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主流CPU的頻率止步於4GHz? 從系統工程 看問題
2019/03/19 10:24:13瀏覽2681|回應4|推薦41

世界會亂,在工程角度來看 或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沒認不清萬事萬物的系統原貌。妄圖以自己立場去解釋 去反應 或是乾脆用自己立場或情緒去硬ㄠ 才造成各種衝突的。

這樣的誤解產生的溝通鴻溝有多深?多慘烈? 問問蔡英文 或許更能理解。。。   

話說 各種 看不清,做了錯誤判斷甚至做了各種偏見改變,這時候悲劇就來了;若是破壞了系統結構,那不是一般常人所能補救的了,要等那位原代碼原創大神才能點破了。

這裡拿我個人在系統散熱的解析問題的思考,一篇網路文章來舉列吧,在尋求方案路徑,經驗往往告訴我,各行各業各種產品,在系統上分部、分階、分工系 都各有軌道,若不能看清脈絡,是不可能找到正確的解決路徑的,剩下的只能兜圈子,或是意氣之爭了。

為什麼主流CPU的頻率止步於4GHz? 

我們知道想要提高CPU的運算效能,不能夠簡單通過堆砌內核的方式。那麼能不能簡單提高CPU主頻,讓CPU每個內核更快的算出結果呢?為什麼持CPU製程牛耳的Intel,不再勇攀主頻高峰了呢?其實,瓶頸主要在於散熱,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個中原因。

為什麼CPU會發熱

從含有1億4000萬個場效應晶體管FET的奔騰4到高達80多億的Kabylake,Intel忠實的按照摩爾定律增加著晶體管的數目。這麼多個FET隨著每一次的翻轉都在消耗者能量。一個FET的簡單示意圖如下:

當輸入低電平時,CL被充電,我們假設a焦耳的電能被儲存在電容中。而當輸入變成高電平後,這些電能則被釋放,a焦耳的能量被釋放了出來。因為CL很小,這個a也十分的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我們以1GHz頻率翻轉這個FET,則能量消耗就是a × 10^9,這就不能忽略了,再加上CPU中有幾十億個FET,消耗的能量變得相當可觀。

耗能和頻率的關係

從圖示中,也許你可以直觀的看出,能耗和頻率是正相關的。這個理解很正確,實際上能耗和頻率成線性相關。能耗關係公示是(參考資料2):

P代表能耗。C可以簡單看作一個常數,它由製程等因素決定;V代表電壓;而f就是頻率了。理想情況,提高一倍頻率,則能耗提高一倍。看起來並不十分嚴重,不是嗎?但實際情況卻沒有這麼簡單。

我們這裡要引入門延遲(Gate Delay)的概念。簡單來說,組成CPU的FET充放電需要一定時間,這個時間就是門延遲。只有在充放電完成後採樣才能保證信號的完整性。而這個充放電時間和電壓負相關,即電壓高,則充放電時間就短。也和製程正相關,即製程越小,充放電時間就短。讓我們去除製程的干擾因素,當我們不斷提高頻率f後,過了某個節點,太快的翻轉會造成門延遲跟不上,從而影響數字信號的完整性,從而造成錯誤。這也是為什麼超頻到某個階段會不穩定,隨機出錯的原因。那麼怎麼辦呢?聰明的你也許想到了超頻中常用的辦法:加壓。對了,可以通過提高電壓來減小門延遲,讓系統重新穩定下來。

讓我們回頭再來看看公式,你會發現電壓和功耗可不是線性相關,而是平方的關係!再乘以f,情況就更加糟糕了。我們提高頻率,同時不得不提高電壓,造成P的大幅提高!我們回憶一下初中學過的y=x^3的函數圖:

Y在經過前期緩慢的提高後在a點會開始陡峭的上升。這個a就是轉折點,過了它,就劃不來了。功耗和頻率的關係也大抵如此,我們看兩個實際的例子:

i7-2600K頻率和功耗的關係Exynos頻率和功耗的關係

從ARM和X86陣營來看,他們能耗曲線是不是和冪函數圖很像?

不可忽視的其他因素

現實情況比這個更複雜。實際上,上面公式裡的P只是動態能耗。CPU的整體功耗還包括短路功耗和漏電功耗:

短路功耗是在FET翻轉時,有個極短時間會有電子直接跑掉。它和電壓、頻率正相關。

漏電功耗是電子穿透MOSFET的洩漏情況,它和製程與溫度有關。

綜合這些,我們看一個實際的例子:

這裡的Transition Power就是動態能耗,可以看出它隨著頻率陡峭上升;短路功耗和頻率幾乎呈現線性關係;而Static power就是指漏電功耗,它也上升是因為頻率上升導致溫度上升,從而漏電加重。

我們這裡引入熱密度的概念,即單位面積發出熱的數量。從此圖看出,隨著頻率的提高,各種因素綜合疊加導致功耗上升嚴重,而芯片尺寸不變,從而熱密度提高很快,現有散熱設備短時間內排不出這麼多熱量,就會造成死機等現象這也是為什麼超頻往往需要很好的散熱設備的原因

一個腦洞

我們最後開一個腦洞:假設沒有散熱問題,沒有門延遲,一個完美的世界裡,頻率有上限嗎?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思考。大家都知道電信號在導線裡的傳播速度很快,接近光速。我們這裡就取光速:每秒30萬公里。相信每個略微了解相對論的人都知道光速是物理極限,我們這裡不討論科幻問題。因為沒有門延遲,電信號以光速傳播。光速,這個數字很大,但我們的頻率可是以G為單位,就是10^9,也非常大。在1GHz的情況下,電信號只能傳播30cm!再遠就會有相位差。10GHz的話,才能傳播3cm。晶圓大小是300mm,如果我們做出個和它一樣大的CPU Die,也許最高頻率只有1GHz。而現在CPU的die大小差不多1cm,所以理論上30GHz是極限頻率!

結論

在沒有強勁散熱的情況下超頻會減少CPU壽命,經由液氮製冷的加持,CPU的頻率在極限玩家的幫助下才能挑戰9GHz。這對於我們日常電腦用戶來說十分遙遠。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CPU頻率因為熱密度的關係並不會大幅提高,我們可能永遠也看不到10GHz的矽基CPU。也許只有在拋棄矽或者轉換到量子計算,CPU頻率才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單純追求高主頻會讓功耗急劇上升,經濟上並不合算,現在CPU廠商早就放棄了單純追求高主頻,轉而提高每瓦性能。實際上目前的CoffeeLake 3.8G的CPU相比奔騰4的3​​.8G,Benchmark跑下來效能提高了十幾倍,而功耗反倒下降不少!這全拜改進架構的福。在吸取了基於netburst深度流水來提高主頻,卻被“譽為”高頻低能的奔騰4教訓後,這也是Intel等芯片製造商努力的方向。

目前 IT產業面臨PCIe 4.0 / 5.0 正翻轉著整個電子產業,帶動的兩個主軸是 SI/ PI ,為什麼呢? 呵呵 ~ 不能回歸系統工程 看清問題,若是錯用小聰明度日,這一波可能會讓你錯過此生而無處回頭。話說 蔡英文 希望你能理解,勿枉過此生,誤人誤己。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aros01&aid=125174148

 回應文章

歸隱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CPU的速率限制
2019/04/01 23:53

有關CPU的速率限制,以下幾個觀點提供參考:

1) 20年前INTEL工程師曾評估,在理論上可以做到30GHz,但是成本將會非常高,當然散熱的問題也是困難的因素,不過如果一次做到30GHz,那麼intel就沒戲唱了,因為一條牛只能剝一次皮而已

2) 20年前SUN MICRO曾做出一台樣品而已,是有32個核心的CPU電腦出來,目前市面上最多核心的也只有八核心而已,所以進步的空間仍然很多,也因為多核心的運算能力將比單核心的30GHZ要高的多

3) 這20年來在軟體的發展已可使用大數據運算中心的併聯運算的技術已趨成熟,所以使用單一高速單核電腦的方法,已非重心,轉而是使用陣列式電腦群方式在運算.

4) 量子電腦正在努力突破,一旦突破其運算效率將上百千倍的目前電腦能力

這給大家參考 

Pharos(pharos01) 於 2019-04-03 11:48 回覆:

幾個基本數據,讓人覺得 IT科技在末代地球上前景悲觀 : 

全球電腦資料中心 都市耗電已過 5%,散熱風扇 耗其中15%,面對AI大數據持續億萬倍運算成長,雲端,5G網路,讓發電來不及應付。

6GHz已近光頻譜,現在PCB,semicon材料使用已無法應付PAM4極限,所以我文中才提: SI/ PI關鍵。

其實AI的路徑結構應該好好思考"心經"、"園覺經"人類心識活動結構,老外已經深入研究。目前AI以跨死胡同,掉入物理層限制陷阱。


雁~《龍年成語選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4/01 14:58

再閱好文~敬收錄存參。 謝謝

Pharos(pharos01) 於 2019-04-03 12:08 回覆:

見笑了,想說 又說不清的  呵呵 ~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3/21 05:38

   所以,咱怎麽也看不懂 ~拍臉(清醒一下)

   中國 內外的 吹哨者們究竟在高聲興奮什麼

   是 熱烈歡迎 現代版的 馬關條約 嗎

Pharos(pharos01) 於 2019-03-21 11:00 回覆:
請參考下面回復 !! 大笑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3/21 05:30

   5G 通訊,是 AI 以及工業 4.0 的基礎。

   它們是相互隸屬與關聯著的。

   也就是說,一者,但若 獲得技術突破

   則必然會 帶動其它兩者的 隨之進步

   所以 "華為" 才會顯得如此重要。

   美國要的是 無條件投降,將華為的技術 連根拔起,贈予美方。

   一如二戰後的 德國火箭與原子彈技術的 全面+免費 的樂於轉交予美方

   如此,則一切好談

Pharos(pharos01) 於 2019-03-21 10:59 回覆:

這篇文的4G是指CPU速度跟系統散熱問題的關係,這跟網路5G( 五代) 是不一樣的是事情。

Internet 是基礎,Web 是應用。

Internet 中包含了一組特定的硬件設備以及讓這些設備可以相互連接的技術,如路由器,光纖,電話線,無線基站,手機,以太網,令牌網,wifi,等等。以及讓這些設備可以連接起來並進行通信的技術上的規定,如電纜長度,接口大小,數據包的轉發規定,等等。

也就是說Internet 從技術上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網絡連接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後,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各種應用,如全球的QQ 通信,全球的VPN 連接,全球的WEB 信息查看等等。

WEB 是什麼呢,就是在Internet 基礎上,提供的一種信息共享服務。這種服務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看網頁。在網頁中點擊一個連接,就可以跳轉到另外的一個網頁或網站。


從一種郵遞系統來比較就是,為了將一個郵件(可能是信息,也可能是包裹),從中國寄到美國,你要解決的是運輸問題,中間的設施包括了,公路,水路,橋,海,船,汽車,馬車,等等。有了這些東西後,在根據相應的規章制度,就可以將郵件完成傳送。

然後有了郵遞系統後,你就要問自己想利用這個系統傳遞什麼東西,是信件,還是卡片,還是包裹?

郵遞系統就是Internet ,Web 就是你要發送的包裹。

互聯網,特點是全球範圍內互聯,基於TCP/IP技術,要有公網IP。

萬維網:World Wide Web,核心詞是Web,是一種“因特網”範疇內的網絡系統,特點是基於HTTP、HTML技術。簡單理解是與“瀏覽網頁”相關的網絡系統。

4G以前,全世界的IP數量都由美國控制,分給中共的IP根本不夠,5G以後中共跳脫美國,變身成主控霸主了,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