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代之「瑞芳」金砂局位置探討
2010/07/04 10:35:00瀏覽2543|回應1|推薦30

近期,由於受到日清戰爭的資料影響,便有種想要追根究底去探討一些當時的戰役及進軍路線的想法。因此,先是由一些清代的書籍及一些日文書籍去尋找蛛絲馬跡。但在尋找資料的同時,看到了「金砂局」的字眼,但地方上的耆老似乎也不太清楚什麼是金砂局。到目前為止,她們的回應幾乎都是把「金銅礦務局」與「金砂局」畫上等號,頓時使我的思緒憂喜參半。原因無它,就是咱們手上現有的文言文資料太過於「優雅」,導致在解讀的過程中,會發生資料相互矛盾的情況發生;最後只得先藉由日軍的戰鬥位置圖,加上手邊的資料來相互參照。

既然提到金砂局,便要先提一下「瑞芳」這個地名......。

《東槎記略》卷3,姚瑩的〈臺北道里記〉,頁91-92提到底下的敘述:
「......。暖暖迎日東北二里許,稍平廣,可三百餘畝,居民四、五家散處。三里,至碇內,渡溪北岸,更東行二里,楓仔瀨【現今上天里蘇厝與吉慶里交界處附近】;復過溪南岸,仍東行,三里至鯽魚坑【現今(魚桀)魚坑,(魚桀)魚即為「香魚」,猴硐至瑞芳一帶之基隆河流域有人工放游之香魚現蹤,但為數不多】;過渡,沿山二里,伽石【現今之東和里,原由山上崩落直立之大石已不復見】,路甚險窄,土人白蘭始開鑿之,奇其事以為神所使云。二里至三貂嶺下,俗云三貂仔【管見以為此處所載之「三貂仔」應為現今之三爪子坑】,有汛。四里,茶仔潭【現今員山子分洪隧道一帶】,過渡,水深無底,有小店,為往來食所;三里,則三貂嶺矣。......。」姚瑩當時的身份為噶瑪蘭通判,據信該文著於1832年。上面僅提及「三貂仔,有汛。」接下來便提及苧仔潭的官方渡口,可猜測當時的發展應仍是以柑仔瀨庄的官渡附近為主。

《瑞芳鎮誌》
1723年(雍正元年)清廷設置淡水廳,並於柑仔瀨、三貂嶺並設有舖司、舖兵數名。
1823年(道光3年)林國華繼承父志,重修雞籠經瑞芳、三貂嶺的入蘭孔道。
1919年(大正8年)宜蘭線鐵路由八堵通達瑞芳,瑞芳火車站決議設在龍潭堵。
1930年(昭和5年)瑞芳庄役場由柑仔瀨遷到龍潭堵。

瑞芳鎮戶政事務所網頁
由文獻所知瑞芳地名的正式紀錄是西元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的『臺灣臺北縣報』登載的地名是基隆堡瑞芳店、明治三十年設基隆辦務署瑞芳店支署,都是沿用「瑞芳店」之名。明治三十四年 設基隆廳瑞芳支廳(位於基隆堡柑子瀨庄土名瑞芳街),是以「瑞芳」為行政區域名稱的開端,但又較九份的瑞芳礦山取名「瑞芳」則晚五年。

文清的瑞芳札記中的《新北市瑞芳區之行政區名變革歷史全紀錄
1875年(光緒元年)臺北府基隆廳(基隆堡柑仔瀨莊)
1897年(明治30年)臺北縣基隆辦務署瑞芳店支署

自由自在兄所寫的《尋找柑仔瀨庄﹣探索瑞芳的起源地
1815年,設立了柑仔瀨舖。
1865年,同治四年的鬮書,出現了基隆堡柑仔瀨庄土名柑仔潭。
1900年,成立瑞芳公學校。

由以上資料看來,「瑞芳」在1930年(昭和5年)以前,是柑仔瀨庄一帶的統稱;之後由於瑞芳庄役場由柑仔瀨遷到龍潭堵,所以龍潭堵地區便承襲了「瑞芳」的地名。也就是說,在1930年(昭和5年)以後,便將瑞芳火車站附近的龍潭堵地區視為瑞芳的市區,而柑子瀨則改稱為「內瑞芳」做為區別。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有關金砂局的記錄......。
西元1892年(光緒18年2月),清廷於基隆廳設立金砂總局,其中在瑞芳設立分局。
西元1895年日本領台後,仿清制於瑞芳設立砂金署。

胡傳(字鐵花,胡適之父),1892年《臺灣日記與稟啟》
「......三月初一日,己未朔,......。初六日,徐子靜觀察招飲于機器局,同席者謝湛翁、潘瑾翁、鄧季翁、范荔泉、王仲良。是夜稟明中丞明日赴龍潭堵金砂局一游;已允諾矣,後改令暫緩。拜孫培卿、方子秉、未遇。薦余君喻于龍潭堵分局......。」

俞明震,1895年《臺灣八日記》,初九日
「......。龍潭埔、瑞芳過九芎橋、小楚坑直抵三貂嶺,為正兵;......。瑞芳四面皆山,形如鍋底;昨夜大雨,我軍耽安逸,住金砂局。敵至始出,前後相擠;倭兵排列東面高山上,每隊八人,極嚴整。北面距三貂嶺四里,倭人驅教民、漢奸下嶺扼九芎橋約千餘人。劉燕砲隊列四面土山上,稍得地勢;我軍槍聲不絕,敵伏不動。相持一小時許,忽橋上呼聲震天,敵已沖過橋,山頭賊始開槍,槍彈及金砂局,傷數人。有逃者;余揮親兵追斬二人、手刃一人,勢稍定。時已昏黑,敵燃電燈明如晝,各軍皆驚。余飛書......。」

姚錫光,1895年《東方兵事紀略。臺灣篇上》,初九日
「......。龍潭浦、瑞芳過九芬橋、小楚坑直抵三貂嶺為正兵。......。瑞芳四面皆山,形如釜底;前早甚雨,適國華率營至,未築壘,入駐金砂局。敵至乃出隊,逼於地勢,擁遏不成列;而倭人列隊東西兩山頂,每隊八人,甚嚴整(如德國兵制之散隊小排)。東面距三貂嶺四里,倭人先驅教民降虜下嶺,進扼九芬橋,約千餘人;我軍遽開槍,敵伏不動。一時許,俟我槍彈耗,始大呼過九芬橋;而山頂倭人乃發槍彈及金砂局。時已昏暮,倭燃電燈明如晝,我軍皆驚。國華不得已率隊進,爭九芬橋;倭人先於澗旁伏我奸民,俟國華至,突起來犯,死傷二十餘人,我軍譁潰不能止。倭乘勢薄瑞芳,劉燕督砲隊自西面發砲下擊,彈雨下,敵死十餘人,復退去。是夜大雨,國華竟拔隊回基隆,棄瑞芳不守;倭亦疑畏,未至。四更,張兆連率護衛營冒雨至瑞芳。初十日辰刻,國華、連勝亦來會;兆連立九芬橋吹角列隊,倭人督我奸民三、四百人來攻,每十二人一隊,兩倭兵持刀督其後......。」

首先,有關於胡傳的《臺灣日記與稟啟》中,提到「龍潭堵金砂局」或「龍潭堵分局」,先是指出1892年的基隆金砂總局將分局設於龍潭堵;但若再看1895年俞明震的《臺灣八日記》或是姚錫光的《東方兵事紀略。臺灣篇上》,卻都把金砂局的位置指向「瑞芳」。而後兩位的資料中,俞明震提及唐景崧要以「......龍潭埔、瑞芳過九芎橋、小楚坑直抵三貂嶺,為正兵」,其中的地理位置描述可能有一點錯誤,那就是小粗坑應是位於瑞芳和九芎橋之間;而若以姚錫光提及唐景崧要以「......龍潭浦、瑞芳過九芬橋、小楚坑直抵三貂嶺為正兵」,這段描述可能較為合理,但馬上便會發現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九芬橋」到底位於何處?

然而,俞明震與姚錫光都提及了1895年日清兩軍交戰位置「東面距三貂嶺四里」,而姚瑩的〈臺北道里記〉中提及淡蘭古道中「四里,茶仔潭,過渡,水深無底,有小店,為往來食所;三里,則三貂嶺矣。」也就是說,自苧仔潭到三貂嶺的距離是「三里」,所以,日軍領台的第一場戰役發生位置距三貂嶺四里,那應該是在苧仔潭和「柑仔瀨」之間。若再參閱日軍參謀本部編纂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戰史》當中的「瑞芳附近之戰鬥圖」,劉燕的五挺格林快砲的陣地應是位於現今的新福安宮「虎邊」約幾百公尺的山上。並且在日軍戰勝後,將近衛師團駐紮於現今之瑞芳公園附近。此歷史資料又可於「瑞芳公學校」範圍內,昭和十八年(AD1943)所建之紀念碑文中窺知一二。有關忠魂碑相關資料,可查閱《【半日遊】瑞芳公園忠魂碑訪古紀行》一文。

若再以當初戰役當中,造成日軍死傷的「格林快砲(GATLING GUN)」來看,其射程大約是800至1000碼,換算為公制大約為0.73152至0.9144公里左右。而圖中A點為九芎橋、B點為苧仔潭、C點為柑仔瀨、D點為龍潭堵。也就是說,若戰鬥發生於B點,而其流彈射至C點是有可能的,這也就符合了「山頂倭人乃發槍彈及金砂局」的說法!

謝錦萍,《瑞芳金礦的開採與聚落社會,1889-1971》
「......1890年官方禁止淘金無效,臺灣巡撫邵友濂採基隆同知黎景嵩之議,於1892年2月在基隆設立金砂總局,由張經甫主持,設提調常駐局內統籌一切局務,於總局下游各處,設有瑞芳總局及四腳亭、暖暖、七堵、六堵、頂雙溪等五分局,共有13名官員及164位守衛及檢查員,來管理各分區的採金事務。
「金寶泉」在西元1893年(清光緒19年)正月起包租,認繳兩萬兩,包辦基隆河、九份、金瓜石的採金權,官方文件記載「自十九年正月初一起,歸商人金寶泉承辦,將原設各局一律裁撤。」為期一年半。
1894年(清光緒20年)六月底,金寶泉期約已滿,臺灣巡撫邵友濂見九份山金礦之發現及多方考慮下,即迅速將採礦權收回,於當年7月1日重設金砂局。
1895年(明治28年)八月,日人頒布《砂金署章程》及《砂金採取規則》。於《砂金署章程》相關規定:包含砂金署由民政局管理,及成立與工作要點,設署長一名,並區分為鑑札掛、庶務掛、簿記掛、徵收掛、監督掛。並於同年九月,正式在瑞芳成立砂金署,令山口義耀為砂金署署長。......」

賴彰能編纂,《嘉義市志‧卷七‧人物志》
「包容,字......。十八年(1892)夏,改任臺南支應局提調。同年十一月,陞署基隆同知。基隆盛產金砂,按照舊例由民眾自採,官府則規定凡民眾入山挖取,人須領牌;此業務本由金砂總局委員專辦,嗣改歸基隆廳兼辦。十九年(1893)春,採金之風大盛,以利之所圖,官民群起,虎視眈眈。包容知採金之利既大興,其害亦必叢生。因此,乃呈請當道另立金砂總局於瑞芳店,設分局於九份、八堵等處,以積極管理。光緒二十
年(1894)因病卒於任上......。」

綜觀以上資料,我們可以得知金砂局的「命運」有下列幾年的演變:
1892年(光緒18年)在基隆設立金砂總局,由張經甫主持,於總局下游各處,設有瑞芳總局及四腳亭、暖暖、七堵、六堵、頂雙溪等五分局。
1893年(清光緒19年)金砂局裁撤,業務轉由「金寶泉」商號承攬,為期一年半。
1894年(清光緒20年)七月,重設金砂局,且此時有可能於九份增設分局。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政府於「瑞芳」成立砂金署,令山口義耀為砂金署署長。

不論是金砂局也好,是砂金署也罷,再再把設置地點指向了「瑞芳」。若回過頭來,在上述文中咱們知道了1930年(昭和5年)以前,「瑞芳」是柑仔瀨庄一帶的統稱,因此我們便可以推斷1892年至1895年之間的金砂局或砂金署的設置地點,應該是在當時瑞芳地區的政經中心──「瑞芳店」附近,也就是現今稱為「內瑞芳」的柑仔瀨!

人生,不就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合而成。
故事,通常可以從微小的細節中受到感動。

我是「高級水電工」,也是華語導遊/華語領隊,
就讓我們一起共同體驗人生、體驗感動。

聯絡方式:https://www.facebook.com/tours4sweethome
加入好友

【版權宣告】 版權屬瑞奇所有,歡迎非商業用途轉載,並請於轉載文章之中註明原始出處,否則即視為侵權行為!


free counters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ckyshiu&aid=4192047

 回應文章

林口 豆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追清朝資料?
2010/07/04 20:50
請問這是您的興趣嗎? 還是職業?
瑞奇(rickyshiu) 於 2010-07-04 21:43 回覆:

應該說, 我是先在追一件日據時期的政治冤案,

後來便往前看見1895年前後的資料中的一些名詞,

便引發了我的興建去追查.......

ps: 咱們的職業其實差不了多少耶........只是我又多了導遊及領隊的證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