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安全醫院或醫院安全的條件與面向
2021/01/29 10:52:26瀏覽1288|回應0|推薦1
近有網友問到:究竟如何可以知道,去就醫的醫院是安全的呢?這可真是一個踢館的考題!害羞


從病人安全的觀點和參與病人安全訪查輔導的經驗,格主試著去界定一家醫院到底要具備那些條件,才能自稱或被認定是「安全」的醫院。基本上安全的醫院應有safe culture(
文化), safe staff(工作人員), safe supporting system(支持系統), safe environment(環境), safe patients(病人).


然而WHO對”Safe Hospital”卻有不同的定義,它於2015年所發表的文件Framework for A Comprehensive Safe Hospital是寫給受災的政府,負責救災的衛生單位,甚至籌劃撥款給提供救災及醫療服務的醫院,或參與風險管理活動的人,所以顯然是有別於「病人安全」的範疇,在此必需特別強調與聲明,以免混淆。


或許有很多人以為,醫院只要通過醫院評鑑就已達標了,甚至會以為有得到某品質相關的獎項或接受表揚就能宣稱是「安全」的醫院懷疑


因為長久以來幾乎全數都會通過評鑑,且多數都被評定為「優等」而非低空飛過的楷模(?),因此自我感覺良好的醫院實在是很多,加上台灣並沒有像在美國普遍獲醫界認同的Leapfrog Group,每隔半年就會公告一次全國
約2600家醫院分等級的成績單(Hospital Safety Grade),大家應該都沒什麼面子問題或競爭壓力,印象中繼續擺爛的醫院還是存在尷尬,而民眾卻不容易得知去哪一家醫院就醫,會比較安全,切勿迷信「醫生緣,主人福」。本文以下提供的只是理論,有助於打形象牌的人,但實際上安全與否,有時候真的也是要靠運氣。


畢竟醫療失誤可能有很多問題:首先"人並非聖賢,都會犯錯",當事者本質的問題,使用工具/器材的問題、醫院管理的問題醫院組織的問題以及醫療制度的問題等等....甚至醫療有其不確定性的風險問題,這些因素相互依存,所以有可能發生一連串的疏失和陰錯陽差的巧合。話又說回來,醫院安不安全,不能靠運氣,還是建議要看各種指標和證據,才能合理認定它是真正重視病人安全的醫院。微笑


從早期品質管理的一般概念,所有受評的醫院都會按照SPO(Structure, Process, Outcome)去做準備,並搭配很多工具(QCC,PDCA,ISO,Lean等)取得認證後向外界證明醫院是有品質,有SOP、有CQI有風險管理,甚至有建立外部委員監督制度或專責單位,聽起來就好像是可以令人安心去就醫的地方。


但從病人安全的角度,我們希望看到的則是,簡單而言:以病人為中心的作為,成熟的安全文化,朝向高信度機構(High Reliability Organization)邁進的營運趨勢。微笑


目前在較大型醫院,其硬體設備(Structure)的競爭,已經導致全面電腦化及自動化的普及是不爭的事實,例如:
電腦開單CPOEBar coding加CDSS已大輻提升了給藥安全。

Process:如針對各種處置及照護工作也都有建立實用的SOP,且能善用查核表Checklists及IT功能落實稽核的動作(內稽)並以PDCA的手法作改善,院方有建立新技術的審核與授權(Credentialing)制度,有考慮周到的災難緊急應變計劃(Disaster planning)並有定期演練,也有成立Rapid Response Team及急救小組。 


Outcome:醫院能以各種數據(落實率、感染率、成功率、死亡率、存活率、合併症發生率、跌倒率、錯誤率及病安文化調查等等)定期呈現。

換言之,如果醫院具備等同或符合HRO的各種條件,那就應該足以證明它是安全無恙的醫院,因為HRO即是安全文化的楷模,
出錯機率低,其特色就是有重視安全的態度與價值觀,也有團隊合作的默契,藉由模擬演習,萬一遭遇大災難來臨,有能力復元(Resilience)、減災(Mitigation)並堅強地站起來。


關於安全文化,首先要看醫院管理者是否有發揮領導能力Leadership,並證明把病人安全當作是Priority的承諾,機構至少要有以下4種安全文化,即是:
*Reporting culture(要看通報件數多寡)
*Just culture(沒有濫用無懲的制度,瞭解該罰的還是要罰)
*Flexible culture(緊急狀態時的動員調度)
*Learning culture(RCA,警訊事件及M & M案例檢討及安全教育訓練的執行狀況含病人與家屬的衛教,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Training),
當責的態度(Accountability),揭露Disclosure及CANDOR勇於認錯,Honesty(Truth-telling)


各種品質指標及醫療爭議事件等訊息的透明化( Transparency),以不隱匿病情或意外事件為原則,推廣或倡導Speak Up的事蹟,舉行團隊溝通的訓練(TeamSTEPPS, TRM),邀請病人及家屬參與醫療抉擇(Patient family engagement,SDM)並重視醫療溝通(含嚴
的知情告知程序),重視職場安全及第二受害人(Second  Victim)並確保人力是足夠的編制。


另外以美國醫院排名第二的Cleveland Clinic(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為例,民眾可從醫院網站得知該院簡單對外說明的病人安全作為(如何量測及確保病人,員工及訪客的安全),僅供參考如下:
*導入電子病歷系統(EMR)
*由高層親自參與的病人安全病安巡查(Executive Leadership Safety Walkrounds)
*導入減少病人跌倒計劃(Falls  reduction program)
*流感疫苗接種(Flu vaccine program)
*監測員工執行手部衛生(Monitoring hand hygiene among employees)
*使用含乳膠製品的安全措施(Latex-safe initiative)

*病人可從院外閱覽自己的病歷並與醫師作溝通的機制(MyChart )
*落實執行全國性病人安全工作目標(NPSGs)
*把病人當作夥伴如參與醫療(Patients as partners)
*重視病人的心聲即“HEART” program: Hear傾聽,Empathize="show"同理心,Apologize致歉,Respond以行動回應,Thank感謝給機會導正
*確保環境安全(Safe environment)
*建立病人安全事件通報系統(Safety event reporting system)


總而言之,病人安全近年的發展趨勢是朝向Zero preventable death及Zero harm,也就是把目標設定為:將可以預防的病人死亡降為零,以及可能遭受各式各樣和不同程度的傷害也要降為零Zero harm)。


結論是,病人安全不但可預防醫療疏失(Errors)的發生,同時也可降低各種病菌或病毒的感染(infections),這與目前的防疫及抗疫行動也息息相關。將前述的病安訊息及成果公開透明化也是國外的趨勢,在此期待國人對安全的涵義,不要拘泥在有沒有得獎,我們只希望讓更多人瞭解安全的醫院條件與面向有哪些,也期待對價值觀有些改變。微笑



<延伸閱讀>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1557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