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09/13 16:42:13瀏覽698|回應1|推薦5

  「鐘」是佛教的「犍椎」之一,當初僅僅是作為集眾之用的,所以也稱為「信鼓」。──印度在還沒有「鐘」的時期,多半是敲擊木製的犍椎集眾。
  「鐘」也是報時之器。「鐘」本來只有「梵鐘」和「半鐘」兩種;「梵鐘」就是所的「大鐘」,又稱為「釣(吊)鐘、撞鐘、洪鐘、鯨鐘」等等。「半鐘」的體積只有「梵鐘」的一半高度,所以稱為「半鐘」。
  「鐘」的體積大小,有它一定的標準。古代的大型「鐘」,據廣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記載:京師西明寺(唐高宗敕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之「鐘」,用銅一萬斤。又日本京都方廣寺之「鐘」,萬一丈五尺,徑九尺二寸,厚九寸二分,重二萬二千貫(一貫為三.七五公斤)。普通的「梵鐘」,高約四.五尺,徑約二尺左右。(上述的尺碼,不知道是不是現今的中國尺寸。)
  「鐘」質料:「梵鐘」多用青銅鑄造,「半鐘」多用真 鑄造。「真 」也叫「 石」是一種銅屬的礦物;鍊治之後,視之如金,赤而不黑。近世以來,已見有鐵造的「鐘」了。
  「梵鐘」懸掛在「鐘樓」頂層,「半鐘」則吊在佛堂後門簷下。寺院中置有專司「曉鐘、昏鐘、齋鐘、定鐘」四時鳴鐘的「執事僧」──「鐘頭」,按時敲叩。
  古昔時代,除了已經知道印度有「鐘」之外,在當時我國似乎也有「鐘」,只是缺少足資考證的文獻而已。據廣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說:有「大周二教鐘銘」(周武帝製)、「大唐興善寺鐘銘」、「京都西明寺鐘銘」(唐麟德二年造)
  嘔洛陽伽藍記序有說:「周室京城表裏,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落,鐘聲罕聞。」
  另據高僧傳第二十九卷:「智興傳」說:「隋大業五年,興住京師禪定寺,司『時鐘』之役。」
  又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有「鈍殊菩薩曾在五臺山鐘樓谷化現『金鐘寶樓』」之記事。
  根據以上所引述的許多資料顯示:後周以降,我國歷代人士曾經不斷鑄「鐘」。
  「鐘」對於修道,有大功德。據敕修清規法器章說:「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味。」又經典中說:「洪鐘震響覺群生,聲遍十方無量土。」
  又增一阿含經說:「若打鐘時,一惡道諸苦,並得停止。」
  又付法藏傳卷五說:「古月支國王,因與安息國戰,殺人九億。因惡報故。死後化為千頭大魚,劍輪繞身砍頭。隨砍復生,極痛難忍。往求羅漢僧長(常)擊鐘聲,以息其苦。」
  又高僧傳(智興傳)說:「有一亡者,通夢其妻曰:『我病,生於地獄,幸賴禪定寺僧智興鳴鐘,響震幽冥,同受苦者,一時解脫。』」
  又大唐西域記卷一說:「迦膩色傢王受惡龍請,建寺鳴鐘,息其瞋心。」
  俱舍論及佛祖統紀(智興傳)也說:「人命將終,聞擊鐘磬之聲,能生善心,能增正念」
  又祇園圖經大略說:「祇園精舍無常院中,有銀鐘、頗梨鐘(可能是「琉璃鐘」或「水晶鐘」各四座(台)。銀鐘放置無常堂內,此堂乃病僧所住,僧病垂危,鐘即自鳴,音中宣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寂滅為樂。』僧聞音已,苦惱即除,如入三昧,得生淨土。──銀鐘為忉利天王釋提桓因所造,頗梨鐘則是月宮天子所造。及至佛滅度後,二鐘各自歸還天界。」
  因為「鐘」有這許多的功德,所以佛教徒應該尊重它。因此,凡是敲鐘的人必先默誦「願偈」(即「鐘聲偈」。雜喻經「偈」云:「所在聞鐘聲,臥者必須起。」古德也說:「聞鐘臥不起,護法善神瞋;現前減福慧,後世墮蛇身。」
  敲鐘用的「鐘椎」又稱做「杵」。「鐘」的敲擊板眼,隨著「門派」及「方域」的不同,佛教界沒有統一的規定。就是常見的「百八鐘」的義解,也是不盡一致的。據我國的世典群談採餘說:「鐘聲晨昏叩一百八聲者,一歲之義也。蓋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氣,又有十二候,正是此數。」這個說法乃世俗所杜撰,與佛教無關。又有佛門中人說:「鳴鐘一百八下,以醒一百八煩惱之睡也。」此說也不見經傳。

發佈日期:2009年09月13日星期日下午4.42p.m
資料來源:普陀文集整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t1&aid=3313538

 回應文章

魯夫 :)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法喜
2009/09/13 16:49
阿彌陀佛! 
紅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