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林覺苑開山住持金明老和尚傳
2012/02/12 00:18:00瀏覽684|回應0|推薦0

金明長老紀念集
香林覺苑開山住持金明老和尚傳

弟子李維國敬撰

   馬來西亞地理優勢關係,先後接受南北傳二系佛教的緇素耕耘播種,形成獨特的馬來西亞佛教特色。

大馬佛教教近年來蓬勃發展,各源流佛教團體紛紛林立,全國佛教徒能在以伊斯蘭教為國度自由信奉佛教,許許多多默默作出慣貢獻的大德,功不可抹。其中以僧伽身份,一生落實護法衛教行動,是四眾所應該學習的楷模是屬金明老和尚。

金公上人,於公元一九一四年元月七日,即農曆癸丑年十二月初八日,出生於中國福建省莆田秋蘆東張田厝鄭姓人家,俗姓清泉,是家中的獨子。少人年幼時,其父親不幸辭世,由其母一手撫養長大。雖然家境艱辛,其母仍讓其接受四書五經傳統私塾教育,奠定基礎。上人的母親平常篤信三寶,不時攜帶其往各寺院庵堂禮佛、親近善士,使其幼小心靈種下出家善因。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開始閱覽佛陀傳記,研讀佛法典籍,深受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悲心弘誓行為所感動,體會佛法為人生宇宙最為圓融的真理是人生安身立命真正的皈依處,毅然捨俗出塵。中國民間從古至今奉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宗族觀念,造成鄭氏家族的長輩大力反對上人出家的決定,更何況上人在俗家當中為獨生子的地位。他的慈母明了“出家乃大丈夫事業”無視親族的反對,排除一切的障礙,堅決送子出家。一九三一年年僅十七歲的鄭清泉,前往家鄉莆田的名剎龜山服清禪寺,禮香林大和尚座下,圓頂出家。香林和尚,是該寺當時的方丈,而且兼任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剎──青雲亭的住持,德望如日中天。龜山常住兩序大眾,觀察該少年氣宇非凡,就一致議決其依止香林和尚為師,由寺中首座代替林公主持剃地儀式。上人因此被賜法名至心,字金明,為龜山第廿五代的法裔之一。上人出家後不久,即以沙彌身份,被龜山常住委派,跟隨其師叔定光上人(柔佛州麻坡淨業寺開山住持),離開了家鄉,飄洋過海,到南洋馬來半島下院──青雲亭效力,協助其師香林大和尚弘法利生。值得一提,上人的母親,隨後也在龜山祖寺內,發心出家,德號金清,形成佛門中母子同出家的佳話。


出家初期

  一九三八年,龜山福清禪寺為弘揚毗尼,開壇傳戒,以紀念成慧老和尚盛德。他再次回鄉,也是唯一的一次回返祖庭,從其師祖長慧老和尚座下,受具足大戒。與大部份出家人一樣,金明上人出家初期專注學習佛事儀軌。上人慧根宿植,對於這些佛事儀軌,一經教導就能掌握,協助常住處理法務。金明上人求知慾強,對於佛事儀軌,也必須先加以理解其內容的含義,才加以學習,以求進行相關佛事時達到理事圓融的效果,樹立了“解行並重”正確學佛的典範。青雲亭是馬六甲州當地著名香火道場,佛事興隆。他雖然忙於應付佛事,但一有時間,就手不釋卷,也鞏固了他日後的弘法基礎;所得到的經費,用來添購經典佛書。他健在時至圓寂前,仍然保持這樣的習慣,每日一起身,就閱讀我國各大報章,然後閱讀其他書籍,香林覺苑現有的千多本藏書及多套大藏經,都是他個人一生的收藏。金明上人過目不忘,所以對於任何佛門懺儀、焰口佛事,能銘記在心,所以主持佛事起來,動作純熟,講求如法如儀。當時,許多寺院庵堂的重大佛事,都以請得上人主禮為榮。


深入經藏、廣度群迷

  一九四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延燒至馬來半島,日軍從吉蘭丹進入我國,馬六甲隨後淪陷長達三年八月之久。上人趁機會深居簡出,在青雲亭內自修,專心深入經藏智慧大海。剛好來自中國的一代佛學大師──慈航菩薩南來弘法但因受戰事牽連無法回國,只好暫時駐錫南洋。慈航菩薩逗留古城期間,掛單於青雲亭內。上人也就此因緣向慈老學習因明及唯識。上人還將慈航菩薩在古城所作系列佛法講演內容編輯成冊,即《七大問題》一書。慈航菩薩為近代教界四眾所欽的高僧之一,對於因明,唯識法要可謂權威,後來隨著中華民國政府南遷寶島──台灣,對於台灣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慈航菩薩圓寂後,留下全身舍利,即肉身不壞。唯識是佛教的心理學而因明是源自古印度的東方邏輯學。金明上人時常慶幸當年學習有關兩個課題,使他過後能加以實踐應用,尤其“因明”一科,協助他與有關當局,提出交涉時,派上用場,與相關人員進行辯論時,不得不讓對方信服,捍衛了佛教徒的權利,因此他也自號“唯因”以表達他一生慶幸學習此法門。


興學辦教的緣起

  戰前,上人時常收青雲亭常住委派,到各處去主持佛事。一次,他到了馬六甲郊區士蘭道一信徒家主持佛事時,發現他的附近一戶人家,原本信仰佛教,也曾經姚請他及其他來自青雲亭的僧眾為其逝世的至親主持超薦佛事。如今,這一戶人家,門口竟然懸掛耶穌的畫像,原來這一戶人家的子女因在天主教會所開辦的學校接受教育,受到天主教教理的熏陶,已經放棄信佛,改信天主教。這一件事,令上人感到慨萬分,明了度生比度死更為重要,也深深體會到宗教能建立在民間,化導人群,必須與民間多多接觸,而接觸社會大眾的最佳管道就是興學辦校,因此萌生興學辦教的念頭。


青雲亭內授課,興學辦教的起步

  日治時期,敵軍政府嚴禁華文教育。金明上人年輕時曾受傳統的國學教育,對於儒家四書五經學說頗有心得。上人不忍文化傳承受阻擾,於是就青雲亭內,以“佛學研究所”名譽開班授課,教授佛學及國學。當時,日軍多次來查詢,但是基於許多日本人信奉佛教,所以對佛教尚表示恭敬的態度,而不了了之。以此因緣讓許多青年男女繼續接受母語教育,並得以種下菩提善根。當年,佛學研究所的學生,不少是日後的虔誠的佛教徒,其中四位女學生,最令人稱道,即黃金瑩、黃金熙、沈金基等三居士後來更矢志不嫁,終身親近三寶,勤修梵行,協助上人創辦香林覺苑,開辦香林學校等弘法教育事業。另一位宜擔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慈善主任多年,發起馬佛總甲州分會念佛團的恆馨法師。


自古成功在嘗試

  金明上人將他辦學校的構思,向佛教界長老法師們請教,個個都認為出家人沒有辦校的經驗,絕不可能會成功。上人不茍同長老們的看法,認為不嘗試,怎會成功呢?中國近代學者胡適曾將名句“嘗試成功自古無”改成“自古成功在嘗試”。這一句話,就是金明上人辦校的理念,一生處事的原則。


香林覺苑──香林教育機構主體

  金明上人在青雲亭內開辦“佛學研究所”時,將他有意開辦學校的計劃,與該所學生分享,獲得學生們及信徒們以實際的行動來表示支持與響應。一九四五年中,金明上意識到日軍戰敗的種種跡象後,就利用本身的積蓄及信徒所捐獻淨資,在來自台灣的玄妙法師協助下,購置咬現在香林覺苑、香林學校的所在地,香林教育事業也因此掀開序幕。籌備數個月後,金明上人保留原有的民宅建築物,只將內部略作整修,改為佛寺,作為他心中對推展佛陀教育的根據地。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廿一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香林覺苑正式成立。與覺苑同時成立尚包括彌陀法會──香林覺苑姐妹組織。這際寺廟與傳統佛寺不同之處,是沒用一般傳統寺廟的香火經濟來源,更沒有為應付民間需求而舉辦佛事。金明上人設立了香林覺苑與彌陀法會,讓信徒在每個月農曆十七日的彌陀法會,一起念佛共修,聽聞金師講解佛法,倡導解行並重的重要性。金明上人通過彌陀法會這個註冊團體設立互助部。由於當時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廢待興經濟有待重建復甦,社會人士對於錢財運用謹慎,少有佈施之心,要通過籌款方式建校方式,難以進行。金明上人於是設立彌陀法會互助部,一來解決建校基金的難題,另一方面,讓互助部部員將來命終後,有一筆互助金殮葬,一舉數得,又利人利已,功德無量。彌陀法會互助部,就是香林教育硬體設施的來源,隨著社團註冊法令的制度,該會及屬下互助部活動已經陷入半停頓狀態。九十年代,金明上人有感現行教育政策之德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決定將舊有又狹小的香林覺苑建築物拆除,改而建成現代化三層樓巍峨的大廈。一九九三年擴建落成後,成為甲市重要佛法教育中心,時常進行佛教修持活動及生活營。已屆八十高齡的金明上人,為普及佛法的宣揚,也開講《唯識三字經》及後來的《唯識三十論》,吸引遠自芙蓉等地佛友的到來。可惜的是,金明上人後來因為健康問題每況愈下而中止有關課程,未能講完《唯識三十論》。


開創香林學校

  經過六年時間策劃及經募費用,金明上人於一九五一年元月十九日,成功開辦馬來半島南部唯一佛教學校──香林學校。當時學生,只開辦一班,共有四十五名學生就讀。

  一九九七年,香林學校新校舍啟用前,搬遷教室時,校方扔掉一些教具湊巧被金明上人看見了,感慨不已。原來當年,他到各地弘法或主持佛事之餘,這些教具是他老人家本身抽出寶貴時間去一一選購,以供香林學校教學用途。金明上人除了親自力求學校的硬體設備完善,也曾兼任教職。五十年代初期,當時的小學政府會考設有“智力測驗”。金明上人在教授佛學之途,也自己準備不少輔助教材,指導學生如何思考作答,也使到香林學校在建校不到十年光景,已晉升為當年甲市名校之一,在學業上出類拔萃,開放報名時,不到兩個小時就滿額。每逢週會時,他也在集會上用簡短的時間講些道德觀念的課題,以期學生在兼顧學業登兒,?不忘品德的修養。一九九四年,金明上人自知在世時間不多,決定在有生之年,徹底解決香林學校校舍不足的問題,將部分的舊校舍拆除,擴建成五層廿五間新校舍。從一九五九年第一期校舍的興建,一九六○第二期校舍的落成至一九九四年的校舍擴建工程,金明上人從策劃。籌款、建築經過,都親力親為,絲毫不言累。一九九七年落成的巍峨新校舍是他晚年以多病之軀,嘔心瀝血付出而建成的,以力求校舍妥善完成,利益未來的莘莘學子,不負各方出資贊助的大德希望。香林教育的硬體設施至此才大功告成。


佛學──香林教育的特色

  全國眾多學校當中,唯有香林學校,這個非回教宗教學校,可以在正課內教授佛學的學校。有關佛學課程,是由金明上人於一九五二年開始親自編寫,並且親自教導。有關佛學課程曾受教育部官員為難。但是,金明上人本著國家憲法所賦及的權力,據理力爭,最終得到政府的書面肯定及核准,在正規課程內教授佛學一課。有關佛學課本,共有十冊,供小學三年級至小學六年級學生修讀佛學用。這套佛學課本,,也被許多佛教團體採用充當周日佛學班的教材。金明上人在香林學校親自任教,有三十餘年之久。不少早期香林校友對金師的佛學講課念念不忘,學校的佛學課持續外。其高足理德法師,更延續其精神,在香林幼稚園,增設啟蒙佛學課,灌輸幼童佛教優良價值觀;在香林覺苑、開設成人周日佛學班。


香林幼稚園的誕生

  五十年代末期,金明上人本想開辦華文中學意願,但是隨著我國國會通過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金明上人打消興辦中學的念頭,改而向下發展,於一九六一年一月十日設立香林幼稚園。金明上人在一九九七年五月香林教育三慶千人宴會中演說中,提及香林教育的原則。他說道:“什麼是香林教育的原則?香林教育有兩個大原則:第一、我們開辦的教育,一定要以華文為主要教學媒介;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優秀文化,不懂華語,如何繼往開來?最低限度,作為一個炎黃的苗裔,是不應該忘本的。所以,香林的教育,堅持要以華文為主要的教學媒介。第二、由佛教團體香林覺苑開辦的香林教育,是注重於提倡道德淑正人心的教育,以佛陀的言行,為人生立身處世的準則,古人說:“取法乎上近乎中,取法乎中近乎下。”現在的小學生,行將成為二○二○先進國的中堅份子,必須科技與道德並重;何況德育居於三育之首,所以我們必須注重道德教育“。基於這兩格原則。金明上人取消興建中學的計劃,而使香林幼稚園在這個因緣下誕生。該園建立初期,是本州規模宏大的幼教中心,八十年代高峰期,學生人數街近千人,得分成上下午班兩個挮次進行上課。如今,幼數中心四處林立,該園仍持續保持學生人數二百多名。


發起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五十年代,我國尚未獨立,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政府的一些措施對佛教非常不利,由於沒有適當的組織來捍衛佛教徒的利益,使到佛教徒在許多政策方面,處處受制。有鑒於此,金明上人與其師兄金星長老,倡議成立一個能代表全國佛教徒的組織。教過,他們兩奔走全國各地,走訪各代寺院庵堂,徵詢諸山長老的意見,得到積極的回響,於一九五五年發起組織馬來亞佛教會(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前身)。上人也獲受權與竺摩、廣義法師、黃蔭文居士起草該會章程。教過三年籌備,該會於我國獨立後,即一九五九年四月十九日假檳城極樂寺正式成立,由國父東姑阿都拉曼親自主持。竺摩上人當選佛總首任主席,金明上人也被推舉為佛總首屆副主席。一九六一年金明上人在馬六甲率先成立了佛總第一所分會──馬六甲分會。一九七一年金明上人在首任主席竺摩上人因健康問題辭職,出任佛總第二任主席,至一九九五年為止,長達八屆廿四年之久。上人任佛總主席期間,親自躬辦,身體力行,建樹良多,其中有反對教育部施行全國學生進行回教式祈禱、爭取衛塞節列為全國公共假日、抗議污辱佛教尊嚴的電影等等,茲不贅說。


成立四大宗教
諮詢委員會及發起
馬來西亞佛教扔伽總會

一九八二年,有鑒國內形勢所需及加強各宗教和諧團結,佛總在上人領導下與基督教、興都教和錫克教同組四大宗教諮詢協會。該會於一九八三年獲得政府內政部社團註冊官核准成立。上人曾擔任該會主席、副主席或理事等職。上人雖然不諳英文,但通過翻譯表達了建設性意見,得到了其他宗教領袖所尊崇。該會成立後,為各宗教和諧團結鋪路,也為非回教徒同胞爭取了不少積極的成果和利益。

一九九四年,他在佛總主席任內最後一年,有感佛總絕大部份會員,是來自我國北傳佛教道場及僧俗二眾所組成。在佛總理事商討下,決定籌組一個超宗派源流的僧伽組織。金明上人被推選為籌委會主席,進行草擬章程,及向內政部申請註冊。這個團體,於一九九五年成立。


倡導佛化盂蘭盆,興革佛教儀式

  金明上人擔任佛總主席後,就不再擔任香林學校佛學教師,但是他弘揚佛陀教育的工作並沒因此停頓。其中,他於一九八七年編輯《盂蘭盆真義》系列叢書,創辦佛教史上的一頁以競賽弘法的先例,那就是舉辦“認識盂蘭盆真義筆試賽”通過競賽教育民眾認識盂蘭盆,這源自佛教的節日本來真正意義,灌輸孝親報恩道德價值觀,進而改革殺生祭鬼的傳統陋習俗。有關比賽,從早期於甲州內進行,已經擴充到全國各地。十年來,有關比賽參加人數已經突破萬名。有關比賽初期,金明上人也從比賽策劃,出題、批改,全部一手包辦。所以金明上人時常對人言,一天二十四小時,對他來說是不足夠的。該比賽在他圓寂數週前,因內部問題由上人親自宣布無限期暫停。二○○○年,香林覺苑與觀音基金會,本著承傳基公的悲願,以另一種形式復辦這個競賽。


著述傳世

  上人從青年開始,常慈悲循眾之請到各地大作獅子吼,百忙當中撰寫講稿,其中不少講稿編匯成冊,茲介紹如下:

  1.《華文小學適用的佛學課本》(一套十冊)是上人為香林華小第二學年至第六學年佛學課程所編輯教材。內容括教史及教理知識,以淺顯文字表達,從中灌輸佛教思想價值觀。我國不少佛教團體所開辦兒童佛學班,也依據此書教學。

  2.《佛法與人生社會關係》是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於一九七七年所出版第六本佛青叢書。內容為七十年一些弘法講座文稿。

  3.《佛陀的教育》是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甲州分會念佛團於一九七九年出版。內容包括唯識學著述,開示講稿等。

  4.《道德教育》是上人於一九七七年應馬來西亞廣播電台甲州分台之請主講《道德教育》除及《生活指南》系列講座講稿,於一九八五年由鶴鳴寺弘法團整理出版。由於此書內容涉及現今教育部所提倡道德教育課程,所以深受教育界推崇。此書於一九九四年以簡體字再版。此書也獲得中國大陸之中國佛教協會大力推薦而在當地廣泛流通。

  5.《佛教與中華文化》於一九九三年由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倡印出版。內容是上人於一九八三年受雪隆數大華團之請於雪蘭莪中華大會堂舉行“佛教與國家文化”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此書也得到黃逢保居士英譯,使受英文教育者也能對佛教文化與中華文化有全面性認識。

  6.《盂蘭盆真義》於一九八七年由馬六甲佛化盂蘭盆法會工委會出版。內容為一九八五年、八六年為甲州盂蘭盆法會所撰寫的文告講稿,內容以闡揚恢復盂蘭盆孝親本義為主。

  7.《盂蘭盆真義增訂本》於一九八八年由上述單位出版。內容還增加收錄一九八七年法會撰寫文集。

  8.《盂蘭盆真義第二集》於一九九一年出版是收集上人應邀到各地盂蘭法會中應供開示文稿。此書內容對盂蘭盆研究有深入探討。

  9.《盂蘭盆真義第三集》於一九九四年出版。內容包括《佛說盂蘭盆經》的白話譯本並以注釋,其他是九○年代初期為各地盂蘭盆法會所撰寫的開示講稿。

  10.《唯識方便談》於一九九五年由香林覺苑編印金明長老著作工委會出版,彙集上人的有關唯識學開示講稿。

  11.《五十年的回顧》是金明上人為配合香林覺苑開山五十週年紀念而寫的。在一九九五年,他應弟子們之請開始撰寫他的回憶錄──《五十年的回顧》將他於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九五年,興學辦教及弘揚護持佛法心得,作個文字記載。由於,他受病苦的干擾,這本書一直至其圓寂數週前才完成。此書普及版,在其圓寂百日之期(一九九九年十月),由香林覺苑編印金明長老著作工委會與香林絕苑護法委員會聯合出版。

  除了上述九本著作,上人一些重要講稿也被編輯成小冊子廣泛流傳如《什麼是佛教?》、《為什麼要研究佛學?》、《佛教的價值觀》、《八條正確的人生大道》、《如何辨別邪正》及《我對南北傳佛教的看法》等等。門下弟子決定在未來的十年,將他畢生的文稿整理編輯成《唯因法匯》。


教界之榮光

  
上人為佛教為華教的貢獻,難以一一具述,不但受到教內緇素四眾的讚嘆,也得到國家的表揚。一九六七年,金明上人首次獲得我國最高元首陛下封賜P.P.M建國有功勛章。一九七四年,上人再次榮獲我國最元首陛下封賜A.M.N勛章。一九八四年,旋美高僧宣化長老所開辦的法界大學,肯定上人為教為法的貢獻,授與榮譽佛學博士。上人為國內得到此殊勝之首位華裔僧伽,實屬我國佛教界之光榮。一九九七年,甲華人教育協會與香林學校家教協會兩個教育組織,有感於其為華教的熱忱而推薦他老人家獲得該年度林連玉精神獎。林連玉精神獎是我國華文教育界最高的殊榮。金明上人成為我國佛教史上首位獲得有關獎項的出家人,間接肯定其為華教的貢獻。

上人一生致力維護教內和諧,捍衛正法,深得國內各源流教團所欽重,而曾被邀請出任我國佛教青年最高機構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宗教導師一職。台灣佛光山創辦佛光協會馬來西亞分會,也受到其世界總會會長兼創辦人星雲大師指示,曾邀請上人出任該會導師一職。上人擔任國內各地團體導師或顧問等無法一一統計。除了馬佛總及四大宗教諮詢協會外,上人曾經擔任甲佛化盂蘭盆法會工委會主席、馬來西亞佛教僧伽總會監察委員、香林學校董事會主席、香林幼稚園董事會主席等職。

上人除了忙於弘法利生事物外,常常不辭勞苦受邀到國內各地寺院庵堂團體參與開光、開幕、灑淨、傳戒、等慶典,次數難以計算。當中值得一提的即一九九二年檳極樂寺開山一百零一年啟建千佛三壇大戒會擔任教授和尚,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為世界最大坐佛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聯同世界各地高僧主持說法開光。


人天眼滅

  一九九五年,金明上人,年老體衰,健康也亮起紅燈,使他堅決辭去馬佛總主席一職及相關職位。在這段時間,上人時常出入醫院,可是欲不言休息。一九九七年年杪,他遠赴新加坡鷹閣醫院就醫後,自知在世時日無多,因此於一九九八年一月四日,將擔任長達五十三年香林學校住持一職,傳授給其高足理德法師,自己退居幕後,擔任顧問的工作。

  一九九年七月三日晚上九時一刻,金明上人,與這個世界因緣圓滿,於馬六甲愛極樂專科醫院內安祥示寂,世壽八十有六高齡,戒臘六十一夏,僧臘六十有七。停靈期間,來自國內外各團體及僧俗二眾前來瞻仰者絡繹不絕。七月十一日遺體火化後,留下舍利哆粒。靈骨刻供奉於其創設香林覺苑三樓。金公上人雖然色身已在這個世界消失,但為華文教育及佛教教育的精神,永遠長存。祈願上人早日乘願再來。


2002
年母難日第二次修訂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t1&aid=610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