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歷史綱要──台灣史叢刊G10
2009/06/10 10:53:32瀏覽305|回應0|推薦0

書名:台灣歷史綱要
作者:陳孔立 主編
ISBN:957-8660-39-1
出版:人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9巷7號
電話:02-2337-0039
傳真:02-2337-0867


從台灣原始社會到八八年初‧涵蓋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
究明各階段社會經濟構造‧民族關係‧
階級結構‧壓迫與抵抗的本質…

社會黎明期的台灣‧荷據台灣的社會構成‧明鄭封建社會‧
清代前期的經濟區域和商業的發展‧清代後期半殖民地化的過程‧日本統治下的壓抑與反抗‧
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性質…


序言◎戴逸

  《台灣歷史綱要》是一部集體編撰的學術著作。一九九三年底,由中國史學會和全國台灣研究會倡議,得到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一九九四年三月,組成九人的編委會,邀請國內的專家學者參加編撰,由廈門大學陳孔立教授擔任本書的主編,著手擬定計劃,收集材料,草擬綱目,撰寫書稿,反覆進行討論,聽取各方面意見,吸取海峽兩岸及國外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多次進行修改。編撰工作,再歷寒暑,全書殺青,於一九九六年四月由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出版。我們很高興,台灣人間出版社發行此書,這樣,台灣同胞們將能夠方便地閱讀到此書。

  編寫本書的目的是要把我國台灣島自古以來的歷史,原原本本如實地告訴全國和世界人民。台灣問題是當今人們關心的焦點,了解台灣的歷史,有助於人們了解台灣問題的由來和癥結所在,了解台灣今後發展的趨向;有助於人們認同和熱愛自己的祖國,有助於實現國家的統一。

  台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自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在這裡勞動、生活、生息、繁衍。自從十七世紀鄭成功驅逐了荷蘭殖民者以後,台灣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大批福建和廣東人,渡海來此,篳路藍縷,耕墾營生,所產大米、食糖,盛銷於大陸。洋務運動中,台灣建置近代工業交通,成績顯著,跨入全國先進地區的行列。一八八五年(光緒十一年),清政府下詔設立台灣省。甲午戰爭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台灣,台灣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抗。一九四五年年抗日戰爭勝利,依據《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台灣回歸祖國的懷抱。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崩潰,東撤台灣,其時,台灣全省人口有七百多萬人,絕大多數是大陸的移民或其後裔,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骨肉同胞。此後,將近半個世紀內,台灣人民辛勤努力,重建和發展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海岸兩岸同胞,同根共祖,血濃於水,語言文字、風俗習慣、行為規範,無不相同。家族組織、社會結構亦從大陸移植,手足情深,同出於一個源頭。

  台灣島處於祖國的東南海上,首當地國主義侵略的要衝,列強都曾覬覦、垂涎這座寶島的戰略價值和豐富資源。荷蘭曾占領台灣三十八年之久,日本又占領了五十年之久。台灣人民飽受帝國主義的蹂躪,反抗鬥爭,連綿不絕。在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中,台灣都是反侵略、反占領的戰場。英勇的台灣兒女,奮不顧身,打擊外國侵略者,與大陸人民並肩攜手,共同度過了漫長、艱苦的戰爭歲月。因此,一部台灣歷史,既體現了中國人民披荊斬棘,建設家園的勤勞創業精神,又體現了兩岸同胞風雨同舟,共禦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

  台灣歷史是古老而悠久的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成分,台灣和全國的歷史緊緊相連,息息相關,優樂相同,榮辱與共,很多方面具有共同性。同時,台灣作為一個省區,又有其地理的、社會的、人文的特點,經歷了與全國其他省區不同的過程,有其特殊性。在編寫此書時,我們時刻注意到這種共同性與特殊性的結合。如果,只看到了共同性,忽略了特殊性,或者只強調了特殊性,抹煞了共同性,都不可能正確地了解台灣的歷史與現狀,不可能了解海峽兩岸關係的過去與現在,也不可能正確地認識和判斷台灣未來的發展前途。

  歷史編纂是一項科學事業。歷史學家要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秉筆直書,不粉飾,不隱諱、不曲筆,公正客觀地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並努力從過去的史實中探索規律,接受教益。台灣與祖國血肉相連,不容分離,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宿。

  當前,中國歷史學界普遍關心地方史誌的研究和編纂,全國已出版了許多著作。但大家關心的台灣歷史,迄今還缺少一部正確、全面而又簡明、扼要的書籍。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一空白,對讀者了解台灣的歷史有所助益。

  參加編撰、定稿的專家學者和編委會的成員們雖然盡了很大努力,但由於我們為學識限,編寫時間又比較倉假,書中一定會有錯誤或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定,尤其希望得到台灣學術界和台灣同胞們得批評、指證。


目錄:
第一章 早期台灣/001
 第一節 地理環境和早期住民/002
  地理環境/002
  早期住民/004
 第二節 早期住民的社會生活/008
  舊石器文化與社會生活/008
  新石器文化與社會生活/010
  兩岸古代文化的比較/014
 第三節 早期台灣與大陸的關係/017
  早期的史籍記載/017
  澎湖駐軍與巡檢司的設立/019
  明代漢人遷居台灣/022
  日本的侵台活動/025
第二章 荷蘭入侵的三十八年/031
 第一節 荷蘭和西班牙的入侵/032
  荷蘭入侵澎湖/032
  荷蘭占領台灣/035
 第二節 殖民統治下的社會經濟/039
  社會結構與職業概況/039
  米糖生產與轉口貿易/043
 第三節 殖民統治與反抗鬥爭/048
  荷蘭的殖民統治/048
  人民的反抗/053
  荷蘭殖民者與鄭氏集團的矛盾/055
第三章 明鄭時期/065
 第一節 鄭成功收復台灣/066
  十七世紀中葉的中國大陸與台灣/066
  鄭成功進軍台灣和荷蘭殖民者的投降/069
  大陸政治文教制度的移植/074
 第二節 大陸移民與台灣開發/076
  移民與社會結構/076
  移民與土著居民的關係/082
  土地開發與生產發展/085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089
  清廷的經濟封鎖與台灣的內外貿易/093
 第三節 鄭氏政權的對外關係和鄭清關係/097
  鄭氏政權與荷、日、英等國的關係/097
  鄭氏政權與清廷之間的和與戰/102
第四章 清代前期/115
 第一節 康熙統一台灣與經濟發展/116
  統一台灣與移民高潮/116
  土地的拓墾/123
  農業經濟的成長/128
  經濟區域的形成和商業的發展/133
  分配關係與財政收入/136
 第二節 移民社會的結構與內外關係/143
  階級結構與職業結構/143
  祖籍地緣關係和社會組織/150
  移民與土著居民的關係/158
  移民與祖籍地及其他地區的關係/164
 第三節 政府的統治與社會矛盾/170
  行政機構的設置與統治的加強/170
  社會矛盾與農民起義/175
  游民騷亂和分類械鬥/186
第五章 清代後期/203
 第一節 外國入侵與對外貿易的發展/204
  鴉片戰爭與通商口岸的開放/204
  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外國資本的控制/210
 第二節 由移民社會向定居社會的轉變/219
  開港後經濟的變化/219
  社會結構變化/224
  農民起義與社會矛盾的變化/230
 第三節 台灣建省與近代化的開始/235
  日本的入侵/235
  治台政策的轉變/239
  法國的入侵/242
  台灣建省/246
  近代化的開始/251
 第四節 反對日本占領的鬥爭/258
  馬關條約與台灣的割讓/258
  反對割讓台灣的鬥爭/263
  台灣民主國/268
  反對占領的武裝鬥爭/272
第六章 日本統治的五十年/285
 第一節 殖民統治的建立/286
  殖民統治機構與法律體系/286
  殖民地經濟「基礎工程」的建立/290
  武裝抗日運動/294
 第二節 社會經濟的殖民地化/299
  原料產地的建立與「米糖相剋」/299
  殖民地的社會結構與分配關係/308
  殖民地教育的發展/319
 第三節 民族抵抗的社會運動/325
  政治抗爭與文化啟蒙/325
  農工運動與台灣共產黨/330
  理蕃政策與霧社起義/336
 第四節 殖民統治的強化與戰時反日活動/340
  戰時經濟統制/340
  統治的強化與皇民化運動/344
  人民的抵制和抗爭/348
第七章 當代台灣/359
 第一節 台灣光復/360
  光復與接收/360
  「二‧二八事件」/363
  戰後台灣經濟、文化的重建/366
 第二節 國民黨的專制統治/369
  東撤台灣與國民黨的改造/369
  「縣市自治」與「法統危機」/372
  白色恐怖下的政治事件/374
  美日的支持和兩岸的對峙/379
 第三節 經濟的恢復與發展/382
  土地改革與經濟恢復/382
  以農業培植工業與進行替代工業/384
  出口擴張與第二次進口替代/387
  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392
 第四節 社會與文化的變遷/395
  社會結構的變化/395
  社會運動的發展/402
  教育的發展/406
  文化領域的論爭/410
 第五節 本土化與自由化的推行/415
  蔣經國當權與「革新保台」/415
  「黨外」勢力的崛起和「政治革新」的開展/418
  兩岸關係的變化/422
後記/428


主編簡介:

陳孔立(一九三O─)
福建廈門人‧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班畢業
曾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
現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中國史學會理事、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關係學會理事



相關網站:
PChome人間出版社:http://store.pchome.com.tw/renjian/
人間網:http://www.ren-jian.com/
人間出版社奇摩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renjianpublic/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njianpublic&aid=302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