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療浪費與病人安全
2011/12/15 15:45:57瀏覽2620|回應1|推薦1

醫療浪費的定義很廣,從醫療品質的觀念來看,過度使用資源(Overuse)與使用不足(Underuse)都算是不好的品質。

在IOM第2篇報告中,醫療品質被清楚界定,必需具備6大條件(目標),其中之一即是要有效率"Efficient",意即不要有浪費。

浪費帶給一般人的印象就是亂花錢,所以在醫療上可以連想的,就是過度使用醫療資源,也就是過度的診療行為。

簡單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會錯」的邏輯來推論,這句話是成立的且有很多人都同意。

能把錢花在刀口上,且能有效的把資源運用在病人身上,又能把病給治好的楷模,就是美國有名的梅約醫療體系Mayo Clinic,可說是某一種形態的「俗又大碗」。此外,提供"掛保證"醫療服務的Geisinger醫療體系,在控管成本方面,也是令人羨慕。

在小兒科領域,確實有很多資深醫師認為"Doing Nothing Is Often Better Than Doing Something For The Sick Children",尤其是做一些沒有科學論證的治療,因而出現副作用或合併症,使預後反而變差,顯然沒有利大於弊,卻又弄巧成拙。

數年前AHRQ為了病人安全,專為民眾灌輸20個可幫助預防醫療疏失的要訣觀念(20 Tips to help prevent medical errors),其中的第18個即是:"Know that more is not always better"(要知道"多"不見得是好),希望藉此導正民眾對就醫的錯誤觀念,以為吃越多種藥或做越多種檢查/治療越好。

已經有正確概念的病人,當然也需要為了自保而有所堅持。

事實有些醫院,巧立名目,推銷有爭議的自費檢查項目及"騙吃"的治療,只為了賺錢,不但吃相難看,對病情改善豪無實質意義,又有可能傷害病人。

美國的健保制度(由CMS統管下)為了杜絕浪費,在近幾年來,已實施各種把關策略,包括:DRG,P4P以及照護過程如出現特定狀況(Serious Reportable Events, SREs)等醫源性合併症時,採行"不給付"的政策。

IHI的現任CEO,Maureen Bisognano在其2009的一場演講資料中,也強調最慢在2015年,期能達成減少以下各種醫療浪費50%的目標值,包括:
*浮濫使用藥物
*施作不必要的檢驗(Lab tests)及檢查(Diagnostic procedures)
*不必要的介入性治療如手術含心臟/血管支架手術(PCI)
*濫用剖腹產etc.
*不必要的會診
*可預防的病人重住院或重返手術室或急診
*沒必要的臨終積極救命措施或無意義的延命治療(Medical Futility)等。

這還不夠,本月初TJC也正式公告,擬於2013年生效的新款全國性病安目標(即NPSG.16.01.01),目前公開徵詢意見(Field review),截止日期為2012年1月24日。爾後如無意外,相信將成為美國醫院評鑑重點。

此目標之目的,是要將病人因過度使用檢查檢驗,或手術等而遭受的傷害降至最低;且當病人沒有適應症的情形下(Inappropriate indications)所施作的醫療即是浪費。

為了不被健保核刪,遵循有實證的準則Guidelines應該就能站得住腳,相反地,按實證醫學被認為該做的而未做,也有可能被追究責任,所以「恰恰好」的醫療並非易事。

為了不造成"廣義"的醫療浪費,而壓低成本的經營策略如:使用便宜貨、重新消毒醫衛材、共用器具、最低限的人力,都可能犧牲病人安全,所以也是一大隱憂,經營者的態度與取捨很重要。

根據B.E. Sirovich等人,在Arch Intern Med 2011;171(17):1582-1585的一篇報告得知,美國的一般科/家醫科醫師(n=627)認為,他們照顧下的病人當中,有42%是接受過度的醫療(Too much care),只有6%所接受的醫療是不足的(Too little),而導致他們會積極(Aggressively)做檢查/治療的主要原因是:
擔心會發生醫糾(76%)
*Clinical Performance
*臨床成效(52%)
與病人相處的時間不足(40%)
但也沒有否認因"有錢可賺"而積極推銷。

總而言之,個別作風還是因人而異。

綜上所述,既然醫院評鑑都已盯上這一塊的話,品質與成效的定義就更加清楚了,今後所有醫療,儘可能都要有科學根據,才不會被刁難。

站在病人安全的立場,醫療本來就有其複雜性及不確定性,因此不要過於積極從事以「滿足自己為中心」的醫療,進而降低傷害病人的風險是很合理的。

回歸前述AHRQ,原來是要給民眾的 20Tips之其中一個論點,"More is not always better"這句話就因此很適合強調給醫護人員周知,好讓醫病之間更容易達成共識。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5929718

 回應文章

N
現實理想間
2011/12/26 18:45

理想值是這樣
不過如果是病人要求
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