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廖國豪的善惡極限
2010/08/27 08:53:44瀏覽6051|回應9|推薦21

殺人,一種是「殺了別人」,另一種是「殺了自己」。
這兩種,都是徹底衝撞人類「生存本質」的行為,哪一個比較善?哪一個比較惡?
而「善與惡的界線」,究竟是在何等具體行為或抽象心態的邊際?
只是因為哪一種行為或心態,讓更多人微笑開心?或者哪一種決定,讓更多人悲傷流淚?
這幾天媒體上有不少,批判廖國豪過去學校、師長的說法。
相對於廖國豪的惡,那些學校與師長對他的教育,究竟有多少善與惡?


人類教育的過程,之所以點點滴滴都必須充滿著某種「道德教育」,便是因為唯有讓新的人類能夠接受「道德」,他們才不會成為「衝撞生存」的「另類人類」。
但如今,校園中經常把那些「老師不喜歡的學生」視為「另類學生」的教育環境,提到所謂「道德教育」,誰不是「嗤之以鼻」?
教育本身,已經演化成非常複雜且脫離本質的狀態了!那些極少數依然堅持著「道德教育」的老師,經常被視為怪物。
此刻的教育環境,究竟是以什麼方式,幫助孩子能在自我心中,逐漸劃清「生存的善惡界線」,令人無法想像。


這也是為什麼廖國豪,確實值得成為一場「被討論與研究的對象」:究竟,他的善惡極限,在哪?是誰,逼他走到如此的極限?
是當初漠視他的「老師」?還是此刻慫恿他的「好友」?
他完全可以「無情的開槍殺人」,顯示他對別人生存的「冷漠」;但他卻無法「無情的面對自己」,連吃不飽且不確定的流亡日子,就讓他「痛苦到混不下去」,趕緊出來投案。
廖國豪「不怕別人的死亡,自己卻怕死的要命」!這是怎樣的生存認知呢?
由此追溯他從小到大的家庭、學校、親友、同儕的環境,以及當中可能產生影響這個「心態」的相關元素,其實也不難推測所謂的「學校教育、師長教育」,應該佔了多少比重。


我一位台中的朋友,恰好是廖國豪從小經常去的「好朋友的家」。
朋友後來得知槍擊事件是廖國豪所為,相當震驚;但在他這十多年,每次看著廖國豪進門點頭打招呼,並且也始終理解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在學校被「貼上標籤」的處境,朋友卻也無比感嘆。
一位從小看到大的孩子,到最後無論成為殺人、或自殺的亡命者;都是「走向一場絕路」!
「廖國豪其實非常重朋友、很講義氣!」朋友這麼描述。
但最終連這項無所爭議的「美德」,卻也成為這次槍擊殺人的關鍵助力了。


廖國豪的「善、惡」極限究竟在哪?
這幾天各種報導,讓大人們之間,或教育體制中充滿著無盡的矛盾與討論。
廖國豪確實成為反映我們的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如何在「狀似美好的運作著,其實當中卻充滿著漠視與醜陋」,並且終究由此「滋養」出一位冷漠的年輕殺手,開槍射殺我們所有人的眼球與心臟。
我們究竟是以怎麼的「社會慣性」或「教育疲乏」,在日夜餵養我們的孩子呢?



最後,我想分享我最近見到的幾位可愛的小天使們,平衡一下心中的沈重。
這群應該彼此是親友的孩子們,來到日月潭,在我的眼前開心的「許願」。
幾乎絕大部分的大人,看著孩子們,都會去忍不住比較,「誰表現最好、誰說的最棒」。連我的工作人員也忍不住指指點點起來。
最後一位孩子的表現,對於很多老師們來說,應該是「表現最不好」的了。
因為如果這是一場許願的「演講比賽」,這位孩子應該會被打敗、被檢討、被要求多練習、被質疑「這麼簡單,怎麼都做不好呢」?
而我自己,最愛的,其實是這位孩子。
因為我知道,這位可愛的小男孩,從第一秒鐘開始,他就只是為了做好,而因此更緊張而已~
雖然,也因此,他反倒沒有把事情,做的如他所願的好。
他真的,只是想把「祝福他的爸爸媽媽」這個心願說好而已。


這個社會之中,看不見的「惡毒」甚多,也都深藏在各種道貌岸然的人心之中。
但願我們的孩子們,都無須被輾轉逼到「善惡的極限」,去抉擇應該冷漠的殺了別人,或痛苦的殺了自己。
廖國豪也依然值得被祝福!我相信事後終將證明,他是因為一份「義氣」,而殺人。
他可憐的命運造成了自己與他人的悲劇,其中的原因之一,在於他確實沒有遇見一位貴人的師長,或勸阻的死黨,為他伸手,為他祝福!
而真正可怕又可惡,且真正值得被整個社會譴責透盡的,那位幕後唆使的真兇,還沒有真正出現。
他卻成為坐在廖國豪命運大位上的那位「關鍵者」。


我始終相信,我們要讓孩子們的心中,永遠都保有一份,對他們自己,能夠擁有一份深深的「許願能力」!
因為只有一份深深的「願望」,才能包住一份深深的「希望」,那是最真又最純的生存狀態!
那是終將在任何一位,如同廖國豪而「後來長大的那個孩子」,即將走到某個「惡的極限」,而將要開槍殺人或動手自殺的關鍵時刻;還能從生命中,湧現出最後一念「善的極限」,去幫忙遮住一場生存毀滅,或命運墜落的瞬間。
無論教育體制或整個社會,無論一位學校師長或一個朋友死黨,都可能是這個決定「善惡極限」的關鍵者。
我們都該為我們的孩子們,包括當初那位迷惘的小男孩廖國豪,深深祝福。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4357852

 回應文章

JOANA藍夜(如玲老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2/16 11:45

懂這樣的沉重

不是為誰說去

是真的看見事實是這個樣


潘如玲
教室裡的造夢師
我讚嘆一切星子

e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8/27 21:48
看到你王尚智在那邊高唱什麼『廖國豪也依然值得被祝福!我相信事後終將證明,他是因為一份「義氣」,而殺人。』,甚至還高唱什麼『我們都該為廖國豪深深祝福。』,就覺得台灣就是有太多像你王尚智這種道貌岸然的貨色,所以像廖國豪這種不知悔改的垃圾,才有到處牽拖的空間:因為就是會有像王尚智這種貨色,還會忙著跟像廖國豪這樣的貨色一搭一唱,一起把責任通通推給學校教育(就算自己犯錯,也都是別人的錯?).
 
我猜想,也許你王尚智的八字夠重,也許你王尚智的命夠硬,也許你王尚智這輩子永遠不會遇到像廖國豪這樣的人,所以你王尚智可以在這邊道貌岸然地跟著廖國豪這種貨色一搭一唱.
 
看到廖國豪忙著把責任推卸給學校教育,我突然聯想到了陳水扁.
對呀,聽說陳水扁也推說他A錢都是為了所謂的建國大業,聽說還一堆人跟著唱和.
如果那些只會盲目跟著陳水扁唱和,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的那些人叫做扁迷扁痴,那麼...

王子超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太好
2010/08/27 19:48
人生下來就有善惡嗎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提到「道德教育」
2010/08/27 16:57
請參考拙文:
澳洲小學裡的道德倫理教育

ifuckyo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明天會更好
2010/08/27 15:03


半個公務員退休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敘述完了,還是無可奈何。
2010/08/27 11:42

如果所有的事件都可以因為探討原因而改善,
這個世界不事就沒人做壞事了?

上帝創造這個世界,本來就不盡完美,
像今天莊國時報社論,把出個少年殺手歸罪到大家...

然後呢?
就像根神父告解一番,
把責任推給大家,自己就解脫了?


Luna小主萬福金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家庭, 學校教育相輔相成
2010/08/27 11:34
成長於一個dysfunctional family、隔代教養及父親吸毒等家庭問題(人格, 價值觀複製行為), 學校老師管教意願!?(雖然學校極力表示有在關注; 類似以前30多年前分班制教育的"壞班"), 加上自棄, 誰要負責任?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能----
2010/08/27 11:16

廖少年對社會冷漠,對幫裡義氣。可能,是從小就感受在家被忽畧的難受,映射進學校感覺也被排擠,都不受重視,不知自己算什麽吧。但是可能,幫裡他的"酷"被注視到,被訓練到,發現到自己的價值而隱約生命能定位了,於是在這圈羣終於有歸屬感吧。這是猜想。

道德教育是規範性的指引, 家庭在這方面通常是身教才有的力量;學校則身教之外,言教常大打折扣,因為 在現代自由社會極其活潑的氛圍裡,這可能是拒絕於外圍的束縛了( 特別是一些有缺感的心靈 )。學校老師加倍辛苦,各各來自各式家庭的孩子交給你啊。

可能,帶領和鼓勵孩子們在郊野旅行中觀察小生命,不論植物昆蟲小動物,激發他們對生命的注視,"愛"的小苗會長得更深。可能,鼓勵孩子建立個人願望( 如王先生說的 ),從而返內注意到自己在受關注,"愛"的小苗更健全。感受着"愛"這回事是根基,以後就更容易鼓勵他勇敢、正直、誠實等等了,不過,都要在生活之內,所以,當設課外活動,和沒有考試壓力的體育、美育課、集體參與或競賽的群育課,都是很重要的。這是回頭想自己教養間原先若想到就更妙的事。


羅伯特亞當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10/08/27 09:17
當絕望能力大過許願能力,願望不再保有,
既然沒了希望,哪能繼續與生命奮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