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樣的司馬遷
2009/12/10 10:10:52瀏覽1186|回應0|推薦41

司馬遷的史記~一部從三皇五帝以迄漢武,綿延千年,橫跨中華民族上古史的曠世史書,不只是一部啟後世史學的鉅作,更是一部文辭優美敘事簡潔的文學大典。作者司馬遷,不僅是一位置之死地而後生、不畏皇權的史官,也是一位足跡踏遍全國名山大岳的旅行家,更是一位踵繼前賢、秉春秋之筆爲後世立榜樣的史學與文學大家。

史記全書浩瀚廣博,其中最精采的,應該是忠於史實的『秉筆直書』,尤其是寫到楚漢相爭的那幾年。雖然政治上一向是『成者王、敗者寇』的觀念,但是司馬遷的史記,則忠實的敘述了秦、漢之間,那四、五年的天下『實歸於項羽號令』的史實,所以會有項羽的本紀(敘述帝王的事蹟)出現。

從史記相關史料的記載與描述中,『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與『市井無賴嗜酒好色』的劉三(劉邦),當事人角色鮮明的散見於兩人的本紀與相關的列傳中,甚至對於當時漢武帝劉小豬好大喜功的描述與批判,也可以在鹽鐵論與貨殖列傳中看到一些蛛絲馬跡。所以,若說司馬遷之所以將史記寫到當代的漢武帝一朝,而且不假辭色的依史實秉筆直書,是爲了報復被漢武帝以宮刑對待的深仇大恨。則被司馬遷著書罵得暢快淋漓的漢武帝,以這麼一位專斷跋扈的皇帝而言,殺自己的兒子都狠得下心了,還會在乎一個刑餘之人的史官司馬遷嗎?或許漢武帝之所以沒有嚴禁此書(據說當時也曾經大發雷霆),是因為心虛與『錯閹』了司馬遷的內咎虧欠之所致吧? 

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朝歷代的史蹟典故裡,我們不難發現,人類最常犯的毛病往往是記不住歷史的教訓,所以歷史的悲劇才會在各個朝代不斷的重演。

自來,能以歷史為鑑的帝王不多,因為人們的通病往往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試想,位登九五至尊之後,放眼望去都是百官與百姓跪地膜拜的景象,權力在手,何其痛快,加上身旁還有一群阿諛奉承之徒三呼萬歲,此時,即使是阿斗也會自認天縱英明吧?等而下之者,明明知道自己的決策錯誤,還硬抝,以為錯到底就是對的,臣下若敢多說幾句輒斧鉞加身。所以,也只有少數秉性仁厚又懂得自省的皇帝,知道個人的智慧有限,所以會從歷史的教訓中學會如何匡濟自己的缺失,學會如何選用公勤廉能的賢能之士以充實自己的執政團隊。

看看歷史,看看我們的大環境,再看看我們的週遭,這種人性缺陷的例子實在是多不勝數,可是,正如先人之所言,能正視歷史教訓的人實在太少了,無怪乎,有人會說:「歷史給人最大的教訓,就是,人們從不記取歷史的教訓」,良有以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120514653&aid=357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