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波特萊爾,幸福的賣淫作家(三)
2006/06/03 03:36:35瀏覽1940|回應2|推薦18

一個幸福的人,就是永遠都不會感到悔恨的人;幸福是一種快樂的共鳴,而且與孤獨絕緣。

寂寞的夜晚遮蓋了城市,寒冷又將人們從街頭驅散到溫暖的家中尋找庇護,有一個詩人在他自己的房間裡發出嘆息,哀悼著巴黎,好像在嘆息這裡的居民生活在感動貧乏的墓碑裡面。

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是個類似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的人,不過前者是思想家,後者是行動家,兩人秉持著相同的理論,但是實際以行動實踐者,卻有不同的作為;格瓦拉憤怒地摧毀了保守派的墳墓,用革命和抗暴的實際手段,在時間的舞台上創造出行動劇,然而波特萊爾卻寫出自己上演的一幕悲劇,沒有旁觀喝采的群眾,也沒有激情直白的宣講,沒有人理解的孤獨,不過就是自瀆般的樂趣。

在這冷酷的城市之內,有一座古老的房屋,屋裡有一張破爛的床,憂鬱的詩人躺在床上,就像個賣淫的妓女那般,覺得自己的心靈即將死去;他注視著窗外昏黑的天空,探索著與黑暗搏鬥的燈光,然後想像出大街上的景象:貧困的家庭、美麗的交際花,還有雙眼無神的巴黎人。

於是藝術可以成為無法動搖的象徵,表現出「現代性」(La Modernite)的元素,波特萊爾所贊成的批評,就是「以一個智慧的和感性的心靈所反射的圖畫」,因此,一幅圖畫的最好解釋,除了是一篇十四行詩或輓歌,也可以將文字化為物像,詩句的強烈象徵滿足了傾斜的變態美,思想的空白填補了不幸,只有一個人獨白的頓挫,就像音樂中的休止符,停了一下,整個氣氛就藝術性地改變了。

現代化的創新,一方面新裝飾美化了街道,另一方面則產生一種獨特的意識型態,造成新的道德條件和形而上的困境,他反對虛飾的作風,恰恰加強了無法為世人所接受的現實;許多人將藝術與浪漫當作同義詞,厭惡浪漫主義的波特萊爾,則強調觀察、分析和許多新事物,拋棄了純粹空洞幻想的純美境界,只因為在他眼中,純幻想只是不完整的藝術,而白描則是複製笨拙的視覺現象,缺乏創意。

關於《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其實應該譯成《病之華》比較妥切)特別吸引我,就是因為閱讀中能夠在這本書裡看見自己,那是黑暗又反社會的悲憤與嘲諷,人生的湍流不會形成深淵,急速流動的思潮,只會快速通過每個生命思索的頃俄,不會刻印出太多痕跡;過得急促而沒有太多暫停的人生,造就了沒有太多負擔的想法,經由一些缺乏深入的探討,只停留在讓自己覺得心曠神宜的粗淺樂趣,這是人們每天經歷的生活,沒有人喜歡額外的煩惱與負擔,也沒有讀者能夠輕易理解層層綿密的象徵,這就是他不為大多數人接受的主因。

曾經如漩渦般在原地掙扎著求生的人,未必不能度過難關,在波特萊爾慘澹的臉上,沒有希望的光輝,也沒有微笑,除了用哲學般的語言來充實人們的心,這個詩人不曾寫過沒有污染的詩句,也從未表現出單純無垢的靈魂;他寫的散文和詩,對於當代的讀者來說實在非常不討喜,約束與壓抑的勢力,使他無法獲得明亮而缺乏陰影的正面意象,這是許多不熟悉他的人所難以理解的。

情緒崩潰的詩人,沒有為了現實生活放棄寫作這個娛樂,頻死的詩人,終於耗盡他最後的探索力量,他握著自己的筆,直到讀者重新審視他的詩那天為止。

時間過去了,巴黎的人們仍然沉睡於愚昧無知之中,當他們醒過來時,發現那個偉大的詩人早已離去,於是他們就在墓園中為他供上鮮花,到了一定的時刻,例如誕辰或百年死期紀念日,盛大地開始哀悼,讚美他當年販賣藝術的功勞。

想想:波特萊爾真是說對了!這些巴黎人多麼愚昧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七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唉呀
2007/08/02 01:48

王文興說,我沒看,你說,我才想看的。

讀原文,饒了我則。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7-08-28 02:17 回覆:
讀原文自行翻譯的時候,就能發覺Charles Baudelaire的用字是多麼精妙,像刀一般鋒利啊!

七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來惡之華非看不可了
2007/08/01 23:08
你跟王文興都這樣說。

書虫俱樂部誠摯的邀請您,讓我們一起分享讀書的心得吧。

市民守則:半年至少留言一次,一年至少發表一篇心得。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7-08-02 00:05 回覆:

我不知王文興說過。但我真心推薦不夠嗎?

去看原文版吧,國內翻譯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