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病人安全談社交隔離Social Distancing
2020/03/27 10:31:12瀏覽1540|回應0|推薦2
在病人安全領域近年流行的一些策略與口號,如Zero Preventable Death(可預防的死亡降為零)、Zero Harm(零傷害)、Resiliency(復原力),以及邁向High Reliability 醫療機構的概念等等。。看起來在COVID-19的全球疫情沒有緩和,並告一段落之前,好像都派不上用場,是眼前的事實!


針對某些國家政府領導者的隱匿疫情及決策失敗
,沒有Transparency,沒有Honesty,隱私被冒犯,也沒Accountability,獨裁,使用暴力,懲罰,醫療人力不足....等問題,病安專家也只能無奈地袖手旁觀,對救災束手無策,因為有不同層級的決策者,也有不同學派的理論,加上可能有政治因素介入的影響,被懷疑所訂出的法令或許比較屬於「利己」而非「利他」的防疫政策,不見得人人都能信服。尷尬

從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的觀點,我們知道安全文化,含:自主及強制通報文化、公平公正的文化、有彈性的文化、學習的文化,算是最重要~但,在緊急應變及災難來臨時,已經來不及改變什麼文化了,因為這是病人安全最難的一件事,而且需要時間!


理論上在風險評估後,可依ALARP(合理抑低)的原則來執行管理,但防疫期間能真正決定成敗的即是:指揮系統,所以一般臨床上的病安常識已經不是優先考量了~!


事實上,光是戴口罩的文化,在很多國家都與我國不同,我們以下要談的Social Distancing「社交隔離」,也有戴不戴口罩的問題,但基本上超喜歡戴與
超不喜歡戴的人,我們只是給予尊重,在原來就沒有戴口罩習慣的國家,這並不是社交隔離含居家檢疫的必要條件。


因新型冠狀病毒尚有很多未知的部分,所以決策者不一定有很好的科學證據,可以支持為何需要執行某項策略。

因普篩PCR而受注目的"韓風",以及各國封城及鎖國的時間點,在國際間也是有很多爭議,大家可以觀察到,只有社交隔離的基本策略和手部衛生,是各國都舉雙手贊成的防疫策略。微笑

台灣被比喻在上半場打了一場好球,但下半場的表現與戰略還有得觀察~但,此時幾乎全球都已淪陷,社區感染含院內感染在各國都不稀罕,防疫戰術也都大同小異,不管是「封城」或是「鎖國」加上嚴厲防堵的機制,都是不得以的手段。


只是投入的資源(疏困或救經濟的國家預算)與實際有的資源(防疫物資,篩檢Kit),各國的情形不盡相同,但對任何人的日常生活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的就是:Social Distancing"
社交隔離",這句話或這件事,而且勢在必行。


這一陣子的防疫流行語”Social Distancing”的涵義其實很廣,有人以為它是新觀念,但在歷史上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近年的SARS、HINI、伊波拉病毒流感大流行等,早就告訴我們這是一種有效的減災(Mitigation)祖傳妙方,旨在預防社區感染暴增而癱患了醫療體系(Overwhelmed)。


它的壞處包括社會成本很高,想想看好幾萬人居家檢疫,還有最近全面禁止家屬探病的規定(在急性病,重症及長照單位),對病人/家屬的身心都可能會有負面的影響,根本
沒有知情同意,更不用提及病安目標(八)的作為: 請家屬積極參與醫療~但,目前一切都必需以防疫優先,以病人為中心的理想只好擺在一邊,以後再說了。尷尬

以下是參考國外資料,舉例說明可能適用的生活規範,但最基本的原理只是為了減少人與人的接觸,進而放慢或停止(阻止)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有些國外城市特別考量到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而制定了某些生活上比較可行的限制,必竟這些不是用來鎮壓,或虐待百性的無理措施。

簡單的Social Distancing作法就是:
1.讓年長者待在家裡,盡量不要外出(Cocooning) 
2.避免接觸人潮 
3.避免與他人身體接觸如握手、擁抱(Hug)、接吻,建議改以Elbow bump 或Foot shake打招呼


基本上就是避免讓以下三個條件同時存在:
1.處於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
2.處於人潮「密集」的地方
3.有「親密」的接觸或與他人有近距離的交談

在這些情況下要發生感染的機率,理論上還必需受幾個因素影響,如聚集的人數,他們相處之間的距離以及接觸的時間。

針對群聚或集會的人潮,在不同國家或地方政府對不同的情
如內部開會、家人聚餐、醫院探病/陪病、居家隔離、婚禮,奔喪的規定不同。

從英國和德國的2人起跳,
香港禁止4以上,川普總統不久前公開建議10人是上限,墨西哥則禁止50人以上的集會,而台灣則是在昨天正式公佈室內以100人以下,戶外的大型活動則是以500人為上限。因為打噴涕時的飛沫可以到達的範圍大致是1-2公尺遠,所以人與人之間應保持的距離,美國CDC與WHO分別建議2公尺或6英呎及1公尺或3英呎,目前只有這兩個準則

其他在國外綱站上建議的方法論包括:
1.關閉各級學校,改成線上教學,但在英國的護師子女是例外
2.關閉非必要的商店及娛樂場所,如餐廳(限外帶),酒巴,電影院
3.關閉公共設施:游泳池,體育館,美術館,博物館,公園,海灘
4.關閉工作場所,改在家裡上班(Work from home),必要時開視訊會議
5.取消大型活動Mass gathering如演唱會表演頒獎典禮,體育賽事宗教聚會規模朝聖活動
6.居家自主或強制檢疫(Home voluntary/mandatory quarantine)
7.居家隔離(Home isolation)

8.禁止不必要的旅行(國內及國外)
9.限制醫院探病及陪病(有人稱為Patient-distancing)
10.限制訪客進入特殊機構如安養院,療養院及監獄
11.規劃需要排隊時的防疫動線(等候位置)
12.少搭公車及人擠人的列車或地鐵
13.參加不幸因COVID-19而往生者的告別式時,在日本有人規劃以Drive-Thru(得來速)的方式
14.以軍警鎮壓強制執行戒嚴令


總而言之,民眾執行「社交疏遠」或配合促進推廣「保持社交距離」的(有些)作為,或許不太人道,對某些身分的人確實也不太公平或強人所難,希望制壓隔離的執行單位不要太過於強勢,針對明知故犯的人當然應有罰則,但比較國人平均所得及其他犯罪行為的罰款,重罰的金額,似乎超越違法罪行的嚴重度(不成比例?), 希望在全民的通力合作下,新冠病毒的大流行疫情可以逐漸平息下來。

以上都是理論,如民眾配合度差,在隔離檢疫期間外出趴趴走,疫情還會更嚴重而呈現失控的現象,因此美國CNN Health認為Social Distancing需要持續好幾個月,但談何容易?


屬於比較佛系作風的英國日前暫定封城(Lockdown)3週,而美國的疫情目前還很糟糕,但美國川普總統卻希望在復活節時,能看到很多人去教堂,這不是明顯違反了他先前所講的10人為限的原則尷尬


最後請大家切記「3密」的危險性以保持防疫效果,即是當你處於「密閉」空間,面臨「密集」的人潮,又有「親密」的接觸或近距離的交談,就是很可能會被感染。祝 大家平安~台灣加油!!微笑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13223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