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飛越杜鵑窩
2016/05/26 21:40:12瀏覽387|回應0|推薦4
米洛斯福曼【飛越杜鵑窩】
撰文/蔡瑋

酋長解開束縛帶,到麥克(傑克尼柯遜 Jack Nicholson飾R.P. McMurphy)的床邊,說他準備好了,他感覺像山一樣的強壯,可是麥克並沒有回答他,他昏沉的眼神,以及顱骨上的新縫線,說明精神病院對他作了殘酷的治療,酋長說他不會丟下他不顧,接著用枕頭悶死了麥克,然後到共用的浴室,舉起據說沒有人能搬得動的洗手台,砸破鐵窗,一路往加拿大的方向狂奔;麥克的大腦還沒有受到永久傷害之前,也就是比利被護士長(露易絲馥萊雪 Louise Fletcher飾Nurse Ratched)逼得自殺之前,



他用計買通守夜的看護,灌醉他,而且已經用鑰匙打開靠馬路的鐵窗,他問酋長是否要跟他一起走,酋長說他還沒準備好,因為外面的人,看到他長得像大樹一樣壯,就只會利用他,他的父親就是這樣意志消沉、喝酒喝死的,他也警告麥克,外面的人同樣會利用他,後來的發展是,比利見到麥克與所有人道別、陷入內心交戰,麥克邀請他一起走,比利反而問麥克:他去了加拿大之後,會不會與他一起來的凱蒂結婚,麥克看出比利對她有意思,就情商砲友凱蒂替比利開苞,這個主意立刻得到所有病友的贊同與鼓勵,就在原本以為只要再等幾分鐘、房內的人就會完事的時候,眾人卻不知不覺睡著了—不知道是不是稍早有人查房的時候、被人在酒裡下了藥,結果等護士長都來上工了,所有人都還在沉睡當中,於是護士長要求戒護清點人數,除了比利之外全員到期,而當比利終於被發現在房內與凱蒂抱在一起共眠,護士長就質問他是不是他自己的主意,又問他這樣做怎麼對得起自己的母親,原本經過一夜、口吃突然恢復的比利,又開始結結巴巴的要求對方不要告訴自己的母親,但護士長不僅不安撫他,還要戒護將他禁閉在房間等醫師來處理,結果比利在房間內被人發現打破玻璃杯、割頸自殺,連原本打算趁亂開溜的麥克,也因為關切比利的傷勢而永遠錯失了逃走的機會,而麥克後來的下場,也正是比利自殺的原因,因為他早就知道院方會用什麼手段對付頑劣與不合作的人;比利出事後,麥克怒不可遏的想要勒死護士長,也一定是因為這個舉動,後來被院方判定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而將他的大腦功能作了永久性的破壞,而其他阿呆的重症患者,恐怕遭遇也是如此;護士長是一個堅定、有原則、又嚴格遵守生活紀律的院方代表,在院務會議上,因為麥克偷開交通車,帶一夥院友去海釣的行為,一度被認為危險性太大,應該送回監獄繼續服刑,護士長卻是唯一持反對意見者,她的理由是作為醫務單位,不適宜將責任推給監獄去承擔,但從她對比利事件的處理看來,應該認定她是落入證明自己存在意義的本位心態漩渦才對;到底怎樣的程度才叫治癒,又由誰來鑑定,按照戒護的說法,除非院方同意,沒有人可以離開醫院,也是因為這樣,原本打算輕輕鬆鬆在精神病院裡服完剩下的兩個多月的刑期出獄的麥克,立刻下定決心準備逃亡;在那之前,麥克表現得像個好動又活潑的小學生,只知道處處與一板一眼的院方作對,但他的人道心腸、同理心、慷慨與好人緣,卻意外帶給院友前所未有的經驗與喜樂,正因為他的善良,並沒有將號稱又聾又啞的酋長排拒在外,反而教他基本的投籃動作,讓所有人都為酋長的參與歡呼,酋長正是因為看到麥克強行替院友索討被沒收的香煙、被戒護制止壓制在地,決定挺身搭救,也是在那時候決定恢復說話,而與意外又興奮莫名的麥克結為麻吉,並相約一起逃亡;按照團體治療時的對話顯示,幾乎有一半的人是隨時可以離開的自願病人,這當然是個寓言故事,加上戒護中最強悍者被取名華盛頓,而戲劇時間設定在柏林危機期間,令人想到寓言影射的對象是主持一國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麥克代表的人性本能與人道主義與同理心,從他的下場可見主持意識形態者的師心自用與手段的嚴苛,酋長的成功逃出,象徵人性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依舊具有自救的能力,而帶給觀者一定的想像空間與鼓舞作用;再從寓言的角度去解讀,性象徵了人性的基本需求或權力,護士長的立場已經從醫療行為跨到道德的審查,這正是一國意識形態主持者的心態,以為自居道德的制高點,其他與他意見不同的人,都成了道德有瑕疵的破壞者與邪惡的罪犯,又比如護士長因賭博行為而沒收院友的香菸、剝奪所人的基本權力這件事,與白色恐怖時期的禁止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的做法,又是出於相似的思考模式,結果是將主張自己權力的人都當作危險份子,作殘酷的鎮壓與思想改造(根據Ken Kesey 1962年的同名小說改編,獲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20160319米洛斯福曼飛越杜鵑窩影評)
*米洛斯福曼 Milos Forman【飛越杜鵑窩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wright&aid=5878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