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山碧作品相關:關於卅六計(中)
2008/03/20 23:24:05瀏覽1053|回應0|推薦3

上圖是古代關於四方神明的星座圖,從甲骨文的說法,可以看出商人在三千五百年前,已經在敬拜四方諸神,並且依照五行說法,將四神的屬性加以相剋之說。

比如商朝尚白,是金德,雖然始祖是玄鳥(從玉器雕刻來看,模樣應該是鳳凰),不過他們也崇拜西方風神(虎神)。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一計,可以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探測對方埋伏人馬,為了查出敵人隱匿在哪些暗處,就故意主動引誘出擊,以利整個局勢的推測;另一種說法,則是對有所懷疑的事物敬而遠之,在安全的距離外試探及先行驅趕,使之不敢近身,等明瞭對手虛實以後再行動。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借屍還魂」原意是指實質或表面上已經消亡的、不存在的東西,又借助某種形式得以復活,並且能夠再次利用,猶如死人復生。

作為軍務上或政治上的計謀,則是說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甚至連看上去毫無用處的人事物,也可以善加利用,有機會就爭取主動權,並且以之擴大戰果。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二上.玉芙蓉》有一句:「使不了調虎離山計,當不得將軍八面威。」

由此可知,「調虎離山」是一種調動敵人的策略,特別是針對敵方的主力部隊而言,戰爭之中,最忌諱以己之弱對敵之強,最好的手段還是上駟對中駟,或者己眾而敵寡,把最強大的對手使計策調開,讓敵人在整體部署上出現漏洞,或者可以展開合圍之勢,殲滅弱小的敵人之後,己方還可趁虛而入,這樣就可以輕易取得勝利。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老子可以說是兩千多年以前最了不起的哲學家,或許也可以說是啟發其他戰略家和兵法家的始祖,黃老之術除了運用在政治上,還可以是戰場上最偉大的戰略,比如《老子卅六章》就說了:「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對於要對付的主要對象,要在最好的時機點上來對付,「欲擒故縱」就是說在敵我交手時,如果逼得敵人走投無路,就會遭到反噬,比如說狗急跳牆,或者背水一戰,都是讓對方一鼓作氣的反撲方式,故意在此時放對方一條生路,反而會削弱敵人的整體氣勢,瓦解最後的鬥志,己方就可以尋找敵人潰逃的適當時機 ,殲滅敵人。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如果要讓敵人上勾,就得使出一些誘敵的計策,有時可能還得犧牲己方的利益,不過以「拋磚引玉」這個計策來說,使的卻是用己方的弱點或針對敵方的需求,用擬似或相近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達到引敵人陷入圈套的成果,然後藉機擊敗敵人。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張云《老林行》說:「豈不聞擒賊必須先擒王,得虎終須入虎穴。莫使王多賊易成, 莫使穴多虎偷活。」

在軍隊的集體戰之中,戰場上最重要的就是發號令的主帥,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擒賊擒王」此計都是最好的決勝點,乃因敵軍一旦失去指揮,就會不戰而潰,想要在攻打時突破敵軍主力,只要捉住敵方首領,這樣就能完全瓦解對手的整體力量。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西漢.劉向《淮南子.精神訓》中說:「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此言恰是黃老治術中的一項要點,「釜」是烹煮食物的器具,「薪」是木材,上文說食物煮得滾了,即使加了湯水進去,還是會繼續滾沸,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取走木柴讓火熄滅。

這話聽來簡單,實行起來卻有相當的難度,尤其「釜底抽薪」計在兩軍對壘時,己方必須想辦法避開鋒芒,不直接面對敵人加以抗衡,而必須另想辦法,從根本上削弱敵方的氣勢,比如劫奪糧草,或者火燒敵方大本營,亦或是攻打遠方目標以便來個前後夾擊,都在歷史上屢見不鮮,這樣就可以以弱勝強。

第廿計:混水摸魚

古代的中國人習於從生活細節中尋找智慧,好比以前的漁夫,如果想要在河裡捕魚,就會將河水弄得混濁,因此灑網之後,就可以輕易捕捉到四處亂游的魚蝦,不必耗費工夫去捉魚,這是最省事的一種做法。

所以「混水摸魚」一計,就是要趁亂取勝的意思,將勝敗明瞭的局勢弄得混淆,讓敵人看不清動態,中國古代軍事家運用這一計時,大都先設法把戰況攪混,然後利用敵人盲目互相混戰之機,把對手一一消滅掉。

第廿一計:金蟬脫殼

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留著蟬蛻還掛在枝頭,以前常在學校撿到完整的蟬殼,和真的一模一樣,只不過是空心的。

吳承恩《西游記》第廿回寫道:「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在戰場上,贏家有千百萬種勝利的手段,至於失敗者,也有不會一敗塗地的方法,而「金蟬脫殼」的本意就是迷惑敵人,讓對方不知道己方已經撤退或遁走,此計用於軍事,是指通過偽裝擺脫敵人,或者誤導敵方追擊目標,以實現己方戰略目標的謀略。

第廿二計:關門捉賊

「關門捉賊」是《卅六計》之中最常用的策略,如果常看周星馳的電影,必然也會對那句「關門放狗」非常熟悉,簡而言之,兩種都是相同的手段。

對於敵人最好的殲滅方式,就是形成合圍之勢,就像把門關上,纔能將進屋偷東西的盜賊捉住一樣,此法用在軍事上,指對於小股敵人也可以採用集體包圍、夾擊斷後的辦法來殲滅。

「關門捉賊」通常是拿來對付弱小的敵人,因此採取四面包圍的策略,不過在全殲敵人的戰術上,這個計策如果運用得好,甚至可以圍殲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由於此計最好搭配地形來使,如果能在峽谷或袋狀地點來實施,會有奇襲及震懾敵人的最好效果。

第廿三計:遠交近攻

此計在《史記》中的記載,將局勢點得特別清楚:「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春秋戰國的「合縱」、「連橫」兩種謀略運用,到最後反而是「遠交近攻」一計最見成效,秦國運用得最好,因此滅六國而一統天下。

「遠交近攻」主要的目的,是實現長遠軍事目標的企圖,特別是受到地理條件、國勢強弱、列強競爭的限制時,先攻取就近的敵人,對地點較遠或者地理環境不易攻略的敵人,取得暫時性的合作或緩兵式的聯盟,待攻取了近敵之後,再一一擊破遠敵。

第廿四計:假道伐虢

《左傳.僖公五年》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為不道,人自顛轉,伐□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

「假道伐虢」的「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上面的史實,是講晉國想討伐虢國,打算從虞國國境出兵攻打,又怕虞國的宮之奇會勸諫主君而無法達成目標,所以分析利害,最後還讓虞國也出兵一起攻打虢國,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事實上,對於處在兩個強權之中的第三國,如果想要讓其中一方被消滅,只有聯合主要敵人,先去打擊次要敵人,然後趁機把軍事力量滲透到主要敵人的內部,藉由聯合軍事行動來控制整體局面,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再發動襲擊,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掉,就可以輕而易舉取得最後勝利。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