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望鄉──台灣史叢刊G8
2011/02/08 14:39:28瀏覽323|回應0|推薦2

書名:望鄉
作者:李純青
ISBN:957-8660-11-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11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書籍簡介:

四十年來各階段時局中對台灣問題的發言。
歷史的彎路‧蹉跎所不能銷挫的炙熱的愛國主義‧耿耿的黨性‧款款的鄉心,
以反映半世紀台灣問題演變的線索,縱四O年代以降不同時局對故鄉台灣問題的洞識。


緒言

  直到今天才整輯舊作,並補寫了一部分想說的新語,實在太遲、太遲了。

  蹉跎掉二十多年的歲月。

  這期間滄桑變化,感慨繫之。與我同時代的台灣人,已寥若晨星。偶爾在夢中相見,相對偶語,也是白頭宮女話開元間故事。與第二代第三代的台灣人相見,代溝越來越深邃多歧。不難想像,讀我五十年來所寫文章,當味如嚼蠟。

  舊作與新語一同問世,其目的有二:一是反映近半世紀間台灣問題的演變過程。二是提供言就我國對台灣政策的若干線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小冊子也許有一點參考價值。

  這裏收集了六十多篇文章,從抗戰期間開始。在抗戰以前,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國際公認。當時主張台灣獨立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時的要求獨立,即要求脫離日本,脫離殖民地地位。「七七事變」開始以後,中日兩國實際處於戰爭狀態,從政治上說,台灣人應與祖國併間作戰,義無反顧。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德國、意大利宣戰,宣布廢除三國簽訂的一切條約。在法律上,《馬關條約》已經廢除,台灣應該歸還中國。但在國際上,特別是美國,却在覬覦台灣。一九四三年一月至五月,我寫了反駁美國計劃佔有台灣的文章。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八日,在大陸的台胞各政治團體聯合組織的台灣革命同盟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重慶召開,發表宣言,求台灣歸宗中國。我參加過這個宣言的起草工作。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這個宣言以後得到蘇聯同意。宣言明白指出:台灣本來是中國領土,被日本「所竊取」,日本戰敗後,應歸還中國。據悉,開始討論時,邱吉爾持異議。如果說,《開羅宣言》只是一種政治意圖,那麼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布的聯合國家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更堂堂正正昭示這一定義。這個公告於同年八月十日為日本所接受,毫無疑問,它已成為戰勝國與戰敗國共同承認,具有國際條約的效力。

  《波茨坦公告》第八段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那就是滿洲(即我國東北)、台灣、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國,這是不容討論的國際條約。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按照規定履行《波茨坦公告》條件,十月二十五日,日本台灣總督安藤利吉代表日本政府在台北公會堂簽字投降,將台灣歸還中國。當晚,代表公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陳儀,即向全世界廣播:台灣已正式歸入中國版圖。

  這本小冊子收入了台灣復時我作為新聞記者所寫的一些通訊。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之一。

  當年,我在台灣見到各界人士,走在羣眾中間,沿西海岸由台北到東港,訪問全島。我也與老台共──即台灣共產黨、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的重要人物,多次接觸。我曾告訴他們:台灣光復了,目前大家興高采烈,但在國民黨統治下,很快地便會失望,從台灣歷史和人民性格推斷,接下去人民將起來反抗。不過,我並沒有預料到「二‧二八」事件會發生得那麼快,會有那麼大的規模。

  一九四五年十月五日,一個重霧輕寒的早晨,三架美國運輸機,從重慶九龍坡展翅起飛。中途在上海午餐。下午五時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三架運輸機運載了台灣省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人員,是到台灣接受日本投降的。為首的事秘書長葛敬恩。台灣人中有黃朝琴、李萬居、宋斐如、張邦杰等。還有由重慶各報紙派出的首批記者。因為我與台灣的關係,我是作為《大公報》記者參加這次採訪的。

  我出生在福建省安溪縣,福建台灣兩地都有家。我祖父、伯父、叔父和父親都是台灣籍。我不願做日本臣民,拒絕申請台灣籍。我家三代做茶葉生意。家住台北市大稻埕下奎府町,那條小街老名叫朝東街。幼失慈母的我,在台灣度過童年。以後來回於海峽兩岸,兩邊居住。最後一次告別台灣去日本是一九三六年一月。「七七事變」後,我從日本回國,進《大公報》從事新聞工作,父親屬台灣籍不許離開台灣。抗戰時期,父子間音塵盡絕。當我從重慶飛抵台灣時,骨肉離散已經九年。我不知父親生活何狀。他也不知道我的生死存亡。我回到台灣是尋根。從我的掌背來說,我的遠祖叫李邴,山東巨野人。據《巨野縣志》第十二卷《人物志》記載,李邴是宋末季崇寧五年(一一O六)年進士,隨南宋高宗南渡臨安,輾轉入閩,足於泉州。其子孫繁衍,有一支卜居安溪。

  命運給我極為殘酷的安排。就在我回到台北的那天早晨,我父親溘然逝世。當飛機降臨,已達黃昏時分,我到朝東街家裏,只見父親的遺體,得不到一面訣別之援。第二天,葬父於台北台北近郊芳蘭,紙灰飛舞,烏鴉盤旋,親友相送數人。天色和我的心同樣的暝暗。

  一九四六年秋,一位知名的台灣人士,我的朋友,到上海問我大陸內戰形勢。我說,國民黨在大陸軍事將全部潰敗。他又問:「那麼台灣呢?」我答:「那要看美國的態度。」他說:「我懂了。」

 想不到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後,台灣與祖國大陸竟然分離四十年於今。我再也沒有遇見這位朋友,杯酒論天下事已不可再,他已經與世長辭了。

  這本小冊子,主要收集了在大陸與台灣分離四十年間我錄續發表或未發表的文章。

  「二‧二八事變」時,我正在上海《大公報》工作,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和吳思漢在一起,靜聽台灣電台和陝北電台廣播,我們對起義情況都不了解。這裏收入的兩篇文章是根據李萬居給我寄來的報紙寫的。當時國內戰爭白熱化,全國各地都在發生不同情況的民變。國民黨正準備對人民進行屠殺,殺戒已開。他們在台灣鎮壓的藉口有二:一是有「奸黨」,即共產黨;一是有叛徒,即反叛祖國。在國民黨看來,殺這兩種人是「合法合理」的。我的文章主要是針對國民黨屠殺台灣人民的兩種藉口,以筆為矛,進行反擊。

  個人的認識,隨時日而逐漸深化,見於歷年紀念「二‧二八」所作之文。

  在此之前,由劉啓光集資,蘇新主編,在台灣出版《台灣評論》雜誌,我掛名當總編輯,而人在上海,盡義務地從上海剪寄大陸進步雜誌的一些論著,那就是所謂「文摘」之類。有時我也動筆寫一點短文,介紹大陸情況。這個雜誌沒出幾集,便被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查封。我曾託人質問陳儀,陳儀回話說:「你的文章說新四軍都是好人,問題就出在那個『都』字。如果你說新四軍也有好人,就可以無事。如今《台灣評論》雜誌在大陸已經找不到了。

  一九五四年六月十二日,我正式參加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過去,我和它沒有組織關係,只有工作上的協助關係和一些往來的朋友關係。我長期做新聞工作;從未想過要加入民主黨派,也很不習慣於黨政工作。

  同年八月六日,我代表台盟去北戴河參加協商會議,討論第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其他法律。八月二十二日,在京各民主黨派聯合發表《解放台灣宣言》,我代表台盟在宣言書上簽字,並講了話,講話未公開發表,底稿無存。

  我在台盟只是兼職,一九五四年以前,主要工作都在台盟以外。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七年,台盟主席是謝雪紅,我代表台盟在外活動,到一九五八年為止。一九五九年以後十八年,我和台盟沒有任何往來。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民主黨派恢復活動,我負責台盟工作兩個月,以後台盟主席就是蔡嘯,接著又是蘇子蘅,我從旁協助。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台盟換屆,我退居第二線。我說這麼一大堆歷史,不是要推卸責任,當然更不可能是邀功。只是為了使讀者明瞭者本小冊子各篇的時間背景、來龍去脈。換言之,這裏收集的文章只有一小部分是代表台盟的,其餘都屬於我個人的見解。

  在此應該補敘幾句。文化大革命期間,我也受到衝擊,住過牛棚,被抄家兩次,被專政有年。但是我,──應該說我們,千千萬萬受到衝擊的人,包括對黨和國家有過豐功偉績的老同志,除林彪一家外,沒有一個人逃亡外國。據我所知,有幾個著名黨外「右派」,請他們隨心所欲去國外生活,回答是:「我是中國人,生在中國,也要死在中國。」正如外國諺語所說:「不論正確與否,畢竟這是我的祖國。」文革為禍最烈的內蒙,也沒有一個成吉思汗的子孫出走國外。這是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的驕傲。中華民族不可侮!中國人不管遭受多麼深重的災難,只要還活著,始終要為國家鞠躬盡瘁。

  如果不發生朝鮮戰爭,祖國早已統一。由於歷史的嘲弄,國民黨僥倖在台灣苟延殘喘,依靠美國的庇護,生存下來。從杜魯門聲明──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遮斷台灣海峽起,經過三年朝鮮戰爭,到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美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這一系列的重大歷史演變,遂使台灣由內戰問題加上國際鬥爭問題,即欲解決台灣問題,既要與國民黨鬥爭,又要與外來者作鬥爭。問題才變得如此複雜和艱巨。

  一九五六年一月三十日,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宣布:「凡是願意走和平解放台灣道路的,不管任何人,也不管他們過去犯過多大罪過,中國人民都將寬大對待,不究既往。」不管語言怎樣說,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三十多年前就提出爭取和平解放台灣問題了。讀者可以在這本小冊子裏找到對台政策變化的一些隱隱脈絡。

  非常遺憾,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在這本小冊子上表現為空白。原因是眾所周知的,說清楚一點,我受到錯誤的打擊處分,我和當年一些誤國誤民的政治運動緊密相連,但並沒有被劃為「右派分子」。我不能不擱下筆來,無聲無息,無所作為。時間在我身上停滯了二十多年。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美建交,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葉劍英委員長談話提出九條具體政策,為國共談判基礎。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採親、旅遊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議。在此以後,為了創造有利於談判的氣氛,對國民黨的揭露批評大為減少。

  當台灣島上的人民受到統治者殘酷鎮壓時,我總是不能緘默,我有同樣的痛苦和憤怒。例如高雄事件發生後,一九八O年三月十五日,我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過強烈譴責的文章。

  這本小冊子所集輯的有關台灣問題的文章,我知道,這些東西之無甚高論,但此心耿耿,確實為台灣回歸祖國,為台灣人民利益,竭盡棉薄。吶喊了數十年。因此把它題名為《望台灣》(編按:台灣版改為《望鄉》)。

  現在看來,當年寫的這些文字,淺陋瑣碎,不成體統,未盡預言。我正在搜集資料,準備另寫一本比較有系統的書,願天假我以年,了却我的心願和義務。

一九八八年二月五日
大風之夜於北京


目錄
有膽有識‧才調無倫──代序---一
緒言---1
四十年代
 中國敝收復台灣──台灣是中國的老淪陷區---3
 再論關於台灣問題──讀《美國的戰後設計》---7
 馬關條約五十年感言---11
 對國際託管制的見解---14
 台灣問題發微---17
 台灣光復採訪錄---21
  之一 台北散記---21
  之二 在愛國熱潮中訪問台灣全島---28
  之三 米倉鬧米荒---39
  之四 殘破的工礦業---44
  之五 台灣的將來---49
  之六 認識台灣同胞---53
  之七 台灣產業資本概況---56
  之八 拾遺---63
  ﹝補白﹞台灣革命同盟會---66
 給台灣參政員---67
 抗議日警槍殺我同胞---70
 澀谷事件到底是什麼原因---73
 驚聞「二‧二八」慘案---77
 台灣民變真相鈎沉---80
五十年代---87
 駁斥關於台灣問題的謬論---89
 反對美蔣「共同防禦條約」---94
 在第二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的發言---97
 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八周年---100
 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發言---105
 還我台灣──紀念中國在台灣受降十周年---109
 爭取和平解放台灣---115
 紀念「二‧二八」起義十周年---120
 ﹝補白﹞ 悼宋斐如---124
七十年代125
 我參加了歡迎會---127
  第一次講話
  第二次講話
 台盟代表大會側記---140
 ﹝補白﹞ 步甘文芳先生韻---148
  ﹝附﹞甘文芳先生原詩
八十年代---149
 八十年代第一天---151
 向台灣當局說幾句話---154
 紀念鍾理和──在紀念鍾理和座談會上的發言---159
 政治學北京---162
 西藏和台灣---167
 歡迎黃植誠---170
 試論台灣經濟---172
 台灣工業的發展──再論台灣經濟---178
 促進和談早日實現---184
  ﹝附錄﹞葉劍英委員長九條建議---185
 無法投遞的訃文──悼念台灣老人蘇新---187
 光輝的史頁──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三百二十周年---191
 紀念台灣光復節---195
 台灣老人又弱一個──悼念陳文彬先生---199
 《阮台灣》歌謠集序---203
 歡迎雷根總統---206
 漫談有關台灣問題---209
 昆明雜感---215
 經濟體制改革與祖國統一---219
 可休的爭論---222
 無名英雄之碑---226
 鄉關何處是---232
 在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四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234
 在首都各界紀念台灣光復四十周年大會上的發言---236
 在紀念「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發表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39
 序《歷史的見證》---242
 鄭成功的歷史地位---247
 統一和對話---258
 談祖國統一問題---260
 彩雲歸──從「返鄉探親」談起---263
 我的發言──紀念「二‧二八」四十一周年---268
 寄語台灣領導人---273
  ﹝補白﹞本土化趨勢---275
 中國文化瑣談---277
 《當代台灣企業家》---284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njianpublic&aid=486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