,母親和我不被召回才怪。 

我們只要周六、周日就會到菜市場買菜,這些陪母親的舉措,直到進入社會後,家裡只剩下我和媽媽之後,更加明顯,這已經是我們家庭僅存的重要儀式,被菜市場的喧嚷聲所吸引,母親牽著我漸漸長粗長大的手,後來我的手不再被母親牽著,而是負責提拿各種塑膠袋 ,陪伴著母親進入市場挑選肉類、青菜,彷彿一整個世的美好界攤在我母親眼前,任由她挑選。 

母親的娘家,是市場裡有名的「阿仁嫂」,專門煮製台灣料理,母親的親戚散布在廣大的市場擺攤,可以這麼說,露天市場彷若是一整座我母親血系的子宮,到處都是親戚,處處都是家人,我走到哪裡,這裡叫一聲三舅,那邊也要補上一聲大表哥,市場裡真的有不少我的親友,每次走入市場,和親友寒喧點頭的機會較多,反而買菜都是母親在買,母親也利用買菜,連絡與眾親友的情誼,買菜已經不單單只是單純的傳統菜市場購物之旅,而是打通親友血脈的情誼之旅。 

親友們都是基層社會的小人物,我大胖阿姨是市場第一攤賣豬肉,三舅是市場外面大街賣金飾,市場右手邊賣青菜的是遠方親戚,二舅及其家人則接下阿嬤阿仁嫂的棒子,全心全意經營阿嬤獨家的台灣料理,可以這麼說,母親的親朋好友們,將成語字典裡所的說的販夫走卒,化成一個個具體的肉身,他們在市場滑溜的地板上奔走勞 動,他們在見不得陽光的市場裡拼命討生活,他們在市場賣販售雞鴨魚豬豬肉,我從小就這樣沾染上了市場的塵灰,一輩子也拂不去那些從鐵棚下漏下的細碎陽光,我生在市場、活在市場,雞鴨魚的鮮味及腥味,悄悄爬上我的衣服上,一待就是二、三十年,那種味道一輩子揮之不去。  

    著名的民族夜市就在露天市場的前方,離紅葉布莊只有幾步之遠,我從小的胃腸就是被夜市的各種小吃所餵得飽飽的,聽說夜市從日治時代就已成形,南北各地的特色小吃在這裡竄流,這個夜市經過半世紀來的經營,如今成為屏東市的招牌街道,在這裡你看到數不盡的人潮、摩托車如同溪河從中間的小路穿流而過。 

我從小在民族夜市長大,說一句澎風的話,我可以用一條黑布矇著雙眼,只用鼻子的嗅覺,就可以帶領你們到夜市各攤品嘗小吃美食,你只要從復興南路那個方向的入口走進去,右方就有一攤夜市最好吃的刨包專賣店,塞滿你飢餓的胃,再走幾步,美味的當歸鴨麵線讓你迷失方向、四肢酸軟,再往右前方前進,夜市出名的黑白切肉圓,正在使盡力氣迷惑你的嗅覺器官,客倌再往前走那丁一點路,就有碗粿、雞肉絲飯,在前方要餵飽你的五臟六腑,夜市的最前方,則有一家出名的清晨肉圓,生意好得賣肉圓的員工都要假裝吵架,成為顧客用餐的最佳人情佐料。   

    直到母親過逝後,這段與露天市場、夜市的緣份,彷彿暫時告一段落,我跟隨著生命的另外兩個女人-我的妻子與女兒,轉戰到市區另外一個市場-北勢頭市場,一探其他菜市場的真實面貌。 

    北勢頭市場位於市區的偏遠北邊,這裡靠近廣大農田的屏北地區,因而這市場裡頭,飄滿了泥土的芬芳及力氣,有許多農民們扛著自己種植的蔬菜,就從附近不遠處的農田運來,只要往市場隨意擺出一攤,就開始招倈客人。 

與露天市場相比,北勢頭這廂的市場,彷彿是從土地牽一條血脈接往這裡,我和妻子在買菜時,就曾碰過一個阿嬤級的農婦,她用一個簡單的竹籮筐,裝著一大早她從自家農田栽下來的竹筍,她靦腆地拿著一個袋子的竹筍給我的妻,她笑著說,「為了躲警察,忘了帶秤,只好青菜用眼睛看的,有多重就賣多少錢….」。   

走在北勢頭市場,有更多來自縣內各地的販夫走卒,聚集到市場裡頭,他們大聲叫賣,要把土地上販售的東西,賣給城裡面的人,雖然身份不一樣,但眾聲喧嘩的模樣及聲音,與露天市場沒有什麼兩樣,我與妻子女兒,提著大包小包的塑膠袋,走在眾人喧鬧的市場小路,聽著這邊有人叫喊,那邊也有人嚷嚷,兩邊的聲音此起彼落,這些話語我聽過,想必你也聽過.,我的上一代仔細聆聽過,下一代也曾遺漏過…. 

那是人世間最好聽的聲音所組成的浪濤聲…  

「阿伯,這豬肉一斤多少錢? 

      「阿桑,這一把青菜多少錢? 

       魚攤的阿姨大聲叫賣,「這裡賣的魚最新鮮…. 

       賣雞肉的伯嗆聲說,「這裡的雞肉、鴨肉最好吃…..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1143&aid=130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