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烏鴉嘴
2017/11/21 11:46:41瀏覽132|回應0|推薦1
有個男人是烏鴉嘴,老說不吉利的話,無論甚麼場合他都不管,一開口就觸人霉頭。

他的太太不知道罵過他多少回了,他就是改不了,最後她乾脆把烏鴉嘴關在家,哪兒也別去,免得丟人現眼。

有一回,她家親戚的孩子滿月請酒席,也邀了他夫妻倆。烏鴉嘴很想去,可太太就是不讓他去。

「人家孩子滿月,你去幹嘛?又想害我丟人嗎?」

「我為甚麼不能去?孩子滿月是好事兒呢!又不是出殯……」

「呸!呸!呸!狗嘴吐不出象牙,就是這樣才不讓你去!」

「大不了我不說話,總行了吧?」

「好,讓你去,可你得給我把嘴巴閉得緊緊地,一個字兒也不許說,做得到嗎?……喂,我問你做得到嗎?」

烏鴉嘴把手捂在嘴上,使勁兒點頭,於是太太放心了,帶著他去喝喜酒。

到了親戚家,客人很多,熱熱鬧鬧的,大家都聊得歡天喜地,只有烏鴉嘴一個人悶不吭聲。

親戚問怎麼了,太太說:「他呀!討吉利哪!」

歡樂的時光過得很快,只有烏鴉嘴一個人感到難耐,因為他憋了一肚子話不敢說。

好不容易捱到喜宴結束了,主人家在門口送客,送到他夫妻倆,烏鴉嘴終於開口了:

「姑爺姑奶奶,我今晚可是一個字都沒說哪!明兒個要是你孩子死了,可別怪我。」



為甚麼大家都討厭烏鴉嘴呢?難道說出不吉利的話就會成真嗎?

曾經有個女人,常常預先說出災難,村民認為都是因為她在詛咒才發生災難,於是聯手將她打死。我想,這應該是極少數的特例吧!大部分的烏鴉嘴說的都不準,人們只是討厭不吉利的事,所以也討厭說話不吉利的人。

上次去日本的時候,在出境大廳我問身邊同事:「妳知不知道,這飛機要是掉下來能賠多少保險金阿?」結果當場被同事痛罵。

我不過想知道保險金有多少,又不是詛咒飛機失事,何必這麼生氣呢?我很想問她,是不是覺得我這一問,會增加飛機掉下來的機率?還是她真的這麼怕死?怕到連想都不敢想,聽都不想聽。

曾經有人告訴我說,凡事寧可信其有,尤其是壞事,少說一句不會怎樣,萬一多說了一句,那一句卻成真了,豈不是自找的嗎?

聽起來言之有理。可是我不說壞話,壞事卻發生了,豈不是更冤枉?

比方說,我在上飛機前拼命說好話,結果還是墜機,死亡前一刻我一定會後悔的要死,後悔自己沒有烏鴉嘴,要是早說會墜機,我在死前還能佩服自己有先見之明。

其實那個罵我的同事,自己天天騎機車上班,她似乎不在意機車事故的死亡率遠遠高出飛機,如果真那麼怕死,何必騎機車?

所以應該不是怕死的問題,而是打從心底討厭聽壞話。那麼好話呢?喜歡嗎?又好像不是這樣。

有個男同事很喜歡稱讚女生,每天一進辦公室見人就說:「妳今天看起來好漂亮喲!」「妳是不是瘦了?」「妳的鞋子在哪兒買的?真是有品味!」可是那個罵我烏鴉嘴的女同事卻很討厭他,覺得他花言巧語沒有一句真話。

很奇怪,聽到烏鴉嘴明知道不會成真卻感到生氣,聽到讚美的話應該要當真的,反而當作假話。這種人我只能說她自尋煩惱。

人們似乎都很在意「說甚麼」,卻反而不注意「做甚麼」。

會說話的人,罵人不帶髒字,連讚美也懂得包裝,包裝得好別人就覺得你的讚美很真實,很誠懇,很受用。不會包裝就像我那個男同事,明明是心直口快反而被人當做虛偽。



有本書上說,人的道德來自禁忌,所以肆無忌憚、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最可怕,因為他沒有禁忌,也就沒有道德。人都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常常忌諱這個,遠離那個,要趨吉避凶才能長保平安,要明哲保身才能不憂不辱。

我倒不以為然,如果道德的基礎是恐懼,那還有甚麼善的價值?蟲魚鳥獸不也都懂得趨吉避凶嗎?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因為善惡到頭終有報,所以我們才要當好人?那所謂的好人只不過是孬種而已。

人類處在眾神與野獸之間,有神明的靈智,也有野獸的本能。我們既有野獸求生的自然趨向,同時更有靈魂超然的道德情操,但二者卻常混淆不清,以至於將道德情操降格,解釋成求生本能的表現。

因此,原始人留傳下來的禁忌,成了道德的動力。忌諱不好的事並且遠離邪惡,先聖先賢既教我們道德準則也教了我們平安處世,世世代代遵守這些規則,人類便能安全無虞,永續發展了。

可是這樣永續發展的人類,永遠只是人類,永遠在眾神與野獸之間,無法登上諸神的殿堂。

在神的世界裡,是肆無忌憚的,神沒有恐懼,沒有忌諱,無所牽掛,逍遙自在。神的道德完全是喜悅的,行善行惡都只因為快樂。神說:「我這樣,只因為我能這樣;我不那樣,只因為我不想那樣。」祂們隨心所慾沒有任何拘束,連死亡都不能綑綁祂,因為肉體的生命是屬於野獸的,神的生命只有靈性,只有智慧與美。

祂們俯視滾滾紅塵,看著人類怕這怕那,庸碌一生只為了趨吉避凶,費盡心力只為了善待那蟲蛇鼠蟻一般的卑賤軀體。祂們滿心悲憫,心想這些靈魂何時才能開竅?何時才能無所忌憚追求那真正的快樂?

我也常這樣問自己。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z1972&aid=10912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