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Mendelssohn Elijah)
2015/11/25 10:29:09瀏覽14756|回應5|推薦92

我最喜歡的「以利亞」唱片,封面是這位先知的假想圖

我的好友是虔誠的佛教徒,除了佛經外,偶爾也會聽一些古典音樂,尤其巴哈的管風琴曲是他的最愛。有次我在車上放孟德爾頌的神劇「以利亞」,其中有段輕盈的八重唱,他說很好聽,問我裡面到底在唱什麼,我一五一十的和他說,沒想到他聽完後,卻再也不想去欣賞這首曲子了...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這齣神劇對異教毫無包容,除了耶和華,其他的神都視為異端,所以他不喜歡。例如這齣神劇剛開始,先知以利亞就對當時以色列的國王亞哈說:「我指著我所事奉的耶和華起誓,這些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也不下雨。」

原來是因為國王亞哈娶了腓尼基的公主耶洗別後,就離棄了耶和華,改奉巴力為神,結果大批的民眾也改信巴力,耶和華非常震怒,於是藉著先知以利亞的宣告來懲罰以色列人,自此後就進入了連年無雨的旱災。

這聽來算是一種天譴,但巴力的崇拜與當時的農牧社會息息相關,因為巴力是「農業之神」,「風雨之神」,「生育之神」,民眾透過祭拜而祈求風調雨順,四季豐收,似乎也很自然,只是其祭拜過程相當淫亂與血腥,有將活人獻祭者,有當場與廟妓性交者,對注重倫理的基督教來說罪大惡極,而巴力又被做成各種神像,有牛頭人身者,有山寨版男性生殖器者尷尬...也讓禁拜偶像的基督教深痛惡絕,朋友聽了後也不認同這種淫邪的宗教,以下是巴力的一種神像:

後來以利亞就奉神的命令,與信奉巴力的國王、王妃、先知...等抗爭到底,他由於預言了旱災,又將火視為神的顯聖,最後又乘火車火馬到了天國,其個性也如火一樣激烈而強悍,所以一向被稱為「烈火的先知」。

而將這「烈火的先知」一生故事搬上舞台的,是素有最幸福的音樂家之稱的孟德爾頌。雖然他是為了英國伯明罕音樂節而寫,但選擇這題材是他自己的意思,他很欣賞以利亞的堅忍,勇氣,和打擊巴力教徒的決心~這似乎與我們印象中優雅、文質彬彬的孟德爾頌形象不合,但孟德爾頌的個性與以利亞確實有相似處,他堅守古典立場,批評先進派作曲家毫不手軟(他說:摸過白遼士的總譜要洗手),還曾經急速指揮華格納的唐懷瑟序曲,故意捉弄華格納,讓此首作品沒法為人了解,讓華格納非常不滿。

菲利克斯‧孟德爾頌(1809-1847),音樂史上的天才及紳士。

另外孟德爾頌也有興奮症,發作起來相當焦躁,曾讓家人嚇了一大跳,後來他因心肌梗塞早逝與此可能有關,這狂熱的一面是後人比較不熟悉的,可見孟德爾頌與這位先知有微妙的相關性,當時的他推掉許多邀約,竭盡全力趕寫「以利亞」,深怕趕不上一八四六年的首演,結果當然還是趕上了,演出時動用了一百多人的管絃樂團與二百多人的合唱團,大獲成功,隔年他又加以改寫,讓全劇水準更加高超,只是這也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了...

這劇的成功因素很多,包括孟德爾頌對宗教的虔誠,對以利亞的愛和崇敬,他精通巴哈與韓德爾的藝術,多聲部合唱寫作巧妙,能在多條旋律並行時保持優美與輕盈,但結構仍然紮實,只欣賞這部分就值回票價了。還有他為這神劇第一部所寫的音樂很刺激,有些樂段算是「衝組」的,與他往日抒情斯文的作法不同,沒辦法以利亞是「烈火的先知」啊,與巴力教徒作戰當然慘烈,而在描述以利亞升天的合唱曲裡,其音響的厚度與響度皆相當驚人,孟德爾頌絕非只求安逸舒適的「幸福作曲家」,他在此突破往日所有束縛,常聽到合唱團狂熱的喊出:火焰(Feuer)

這次NSO要演出的是德文版的,其實這才是「以利亞」的原版,孟德爾頌畢竟是德國人,英文版是為了在伯明罕演出而改編的,只是對從小就受英文教育的台灣人來說,英文版好親近的多,很多地方只要用聽的就明白了,德文版就沒法這樣了,非打字幕不可,不然到第二部可能會睡著烏雲飄過...全劇的歌詞可見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這是台北醫學大學合唱團98年演出的節目單,幾乎是非常完整,只有很少的曲子漏掉,我在文章裡會補足,這是英文版的,還好與德文版的差距不大,雖然許多唱詞的重音會有差異,除非兩種語言都很熟悉的人才會在意啦~

見以上影片,這是我最喜歡的以利亞版本,由男低音Theo Adam唱以利亞,Sawalisch指揮Leipzig Gewandhaus 管絃樂團與合唱團,Adam的聲音神聖純淨又充滿威嚴,非常適合以利亞。第一部剛開始是d小調(導引),先是一連串和絃,這可稱為宣告動機,然後就由以利亞唱出:「我指著我所事奉的耶和華起誓,這些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也不下雨(影片0:10)。」這也是聖經中第一次提到以利亞,他是先知,也是神的代言人。而在「不降露不下雨」這有連續的增四度旋律(0:37),這稱為詛咒動機,增四度在古代一向被稱為「魔鬼音程」,用在這裡有很不祥的感覺,暗示著災難:

然後是賦格式的序曲(1:10),主題陰暗而緊張,表現旱災的來勢洶洶,主題以及後來的倒影部分還常常合在一起(2:21),製造出更緊湊的氣氛...序曲完後是第一曲,以色列人高喊救命(4:03),樂團總奏還加上強奏的管風琴,效果如同哭天喊地,「麥秋已過夏日已完」這句又寫成了賦格式合唱(4:29),在神劇的傳統裡,因為裡面的群眾場景通常很多,賦格這種用一個聲部先奏主題,其他聲部再加以模仿的曲式是非常重要的,可傳達一種互相呼應的感覺,也能展現群眾的意志及力量,以利亞的賦格式合唱曲相當多,孟德爾頌通常會把主題的旋律分兩個段落,這樣每個段落又可以各自再構成一個段落,然後讓它們在各個聲部上神出鬼沒,一下手牽手在一起,一下又頭也不回的逃離,所以欣賞合唱時要注意每個聲部的動態,會很有意思的。

第二曲民眾乾渴到僅剩最後微弱的力氣唱著:「主啊...請聽我們的祈求...」(7:51)女高音和女中音獨唱者唱著:「錫安伸出了手,卻無人來安慰」(8:02),然後背景又出現民眾合唱「主啊...請聽我們的祈求...」的聲音(8:30),那種無力感與悲慘像一幅活生生的畫面,雖用聽的,卻像在眼前。

第三曲是宣敘調(10:01),由亞哈王的家臣俄巴底唱出,他是亞哈王的家臣,卻敬畏著神,暗中反對巴力教,他的男高音也與以利亞的男低音形成對比。在第四曲的詠嘆調(10:47),他告訴大家:「若你盡心尋求我,就必尋見。」曲子最後還再度強調:「這是神曾說過的(12:56)。」意思是提醒以色列人,只要悔改與巴力教說拜拜,就能免於災禍。

第五曲又是首規模龐大的合唱曲,剛開始是黑暗的C小調,受旱災之苦的民眾抱怨神忽視他們,輕蔑他們(13:22),「祂詛咒降災於我們」這段又是賦格式的呼喊,主題用了增四度的詛咒動機(13:38),但到「我們的神是忌邪的神」這段突然變慢(14:37),轉為聖詠式的合唱,而到「愛祂守祂誡命的」這段轉為C大調(15:44),歌詞與氣氛都一轉為明亮,綿延不絕的合唱好像歌詞裡「祂必賜福於他直到千代」的意境,那一直升高音階的手法像是直觸雲端。

第六曲開始以利亞要開始他的「服事之旅」了(17:55),見以下地圖:

以利亞原先在以色列京城撒瑪利亞,旱災來了,天使要他去基立溪,喝那裏的水免得渴死。第七曲(18:40)則是我前面所說的八重唱(標題是雙四重唱),這節目單中沒有歌詞,我補充如下:

上主命令天使,守護你所走的道路,他們伸出手導引你,讓

你的腳不至於踢到石頭。

這首天使八重唱分為男女各兩組四重唱,和聲雖然大部分只用三和絃,有時用七和絃,但八個聲部清清楚楚,清澈如泉水,若天使也會竊竊私語,大概就是像這樣了~接下來的七A這曲(21:31),天使又告訴以利亞說,溪水乾了後,要去最北的薩勒法去,神已經安排了一個寡婦供養你。
 

第八曲是全劇最像歌劇的段落,雙簧管剛開始就奏出如同哭泣般的音型(22:25),以利亞到薩勒法,遇見了那寡婦,但她的兒子生了重病而氣絕,寡婦傷心欲絕,哭天搶地,以利亞看到了,就虔誠祈求神(24:45),兒子終於活了過來,寡婦轉悲為狂喜(27:39),兩人一起讚美上主。第九曲又是一首清新甜美的合唱(29:24),溫柔的告訴大家:「敬畏神的人,就是有福」,每次聽最後那段(32:03)就想到二十年後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

第十曲見歌詞,那宣告動機又出現了(32:35),以利亞到亞哈國王面前,說三年已到(32:41),我要請神降雨了,亞哈王(男高音),開始指責以利亞(33:36),認為以利亞就是給以色列帶來旱災的烏鴉嘴,眾人鼓譟,但以利亞也不甘示弱的還擊(33:51),說國王迷信巴力教才讓以色列遭致旱災,眾人(乾脆說是愚民)則無條件贊成國王說的,以利亞只有孤身一人,他提議召開見證大會(35:02),選一隻牛,大家各自向自己的神祈禱,誰能憑空能在上面點火的,就是真神,而且地方在巴力教徒眾多的迦密山,算是很給他們面子了~巴力的先知們(合唱)聞言立刻答應。

第十一曲歌詞節目單沒有,先是巴力先知們的呼喊(36:33),他們要巴力快快顯靈,我非常喜歡這合唱曲的和聲,這版本的唱法有點呆版,但這才是對的,可描寫他們的盲從與愚昧,有些版本把整首以利亞都演得很神聖,這樣才是呆板啦尷尬...他們又要巴力降下火來毀滅異教徒,聽來有一種原始的野蠻感覺,還把火(Feuer)這個字放在樂句最後特別強調(38:46),這是以利亞全劇的特色,誰叫以利亞是「烈火的先知」呢?第十二曲以利亞見巴力久沒回應,還嘻笑說他可能在享樂或是去睡覺了(40:23),請大聲一點吧~由此可看見以利亞嚴肅外的另外一面。第十三曲中巴力先知們越叫越絕望(41:50),最後喊了四次(43:04),這四次的中間孟德爾頌都用了全樂團的休止符,等於讓這三次皆空無回應,誰說休止符不能講故事呢?

巴力的先知呼喊無回應(圖片來源:https://www.tes.com/lessons/gtqYLZXdowBw6g/assembly-elijah-3)

第十四曲見歌詞,是輪到以利亞的祈禱了(44:01)~他只真誠祈禱了幾下,再加上第十五曲的四重唱(46:59),神就把火給降下來了~這首四重唱歌詞節目單並沒有,這是巴哈式的聖詠曲,但有孟德爾頌特有的輕盈感,原曲不是他創作的,所以算是改編曲,歌詞是:

把你的重擔交給上主,祂會扶持你,絕不讓義人陷入險境。主的仁慈像天一樣廣大,決不讓信靠祂的人遭到羞辱。

第十六曲以利亞呼喊希望神能讓天使變成靈火降臨(48:48),火就真的出現,而且是超級烈火,把包含牛隻在內所有祭品都燒完了,眾人驚訝萬分(49:19),跪拜在地,敬畏耶和華為唯一真神,音符激烈的在各聲部接力,好像火蔓延在各聲部。終於血腥的事來了~以利亞要大家把巴力的先知全部抓住(51:24),帶去基順河處死,一個也不能跑掉,民眾也高聲附和,顯然以利亞要將巴力教滅絕。

應該是在行刑的同時吧~以利亞唱出激烈的詠嘆調(第十七曲,51:51),警告我們這是天譴,若背棄神,下場就和這些先知一樣。剛開始又再度強調火(Feuer,51:54)這個字,後來也用花腔強調鐵鎚(hammer,52:06)這個字,只是這裡聽來像是顫抖與恐懼,神的懲罰果然慘烈...以利亞看來已經勝利了,可以帶領人民重新回到神的懷抱,但在第十八曲(53:59),女低音卻唱出了心中的憂慮,因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人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這曲的安排未卜先知,正是能與先知以利亞搭配的音樂。

第十九曲是俄巴底求以利亞(56:33),希望能救救因旱災受苦的人民。以利亞向神祈禱(57:07,希望能快點雨,人民呼應,還叫一小童看天與海有無動靜(58:11),小童看了幾次都沒有(58:30),以利亞更加虔誠的祈求(1:00:30),終於小童看到了海上飄來了烏雲,涼風蔽了天日,這裡由E音直接轉為降E音(1:01:11),大調也轉為小調,氣氛突然陰暗,這有沒讓人想到後來馬勒常用的手法呢?眾人感謝神(1:01:23),第二十曲是第一部終結的大合唱,更是全劇最雄偉的曲子,先是感謝神(1:02:03),然後讚嘆大雨洶湧滂沱,海浪翻滾(1:02:35),感謝神的旋律又加進去(1:02:55),豐富的層次感若用龐大的合唱團就如大海一般浩瀚,這也許是大家在演以利亞時愛用大合唱團的原因之一吧,後面不忘提醒神的能力,是比這些風和海嘯更劇力萬鈞的喔!(1:03:40)第一部就在感謝神的淚水和喜悅中結束。

第二十一曲(進入第二部)見以上影片,歌唱部分剛開始的升f音(0:06)據說是為了女高音珍妮‧琳德所作,孟德爾頌覺得她的升F高音特別好聽,她也是孟德爾頌的紅粉知己。這歌剛開始也和劇裡其他女歌手所唱的曲子一樣,是有點憂慮的(b小調),後來到了「唯有我是安慰你們的」這段直接把b小調的第三音d升了一個半音轉為B大調(3:18),氣氛才明亮起來,後又接上第二十二曲的合唱「不要害怕」(5:36),這是僅次於第二十曲的雄偉作品,充滿光明的信心,中間的「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6:52)」又是用賦格式的寫法,但主題竟然是第二曲「錫安伸出了手,卻無人來安慰」的旋律,似乎暗示著些什麼,下一曲就知道了。我想說有人把孟德爾頌當成軟綿綿沒戲劇性,沒衝擊性的作曲家,但在我看來他在以利亞中所用的手法,根本是音樂先知等級的啊~

珍妮‧琳德

第二十三曲開始是宣告動機(9:53),以利亞仍加碼痛罵亞哈離棄神敬拜巴力偶像(9:55),殺害了義人,神必擊打以色列。這些話讓他由大勝瞬間轉為大敗,因為那位篤信巴力的王妃耶洗別聽到了(11:19),她親自出馬,反而痛批以利亞妄自尊大以神的代言人自居,竟然詛咒以色列!群眾再度轉向,高喊以利亞該死!(12:16)第二十四曲就是描述群眾群情激憤的場景(13:05),大家鼓譟要去捉拿以利亞處死。

第二十五曲是俄巴底急忙來通知以利亞(14:39),說大家要來抓你了,快逃去荒野裡吧!以利亞非常詫異(16:02),說:他們受災成這樣,竟然還不知憂傷與悔改!然後這位先知就逃走了,雖然我們可以說他軟弱不復第一部的神勇,但也可以解釋說他對以色列人已經傷透了心,失望到底默然成了絕望。

第二十六曲是我非常喜歡的(16:47),也是全劇最富感情和深度的詠嘆調,展現這位如火般激烈的先知以利亞內心世界,尤其喜歡大提琴的伴奏,孟德爾頌將巴哈式的和聲法融會貫通到達化境,他愛用突然下降一個半音方式改變整個氣氛,這裡將主調升f小調的第二級G音降個半音(17:30),就能輕易表達一種萬念俱灰,但又得到解脫的感覺,他認為自己的一生已失敗(18:40),沒能完成神交付給他的任務,後面又痛心以色列人背棄神(19:18),祭壇如今已全毀,連神的先知只剩他一人了,還不放過要斬盡殺絕,但求神賜他一死(21:17),以獲得解脫,說孟德爾頌缺乏深度的真應該來聽聽此曲...


第二十七曲是說以利亞睡著了(21:53),天使圍繞在他身邊。第二十八曲可能是全劇最早出名的曲子(22:36),是天使的三重唱,和聲簡單純淨,並無伴奏,很容易一聽就喜歡。第二十九曲(24:15)這節目單沒有,我翻譯如下:

看吧,這看守以色列的人不會睡著的,若你困在苦惱中,神將會給你力量。

我覺得這首合唱曲雖旋律溫暖優美,但接在相同性質的第二十八首後面,有點單調,也是全劇少數我覺得不夠精采的地方,事實上第二部這問題比較明顯,有時宗教的虔誠似乎壓過了戲劇性,恐怕會讓一些只想欣賞音樂的聽眾覺得厭煩,但教友應該聽得滿感動的啦。

第三十曲是天使叫以利亞起來~睡夠了吧(27:15)?還要趕路啦,要到神的山~何烈(或西奈)山啦!我們再看看上面的地圖~這可是在猶大王國的最南端啊!詫異...有幾百公里,天使預告說要走四十晝夜。但以利亞已全然放棄,第二十六曲中那心痛的旋律再現(27:48),他但求一死而已。第三十一曲是天使鼓勵他要信任神(29:02),不要因惡人的暴行而煩惱,這裡又用了半音下降的和聲法,又還是降第二級音,但這次降的是C大調的第二級音D(29:10),與第二十六曲的小調不同,絕望的心境開始有了改變。

第三十二曲節目單又沒有(31:21),其實歌詞很簡單~就是「忍耐到最後的人,是有福的」,這曲子與前面合唱最不同的地方我以為是頻頻出現的七和絃,比較沒那麼和諧了,這當然是暗示著「忍耐」...尷尬

第三十三曲見歌詞,黑夜來臨(34:28),以利亞感到懼怕,渴望與神同在,豎笛和弦樂奏出了第一曲裡面「麥秋已過夏日已完」的旋律(35:00),這也是對神降雨的渴求,孟德爾頌有注意到兩者共通的地方。天使(女高音)對以利亞說神即將降臨(35:50),請你蒙著臉...

第三十四曲節目單沒有歌詞,這是第二部最具戲劇性的合唱曲,描寫神經過的情景,先是起了暴風(36:25),音樂也隨之如怒滔捲起,又說:「但主不在暴風之中」(36:59),音樂隨之沉寂。然後又是海嘯滔天,造成地震(37:15),音樂又搖動起來,又說:「但主不在地震之中」(37:50),音樂又隨之沉寂...後來地震後烈火燃起,又聽到激烈的火(Feuer,38:05)字,這已經第N次了啦,但神也不在烈火中,直到烈火燃燒後的餘溫殘響,神才出現了...(39:10)

第三十五曲是歌頌神的榮光,女中音宣布有天使薩拉弗在神的上方,這裡的管弦樂非常巧妙(40:54),那清澈的高音如天使飛翔的聲音:

然後由女高音二,女中音二,以及四聲部混聲合唱團,展開了八部合唱(41:51),四位女獨唱者的聲音就比參雜著一位男高音和一位男低音,更像在天上飛翔的天使。他們喊著:聖哉!聖哉!聖哉!神是萬軍之主!祂的榮耀充滿世間!

第三十六曲見歌詞,開頭是男聲合唱,與前一曲中天使的聲音作對比,象徵著神的聲音,祂要以利亞回去以色列(44:20),也安排了七千個不向巴力低頭的人,以利亞終於覺得不再孤單,他的德文唱詞與英文的略有不同,我翻譯如下:

我帶著主的力量回去,祢是唯一的主,為了祢我必須忍受苦難,如今我滿心歡喜,滿身安適。

這句「主的力量」(Kraft des Herrn,45:18)刻意的將音提高強調,我還發現英文歌詞也將同樣的字聲音提高,足見孟德爾頌是很重視這種象徵,這樣的形態在後面幾曲也會出現,直到全劇終曲賦格的合唱主題。第三十七首是以利亞的詠嘆調(45:44),相當簡短,基本上是延續上一首裡那種堅定的信心,雙簧管的伴奏方式讓人想到巴哈的馬太受難曲,歌詞是:

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你的慈愛必不離開我,你平安的約也不遷移。

第三十八首是以利亞的升天,先是讚嘆他那如烈火一樣的勇氣與義舉(48:17),這裡又出現了狂熱的火(Feuer,48:23)字,不知又是第幾次了啦,他後來將國王打敗(48:42),巴力教最終也被趕出了以色列,神用燃著火的車和火馬下凡接以利亞到天國(49:52),這當然也是一連串的火,最後那句「乘旋風升天」用了許多小號的三連音(50:34),樂團還加上管風琴及低音大號,合唱團女高音與男高音,女中音與男低音分成兩組,以不同的旋律,用卡農的方式,共同頌讚這偉大的一刻:

此後以利亞已經升天,只剩頌讚他的歌聲,第三十九曲描述以利亞在天國的光輝,在光輝(Leuchten,51:19)這個字又刻意把音提高,與三十六曲「主的力量」那句相同。第四十曲(54:04)節目單又沒有,這又是個宣敘調,大意是說神派遣以利亞來,將使父親的心轉向孩子,孩子的心轉向父親,大家一起歸向主,神就不會再降下災難來,曲子的最後已是減四度(54:59),不再是象徵災禍的增四度了...
 

第四十一曲剛開始是由長號和法國號等奏出D音(55:16),但這裡轉到了D大調,全劇從開始的d小調到此終於功德圓滿,然後是像葛利果聖歌的曲調,男聲合唱唱出:「一個人從北國(指的是以色列)醒來,從日出之地過來(55:20)。」然後混聲合唱進來,高呼:「他呼喚主的名(56:34),追隨著坐在座上的王者,他是主揀選的僕人,是主的心所喜悅的...是智慧與聰明的靈魂,思想與勇氣的靈魂,是認識且敬畏主的靈魂。」在「主的名這句,又再度將主(Herrn,56:37)這個字的音抬高,這是終曲前的偉大頌歌,也有人說這是預言耶穌基督的降臨。然後是第四十二曲的四重唱(58:45),看歌詞,是用水來象徵主對人的恩惠,這正與第一部最後神發大水讓旱災得救一樣,兩者遙相呼應,構成完美的結構,同時也與全曲基調的火形成對比~火是來警告人們的,水則是賜福於人們的。

第四十三曲的是全劇的最終,大家要讚美的不是以利亞,而是那至高的神了~開始是低音旱地拔蔥而起的前奏(1:02:15),這裡D大調似乎該理所當然,但怎麼有參雜d小調的降b音呢?耐人尋味:

這時響出了對神的讚美歌,又從d小調開始,還出現了拿坡里六和絃(1:02:20),和聲多變且豐富,後來才轉到D大調,這樣的過程是不是隱喻整個過程的曲折和得來不易呢?然後以「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為主題寫成合唱賦格曲(1:03:00),這次是將名(Name,1:03:04)這個字抬高,明確的轉速度為快板,眾人歡欣鼓舞,頌讚神的榮耀,最後以「阿門」的大合唱(1:04:54)燦爛莊嚴的結束。

 

越是了解「以利亞」的細節,就越覺得孟德爾頌作曲的巧妙,特別是他所喜歡的預告性音樂手法,可以很完美的搭配先知以利亞,我也滿難想像寫作這樣一齣這麼多有趣細節的作品,需要多少心力,讓孟德爾頌這樣天才與技術兼備的作曲家也覺心力交瘁,還好靠著對神堅定的信仰引導著他,這可能是「以利亞」最動人的地方,感覺孟德爾頌作曲時解放了束縛,到達新的境界,很可惜天沒給他更多的壽命,不然他應該還能再寫出更驚人的作品,人家就不會再以什麼音樂紳士、「最幸福的音樂家」來稱呼他了,看看總譜,以利亞可說處處充滿智慧及巧思,孟德爾頌的深度,可能超過我們想像...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35990126

 回應文章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30 20:50

我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對於基督教的排他性也頗不以為然,讓人質疑宗教的博愛情懷。

不過對於西方的宗教音樂,我完全可以撇開宗教而只把它視為音樂,而且覺得宗教音樂比起教義本身更具有昇華情感救贖靈魂的作用,就像孟德爾頌的《以利亞》。

夏爾克都說是書寫聽音樂的心得,在我看來都是龐然的學問,帶領讓我們重新認識"最幸福音樂家"。得意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2-02 12:20 回覆:
Bianca午安~還好妳不會被宗教信仰影響,不然就可能沒法接受聖樂,其實聖樂也是音樂中重要的樂種,很多曲式還是由此發展出來的。這不是什麼龐然的學問啦,只是因為聽以利亞久了,總有一些心得,把它寫在這裡而已啦,現在期待12/5NSO的音樂會。

BC
2015/11/28 11:54
我是參演12/5音樂會的合唱團成員
謝謝作者精闢的分析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1-29 18:45 回覆:

謝謝~要好好加油喔,期待12/5的音樂會。


詹于萱(瑀璇~一生為你沏茶的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7 19:21

規模宏大,結構嚴謹

有些許巴哈馬太受難曲的影子

我想一切的一切都是歸勸人們向善

有許多宗教跟血統之間的批判

是部很好的神劇,願我們喚醒沉睡的良知

這樣的回應希望不會太過嚴肅

謝謝夏爾克分享~祝福假期愉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1-29 18:44 回覆:
瑀璇晚安,孟德爾頌曾經重新演出巴哈的馬太受難曲和韓德爾的神劇,這都是音樂史上重要的事件,所以他的作品受這些巴洛克經典的影響很大,至於孟德爾頌因為是猶太人而受到當代及後世的批判,我覺得是種族偏見所致。妳的回應不會太嚴肅啦~好友只要來,回應什麼都好喔。

reaizuguo*😻比亞迪超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孟德爾松
2015/11/26 08:18
古典音樂裡猶太裔的音樂家實力雄厚
特別喜歡其中的佼佼者,孟德爾松
他太多的作品都百聽不厭
尤其喜愛《意大利人》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
謝謝爾克兄花功夫寫這篇來分享,長了不少知識  😊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1-27 13:02 回覆:
愛華兄午安,我也很喜歡義大利交響曲,雖然對小提琴協奏曲有點聽膩了啦,孟德爾頌,馬勒都是我很喜歡的猶太人音樂家,還忘了加上蓋希文,我是他的鐵粉,這篇停停續續寫了兩年,直到最近要聽12/5NSO的音樂會才寫完。

WW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6 00:55

除了音樂,還深度介紹劇中人物背景

凸顯歌劇蘊含音樂外,對人性的刻畫

洋溢古典藝術氣息,使讀者心情隨好友文采激盪

精湛出眾的報導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11-27 12:58 回覆:
謝謝薇薇,這篇是為了12/5去聽NSO音樂會寫的,以利亞規模龐大,結構繁複,希望大家看完後能更了解曲子,也對孟德爾頌有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