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翻譯的標準(五)
2018/04/23 19:36:58瀏覽3|回應0|推薦0
多國語言翻譯翻譯社

英國翻譯學者Peter Newmark有感於自西元前一世紀以來,譯界對於應當採用直譯或意譯老是爭辯不休,而且接頭時並未斟酌翻譯目標、讀者特征和文本類別,為了脫節這類限制,他在其代表作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中提出八種翻譯方式,列出一個V形表以下(Newmark翻譯社 1988:45)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此外,Newmark主張分歧的文本類型應利用分歧的翻譯方式,他將語言的首要功能辨別為表述(expressive)、資訊(informative)和呼籲(vocative)三種功能,對於以資訊功能為主的文本如教科書、敷陳等,和以呼籲功能為主的文本如佈告、宣導品等,利用溝通翻譯較為適合;而對於較重視說話情勢、以表述功能為主的文本如文學作品,則可採語義翻譯。一般而言,溝通翻譯是以讀者的語言水平為準,語義翻譯的譯文則以作者的說話水平為依歸。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daptation

注重來曆語的譯法                           注重目的語的譯法

 

而與溝通翻譯相對的語義翻譯,Newmark則定義為「試圖在盡量契合第二說話的語義和句法結構下,譯出原文正確的文境意義」(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 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此種譯法強調忠於原文的情勢,譯文偏向較為複雜僵硬,接近Nida所言的形式對等。此界說相當雷同Nida所提的動態對等或功能對等。

上表中愈靠左側的翻譯方式愈方向直譯,而愈往右側就愈接近意譯,譯者可針對不同的目的和讀者需求來選擇翻譯的方法翻譯另外,Newmark分外指出,只有語義翻譯和溝通翻譯能殺青翻譯的兩大主要目標:准確 (accuracy)和精簡 ( economy )翻譯Newmark (1981: 39)對於溝通翻譯所下的界說為 「試圖對譯文讀者產生的效果,盡量接近原文讀者所獲的效果」(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強調訊息的 「說服力」(force)大於訊息的內容(content),是以譯文每每較為流暢簡明、符合目標語的浏覽習慣。

Fox餓餓

  seman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faithful translation                     idiomatic translation

    廖柏森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blog.udn.com/trjason/11049813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tersv13m8n&aid=11161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