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et it go (放下)
2018/01/25 05:53:15瀏覽2261|回應12|推薦100

我是傳統的本省人,當然會說閩南語,閩南語或台語對我來說是一樣的意思。

台灣有電視大約是我 10 歲的時候。看電視,當然臺語或國語都看,但是臺語劇通常沒有國語劇好看。臺語劇好看的,就屬楊麗花的歌仔戲。因為楊麗花演的歌仔戲都是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有文化內涵有深度,不受台灣小島地理的局限。但是歌仔戲的觀眾好像以本省歐巴桑為主,所以年輕人也不特別熱衷。

收視率高,好看的國語電視劇也以歷史劇為最。不管是國語或臺語,時代劇情多半浮華缺乏內涵。即使是時代劇,有歷史情結還是比較能感人,譬如:電影「搭錯車」。

「搭錯車」的劇情是一個老芋仔在台灣的婚姻與生活故事,感動了全台灣。畢竟「老芋仔」本身就是歷史。

蔣經國去世的那一年,我離開台灣。在國外奮鬥的時候,網路還不發達,無暇關注台灣的政治。多年後再關注台灣,才知道台灣經歷的政治變化。國語已經變身為「台灣國語」,臺語當道,連「國語」都有濃濃的台灣腔。

在台灣,不管是電視上還是社會上,人與人的交流語言有一定的模式用語。最顯著的語言特色是「尾音」。國語與台語都一樣,很多話流於形式,引用常常失焦,也就是意義扭曲或不明。我想這種意義混淆的語言難免會影響台灣島上以及兩岸交流的品質吧?

我自己是學生時代就喜歡學英文,喜歡說英文,喜歡的程度讓我都懷疑自己前世是外國人。我讀中英對照的書,英文看不懂時參考中文翻譯。也有很多時候是中文看不懂,不得不看英文。

我覺得能懂雙語是很幸運的,中文無法表達清楚的時候,就可以借用英文了。中英文能夠交替使用的人溝通能力搞不好比較強。

台灣人很喜歡說「放下」,但是懂得「放下」,做得到「放下」的人好像不多。就跟「同理心」一樣,台灣人成天說「同理心」,說得莫名其妙,因為說到最後,就是看不到自己本身缺乏「同理心」。畢竟這些字面意思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當然讓人看不懂也聽不懂。

「放下」,放下什麼?怎麼放下?我想到的英文是 「Let it go」, 「Let me go」,「Let him go」 嗯,似乎清楚一點。

記得老蔣時代,軍民一心「反共抗俄「。「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是當時全民的目標。蔣經國當總統後,不再有那些口號,而是努力經濟,建設國家。在我看來,蔣經國開放老兵大陸探親的時候,就是把「國共情結」放下了。

曾經是共產黨員的李登輝繼任總統後,他倒是把「國共情結」抬起來了。也許他自己跟共產黨有仇。「國共」,「二二八」的話題,炒了又炒,唯恐台灣不亂。把「二二八」當成國民黨的原罪,就可以讓國民黨趴下?

因為「二二八」蔓延成為「去中去蔣」的一系列行動。用仇恨的心來散佈「台獨」的火種,「火種」就是「惑眾」。

心有千千結,每個人的心結不夠多?有需要擴大延伸「二二八」,「國共恩怨」的心結嗎?今日台灣人民幾歲?從嬰兒到七十歲為絕大多數,他們從沒有見過共產黨(後來才去大陸旅遊或工作認識的不算在內),何仇之有?共產黨對台灣人有什麼仇?日本才是台灣的仇人,怎麼沒人提?

台灣人不乏宗教。佛、道、基督、天主,哪一個宗教不談愛?有宗教信仰的人,有傳教使命的人,不想方設法去傳教去救人,卻滿心的仇恨對待自己都沒有見過的同胞。我真的無法理解。

放下吧? Let it go。放下那無謂的千古心結,才是台灣的救贖。

蔣介石帶領國民黨退守台灣,是「龍困淺灘」,兩岸統一,一個中國,才是歷史正道。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illi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25 08:43
說得好!心有戚戚焉......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8-01-25 14:27 回覆:
謝謝 Lillian 的回應與共鳴。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心有千千結
2018/01/25 06:00

每個人有他自己解不開的恩恩怨怨,只有他自己能解。解或不解,就看自己。最怕的是自己不願意解,還要擴散傳染給別人,傳染成為社會的問題,社會的通病。

台灣的心結,其實不是台灣的,是李登輝一個人的。何苦變成全台灣人的心結。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