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橡皮擦計畫讀後感想
2018/12/15 12:23:54瀏覽4288|回應0|推薦4

傻蛋覺得這是一本很神奇的書。

 

故事情節,有點像小說,而內容,又有心理學科普的作用,結局有點感人。

真的很難形容啊。

不過就心理學的科普內容來說,這本書是很棒的作品。

 

這本書的第一章,傻蛋覺得很好看。

因為是感興趣的內容,讀起來就很順暢。

特別是籃球選手的反應那段,還挺好笑的。

讓人窒息的傳統智慧被狂打臉,讀起來也是很爽。

 

但第二章開始,描寫的是猶太人的苦難,丹尼爾的童年經驗,就比較悶。

而接連幾章,是這個認識那個,把丹尼爾和阿莫斯兩個主角的相遇經驗串起來。

阿莫斯的天才與樂觀性格比龜毛沒自信的丹尼爾童年創傷回憶要活潑好讀些,但這幾章讀起來沒有第一章爽。

 

兩個主角開始合作,解謎心理學的,人是怎麼做決策的。

首先狠狠打臉傳統經濟學家,傲慢的經濟學家,人的本能根本就和經濟學假設不一樣。

很多營銷手段,影響力法則,峰終定理,很多實務有用的心理學技巧,原來是這兩位主角披荊斬棘從傳統智慧的臼巢砸出一個縫隙出來,才有今天的發展。

裡面關於近代西方醫學發展的描述,讓傻蛋印象深刻。

十七世紀的醫學,生病了去看醫生,比不去看醫生,平均而言能活更久。

直到十九世紀末為止,平均而言,看醫生和不看醫生,進步到沒有什麼差別。

醫學不是很專業的嗎?

真的是很呵呵呢。

 

再來說說兩位主角。

兩個人性格差很多。

丹尼爾是悲觀,缺乏自信,但務實,也很有想像力,但不擅與人交際。

阿莫斯則是樂觀陽光,特立獨行,而且很有人格魅力,以聰明聞名,招人喜歡。

兩個人其實各有長處,阿莫斯擅長數學與抽象思考,而丹尼爾則在實務應用上能發揮創意,他年輕時為以色列軍隊設計的人格特質測驗到現在還在用。

這兩個人能成為親密的合作夥伴,很神奇。

可能是剛好都對當時傳統的心理學發展方向的不滿,有了共同的興趣與話題。

而接著而來的是,有魅力的阿莫斯得到了陽光與大多數的關注。

丹尼爾則落到陰影面,因為個性不討人喜歡,而被忽視。

為了爭取到阿莫斯才發聘書給丹尼爾,這個不協調導致兩人關係未來生變。

而丹尼爾為了愛情而離開以色列前往美國,讓兩人的合作關係受到考驗。

阿莫斯到美國後,受到更大的關注,給了丹尼爾很大的壓力。

兩個人的關係就變差了。

外界都認為是丹尼爾沾了阿莫斯的光,但其實或許是阿莫斯更需要丹尼爾。

但世俗的評論不是這樣的,他們認為沒有阿莫斯這個天才在丹尼爾什麼也做不成吧。

阿莫斯也露出了一些驕傲的態度。

最後兩個人就從親密無間的合作,變成獨立各自研究,只剩下掛名的合作了。

甚至丹尼爾為了逃離阿莫斯的盛名壓力,搬到了離阿莫斯很遠的學校教書。

這是這本書的這個故事的主軸,由互補的合作而分開。

而丹尼爾的獨立研究課題,人是怎麼選擇性遺忘的,橡皮擦計畫,成了這本書的書名。

 

我們這幾年來流行的行為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已經成為新的標準。

老一輩的貨幣理論數學模型,簡直慘不忍睹,不堪實用。

就像十九世紀水蛭療法那樣的荒謬。

這些成果其實都是近半個世紀前就由這兩位學者的研究奠定了大部分的基礎了。

並不是新發明,只是到了最近幾年才開始成為主流。

其實人腦不擅長數學與機率,也不擅長邏輯思考,這是生物本能的侷限。

但偏偏人類就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本能,而誤用這些工具來強化自己的偏見與愚蠢。

甚至阿莫斯也沒有完全逃過這個陷阱。

他用邏輯辯證擊潰他的攻擊者,為了贏,為了狠狠羞辱敵人,可以有點不擇手段的贏。

琳達悖論,是指我們的心智很容易受到故事性影響而判斷失準。

所以多數人都在機率判斷上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AB的機率必然小於A本身的機率,這在邏輯上是必然的。

但人會被AB更豐富的細節吸引,而誤判,而做出AB的機率大於A的機率這樣的錯誤。

這在邏輯上是正確的,阿莫斯用類似的技巧修理他的敵人。

但,真的如此嗎?

邏輯上對,未必就有意義。

其實也就是,我們被更多更具體的細節描述吸走更多注意力這樣,而已。

回答問題時,答題者多半沒有仔細思考機率這件事。

就實用上來說,這個判斷邏輯真的有應用情境與應用價值的機會很少。

只能用來證明別人笨。

因為這和解決實際問題無關,是沒有什麼用的聰明。

關於機率與預測,除了保持客觀懷疑的基本習慣之外,上述的那個邏輯辯證,一點用也沒有不是?

甚至也沒有提醒自己可能不客觀的效果,證明別人比自己笨,反而更容易助長自己的愚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重視實用,很可能是被忽視的,因為不夠神秘,不好裝逼,不能讓高傲的人看起來高人一等。

一旦被要求和實用接軌,沒內涵的,濫竽充數的學術研究者就很難不現形了。

為了實用目的的邏輯方法,而非為了裝逼與培養高傲自大的目的,才是值得鍛鍊與追求的邏輯方法。

 

這本書的故事結尾,兩人關係生變後,漸行漸遠。

但阿莫斯得了癌症,而且是癌症末期。

兩個人放下了心裡的芥蒂,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重新成為好朋友。

而身為巨星的阿莫斯雖然早早的去世了,但丹尼爾仍然繼續堅持他們共同的研究,繼續敲打不理性的知識分子。

甚至寫了快思慢想這本暢銷書,還懷疑高居暢銷榜是紐約時報對他開的玩笑。

身為心理學家,丹尼爾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提名。

他想像著如果得獎了,他要帶著阿莫斯的老婆小孩一起上台,他要讓世人重新記起他的好夥伴,絕世天才與耀眼的英雄,阿莫斯。

電話響了。

莫名的感人。

 

傻蛋沒有摘錄這本書的心理學主題,雖然這些主題傻蛋很有興趣,也激發了不少想像。

但不想讓感動失焦,這文就不寫了,之後再另外開主題寫吧。

很棒的一本書,要讀完後再回味一番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12156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