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第十三品釋解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2008/03/21 18:46:50瀏覽1357|回應0|推薦12
 金剛經第十三品釋解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佛乘宗第三代法傳人 李善單 導師

金剛經三十二品三十二幅畫作,
因佛法而生。
以線條與色彩詮釋金剛經精義,
同證觀者的自性。
以何觀?如是觀。


題名:金剛經第13品—如法受持分

年代:2007
素材:油彩‧畫布
尺寸:60.5x72.5cm (20F)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須菩提就問釋迦牟尼佛:這個經叫什麼名字?那麼這一部經你說的法,我們應當怎麼樣來修持?這個看起來好像簡單的問答,可是它關係整個法統傳承,非常的重要。就整個法統傳承體系而言,有所傳法就會立名。法呢?這個「理大」它的修持代表「體」。既然代表體,則性相一如,就一定要有一個「相」,這個相就是它的名稱,就要有一個名稱出現。所以須菩提請示此經叫什麼名字?這個各位以後就會慢慢有深刻的瞭解。

告訴你,一個法怎麼修?你一定要知道這個法是怎麼個定位,定一個什麼名稱?都有很大的關係。名稱的訂定可以幫助眾生在理上瞭解一個法,而一個法修持出來的成就,可以反過來印証名稱的訂定。是不是性相一如?這就是名稱訂定絕對不是隨便亂定的。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他就告訴他這一部經的名字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金剛的意思是無可摧毀無可壞、無可摧毀無可壞的智慧到達彼岸。它的意思是什麼?在佛教裡面金剛任表的是最堅密者,就好像是鑽石一樣。它是沒有辦法毀壞的,也沒有辦法摧毀的。非常的堅固。

金剛般若波羅蜜,它的金剛代表非常的堅硬,無可摧毀,或者是無堅不摧。一切障礙都可以破除掉的智慧,波羅蜜是到達彼岸。那麼當無可摧毀來講,這個金剛般若是指其精進堅固的智慧、不可毀壞的佛性。

那麼金剛當作無堅不摧的時候,是去除一切無明的智慧,以去除一切無明業障的智慧到彼岸,他講的是這個。那麼真正統攝的涵義是什麼呢?就是直契相應於自性!你的自身的佛性──當你直契相應你的自性佛位,當下就如同在佛淨土,這是金剛經這個名稱的涵義。

所以他說金剛經是以自身自性佛位剎那到達彼岸。絕對的確信這一點,當你絕對確信這一點的話,「以是名字、汝當奉持。」這一個「金剛般若波羅蜜」 在佛乘大法的上面的涵義──「以是名字」,就是你要修行法的精髓所在,就是叫你皈依自性。所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的意思就是自性!自性即淨土。

你的自性佛位就是淨土!他告訴你自性即淨土,也同時是告訴你,這一件事情就是你要修持的一個大法──金剛經裡面所要告訴你修持的大法就是皈依自性──你的自性就是佛土就是淨土,諸佛的淨土。

「所以者何」?好!他把它衍義加以解釋:「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佛在告訴你用智慧到達彼岸?事實上不是。我用這個言辭告訴你,你就真正的能夠到達了?不對的!我告訴你的所有的法,都只是一個法,都還在一個法的「相」裡面──「即非般若波羅蜜」什麼才是真正的用你本身的智慧可以到達的呢?就是把一切法相亦都去除掉,用你的佛性本自具足的一切來到達,所以「是名般若波羅蜜」。

我告訴你修法,當這個修法你住進去了以後,這個修法已經變成障礙了。「入、住、出」的問題!所以你會發覺到釋迦牟尼佛在講金剛經的一個過程;他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一個法告訴你,叫你怎麼修進去;當你修進去這個成就了,這個法你修進去,你「住」了,這個「法」就變成「非法」。為什麼?因為你老是侷限於在這裡,你沒有辦法進步了。你已經修進去以後,你就要想辦法出,就要把這個法去除掉。所以一個法只教你入的方式,修進去以後,這個法反而變成一個障礙,這個障礙不要被它所限制,把它去除掉。你能夠突破超越過去,不再受侷限於這個法,就出了。而這個「出」,就是下一個法的開始、下一個階段成就的開始。所以這個法,當你修進去到住──藉法而入,因法修行,因法修行之後成就出來;已住其中,法為非法。這個法就不是法,就要捨棄掉。捨棄以後,成就而出,入於下法。你就超越過來到下一個法。所以他經常在講:「法非法是名為法」前者,它一定是一個法沒有,方便次第導引,告訴你怎麼修進來,再來告訴你不要。為什麼不要?因為這個法它障礙了你。

  就好像各位,初段的動禪,你修到百脈和協了;百脈和協了之後,你要開始修二段的「力用功」。「出」在二段,你修二段力用功,初段就不要再修了。修三段的時候「氣用功」要破二段,這是前面的法變非法了,不要修要放棄掉。不然會變成法執法障,就會變成障礙。所以他在這邊講:今天以佛來講,真正如何用這個智慧?以你佛性的智慧螚夠到達彼岸呢?你絕對不要侷限於文字理表面上的法,運用智慧到達彼岸,而是要確確實實的相應於自身的佛性來到達彼岸。

「佛說般若波羅蜜」佛告訴你用智慧到達彼岸。「即非般若波羅蜜」佛剛剛所講的那些法是文字上面的,你不要被它執著障礙掉了。「是名般若波羅蜜」當你知道是怎麼個做而不為所限制的時候,你的佛性就真正可以相應而到達彼岸。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釋尊最後告訴須菩提,問他一句:我從剛剛到現在講了半天廢話,你認為我有沒有講呢?須菩提也勇猛的說:你剛剛講的都是廢話,所以說都沒有說。一應一答事實上都「沒有說」,為什麼?因為在佛性、法性是萬法具足。既然萬法具足,一切的相又怎麼能代替本體呢?相不能代替本體的話,剛剛所說的只不過在時空中兩個人之間的一個相而已。怎麼能夠代表法的本體呢?法的本體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有,一切理事完全圓通;一切智都自在具足,所以沒有說法!為什麼?因為我們的佛性所知道跟佛所知道的是一模一樣的多。是以你釋迦牟尼佛根本沒有告訴我半句什麼。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它是什麼意思呢?它這個微塵事實上的意思是代表整個電子組合狀態。「微塵」以我們現在科學上來講是指「電子」的組合。但是電子的組合還是有相的,我們把它講得更細的話,就是我們講的輕子或是夸克。剛剛這裡講的微塵指的是一切物質組合的基本元素。就是整個宇宙所有物質組合的那一些基本的元素,多不多?須菩提告訴他非常多。

再下頭這一段「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在說什麼?就是小而無內,大而無外。佛性的一個定義:小而無內、大而無外!你不斷的分割、分割到不可再分割,這裡就是佛性。大到沒有再更大的,那個也是佛性。所以他說: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你所謂的任何物質最基本的架構的這個元素──這個原子、這個電子、這個夸克,這個最細微最細微組合成宇宙中所有東西的這個元素;以佛性來看,在佛性而言,它們還不是最根本的組成的架構。「如來說非微塵」凡是還有物質的存在的組成的,還不是最根本的。你再把這一切再分割下去,這個微塵再不斷的分割,分割到不可再分割「是名微塵」,這個才是真正組合整個宇宙的一切基本的元素。這是講小而無內。「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這是講佛性的一個觀念:「小而無內」。

再來講佛性的大而無外。「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我們看外相,看大而言──整宇宙──「這世界」指整個法界宇宙。在佛性而說,「如來說」就是在以法性而言、以佛性而言的意思。以佛性而言,你所能知道的這個宇宙的「觀念」還遠遠的超過的,這個才是真正的佛性。簡單的統攝八個字:小而無內、大而無外,就是佛性。這段講的就是佛性特質;小而無內──微塵,大而無外──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好!須菩提你認為可以用佛的三十二大人相,莊嚴相來看到這個佛性嗎?來看到真正的佛的真身嗎?看到佛的實相嗎?他說:不行。不能夠以任何外相的莊嚴,或以任何外相的種種的形式,而能夠見到佛性的本體。為什麼呢?在佛性真正具足一切,萬法圓通、萬德莊嚴裡面,並不是任何的有「差別識」的眾生所判斷的標準,而是「一合相」裡面智慧的瞭知,從這個一合相自然而然衍生出來的這才是真正三十二相的意義。

所以,在這裡的三十二相,並不是指佛的三十二大人相的各種莊嚴的樣子,三十二相指的是一合相。真正的三十二相指的是一合相,前面三十二相指的是差別相。為什麼?我們人類評斷佛好不好看的標準,跟別的星球的生命是不一樣的,甚至連娑婆世界很多的生命看起來都不一樣。以狗的眼光來看,以馬的眼光來看,甚至以蒼蠅蚊子的眼光來看,我們所謂這麼好看的三十二相,以牠們的眼光來看都不一樣。如果說這樣子是不一樣的,那麼這三十二相應該怎麼訂定?以人類的訂定方式都錯了。事實上看那三十二大人相也不好看,真的很醜。他兩隻手超過膝蓋,像猩猩一樣,頭非常大、眼睛也非常大、他的兩個肩膀跟身體一樣長,你知道嗎?佛三十二大人相,他的肩膀這麼長,然後這樣吊兩隻手在那裡超過膝蓋,看起來很詭異。以佛三十二大人相,你照他那樣子看,以現在的審美眼光來看很難看。

所以他講三十二相,事實上在別的世界乃至於娑婆世界,不是人類的看起來都不好看。所以他問:可以用表面的差別相(前面三十二相是差別相)而能夠見到佛性嗎?他說:不行。不能夠用差別相。「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不能夠用三十二相不能夠用差別相跟自己的自性佛位相應。為什麼?因為佛性的三十二相──佛性的一合相,「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在佛性來講這三十二相並不是差別相。「是名三十二相」是一合相。

所以,「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這裡三十二相指的是差別相。「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這裡三十二相還是差別相。「如來」都是指「佛性」。「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如來是指佛性:說三十二相──說一合相的涵義。「即是非相」就是不是對立相。「是名三十二相」這才是真正的一合相。所以這三十二相在前面是指差別相,後面「是名三十二相」這裡就統攝到一合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你能夠瞭解到一合相的本體;能夠瞭解到要剎那到達彼岸、即身所在即為淨土,就是要皈依自性;你能夠瞭解到佛性是小而無內、大而無外。這三大觀念的瞭解,而跟人家說。你所擁有的福德,遠遠超過以恆河沙等生命物質。這一個觀念各位也都知道了,所以你的福報福德也就非常非常大了。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bat405&aid=17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