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母手中線”我們可能沒讀懂的一句詩
2018/05/17 20:12:46瀏覽1171|回應0|推薦17

這幾件毛背心就是母親手做,手很巧會自己設計,記得小學一到放學排隊時,

幾個女教師會圍著我,對我穿著很讚賞。

**********************************************************************

“慈母手中線”
我們可能沒讀懂的一句詩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就是《遊子吟》,作者叫做孟郊。

可是,儘管這首詩無比催淚,但很多人其實都沒有完全讀懂它,老師也沒有把這首詩講明白。今天來講一講。

比如:寫這首詩的時候,你猜詩人多少歲?

可能有人說,十八歲!上大學臨出遠門的時候寫的;也可能有人說,二十二歲!考研失敗去找工作的時候寫的!

答案是都不對。寫這首詩的時候,作者足足五十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了。

這是年已五旬的孟郊寫給母親的一首“遲到的詩”。


孟郊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被母親拉扯大的。

他還有兩個弟弟。三個男孩皮起來是什麼樣,帶過孩子的媽媽可以出來講一下。

孟郊的家,是唐朝詩人裡最窮苦的之一。他父親生前是崑山尉,在縣里工作,薪俸本來就微薄。父親早逝之後,仨男娃要吃飯、要受教育,生活有多艱難,大家可以想像。

一說到教育,現在的媽媽們頭都大。可孟郊的母親硬是有本事,家裡再苦,孩子也沒有中斷學習。

孟郊六七歲的時候就“色夷氣清”,氣度不凡,長大後更是文才出眾。母親鼓勵他讀書考試,對他寄予了很大期望。

要臨出遠門了, 母親一針一針,給他縫著衣服。針腳盡量密一點,盡量結實一點,因為這件衣服,兒子要穿好久。

這一幕,長久地留在了孟郊的記憶中。


我們可能以為,孟郊一走出家門,就靠著才華一舉得中,金榜題名,戴著狀元帽去迎接母親。

大家想多了,那是許仕林。

真實的人生總是比電視劇裡殘酷得多。孟郊的奮鬥之路非常苦。

每次給家裡寫信,他總是“媽,我很好,長安的朋友又請我吃小龍蝦!”

可在寫給自己的詩裡,他才說了真話:

“長為路傍食,著盡家中衣”——肚子都吃不飽,經常求人賞飯。至於衣服,也只有母親臨行縫的那一件。

老媽給縫的衣服,成了關於家的最深記憶,反復出現在他詩裡。

他說到商山的風雪很大,很冷;他還說到出門太久,衣服斷了線,有的地方還破了;在寒冷的晚上,他凍得睡不著,坐著等待雞鳴。

一轉眼,少年蹭蹬成了中年,他已經四十二歲。如果是電視劇,主角到這把年紀不翻身,估計早沒人看了。可孟郊卻不能放棄,他要拼出成績,回報母親。

這一年的科舉,他慘遭下第,沒考上。孟郊複習、怒考,結果又落第。朋友王涯 、韓愈等都中了進士,韓愈足足比他小十八歲。

這已經不止是同齡人正在拋棄他了,連晚輩都把他套圈了。孟郊當時憤懣吐槽的詩,今天搞文字工作的看了都會覺得戳心不已:

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


孟郊這時候的人生,要放到朋友圈裡,怕要被打入鄙視鏈底層,被成功學文章笑死。

可以想像,會有一百篇《孟郊,你只是假裝在活著》《你的朋友韓愈已經年入百萬》之類的文章在等著他。

永遠不會嫌棄他的,是家裡的老媽。

歲月流逝,母親的年紀大了,皺紋深了,已經慢慢拿不動針線,縫不了衣服了。可她一直安慰和鼓勵著兒子,儘管孩子已年近五十,一事無成。

所以我就說,母親和母校是不一樣的。在母親的眼裡,是沒有所謂普通兒子和知名兒子的區別的。

貞元十二年,在母親的鼓勵下,兩鬢已見斑白的孟郊再次背上書囊,踏上征途。

韓愈記錄下了這一幕。他說孟郊“年幾五十,以尊夫人之命來集京師,從進士試。”看,朋友們都知道,孟郊有一個了不起的母親。

這一次,孟郊終於考中了進士,老鹹魚算是翻身了。又四年後,他得到了一個溧陽尉的微小的職務。

公示、任命……一切流程搞完後,他上任溧陽,把母親接到了身邊——總算能養活你了,老媽,雖然頓頓沒肉。

作為詩人,他給了母親一個最簡單、也最隆重的歡迎儀式——詩歌。這一首詩,就是《遊子吟》。

當落筆寫下第一句“慈母手中線”時,五十歲的詩人多半淚眼朦朧,聲音哽咽。少年時,老媽縫衣服的情景又出現在眼前。


這才是《遊子吟》的真正故事。

這首詩,不是少年之作,不是孩子寫給老媽的懵懂作文,而是一場遲到了多年的報答,是一首多年遊子和母親團聚的詩,是一次彌補人生遺憾的歡迎儀式。

少年人寫詩給老媽,多半會寫“男兒立志出鄉關”之類,大談志向和抱負。

而往往只有經歷了世事,體味了人間炎涼,更體味到母愛的珍貴,也更加有能力報答的時候,才會寫出沉重如山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還想說一句,幸虧孟郊的老媽身體好,能扛,要不然就沒機會看到兒子的這首詩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11204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