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子》我的教養不迷思
2009/09/07 13:58:50瀏覽1910|回應8|推薦23

引用文章  迷思的迷思  作者:諮商心理師~Rachel

推薦閱讀 回應:迷思的迷思 作者:DCY

看了Rachel與3Kids拔幾篇「硬梆梆」的分析文章,我看得頭暈眼花,果然不是唸理論的料....

我想Rachel已將「教養的迷思」一書大意分析得非常清楚了,小新就不好再賣弄了。因為認真起來得花很多時間一一引經據典來寫感言呢。

小新姑且以自我經驗來帶入「教養是否有迷思?」來寫自己的看法。

小新認為「是的」,的確,任何專家學者提供的意見,其實都不是完全適用在「每一個家庭」,「每一對父母或每一個孩子」都不能用一套方法做到底。

我常認為,許多父母都會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你的(每個)孩子每一年都在成長,而做父母的你,究竟有沒有跟隨著成長?」

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我看見許多父母會拿這句話壓小孩,「你要用功讀書,才會出人頭地」。不分階級地位,年齡學歷,幾乎每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都會這樣講。

可是我看見身邊的父母,每次要小孩子好好唸書,看見孩子沒在書桌前唸書,就吼叫或碎唸:

「我花那麼多錢給你補習,花那麼多學費讓你念私立學校,啊你成天就只會看電視看電視,上網上到不知道要下線,成天也不知道跟誰在網路上聊天,怎麼那麼多話好聊?那麼愛聊不會去唸書?講電話也講到電話線要燒掉,手機費當市內電話在用每個月都比你老爸老媽做生意還要多錢......ooxxa;dty;ahtjh.....」

「不愛唸書,叫你幫個忙就要死要活,家裡事也沒看你幫忙多少,唸你又不高興,給我摔門發脾氣,都不知道生你是要來氣死我還是要孝順我的,別人家的小孩怎麼又乖又聽話,書又唸的好,也不用補習,照樣唸公立國立學校,又自動自發會做家事...你呢,有人家一半不知有多好啊!....ja;ytg;j......」

(而這些父母閒餘時不是看電視、閒聊打屁,有些還迷打牌,有些迷喝酒唱歌~~要這些父母看看書,去進修課程,聽聽演講,卻有一堆的理由~~小孩子為何喜歡掛在線上,這些父母永遠不懂"網路上究竟有多迷人?"的原因。)

我看見身邊一些父母,雖然不一定都是這麼誇張地教養小孩,但不能否認這些情況確實存在著。
曾有一個媽媽曾經憂愁滿面地跟我講,不知道怎麼跟她的小孩溝通?明明知道這個青春期年齡的孩子很不能被唸,一唸就不高興,可是又有許多行為是不恰當的,不講又不行,書又不認真唸,成天掛在網路上也不知道都交些什麼朋友?

我鼓勵這個媽媽要多看一些書,或是去聽些演講,多懂一些跟這年齡孩子溝通的技巧。她回答我「每天做生意非常忙,打烊後都已經累到眼睛睜不開了,哪有力氣看書...」可是我卻知道她打烊後有時間看連續劇。

我跟她說,妳多少看一些吧?我將自己的一本劉墉「跨一步就成功 (註1)」的書借給她看,「妳應該要看看這本書,裡面也有一些我很有感覺的註記,等妳看完,妳可以推薦給妳女兒看看。」

她收下了這本書,差不多二個月後還給我,她靦腆地微笑著,我沒問什麼就收下了。她沒說什麼感言,是在我預料之中的反應。

很多人的「習慣」非常難以改變,不論是自己想改,或是他人強行要改,都非常難。尤其是年歲漸長,越難被改變。

「生活行為的習慣」、「思考問題的習慣」、「工作方式的習慣」...很多人都沿用既有的習慣在處理,就算想要有些改變,卻始終跨不出自限的圈圈,總是以「哎呀,我就是改不了啊,我就是很不能接受ooxx的呀,我就是想要這樣就好...」

小新也是普通的人,也有許多「習慣」改不了。


有次我去拜訪一個新朋友,因為幾位姐妹相聚氣氛非常融洽開心,小新看見「幾億窗景」因為大雨過後有了污漬影響視野,於是自告奮勇地幫忙清潔落地窗的外部。

主人非常不好意思讓我這樣幫忙,我回說沒關係啊,當作學習呀,因為上次洗家裡的外窗有點經驗,或許幫得上忙呀。
她誇獎我,
「妳的家裡一定一塵不染,窗明几淨呀!」
哈哈,我回她呀,「我是在外三八兼假賢慧啦,做給人探聽的呀!」

事實上,我因為自小常因家事未做完整而被媽媽修理,潛意識裡有股抵抗心力,所以...我的「壞習慣」就是,非得家裡亂到「髒」了,不然我家平常景觀是很嚇人的,反正...沒有客人會來...不怕人見人笑啦....

回到正題,小新舉生活例子,在於說明,許多人的「習慣」真的很難被改變。
所以當男女在當了父母之後,常常未隨著孩子成長而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教養孩子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的相關知識與智慧老是責怪孩子怎麼越大越不聽話,越來越會頂嘴,越來越不瞭解父母的苦心?

孩子在青春期受同儕影響力量真的非常大,很多孩子不能接受你在他的面前批評哪幾個同學確實是行為偏差的。
小新曾經在最初時,在女兒 Whitney 面前「講了」幾句哪幾位同學的缺點,例如:「抽煙、翹課、躲在家裡不上學...不應該再與他們來往」的話,被馬上變臉的 Whitney 非常兇狠地當面轟了回來!「不准妳說我朋友的壞話,妳有什麼資格批評他們!他們不過是愛玩了一點,有什麼大不了的嗎?」

我當時被震憾到了! (也有點被氣到了!)

媽媽的養育之恩未曾看過讓她感激涕零,而來往一年多的「朋友」(有些甚至於是地緣關係認識的網友),卻可以讓她交心到對媽媽忤逆、大吼大叫?!這就是她們青少年所謂「同儕關係很重要」的表現?!

自那之後,我又漸漸地改變思考邏輯與方式(事實上幾年以來,我不斷思考改變應對方式→實行→修正)去設身處地瞭解這一群行為偏差的朋友,他們有什麼樣的父母?他們處在什麼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之下?而他們行為偏差究竟是想反抗什麼?表達什麼?

最後,我理出了一些頭緒,並且找了機會,在跟 Whitney 溝通「她應該為自己努力用功唸書」時,跟她說了這些話。

我說「媽媽瞭解妳那些朋友對妳的重要性,也不希望他們被大人誤解都是壞孩子,我知道他們只是喜歡玩,學抽煙也不一定是常常抽,翹課也不一定是去做壞事,也或許他們想要用功唸書,但卻靜不下心來,家裡好像也沒有人在乎他們功課好不好,

我還知道林○○(註2)他沒有父母,跟叔嬸一起住,叔嬸還常向他要生活費,所以他得跟舞獅團去出團賺錢,還要去機車行打工,難怪顧不了課業。

但他這樣生活,媽媽想一定非他自己所願,也不希望被冠上壞孩子的名稱。可是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很多人只看表面,根本不去瞭解背後的因素。

媽媽希望妳要用功,做好學生的本份,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將該取得的學歷拿到,也要練就專業技能,將來能有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如果妳將聰明都應用上了,相信妳一定可以有很好待遇的工作,將來妳不僅可以養活自己,還有能力幫助妳那些家庭不好的朋友,而不是將來妳養不活自己,還得跟朋友借錢過日子。」

這樣子的話,在去年到今年二月之前,我常對 Whitney 說,逮到機會就大概地又重覆講一講,在她不聽話,考試成績很爛的時候。

終於,她在今年二月底,才主動跟我要求換到另一間管教嚴格的補習班,想要藉由補習班的約束力來強制她自己努力唸書。到這家補習班報名,他們不一定都收,因為很多人想進,所以在裡面的學生是經過挑選的,在第一次見面時即對 Whitney 語帶恐嚇說老師責罵時講話不會很好聽喔,考不好會打手心喔,問她是否仍然願意進入?

老師說明,還好 Whitney 的英文與數學底子不錯(唯有這二科她會自動去唸),老師看在恐嚇之後她仍願意進入試試的份上,願意收她進衝刺班。

經過近三個月的努力(從二月底~ 五月底第一次基測),她從PR值55進步到PR75,所有人跌破眼鏡,消息傳回員林舊學校(她從97年7月轉學到現在學校)的導師那兒,更是不敢相信那個好玩、脾氣很衝的問題學生,居然可以考進桃園這所招生名額很少的公立高職?!而三年級的導師更是欣慰短短半年 Whitney 改變非常多,親師座談時,導師更是當面給我鼓勵:「Whitney 媽媽,妳的努力真的沒有白費!持續鼓勵她、不放棄她,這是對的。」

我總是相信,大部份的人,「沒有人願意被眾人當壞人看待」,「沒有人自始至終認為自己就是壞到澈底;壞到無藥可救」。

很多人都是在出現一些偏差行為之後,家人或親友的對待方式,是取決於這些人「會越往邊緣走去越變越壞;或是找到自我價值肯定的核心」的重要關鍵。

我對 Whitney 的教養尚未產生迷思,現在唯有不變的觀念是我瞭解她,所以我越是以「肯定她優點的部份,去鼓勵她改進缺點的部份」!

而生活習慣上的缺點,我即不非常在意,因為小新我發現,Whitney 在外時,跟小新我是一樣的「在家都裝不會,但在外時會假賢慧」!哈哈~~

----------------------------------------

(註1) 《跨一步,就成功》是劉墉勵志作品中最實用的一本,從青少年在校園中的處世交友,寫作的各種入門方法,掌握時間的技巧,到加強記憶的竅門,都在這本新書中作了詳細的介紹。劉墉在前言裡先坦白自己中學功課很差,全靠聯考前的衝刺,進入第一志願的名校。這本《跨一步,就成功》則透露了他衝刺的各種技巧,由浸潤法、懸念法、延伸法、提示法、節奏法、想像法、圖像法、牽引法、到潛意識法,條析縷分,而且提出許多科學的論據。

  書中更舉例證明,每個人都有他的「天才點」,當你能記英文歌詞,卻不能記英文單字;能記電影情節,卻不能記歷史情節時,不是你不聰明,而可能因為你的「天才點」不同,只要找到天才點,並加以發揮,就能反敗為勝。

  《跨一步,就成功》在大陸提前推出,連續三週高居北京圖書排行總榜第一名,並立刻轟動全中國。

(註2)  我與這個林○○在雅虎即時通聊過,他確實是因為家庭因素得常翹課不能上學。我在開頭即先說出體諒他辛苦的話,並且鼓勵他不可誤入崎途,要懂哪些是違法的事不要傻傻地跟別人就去做了。他對我很尊重地回答,他很羨慕 Whitney 有一個這樣的媽媽,說當我的小孩很幸福,也說沒有朋友的媽媽會跟他們聊即時通耶,說我是很新潮的媽媽。他也告訴我,他會努力地。

我與 Whitney 的對話裡,有時候會提到他,Whitney都未有阻止我的行為,Whitney 前陣子還主動告訴我,林○○跑到新竹去唸夜校了,我即囑咐她,在線上再遇到對方時,要給予鼓勵加油打氣,告訴他及其他人為學歷努力的重要。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我很欣慰....幾個月來的苦口婆心,又更加肯定自己教養不迷思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iu123&aid=3294699

 回應文章

小新(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11/30 14:43

引用文章用鼓勵代替責罵 

我認為....幾乎是大多數的人(不管孩子或是成人),總是喜歡聽「肯定的話」、「讚美的話」;但大多數的人,總是習慣講「責備的話」、「否定的話」。

許多溝通無法得到效果,關鍵在於「你究竟有沒有用『對方想聽的話』去與對方溝通」?

當你說出了『對方想聽的話』之後,再說出「希望對方改進的部份」,基本上已大半達成溝通的目的了。(而『命令』的方式,是最後手段。)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如何做好父母是很難修的學分
2009/09/25 10:58

菜鳥是差點被賣掉的三女,小時候曾發毒誓,要生個兒子好好虐待他,結果變成被兒子虐待...

養兒方知父母恩!我媽是從小被毒打的養女,我父親的家族都酗酒,真的不能全怪他們...

小新(心)~(poiu123) 於 2009-09-28 08:52 回覆:

有很多人有段難堪回憶的過去,

但有些人會憤世嫉俗;

有些人卻能逆向操作,創造出自己正面的人生,

究竟是哪些因素,能讓我們有這些正面的思考能力,在成長過程當中沒有「選擇」往負面的發展?我現在只能歸因於天上的那位 神的力量牽引....


小新(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9/09 09:39
小新(小心)(poiu123) 於 2009-09-09 09:37 回覆: 

其實這幾年,我漸漸找到一個模式,當女兒有不適當行為時,

我常常會以「我瞭解妳不是故意要那麼做的,但妳那樣亂發脾氣,難免被人誤認妳沒禮貌或修養很差」;

「如果妳習慣口出穢言,那旁人聽了只會覺得妳的家教不好,事實上父母不可能故意教小孩子罵髒話,可是別人就是會這樣想」;

「我瞭解妳本性是很好的,妳罵粗口只是在發洩情緒,但別人不瞭解啊!
妳若只是罵些發洩的字眼不要帶些髒字,會不會比較好?妳可以多試試這樣做的」;

「妳看很多演講人成就很好,他們不口出髒話,但很多人信服他們,妳應該期許自己是成為那樣子的人。」

我認為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或同儕「瞭解他們」,我看過他們互傳的許多小紙條,很多都是在雞同鴨講當中就吵起架來了,然後有些比較會安慰人的會被肯定他們「是瞭解同儕的」,就會比較受歡迎,也因此爭風吃醋常發生。

如果父母多跟孩子強調是瞭解他們的,也真的是「花時間精神去瞭解他們的心」,那麼他們就能「心有依歸」,漸漸地被同儕影響拉扯的力量會消減


離i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偷懶重貼~
2009/09/08 00:36

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小孩 "照書養" 就可以教得好,那世界上不會有這麼多問題。我非常同意小新說的,每個父母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教養方式;甚至每個父母對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不同的教養方式。

關於 "身教",我自己的經驗是,父母的行為模式對小孩的影響還蠻極端的。

例如我之前某篇文章提過,許多父母騎車載小孩不戴安全帽、危險駕駛、闖紅燈,這樣的父母,怎樣教會孩子避開危險、遵守規則?立場完全不穩固嘛。

另一種相反的情況是我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體驗:我非常佩服我爸爸對朋友、同事、道親、同學等團體無私的付出,但我會提醒自己,不要像他這樣 "被吃定了";無私不是壞事,但是如果遇到一群不知感恩、得寸進尺的傢伙,還是該適可而止。又如我爸媽或長輩有些壞習慣是我不認同的(當然囉,當我年紀還小不會想的時候不會不認同,等我長大了才有這種反應的),我也會警惕自己,不要重蹈覆轍。

所以,父母真的很難為的,每個孩子的腦袋長什麼樣子,適合怎樣的教育方式,你必須不斷地透過試誤學習(try & error),修正自己的作法。不能專家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因為那些理論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家庭、每個孩子。

我們姐妹聊的話題怎麼變得這麼嚴肅哪


Be Cool, Be True, Be Good.
小新(心)~(poiu123) 於 2009-09-08 14:00 回覆:

侯導也是活生生一個「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例子。

他與妳類似,在家庭裡沒有感受到溫暖與愛,就轉為依靠同儕的肯定。所以「起因」是家庭,「被同儕影響」是過程。且在與同儕互動過程中,家庭也是持續冷漠以待,那麼許多孩子會根本的認定自己是父母討厭的。

有些孩子受教育過程中接收了正確的思想,所以沒有變壞。
正如我過去也想當太妹,但又想到不應該讓自己變成那種壞女孩,可能還會被逼迫做出犯法的事,所以我沒有真的去做,且當時想做太妹,是想「報復」媽媽的成份居多。

妳說的很對,「你必須不斷地透過試誤學習(try & error),修正自己的作法。」我的確不斷地嘗試一些方法與修正,才能尋找出如何制伏叛逆的女兒的方法。

而且,現在我如果聽到一些媽媽講,她的孩子多會頂嘴、多不聽話,我都會馬上告訴她「很幸運,妳的孩子是聰明的,聰明的孩子才會不斷地用新話語給爸媽頂嘴,試圖要讓你們屈服。那麼你們就得訓練自己比他更厲害、更高招,我自己都形容每次與女兒對話好像在鬥智,常常動腦筋,也是件挺有趣的事!」

但,悲哀的是,我遇見的許多父母,並未像UDN這裡群聚的爸媽一樣,會常常「思考」、「PUSH自己增進教養的智識」,而是每天過一天算一天,嘴裡就常抱怨自己的小孩,所以他們的孩子沒有學壞是慶幸,若能奮發向上唸出好成績、自我成就出專業技能,就算是萬幸吧!


小新(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9/07 22:40

回應文章  [無] 回應:迷思的迷思  作者:DCY

 

我寫的回應有點偏離主題,我想表達的,妳(DCY)說的比較清楚耶!

理論歸一回事,這個作者太斬釘截鐵推翻一大堆理論與研究論證,我想她大概是想紅的成份比較高吧!

「同儕的影響力量」在人格養成階段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這個部份的期間遠遠長於「受教育階段」及「同儕影響階段」。

原生家庭的父母(或教養人)是不能推卸這部份責任歸屬的,尤其在現今社會的年輕一代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遠高於三十年前的父母,是不能隨便生養而不教育的,若是孩子教不乖,該好好想想是否自己的方式不妥當,也不能期待所使用的方法要像是投販賣機一樣馬上看到成果。

為何自己的孩子「是受同儕影響的一員」,而不是那個「影響其他同儕的主導人」?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是影響領導同儕的人,這就得父母(或教養人)好好再去學習深究的,不能只是要求學校老師負起這些義務。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在溫暖有愛被重視被認同的環境成長的孩子是否比較不易受外在影響
2009/09/07 22:06

首先謝謝小新對個人在3kids老爸所作回應的認同,但個人所知也是有限

僅只個人有限分享,如同小新所說的,人還是要一直學習成長,否則用

有限的知識看事總是無法圓滿俱足的,我一直想著若是父母給予孩子的

成長過程中是充滿溫暖,被認同重視,讓他對自己本身一切是充滿自信

及對許多人生面向有具一定程度的了解,讓他感受到家本身就是一個很

溫暖,有歸屬感的環境,我想當遇到同儕間與孩子的觀念或行為有所差

異時,孩子本身則願意回家與父母討論,如同妳的做法一般,理性的和

他們討論引導並建立客觀分析,也許孩子面對環境較不易受外在不良的

影響。讚同妳的說法:父母也要一直隨著時代吸收新知識或資訊才可以

同步與孩子有所成長和交集,透過彼此間信任的溝通,讓孩子保持在一

定的軌道上

小新(心)~(poiu123) 於 2009-09-08 13:47 回覆:
我的想法還是來自不贊同那本書的作者所做的結論。因為自己的爸媽是怎麼走到今天的,我自己是怎麼擺脫過去陰影,且能「算是漸漸成功」地將女兒拉到正軌的路上,這一切過程,是歷經數十年的演變的。

若我在離家之後仍然抱持著對母親的恨意,又想著為何前婆家、前夫都對我不好,又想著為何自己要被強迫離婚...等等不公平待遇,我是否就比較有資格怨天尤人過日子下去?但我並沒有,因為我自己一直逆向思考,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對待我?明白了一些背後造成因素之後,我發覺了前婆家對前夫的影響,還有我自己該怎樣過日子必定影響女兒將來是怎樣的人,所以我才硬著頭皮去做「可能是對的事」,還好,是讓我給試出對的方向來了,因此,我才更小心奕奕自己的言教與身教是對女兒有極大影響力的。

事實也證明,她與同儕聊即時通或是講道理時,偶爾居然引用我曾講過的話語,雖然事後她並不承認那些話我對她說過,但她的思想確實與我越來越接近,並未再像過去那樣,受到行為偏差的同儕及她爸爸的不良影響。

以我自己觀察自我的原生家庭及我前夫家的原生家庭,還有我先生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及我自己與前夫對女兒的影響,在在都證實了,「原生家庭確實是影響人格養成的最大因素」。

並非有人認同了那本厚書的理論,就可以認為「為人父母的教養壓力就小了一些」。


blackmoon(永恆的懷念,空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己不學習,怎能叫小孩學習呢?
2009/09/07 18:15
我想,小新才是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真是個好榜樣!

來自遙遠黑月的問候
小新(心)~(poiu123) 於 2009-09-08 13:46 回覆:

謝謝黑月的讚美。

不過我的想法還是來自不贊同那本書的作者所做的結論。因為自己的爸媽是怎麼走到今天的,我自己是怎麼擺脫過去陰影,且能「算是漸漸成功」地將女兒拉到正軌的路上,這一切過程,是歷經數十年的演變的。

若我在離家之後仍然抱持著對母親的恨意,又想著為何前婆家、前夫都對我不好,又想著為何自己要被強迫離婚...等等不公平待遇,我是否就比較有資格怨天尤人過日子下去?但我並沒有,因為我自己一直逆向思考,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對待我?明白了一些背後造成因素之後,我發覺了前婆家對前夫的影響,還有我自己該怎樣過日子必定影響女兒將來是怎樣的人,所以我才硬著頭皮去做「可能是對的事」,還好,是讓我給試出對的方向來了,因此,我才更小心奕奕自己的言教與身教是對女兒有極大影響力的。

事實也證明,她與同儕聊即時通或是講道理時,偶爾居然引用我曾講過的話語,雖然事後她並不承認那些話我對她說過,但她的思想確實與我越來越接近,並未再像過去那樣,受到行為偏差的同儕及她爸爸的不良影響。

以我自己觀察自我的原生家庭及我前夫家的原生家庭,還有我先生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及我自己與前夫對女兒的影響,在在都證實了,「原生家庭確實是影響人格養成的最大因素」。

並非有人認同了那本厚書的理論,就可以認為「為人父母的教養壓力就小了一些」。


小新(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9/07 14:31

我認同樓下「I Can」及「光的使者」的論點。

事實上,大部份人的人格養成,幾乎都是在青少年(國中)這個階段。

以我個人觀察生活周遭及各例子看來,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最大的。其實父母(或負責教養的監護人)的教養態度是最重要因素。有些好的父母有不乖不聽話的孩子,這並非是他們沒有教好,而可能是方式不正確。

我見過很多憨直老實的父母兢兢業業,但就是管不住孩子變成跟其他同儕變壞了,這是這些憨厚老實父母的悲哀之處,因為根本不瞭解除了原有的教養方式,還能再學得什麼其他方式,借用什麼力量,需作什麼改變,才能與孩子溝通的了,讓他為自己的人生努力?

甚至於,孩子不是「被同儕影響的一員」,而是可以變成「影響同儕」的主要人物。

小新辛苦努力的幾年,終於將女兒從「被同儕影響的一員」,調教成「影響同儕的主要人物」。
但小新不敢誇言自己的方法也都適用其他孩子,畢竟每個家庭成員、每人思考方式,孩子本質等等條件都很不相同,但我仍然相信,「父母(原生家庭監護人)願意自我持續成長,當孩子的模範,才是最重要的人格養成關鍵」

所以已失去父母或是隔代教養的孩子,更需要我們付出關心與包容。

在 3Kids拔「團體社會化理論的省思」文章裡的回應:
2009/09/07 14:44

在 3Kids拔「團體社會化理論的省思」文章裡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