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第十八品釋解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2008/05/31 08:23:06瀏覽2199|回應2|推薦29

金剛經第十八品釋解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佛乘宗第三代法傳人 李善單 導師

金剛經三十二品三十二幅畫作,
因佛法而生。
以線條與色彩詮釋金剛經精義,
同證觀者的自性。
以何觀?如是觀。

題名:金剛經第18品—一體同觀分年代:2007
素材:油彩‧畫布
尺寸:72.5x91 cm (30F)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裡分成三大區域,第一大區域講的是什麼呢?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代表了什麼?能用、境界、成就、次第、圓滿第二個階段代表了什麼呢?空間一切的相、它代表恆河沙、無量世界、一切眾生、所有心等等等等,代表空間。第三個部份代表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所以第十八品的部份,代表了三個:第一個代表能用第二個代表涵蓋在一切空間的相第三個是代表時間。他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他提肉眼開始,就是一般眾生的感受,眾生的心境,眾生的境界。為什麼要從這裡提起呢?今天如果說你有慧眼、你有法眼、你有天眼、你境界非常的高啦!你在境界這麼高的情況下,如果你沒有「肉眼」,就不能體會眾生。所以他從肉眼開始,意思是指什麼呢?指他能夠站在眾生的角度,能夠站在眾生的心情,能夠站在眾生──縱使他是在三界內,還在無明的狀態裡面,能鮈用心去體會。

所以從肉眼開始講起。你看看,既然佛已經有佛眼了,他要這個肉眼幹嘛?它是代表對眾生的「慈悲」!所以他說:「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所以肉眼代表在三界內的眾生,還在無明之中的眾生,能夠完全的去體會到他們心中的一切思惟、他們的眼光、他們的看法。可怕的是,你境界修得高,沒辦法去體會一般境界剛開始修、還沒修行的人,最怕的是這樣子。這樣子久而久之就一定會產生「慢」!這個千萬記得,修行上面最怕的是「慢」自己常常會忘記,忘記自己從初級班、中級班經歷過什麼樣的情況到了高級班,到了人體生命科學班、到了心法班、開始修行該有的變化都有等等。再回過頭來聽初級班講那些心得報告,初級班在問的問題就覺得不耐煩,以至於覺得人家問的問題太膚淺,這是不對的,這是絕對的錯誤。

所以它肉眼裡面所代表的涵義就是這個,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能夠體會眾生、他現在他的佛性跟你等無二別,跟你一樣的圓滿,跟佛一樣的圓滿。但是在他的肉身,在他的自身對自己慧命的認知上面,在他次第實証上面還沒有到達這個境界。還沒有到達這個境界,你還是把他當作佛來看;他的任何表現,任何的言詞,任何所詢問的在修行上面,我們都要非常的珍惜。都要用非常關懷的心量、非常慈悲的心量、非常歡喜的心量,來聽任何人問的任何問題,這才是對的。不然「修行」最後「法慢」一定起來,這個最怕,一定會有這個我慢,一定會有這個法慢。為什麼?認為問的問題太膚淺了、不值得回答、懶得理會、不想交往,這是很大的錯誤。所以他從肉眼提示而起就是在這裡。

各位以後在弘法上面也是一樣。你慢慢的以後就會有機會弘法,你在次第的弘法過程裡面,一開始人家問你問題,好興奮、竭盡所能、渾身解數,一切言辭都搬弄出來,人家只問一個小問題,講了三個小時講不完。久而久之,同樣一個問題,問了一次、三次、八次、二十次、一百次、二百次,我告訴你,你就跟他講去找常住好了,找別人、找某某講師某某助教去好了,不要來找我了,自然而然就會變成這個樣子,這是不對的。你時時刻刻對於眾生在任何一個微小的時間裡面,展露出他對於佛性的認知,在佛性的感應上面有那麼一絲絲一點點的顯現的時候,我們都要為他歡喜,為他高興。

所以你看看,他說:「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他在講什麼?講說縱使到了佛──我們講如來就是佛性的意思──在佛性他並不拼除於眾生的看法,佛性並不排斥一切的眾生在無明狀態之中所顯現的事情。所以如來我們講過、在金剛經裡面我們講過,如來就是佛性的意思。如果他用佛就是指釋迦牟尼佛。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好!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在佛性無所不含無所不包的這個佛性能用、具足一切圓滿的這個佛性、對於天人對於神仙這樣子的心量,能不能明瞭呢?他說:「可以的。」他說:「佛性對於三界內的最高就是天人的境界、天人的想法、天人的行為都能夠清楚的明瞭。」

那麼你看看,在三界內天人的福報,天人的神通有時候比初地菩薩二地菩薩還高,初地二地還不能質能互變,對不對?三地以後才能質能互變。天人的福報,你看看他的福報,他想什麼、什麼就出來,在天道裡面就是這樣。他的福報到多大?想要有個國土就有個國土,你想要有個星球,你做星球的王,你就是那個星球的王;你想要一棟華屋就有一棟華屋;你想要軍隊軍隊就出來;你想要什麼就什麼變出來給你,這天人的福報這麼大,如是的大。

初地二地菩薩還不變出來,對不對?他還沒有辦法變出來,到三地菩薩才能質能互變,才能變得出來。所以你看他福報大不大?福報很大,福報是非常的大!所以他說:「佛性,如來有天眼不。」他說「有。」他的意思是怎麼樣呢?對於三界內最高最大福報的地方的地區,對於這樣子的眾生能不能明瞭他們的心性呢?「可以的,還是能夠明瞭到他們的心性。」

這一點你一定要謹記在心裡面,非常的重要。因為這個牽涉到後來「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就是牽涉到這個地方。所以這品金剛經前面這部份有關於能用,有關於三界內一直到整個法界的究竟、佛性無所不在的意思。

我們再繼續往下看,他說:「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慧眼是指什麼樣子的境界叫做慧眼呢?指証了菩薩一直到八地菩薩之前稱之為慧眼,即初地到七地稱之為慧眼

慧眼的境界是怎樣?對於一個眾生以及証了法身,他變成菩薩一直修修修到七地,這樣一個大區域裡面。這樣子的境界,那麼佛性對於這樣子的境界,對這樣的一個菩薩明不明瞭呢?非常的明瞭。在每一地每一地之間,次第變化之間應當如何修?他們的心量、他們的心性、他們的心性、他們的變異變化是什麼?都非常的清楚。而且這個佛性可以來指導來教導他們,讓他們到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成就。

所以我們講過,「佛性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法身是自己最好的醫生。」我們也講過「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他在表面上面好像在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事實上他整體觀是講整個十二法界,他在講的是整個三界內外涵蓋一切的狀態。 佛性無所不在,佛性能用無所不能,在前面一半就在講這個現象,非常的清楚。佛性無所不在、佛性無所不能,從最低層次的眾生到天人的眾生,一直到初地到七地,再來到八地。

八地以上稱之為法眼。「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這佛性對於地以上到十地的這樣高修行者、大菩薩,能不能夠明瞭了呢?能夠明瞭。佛性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還是能夠明瞭、還是能夠指導眾生修行從七地進入到八地,從八地到九地、十地,還是一樣能夠指導,還是涵蓋著的。所以他在整個空間上面而言,他是涵蓋法界;在能用上面而言,對於從凡位菩薩到成佛。在佛乘宗來講就很簡單:由凡位菩薩至佛果之一切理路,都在這個佛性裡面。

所以他緊接著下面再問:「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所以到這裡就是一個究竟圓滿,到整個法界修行最高的圓覺、最高的究竟涅槃就是成佛了都怎樣?還是在這個佛性裡面,還在這個如來、這個佛性裡面,完全的明瞭,究竟的明瞭。所以他在這五個次第:就空間而言是從三界內眾生一直到成佛。就能用而言是怎麼樣?對一切無論你在十二法界裡面那一個地方,佛性無所不在。而且皆可怎麼樣?對任何一個眾生、任何一個次第、任何一個境界的修行都能夠圓滿的明瞭,然後來指導。

好!再看看下面第二個階段,他說:「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他是講怎麼樣呢?他說好像恆河,恆河裡面所有的沙;恆河很長,同樣的,沙更多、無量無邊,這麼多這麼多的沙,你能夠聽得懂我要說的是什麼嗎?須菩提就說:「世尊,你老人家、老師你要說的我能夠明白了,你將要說的是什麼樣子的意思。」好!你能夠明瞭我所形容的恆河,恆河兩畔的沙有這麼這麼的多,已經幾乎所有無量的多啦!你能夠知道我如是的形容是代表很多的意思,所以他下面就把他這樣的形容再加倍的大,怎麼加倍?他說:「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他是怎麼樣的意思呢?他說:有一條恆河、恆河旁邊有無量無量的沙,然後每一粒沙子又代表一條恆河,每一條恆河旁邊又有無量無量的沙,就像是數學裡面的等比級數這樣子的意思。他就問他這個你能夠了解嗎?他說:如果是這樣子的時候多不多?說:哇!不得了,這叫多多了、超級多、非常多、大量多。所以他就講,有一條河就像恆河,恆河旁邊所有的沙,每一粒沙就有一條恆河,然後每一條恆河旁邊又是沙,等比級數這樣子一路乘上來。所以他問他多不多?他說多。

那麼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時候,就要真正告訴他這樣的一個涵義。怎麼講?他說:「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他說:剛剛所形容的那麼多那麼多的世界,就是我們說的恆河,恆河旁邊的沙子,沙子都是恆河,每一條恆河旁邊的沙子等等等等,這麼多這麼多。在這樣子多的無量的淨土、無量的世界裡面,所有的每一個世界裡面的每一個眾生,他無論他的心──若干種心代表「念頭」,每一個的、任何的一個眾生,他有無量個念頭在那邊轉動,對佛性來講完全都明瞭,完全都知道。

所以這是個非常驚人的,對於佛性的形容非常驚人的一段!無量的世界裡面有無量的眾生,無量的眾生每一個眾生又有無量的念頭在動,但是佛性無所不知,完完全全都知道。為什麼?因為整個法界就是一個體,整個法界就是一個佛性。一切的念頭、一切的眾生,一切的世界都由佛性變異生化出來的。一切的存在都有佛性。如果簡單一點的講,釋迦牟尼佛在這一大段裡面講了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佛乘宗理法裡面,對於整個法界觀非常重要的一點,整個佛乘大法總攝起來只有四個字──佛乘宗所有的法總攝起來四個字叫做「心物一如」。所有的存在都有佛性、所有的存在皆由佛性變異生化出來的稱之為心物一如。所以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面講了這麼一大段,就是在講心物一如。講所有的存在都有佛性,他後面解釋何以故?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這什麼意思呢?他說:在佛性來講,無量的眾生的無量的念頭的變異,對佛性而言這都不是一種對立的狀態。所有各個眾生的念頭都是用相對立的念頭而產生的。可是在佛性而言,無論你起的是善念還是惡念。它這個「皆為非心」,不是一般按照文字解。如果說眾生所起的念頭都是妄念,妄念就有對立,認為它是妄念就是假的,假的就是對立,對立就不是佛乘大法!佛乘大法講一合相。

這裡真正的講法是什麼?在佛性來說、以佛性而言:無量的眾生、無量的念頭,都是佛性一種無量可能性的變化。一切無論善不善法,既然平等的話,一切善不善的念頭也都是佛性的一種。對不對?善不善法如果是平等,善不善的一切的念頭,一切的心思也是佛性的一種!可是重點在於那裡呢?重點在最後面這個明不明瞭佛性?所以他說:「如來說諸心。」在佛而言,無量眾生無量的念頭皆為非心,是怎樣?都不是一種對立的狀態,都是一合相的狀態;無量善與不善,所有的念頭本身,無論你如何的想,無論你如何所謂矛盾的狀態,都不是跟佛性所相對立的,都是佛性的一部份。當你能夠明瞭到這一點的時候,你才能夠真正明瞭什麼是佛性。「是名為心」你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去體會到什麼是佛性。

佛性是無量的包容,究竟一切的包容,善與惡完全的包容。既然是完全的包容,這個惡不對立於善,惡並不是跟善所對立的,一切的念頭也不是相互對立的。一切念頭的顯現,無論他彼此之間的衝突在表相上面的衝突有多高,任何念頭的顯現、任何心性的活動都是佛性無所不能裡面的其中的一個可能性。所以「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佛性裡面來講,看眾生種種無量念頭的變異變化,並不是一種相對立的狀態,而是無量可能之中可能會顯現出來的。只不過這無量可能顯現出來的任何一個念頭,都還不能代表佛性本體。真正要代表佛性本體是你能夠認知到所有一切念具本身都是佛性中的一部份,無所不能中的一部份!人類真能夠如此體會的時候,就是真正去體會到自己的佛性。所以念頭與意識並不能跟自己的自性相應,但是你能夠圓融涵蓋不對立任何的念頭與意識的時候,這個時候反而可以跟自己的佛性相應!就是在講這個意思。最後他講:「所以者何。」它的結論,結論在那裡呢?時空統一。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心不可得,是因為怕你對於宿命論所束縛住了現在心不可得,是怕你現在的執著太重未來心不可得,是怕你得失心太重你這些都能夠體會了,過去、現在、未來是因為在差別意識裡面而產生的如果你在一合相裡面,過去心可得、現在心可得、未來心可得。既然是時空統一就是在一合相,過去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未來、未來就是過去,彼此之間不互相對立。所以過去心可不可得?現在心可不可得?未來心可不可得?可得住在自身的自性佛位裡面,過去可得、現在可得、未來可得,為什麼?一心圓法界,涵蓋整個時空統一

引用:  http://www.sundon.net/BOOKS/king/18.htm

--------------------------------------------------------------------------------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感謝造訪寒舍-東陵心坊- http://blog.udn.com/qqbat405

 【新藝境】寶勝畫廊 http://arts.sundon.net/taiwan/index.html 

台北市敦化北路207號B1;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3段167號1樓

 營業時間:11:00~22:00 ( 週四~18:00 週日~20:00)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bat405&aid=1916847

 回應文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8/06/04 19:11
講解得很清楚。
東陵(qqbat405) 於 2008-06-04 23:59 回覆:
謝謝妳的讚賞與推薦^^~歡迎常來逛逛喔~

春眠。人間如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
2008/06/01 21:11
喜歡這經文的解釋和畫的圖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
東陵(qqbat405) 於 2008-06-02 01:06 回覆:
謝謝妳的鑑賞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